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某医学专业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专业院校3个年级的1 428名学生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该校大学生具备健康素养水平的比例为57.18%,具备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和健康行为的比例分别为58.68%,65.48%,30.88%。该校大学生健康素养女生高于男生,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父亲受教育程度及职业不同具备健康素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7.748、46.525、19.327、30.779,均有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表明,女生健康素养高于男生(OR=1.521,95%CI:1.160~1.993,P=0.002);不同专业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以及其他专业;母亲文化程度高的的子女健康素养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子女。  结论  该校学生健康素养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医学院校应重点培养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江苏省9所本科院校和5所高职院校的7560名江苏籍一年级学生,通过自填问卷调查健康素养现状。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7560名江苏籍大学新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40.4%,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素养基本技能3个维度具备率分别为56.9%、34.2%和76.1%。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44.2%和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0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7)、独生子女(OR=1.5)、汉族学生(OR=1.8)、文科生(OR=1.5)、理科生(OR=1.5)和父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学生(OR=1.3)健康素养具备率更高。结论 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全国水平,但不同人口特征的大学生健康素养发展不均衡,应在青少年学生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进一步提升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长沙市某高校在校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结果 414名调查对象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百分制平均得分为(60.918±5.2544)分,68.36%具有基本健康素养(≥60分);传染病预防与慢性病预防维度百分制平均得分较低(分别为46.075±0.8193和4.743±1.2172);科学健康观和急救应急2个维度,女生及格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农业户籍大学生健康素养知晓率(70.8%)高于农业户籍(67.5%),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健康素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OR=1.775)、农业户籍(OR=1.339)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相对较低,年龄≥22岁(OR=0.480)、家庭月平均收入≥10 000元(OR =0.686)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相对较高. 结论 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尤其是传染病预防和慢性病预防,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进一步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以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大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所高校的25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男生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均高于女生:饮酒(81.99%/34.57%)、通宵上网(47.24%/28.22%)、吸烟(31.28%/2.25%)、参与赌博(22.99%/9.41%)。多因素结果显示,男女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共同危险因素有宗教信仰、恋爱、睡眠障碍、父母感情不好(OR>1,P<0.05);共同保护因素有师范类院校、医学类院校、住校(OR<1,P<0.05);男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还有消费水平高、担任干部、生源地为农村(OR>1,P<0.05);年级高是男生通宵上网的保护因素(OR=0.824,P=0.011),吸烟的危险因素(OR=1.271,P=0.005)。结论 大学生饮酒、通宵上网、吸烟、参与赌博的发生率较高,性别差异大,影响因素来自个体、学校、家庭层面,应从以上层面对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现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组设计的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以湖北省普通高校在校1 665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高校类别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不同高校之间在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健康素养基本技能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1,P〈0.001);社会性别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健康素养基本知识水平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1,P〈0.001);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健康素养基本技能及健康理论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1,P〈0.001);不同户口类型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在健康素养3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605,P=0.9999)。结论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很多,如性别、不同类别院校、不同户口类型等,在大学生中开展健康素养教育势在必行,对于提高中华民族整体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现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先分层后整群的抽样方法抽取某校2 5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自拟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平均得分为74.19±14.88,男生高于女生(χ2=16.516,P=0.000),高年级者高于低年级者(Z=7.765,P=0.000),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χ2=7.639,P=0.006),不同专业得分不同(χ2=17.718,P=0.01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得分低于男生(OR=0.686,95%CI:0.548~0.860),二年级(OR=1.865,95%CI:1.455~2.390)、三年级(OR=2.671,95%CI:2.033~3.509)、四年级(OR=2.618,95%CI:1.918~3.573)得分均高于一年级。结论:高校应将女性大学生、低年级学生和非独生子学生作为重点教育人群,继续大力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四川省某高校541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对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影响因素以及科普需求,为今后该高校大学生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科普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4—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利用问卷星平台对四川省某高校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线上匿名调查,调查工具为大学生对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及科普需求调查问卷,本次研究共回收541份有效问卷纳入分析。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知晓率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分析应用卡方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该高校541名本科在校大学生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3.63%,女生知晓率为54.67%,高于男生的49.94%(χ2=6.14,P=0.01)。医学专业学生的知晓率为54.11%,高于非医学专业的50.05%(χ2=11.01,P=0.001)。不同年级层次之间的学生对消化系统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也存在差异,以大四年级的知晓率较高(χ2=9.85,P=0.04)。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知晓率越高(χ  相似文献   

8.
