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抑肽酶对接受原位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术中连续心排量(CCO)、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PVR)等参数的影响,探讨抑肽酶在肝移植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保护作用。方法64例接受同种异体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抑肽酶组(A组n=32)和对照组(C组n=32)。分别记录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和手术结束时(再灌注后2h)的MABP、CCO、SVR、PVR、MPAP、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两组患者术中血液制品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观察抑肽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①抑肽酶组术中血液制品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②抑肽酶能明显减轻术中MABP、CCO、SVR、PVR、MPAP、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波动范围,从而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结论肝移植患者术中预防性使用抑肽酶可以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血液制品的使用量,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次数,更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肝肺综合征患者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肝肺综合征(HPS)患者肝移植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26例HPS患者为HPS组;20例无低氧血症、无原发心肺疾病的原位肝移植术患者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接受改良背驼式原位肝移植术,观察术中体、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术后转归。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HPS组术前心排量(CO)较高,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体循环阻力(SVR)及肺循环阻力(PVR)均较低;术中SVR、PVR均较低,而PAWP在新肝期较低。(2)与术前相比,HPS组CO在新肝15min时较低,新肝30min后无差异;对照组在新肝15min时差异无显著性,新肝30min后上升。(3)与术前相比,HPS组PVR在新肝30min后差异无显著性,SVR下降;对照组在新肝30min后PVR、SVR均下降。(4)HPS组患者围术期死亡6例,死亡率为23.1%,对照组全部存活。结论:HPS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表现为高心排量、低体及肺循环阻力的状态,其围术期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6例行同种异体非转流原位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分层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U组,n=48)和对照组(C组,n=48).观察并分别记录麻醉后、无肝前期(T0)、肝下下腔阻断30 min(T1)、肝下下腔开放30 min(T2)、肝下下腔开放60 min(T3)、肝下下腔开放120 min(T4)和手术结束时(T5)两组患者的心输出量(CCO)、平均动脉血压(MABP)、体循环阻力(SVR)、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肺毛细血管嵌压(PAW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两组患者无肝前期CCO、MABP、MPAP、PAWP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均明显下降(P<0.01),SVR明显升高(P<0.01);开放肝血流后30 min,两组患者MABP和RVEF开始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无肝前期(P<0.01,P<0.05),SVR较无肝前期明显下降;再灌注后60 min,U组患者CCO、MABP和RVEF恢复至无肝前期水平,SVR明显高于无肝前期,MPAP和PAWP基本正常或接近于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改善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综合征,降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对原位肝移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对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体、肺循环的影响。方法24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接受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术中持续监测心率(HR)、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BP)、平均肺动脉压(MP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心排血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分别于麻醉后术前、无肝前10min、无肝30min、新肝30min和术毕5个时间点采集中心静脉血,用硝酸还原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浆NO和ET1水平。结果1MABP在下腔静脉和门静脉阻断及开放后短期内有一过性下降〔分别由(81±11)mmHg(1mmHg=0.133kPa)降至(79±9)mmHg,再降至(57±19)mmHg,P均<0.05〕,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后,可基本维持稳定。2CVP、MPAP和PAWP在无肝期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在新肝期显著增高并维持高于术前水平。3CI在无肝期显著降低(P<0.05),新肝10min后显著增高(P<0.05)。4SVRI和PVRI在无肝期均显著增高(P均<0.05);血管开放后新肝15min内SVRI和PVRI高于术前水平,新肝30min后SVRI显著低于术前水平。5与术前值比较:阻断后,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P<0.05),新肝期和术毕均升高(P均<0.05);在无肝30min、新肝30min血浆ET1水平均升高(P均<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显著,新肝期易发生轻度肺高压。新肝期NO和ET增高,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监测意义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10例重型肝炎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麻醉诱导后经右颈内静脉放入肺动脉导管,左桡动脉放置动脉导管,通过换能器连接HP多功能监测仪及Edwards持续心排监测仪,持续监测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等相关指标。结果 ①术中心率(HR)增快,MAP在无肝早期和新肝早期均降低;中心静脉压(CVP)变化显著,在无肝期明显下降,新肝早期急剧增高,新肝60min后逐渐下降;平均肺动脉压(MPAP)的变化与平均肺动脉楔压(PAWP)的变化一致,均在无肝期显著下降,新肝早期急剧增高。