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PFN),观察组行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比较术后卧床时间、患肢负重时间、疼痛程度和髋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及患肢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缓解疼痛程度,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手术时长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77例,依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分析比较2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统计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2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精力、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等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予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长及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减小切口长度,减少术中失血量,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伴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股骨近端伴股骨干骨折患者87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伽马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状态。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伴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能有效减轻疼痛程度,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且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实施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较人工关节置换术好,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就诊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PFNA治疗,观察组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术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较多,下床活动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缩短下床活动时间,而PFNA内固定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多于对照组,卧床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白介素-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虽会增加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但可减少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其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行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髓内钉-抗螺旋刀片内固定。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虽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中出血量,但利于早期负重及骨折愈合,对改善髋关节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功能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护理。记录病人术后关节引流量、离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评价临床疗效,应用髋Harris评分对病人髋关节功能评定病人功能康复情况,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生活质量,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术后3个月及6个月Harris评分和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关节引流量少于对照组,离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加强系统护理干预可促进切口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93例,依据术式不同分组,对照组46例予以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47例予以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髋关节功能(Harris)、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Harris、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予以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用时、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且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用针对性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的VAS评分较手术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1周、1个月后,2组患者SF-36量表评分较术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1个月、半年、1年时,2组Harris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时,观察组疗效优良率92.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8.00%低于对照组28.00%(P0.05)。结论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疼痛,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观察组行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疼痛与肢体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减轻手术创伤,患者出血少、疼痛轻,术后下床早,并发症少,更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比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势。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处理,观察组则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处理,观察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9.44±22.36ml,手术用时为47.62±7.15min,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25.72±30.15ml、52.33±9.2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案中,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较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用时短,对患者的创伤小,出血量少,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优。  相似文献   

13.
对比分析骨折内固定手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与预后的差异。对收治的120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皮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都显著低于采用骨折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相关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手术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有效恢复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及下地负重时间,且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周政  刘傥 《中国临床康复》2014,(26):4115-4119
背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手术的价值日益提高,目前已替代截肢,成为当今肢体肿瘤外科治疗的主流与发展方向。但目前为止,对股骨近端肿瘤还没有统一的手术适应证,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瘤段扩大切除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的效果。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选择病灶刮除,瘤体壁灭活,自体和(或)异体骨、人工骨混合植骨后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瘤段扩大切除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关节功能情况。2年后对患者进行回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转移复发率、死亡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3%)高于对照组(53%),术后2年内转移复发率(7%)和死亡率(3%)均低于对照组(30%,23%)。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8例。其中行PFNA内固定术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44例患者为研究组。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时间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与PFNA内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治疗中效果相当,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少,患者可尽早下床活动,更符合快速康复理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内固定手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各46例,置换组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内固定组进行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程度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置换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高于内固定组(P0.05);置换组下床锻炼时间、负重活动时间及术后1周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内固定组(P0.05);置换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内固定手术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均可有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缩短患者下床锻炼和负重活动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术后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疼痛情况较对照组轻(P0.05),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研究组护理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措施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关节疼痛,加速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术后DVT发生风险,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4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采用PFNA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较对照组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Harris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有效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PFNA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下床活动早,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距重建后半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西峡县中医院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DHS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股骨距重建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采取股骨距重建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是一种利于患者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