了解吉林市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以2008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为基础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4所高校分层随机抽取的1 7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总体健康素养水平为10.82%,健康基本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3个维度素养具备率分别为10.00%,18.53%和53.94%.医学生健康素养及其各维度具备率均高于其他类型院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女生健康素养具备率高于男生;大三学生好于大一和大二学生(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类型院校和年级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一般.高校应当注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了解新疆哈萨克族大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该群体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问卷”对分层整群随机抽取的新疆5所高校1 942名哈萨克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哈萨克族大学生具备基本健康素养人数比例,在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和健康信息关注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6.204,59.534,169.536,26.759,P值均<0.05);哈萨克族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的知晓率最高(92.21%),其次为对健康的理解知晓率(88.47%);哈萨克族大学女生、医学专业学生和经常关注或偶尔关注健康信息的学生具备健康素养人数比例较男生、非医学专业学生和从未关注健康信息的学生高,大一年级学生高于大二学生(OR值为1.796,4.618,4.132,6.084,0.357,P值均<0.05).结论 新疆哈萨克族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成都市部分大学生新冠肺炎防治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优化大学生疫情防控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滚雪球方法,网络邀请成都市10所大学的在校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包含知识、态度、行为3个维度,正确回答率≥80%者视为具备新冠肺炎防治健康素养;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问卷2 315份,其中有效问卷2 137份,有效率为92.31%。成都市2 137名大学生新冠肺炎健康素养水平为74.78%,知识、态度、行为素养水平分别为69.77%、79.64%和77.45%。新冠肺炎总体健康素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高于女生(OR=2.43,95%CI:1.73~3.41);与大一学生相比,大四及以上学生最高(OR=1.96,95%CI:1.08~3.56);汉族学生高于少数民族学生(OR=33.59,95%CI:24.5~46.05);医学生高于非医学生(OR=1.88,95%CI:1.4~2.51);与家庭月收入<3 000元的学生相比,家庭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学生最高(OR=7.72,95%CI:4.37~13.64)。结论 成都市2 137名大学生新冠肺炎健康素养总体较好,但知识素养水平整体偏低。加强对女学生、少数民族学生、非医学生、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群体的健康素养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高校新生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素养相关信息获取的基本现状,为高校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问卷进行修改,对227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会性别对健康素养水平某些方面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高校类别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考生源地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口类型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受教育文化程度及职业对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但本研究仅限人口统计学变量,如性别、父母受教育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其他研究因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华娇  杨静  刘环  黄艳  景华  宋湛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433-1434,1394
目的 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以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相关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在《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随机抽取南充市1 000名大学本科在校生进行调查. 结果 南充市大学生健康素养具备率为9.83%,医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非医学生(x2=52.529,P<0.05),高年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高于低年级学生(x2=28.604,P<0.05). 结论 南充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偏低,且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主要与医学知识的积累有关.因此各高校尤其是非医学类院校应将健康素养的培养纳入教育中,注重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引导,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温州市大学生的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现状、人群特征、影响因素及防灾信息来源与需求,为高校开展防灾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温州市2所大学共4个学院427名大学生进行研究。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226名医学院校学生与201名非医学院校学生进行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问卷调查。[结果]温州市大学生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总体水平为53.63%;性别(OR=I.85,95%(CI:1.180—2.890)、籍贯(OR=0.35,95%CI:0.240~0.510)、是否医学院校学生(OR=1.82,95%CI:1.170~2.820)等是影响大学生防灾素养水平的重要因素。大学生防灾信息主要获取途径前3位依次为电视、专家讲座和手机短信。427名被调查大学生中,94.38%认为开展突发自然灾害健康教育很有必要,最需要急救技能、防灾避险和灾后防病3方面防灾信息。[结论]温州市大学生突发自然灾害防灾素养虽有一定基础,但水平偏低,因此需要有侧重地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贵阳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和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9年9月—12月对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的4所高校的1 064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健康素养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使用SPSS 24.0进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贵阳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26.2%。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依次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民族、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716、1.445、1.687),男生、少数民族、未修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贵阳市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提升,高校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提高整体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提升行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20所高校15 602名江苏籍大一新生,使用标准健康素养问卷通过“江苏高校大一新生健康数据管理系统”线上调查,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结果  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水平为20.2%,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3个方面素养水平分别为23.0%,30.7%和31.5%;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72.8%)、科学健康观(58.7%)、传染病防治(28.5%)、健康信息(28.2%)、基本医疗(20.3%)和慢性病防治(1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校类型、家庭居住地、地区、是否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是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本科院校(OR=2.77,95%CI=2.47~3.11)、城市(OR=1.20,95%CI=1.07~1.34)、苏南地区(OR=1.10,95%CI=1.00~1.22)、独生子女(OR=1.13,95%CI=1.03~1.25)、母亲文化程度为专/本科及以上(OR=1.53,95%CI=1.30~1.79)以及父母健全家庭(OR=1.16,95%CI=1.00~1.34)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健康素养水平。  结论  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水平一般,健康素养3个方面、6类问题的发展不均衡。健康素养是社会、家庭、个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针对重点问题加大健康促进力度,有效提升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