②SVR在手术开始前处于较低水平,无肝期开始后进行性升高,新肝期开始时较无肝期明显下降;PVR在新肝期变化最明显,早期显著升高后逐渐降至术前水平。③左室作功指数(LVSWI)在无肝期显著下降,新肝期1min继续下降后逐渐升高;右室作功指数(RVSWI)在无肝期显著下降,新肝期逐渐升高。④CO及C1始终处于高水平,无肝期较无肝前期明显下降,新肝期逐渐升高至较术前更高水平。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原位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无肝期和新肝期最显著,但CO一直处于高输出状态。SVR变化复杂,受血压、血容量、血管活性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围术期监测血流动力学可指导加强麻醉管理,对预防和控制心功能不全、低血容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终末期肝衰竭患者肝脏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观察终末期肝衰竭患者肝脏移植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5例终末期肝衰竭患者行肝脏移植手术 ,监测其手术后 3日内中心静脉压 (CVP)、肺动脉压 (PAP)、肺小动脉楔压 (PAWP)、心排血量 (CO)和平均动脉压 (MAP)等参数的变化。结果 :患者术后进入 ICU当时的 M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和 CVP均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 ,心率 (HR)显著增快 ;术后 3日内经过积极扩容 ,MAP、PCWP和 CVP显著升高(P均 <0 .0 1)。入 ICU后 8小时内的心脏指数 (CI)轻度降低 ,但与术后 2 4、4 8小时的 CI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入室后 8小时内的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 (PVRI)轻度降低 ;术后 3日内上述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终末期肝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出现明显的血容量不足表现 ,如不及时纠正可能导致脏器灌注不足 ,乃至器官功能衰竭 ,因此 ,密切监测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估计其血容量不足状态并予充分纠正 ,是肝移植患者安度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9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行全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罗哌卡因进行腰丛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记录2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麻醉前(T_0)、切皮时(T_1)及手术进行30 min(T_2)、结束时(T_3)、术后1 h(T_4)时,对照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变化,T_1时各指标值显著最低(P 0. 05);观察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未随时间变化而出现明显波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T_1~T_4,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水平随时间变化而显著增加(P 0. 05); T_2时,NE水平最低,T_3~T_6时显著增加(P 0. 05);不同时期内,观察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变化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 0. 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显著较少(P 0. 05)。结论超声引导腰丛及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更好地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抑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术后镇痛泵使用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肺动脉漂浮导管研究肺保护性通气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24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予机械通气治疗及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先予常规通气,根据潮气量(VT)及气道平台压(Pplat)的状况,分为A、B两组,A组(14例):VT 12 ml/kg,Pplat<30 cm H2O(1 cm H2O=0.098 kPa);B组(10例):VT12 ml/kg,Pplat≥30 cm H2O.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然后换用VT6 ml/kg的肺保护性通气,机械通气0.5 h后再次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两组患者常规通气和肺保护性通气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在常规通气更换为肺保护性通气后,A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而B组的HR、MAP、CI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VP、MPAP、PAWP无明显变化.结论 为了减少机械通气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限制Pplat比限制VT更加重要,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肺保护性通气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9.
自我测验     
下面每道题都列有多个答案,请您将正确的挑选出来。参考答案在第31页,有关内容请参阅本刊第八期6页刊载的生理学讲座第一讲。 1.神经和骨骼肌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和动作电位上升相、下降相形成的主要离子机制分别为:A、Ca~(++)内流和Na~+内流、Ca~(++)外流;B、Ca~(++)内流和Na~+外流、K~+内流;C、K~+内流和Na~+外流、K~+内流;D、K~+外流和Na~+内流、K~+外流。 2.兴奋(动作电位)在细胞内的传导是基于:A、电流沿细胞膜扩布;B、离子沿细胞浆流动;C、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尼卡地平应用于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将2013-02—2016-02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口腔医院行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治疗的118患者资料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患者使用尼卡地平,研究组65例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尼卡地平,对比两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时间指标和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CVP)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尼卡地平、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总剂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并且研究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另外,对照组T_2~T_4时间点MAP、HR、CVP和研究组T_2~T_3时间点MAP、CVP均较T_1时间点发生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HR较对照组稳定,T_1~T_4时间点HR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T_4时间点MAP、CVP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尼卡地平用于正颌手术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肝肾联合移植术用于终末期肝病合并肾功能衰竭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良好的移植物生存及受者预后效果[1-2].