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8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痔手术中切断肛门括约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肝肠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后肝肠动力学各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肝管静总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其他肝肠动力学指标间(包括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以及直肠最大顺应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痔手术中切断肛门括约肌可明显改善肛管高压状态,但不会引起肛门失禁等并发症,为治疗混合痔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吴雪 《系统医学》2023,(24):1-4
目的 探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吻合器在痔疮中的效用。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百色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痔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外剥内扎术,40例)和观察组(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吻合器治疗,40例)。完成手术后记录和对比各组的手术指标、肛肠动力学指标、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34)。结论 临床采用自动弹力线痔疮套扎吻合器对痔疮患者进行治疗,可降低肛肠动力学指标,且手术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能够快速、有效的改善患者痔疮发作引起的相关症状及肛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求直肠癌患者采用超低位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某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4例,将其按盲抽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开腹直肠前切除手术,观察组行超低位经括约肌间切除术,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肛门功能及肛肠动力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Wexner评分较对照组低,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收缩压(AMSP)及直肠最大容量(RMTV)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减轻患者机体创伤,对肛肠动力学影响较小,利于肛门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该术式对患者术后排便情况、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采用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7d、1月、3月大便顺畅程度,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功能长度及治愈率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2组相比,治疗组排便更为顺畅,肛管静息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功能长度和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好,并能有效预防术后排便困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某院治疗的10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直肠前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对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初始排便容量阈值、直肠末端静息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初始排便容量阈值、直肠末端静息压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用于直肠癌治疗中安全性、有效性较高,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肛肠动力学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长强穴埋线对痔术后肛管直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采用传统的中医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水晶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长强穴埋线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于吲哚美辛栓纳肛治疗,观察2组肛管直肠动力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肛管静息压较术前明显降低,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容量阈值则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术后肛管静息压较术前明显降低,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容量阈值也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2组术后各项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长强穴埋线可明显减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恢复直肠动力学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对环状混合痔患者肛肠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肛肠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将采用PPH术治疗的47例患者归为观察组,将采用外剥内扎术(MMH)治疗的43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4周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创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肛管静息压(ARP)、肛管高压带长度及肛管最大收缩压(MAS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ARP、肛管高压带长度及MASP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ARP水平较对照组高,肛管高压带长度较对照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周MAS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PPH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肛肠动力学指标,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对前位肛瘘患者肛门失禁及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前位肛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采用LIFT手术,比较两组肛门失禁程度、肛管直肠压力及手术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FI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低(P0.05)。结论前位肛瘘患者采用LIFT手术,可有效避免肛门失禁的发生,无肛管直肠压力下降现象,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PPH)术在重度混合痔(SM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8例SMH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外剥内扎术,观察组行PPH术+外剥内扎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后肛门功能(直肠静息压、直肠排便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压)、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6.47%)(P<0.05)。术后,两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直肠排便收缩压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1 d、3 d两组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V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29.41%(P<0.05)。结论:PPH术+外剥内扎术治疗SMH手术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肛门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直肠黏膜及括约肌折叠术治疗轻度直肠脱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轻度直肠脱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直肠黏膜注射硬化剂及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直肠黏膜及括约肌折叠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手术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自主收缩压、肛管最大静息压、肛门失禁Wexner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肛管最大自主收缩压、最大静息压高于对照组,肛门失禁Wexner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直肠黏膜及括约肌折叠术治疗轻度直肠脱垂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肛管静息压、自主收缩压及肛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确保ISR手术效果,通过术前、术后对肛肠测压观察,评价超低位直肠癌行括约肌间切除手术(ISR)后的肛门排便功能,探求肛肠测压的方法 及护理.方法 对30例施行ISR手术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通过术前、术后对肛肠测压观察、评估肠腔压力情况,术后肛门控便功能,按Williams标准评估肛门排便功能,提供相应的护理.结果 术后30例肛管静息压明显降低(P<0.01),肛门最大收缩压和直肠最大耐受容积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1),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恢复,但不能恢复到术前水平,大部分患者术后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消失(3/30),且随着时间推移无明显恢复.按Williams的排便自制标准,30例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有86.7%、93.3%、96.7%的患者达到功能良好效果.结论 术前、术后准确测量直肠肛管静息压,做好测压的护理,并根据静息压情况、对肛门排便功能的评估调整护理措施,利于患者术后肛门排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70-4271
