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两组均予内科基础及对症处理,对照组予Bobath技术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予透穴针刺,以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缺损功能、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肢体痉挛状况、简化Fugl-Meyer量表(FMA)量表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NIHSS评分降低(P 0.05),上肢、下肢MAS及FMA评分均降低(P 0.05),MBI评分降低(P 0.05);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NIHSS评分较低(P0.01),上肢、下肢MAS及FMA评分均较低(P 0.05),MBI评分较低(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焦氏头针联合薄氏腹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量表评分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11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焦氏头针联合薄氏腹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血清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BBS、FMA和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BBS、FMA和MBI评分均显著高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100β、BDNF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S100β、BDN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氏头针联合薄氏腹针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运动障碍可减轻患者神经细胞损伤程度,促进神经元修复,改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溶栓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3月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CIS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溶栓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论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功能良好率,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MBI、MAS、NIHSS评分及功能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MA、MBI、MAS评分及功能良好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溶栓疗法治疗能有效提高CIS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康复锻炼对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早期自主及被动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康复锻炼。两组疗程均为4 w。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测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Fuge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和简易上肢功能评分(STEF)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和ST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M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M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康复锻炼可改善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制金黄膏外敷联合穴位拔罐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肩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予以自制金黄膏外敷联合穴位拔罐治疗,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两组均采用视觉类比模拟疼痛评分(VAS)、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MBI)评分进行评价,并比较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7%与76.7%,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FMA评分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FMA评分和M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金黄膏外敷联合穴位拔罐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病人肩痛症状、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老年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自愿参加者实施任务导向性训练,列入观察组48例,选择同期做常规康复训练的患者42例为对照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定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侧肢体FMA总评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侧FMA总评分及MBI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提高(t=7.193,P0.05;t=3.780,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经任务导向性训练后,较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永年县第一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熄风通络颗粒组40例和联合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熄风通络颗粒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熄风通络颗粒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运动诱发电位(MEP)的潜伏期、波幅。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熄风通络颗粒组和联合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FMA评分和MBI评分高于熄风通络颗粒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MEP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熄风通络颗粒组与联合组患者MEP潜伏期短于对照组,MEP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熄风通络颗粒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治疗,对不同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偏瘫患者2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TMS治疗,采用FuglMeyer(FMA)评定治疗前后偏瘫侧的肢体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2周、4周后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FMA、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WSI亚型患者FMA、MBI评分高于IWSI亚型患者(P0.05);对照组IWSI型患者手、上肢群肌力恢复有效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CWSI亚型(P0.05),观察组CWSI亚型患者上肢、手群肌力恢复有效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IWSI亚型(P0.05);观察组各亚型患者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WSI亚型患者(P0.05),观察组CWSI亚型患者总有效率高于观察组IWSI亚型、对照组CWSI亚型患者(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CWSI患者治疗效果优于IWSI患者,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9.
孙浩 《山东医药》2013,(46):59-60
目的 探讨艾地苯醌在脑卒中后康复治疗中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脑卒中后患者,均合并肢体功能障碍及抑郁状态,随机分为艾地苯醌组和帕罗西汀组,各45例,分别给予艾地苯醌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第2、4周时的FMA评分和MBI明显升高、HAMD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2周时艾地苯醌组FMA评分和MBI高于帕罗西汀组(P均<0.05),而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时两组F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艾地苯醌组MBI高于帕罗西汀组(P<0.05).结论 艾地苯醌改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及抑郁状态的效果优于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于急性期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疗法、语言疗法、作业疗法以及心理疗法,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评分、Fugl-Meyer上下肢体综合功能(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QOL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QOL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联合平衡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平衡针治疗,两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平衡能力测试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46、4. 47,P 0. 01)。两组患者平衡功能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30、13. 57,P 0. 01)。两组MBI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02,P 0. 01)。结论在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应用平衡针不仅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而且可有效促进平衡功能的恢复,亦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中医综合理疗对脑卒中后病人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诊治的120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A组给予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B组给予中医综合理疗,C组给予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中医综合理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3组病人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A组、B组、C组病人Fugl-Meyer上下肢功能指数量表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病人的肢体功能康复治疗中,联合运用迷走神经电刺激与中医综合理疗能更有效地改善偏瘫病人的肢体功能,增强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干预对提高社区康复中心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改善预后的效果,指导协同护理干预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随访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均明显上升,且高于干预前(P 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FMA评分和MBI评分更高(t=6.971、1.742,P 0.05)。观察组满意度为79例(98.75%),对照组满意度为67例(8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7,P 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康复中心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老年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伴有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个疗程后上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上肢疼痛及治疗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显著升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FMA、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DS、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Z=4.035,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3.997;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能显著改善老年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及ADL,临床疗效较单纯康复训练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针灸联合超短波物理疗法对上肢运动功能及自发性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社区就诊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3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1例)和研究组(n=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基础疗法联合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超短波物理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和MBI指数,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FMA评分和VAS评分以及临床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各自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MMSE评分和MB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信仰/精神、环境、社会关系、独立性、心理、生理等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各自治疗前(P<0.05),研究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有统计学差异(χ~2=5.673,P<0.05)。结论针灸联合超短波物理疗法可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减轻患者自发性疼痛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技术联合火针平衡阴阳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的疗效。方法 100例老年SHSA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PNF技术联合火针平衡阴阳法治疗,均治疗4 w,于治疗4 w时评估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 w时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上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 观察组治疗4 w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 w时,两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 w时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SHSAS患者采用PNF技术联合火针平衡阴阳法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卒中伴抑郁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研究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与其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脑卒中后伴抑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治疗的100例未合并抑郁的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醒脑开窍针刺疗法与艾灸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全部结束后1 w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Fugl-Meyer(FMA)法评价不同治疗阶段的抑郁程度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期间患者均未接受心理干预),分析治疗各时点FAM与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脑卒中患者HAMD评分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轻、中、重度抑郁3组,3组HAMD评分在治疗各阶段均无明显变化,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以重度抑郁组HAMD评分最高,后依次为中度组、轻度组(P0.05)。组间比较,各时点均为重度抑郁组FAM评分最低,后依次为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各时点,4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除重度抑郁组外,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FAM评分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越严重,其抑郁程度越高,患者对康复治疗积极性越低,肢体恢复效果越差。故在脑卒中治疗期间对于部分肢体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其情绪变化,重视康复治疗过程中合理的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积极性,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短波、中药熏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老年患者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超短波及中药熏洗治疗。结果治疗4 w后,患者在疼痛、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两组目测类比定级(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FMA)及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尤以治疗组为著(均P<0.05)。结论超短波、中药熏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老年患者肩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脑卒中康复期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每次20min,每周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芍药甘草汤;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85%,低于观察组的9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听、复述、说、出声读、阅读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CS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芍药甘草汤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康复期病人效果显著,能够控制肢体痉挛,改善语言和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躯干控制能力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2月昆明市中医医院康复科住院部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67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躯干控制能力康复训练方案。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Sheikh法评定患者躯干控制能力,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评定患者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和Sheik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MA评分和Sheikh评分分别为(9.25±1.78)分、(76.83±17.43)分,高于对照组的(6.12±1.57)分、(55.16±14.39)分(P0.05)。结论躯干控制能力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平衡功能,在临床康复训练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