由于终末期肝肾疾病自身的严重程度、病理生理特点、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创伤及其引发的机体应激反应、免疫抑制剂应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围手术期机体内环境发生适应性改变,给临床液体治疗带来挑战.本中心近9年实施36例肝肾联合移植,现将患者围手术期[即术中麻醉期及术后72 h(监护期)]的血流动力学、酸碱平衡、乳酸(LA)、电解质、血糖及液体容量特点进行总结,并探讨相应的液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_(β2)-微球蛋白(β_2-MG)和血气分析评价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降压(CH)脊柱手术对患者血液内环境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择期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HH+CH组和CH组,每组45例。AHH+CH组按15mL/kg以30mL/min的速率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使血容量增加20%左右,同时以微量泵输注硝酸甘油行CH,速度为1μg·kg·min,平均动脉压控制在65~75mm Hg。CH组仅行CH,降压方法同AHH+CH组。记录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于置管后AHH前(T_0)、AHH后CH前(T_1,CH组为置管后CH前)、CH后30min(T_2)和停止CH后30min(T_3)测定两组动脉血pH值、剩余碱(BE)及K~+、Na~+、Ca~(2+)、Cl~-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尿素氮(BUN)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_(β2)-MG水平。结果 AHH+CH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明显少于C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及CH组比较,AHH+CH组T_1、T_2、T_3时pH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E、K~+、Na~+、Ca~(2+)、Cl~+无明显变化;AHH+CH组T_1时BUN、β_2-MG水平较T_0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T_3时明显低于CH组同时间节点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_l时比较,CH组T_2、T_3时BUN、β_2-MG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H联合CH对患者的内环境影响较小,且可改善单纯CH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作为终末期肝病首选治疗措施,原位肝移植术(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备受亲睐。但围手术期的止凝血紊乱,是影响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充分认识接受OLT术患者的止凝血特点,及时检测及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甘露醇于肝移植无肝期及再灌注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尿量的影响。方法肝移植患者30例,ASAⅡ-Ⅲ级,分为2组。实验组(n=15):于无肝期内快速输注甘露醇250mL,进入再灌注期后缓慢静滴甘露醇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n=15):根据手术需要及时补充晶体和胶体液。2组患者均于必要时输浓缩红细胞和血浆。分别于门脉开放前20、10min,门脉开放时、开放后10、20、30min观察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m);以及原肝期、无肝期、再灌注期的尿量。结果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在原肝期和再灌注前20minCVP、PAWP、MAP、PAPm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于再灌注前10min及其门脉开放后各时点CVP、PAWP、MAP、PAPm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无肝期和再灌注期的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心功能正常的患者,甘露醇完全可以应用于肝移植手术,并且对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肾功能的保护及再灌注期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硬膜外麻醉下行肾移植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对受体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同时总结1230例肾移植术的麻醉处理,以提高麻醉管理水平。方法:随机选择40肾移植术受者,在硬膜外麻醉前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行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硬膜外阻滞后30min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体循环阻力(SVR)下降明显,阻断髂内动脉后MAP,CVP逐渐恢复至麻醉前水平,肺循环阻力(PVR)则明显升高。开放供肾血流后20min内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PVR明显升高,CVP、SVR明显下降。开放后60min循环趋于稳定。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肾移植术效果理想、确切;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随手术步骤而不同,并相对较平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应用两种不同晶体液输入对动脉血乳酸及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 观察60例肝癌或其他终末期肝病病人,根据输入晶体液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林格氏液组病人术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生理盐水组病人输入生理盐水.术中胶体液及血制品的输入根据病人术中的血压、中心静脉压的变化进行补充.分别于手术前、门静脉阻断时、无肝期30 min、门静脉开放时和下腔静脉开放30min、手术结束时,采动脉血测pH值、碱剩余(BE)和乳酸(LA).结果 两组晶体、胶体液及血制品输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pH值无肝期前均下降并持续至术毕(P<0.05),BE在无肝期30min明显下降(P<0.05).LA浓度自无肝期前开始升高并持续至术毕,新肝开放后尤为明显,约相当于手术前3倍水平(P<0.01).