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肛肠动力学及抗炎状态的影响。选取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35例患者作观察组,选取同期参加体检的正常人32例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成员肛肠动力学检查结果及抗炎状态。术后15d时观察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明显降低(P<0.05),在术后3个月时各项指标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1d观察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C反应蛋白)均显著升高(P<0.05),直至术后15d才恢复为术前水平。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可导致患者肛肠动力学暂时性降低,术后3个月可恢复正常;该术式可引发机体抗炎反应,术后15d可消失,说明术式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方法】采用灌注式测压装置测定42例FC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对容量刺激的初始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量及直肠顺应性。【结果】FC患者的直肠、肛门内外括约肌静息压力、最大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FC组直肠对容量刺激的初始排便阈值、最大耐受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直肠顺应性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FC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学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导致便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肛肠压力监测对慢性功能性便秘动力障碍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肛肠动力学监测系统测定20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FC组)及50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相关压力学指标。结果肛门直肠动力异常116例患者中Ⅰ,Ⅱ及Ⅲ型分别为64,38,14例;Ⅱ型者肛门静息压低于肛门直肠动正常组和Ⅰ,Ⅲ型组(P〈0.05);出口梗阻型者肛肠测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慢传输型者肛管松弛压高于对照组(P〈0.05),传输正常型、混合型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与及肛管松弛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肠压力学检测可对慢性功能性便秘动力障碍分型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的效果及对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5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与研究组(53例)。对照组给予肛瘘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情况,治疗前、后的肛门功能、肛肠动力学指标,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束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疼痛、水肿和创面渗出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Wexner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治疗前,肛管最长收缩时间明显长于治疗前,直肠静息压和肛管静息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直肠静息压和肛管静息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结束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的效果显著,且对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对患者的疗效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46例)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切开挂线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2周肛门功能[直肠感觉容量(Vs)、直肠最大耐受容量(Vmax)]、肛肠动力学[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MASP)]及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术后2周,两组Vs、Vmax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RP、MASP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效果确切,可维持肛门功能正常,确保肛肠动力学指标稳定,减少术后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的感知阈值和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PC Polygraf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检测24例CIC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闽值及排便功能等指标,并与12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CIC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CIC患者的初始感觉、疼痛、排便等阈值,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的最低支气量和肛管内括约肌松弛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模拟排便时,CIC组33.33%(8/24)的患者在直肠收缩时伴有肛管括约肌矛盾收缩。结论 CIC忠者直肠粘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排便时肛管括约肌的反向矛盾收缩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ES)治疗痔疮的疗效及对患者肛肠动力学、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痔疮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外剥内扎术(MMH)组和CAES组,各45例。MMH组采用传统MMH治疗,CAES组采用CAES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肛肠动力学[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和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血清炎症因子等,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CAE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5.15±5.69) min、(41.45±8.12) mL、(2.32±0.61)分、(10.63±2.14) d,均明显低于MMH组[(44.01±11.74) min、(77.94±16.70) mL、(3.75±0.78)分、(17.24±2.8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ES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MMH组(7...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效果及对肛门直肠动力的影响。方法纳入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采用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13%)明显高于对照组(6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直肠静息压、肛门括约肌压力、肛门括约肌最大缩窄压、模拟大便肛门括约肌静减压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直肠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量、直肠顺应性差异不显著,经治疗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老年功能性便秘采用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肛门直肠感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肛肠疾病手术前后动力学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3例肛肠疾病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动力学检测研究。结果提示:术后直肠肛门反射能完全恢复或敏感性提高(P〈0.01);肛管收缩压明显增强(P〈0.01);肛管最长收缩时间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直肠静息压明显降低(P〈0.01);肛管静息压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从而说明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的直肠肛管的生理功能能完全恢复到术前或有所提高,肛肠疾病手术是符合直肠肛管解剖和生理功能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