各时点两组液体间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位肝移植病人术中输入LA对动脉血乳酸浓度的升高趋势及酸碱平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肝移植围术期的酸碱电解质调控及护理.方法:79例老年人在全麻下行原位肝移植术.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根据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使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分别于术前、无肝前5 min、无肝30 min、新肝30 min、术毕、术后8 h抽取桡动脉血用I-STAT血气电解质分析仪作酸碱、血气及电解质分析.根据结果适当补充钾、钙及碳酸氢钠.结果:7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轻度酸中毒、低钾.与术前相比,pH和BE从无肝期到术毕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8 h有升高,呈代谢性碱中毒,PCO2新肝期30 min明显升高(P<0.01).K+新肝期30 min及术后8 h明显降低(P<0.05),无肝前Ca2+明显降低(P<0.05).结论:老年人肝移植术前常合并心、肺、肾功能不全,围术期酸碱电解质变化复杂,应加强监测和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醋酸钠林格液作为洗涤液应用于自体血液回收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机收集和洗涤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30例患者的术野回收血液,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洗涤液使用生理盐水,试验组患者洗涤液使用醋酸钠林格液。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血红细胞(从患者中心静脉抽取,时间点T_1)和回收红细胞即刻(时间点T_2)、回收红细胞21~24℃贮存4 h(时间点T_3)和回收红细胞1~6℃贮存24 h(时间点T_4)的钠离子(Na~+)、血糖(Glu)、乳酸(Lac~-)、钾离子(K~+)、溶血率、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和P_(50)值(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值)。结果 T_1点:两组患者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T_2、T_3和T_4点Na~+值(Na~+值mmol/L,实验组:141.17±2.14、141.83±3.19、139.67±0.82;对照组:153.78±2.44,152.33±2.40,147.11±4.17)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T_2和T_3点Lac~-值(Lac~-值mmol/L,实验组:0.25±0.84,1.27±0.61;对照组:0.48±0.13,2.37±1.02)显著降低(P0.05),T_4点Lac~-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T_2和T_3点K~+值(K~+值mmol/L,实验组:4.08±0.13,4.17±0.15;对照组:0.59±0.26,1.72±0.37)显著升高(P0.05),T_4点时K~+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T_2、T_3和T_4点Glu值(Glu值mmol/L,实验组:28.0±0.0、28.0±0.0、28.0±0.0;对照组:0.30±0.0,0.30±0.0,0.30±0.0)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T_2、T_3和T_4点溶血率、P_(50)和2,3-DP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钠林格液作为洗涤液对回收红细胞的洗涤和贮存效果优于生理盐水,能够改善回收红细胞的质量,可以节约异体红细胞使用。  相似文献   

19.
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管理。方法:本院1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均行非静脉转流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以及心输出量。结果:12例肝移植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无1例死亡;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术前、无肝前期及新肝期(30 min)比较平稳;无肝期(30 min)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心输出量较术前和无肝前期明显下降(P<0.05),心率明显增快(P<0.05);新肝早期平均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较术前和无肝前期明显升高(P<0.05),平均动脉压及心输出量恢复至到术前水平(P>0.05),心率仍偏快(P<0.05)。结论:肝移植麻醉血流动力学的管理应针对肝移植不同时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尤其是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以及各种心肌酶的变化,探讨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06/09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接受原位肝移植术。常规结扎切断肝管、肝左右动脉和门静脉,用肝上下腔静脉阻断钳从前至后夹闭肝上下腔静脉,切除病肝后进行供肝吻合。先吻合腔静脉,腔静脉吻合口为倒三角形,再吻合门静脉,恢复供肝血流,进入新肝期,再依次吻合肝动脉和胆管。分别在术前、无肝前、无肝期30min、新肝期30m in、术毕、术后24h各采中心静脉血3m L,测定心肌酶谱。同时测量围术期心率、心输出量、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患者2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全部患者术后转归情况:20例患者均成功接受原位肝移植术。手术时间(335.74±74.04)min,无肝期时间(36.37±7.90)m in。术后3例出现心脏衰竭,心脏衰竭患者中有2例最终死亡。其余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②全部患者肝移植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心输出量和中心静脉压在无肝期下降(P<0.01),进入新肝期增高(P<0.01或0.05);平均动脉压在阻断和开放下腔静脉后3min内有一过性下降,应用血管活性药后基本维持稳定;心率在无肝期增快,进入新肝期早期增高,以后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③全部患者肝移植围术期心肌酶谱的变化:与麻醉后术前比较:无肝期30min除肌红蛋白显著增高外(P<0.01),其余各种酶均基本相似(P>0.05);新肝期30m in、术毕的心肌酶谱各值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术后24h除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无明显变化外(P>0.05),其余各种酶均显著增高(P<0.05或0.01)。与新肝30m in比较:术后24h的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均显著降低(P<0.05),肌酸激酶则显著增高(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红蛋白基本无变化(P>0.05)。结论:新肝期表现为高血流动力学,而心肌酶普遍增高,术后24h开始恢复,提示开放后血流动力学与心肌损害存在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