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经腹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经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后正常妊娠率、妊娠后流产率、产钳助产、胎吸助产、剖宫产与顺产率、分娩过程中的出血量、分娩时间、1min新生儿Apgar评分、5min新生儿Apgar评分、15min NACS评分与24h NACS评分对比,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与经腹手术方式对具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相当,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种术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新密市妇幼保健院89例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组,A组46例,B组43例,A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B组采取经腹子宫肌瘤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随访观察两组妊娠结局、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B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6±0.58)d、(3.64±1.25)d、(51.36±3.14)ml,较B组(2.97±1.05)d、(4.95±1.33)d、(97.58±7.64)ml显著较低(P0.05);A组术后妊娠率、术后流产率、术后自然流产及复发率与B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术后尿频,B组1例切口感染,2例腹痛,1例尿频,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130,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均有一定疗效,腹腔镜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较长,但出血及术后康复优于开腹手术,两种手术妊娠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例,随机抽选32例作对照组并行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其余32例作观察组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指标,并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妊娠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3...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女性性功能调查表、Olson婚姻质量调查问卷及诺丁汉健康量表对152例子宫肌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性功能、婚姻质量及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卵巢功能正常;全子宫切除组术后性功能、婚姻质量及生活质量均较术前降低;次全子宫切除组术后婚姻质量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改善,性功能无明显改变;子宫肌瘤剔除组和血管介入治疗组术后性功能、婚姻质量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术前。结论: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对术后患者性功能、婚姻质量和生活质量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胃肠功能及宫颈局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宫颈局部微循环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下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经腹腔镜或开腹剔除肌瘤、最大肌瘤直径小于8cm的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组82例,开腹组78例,比较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剔除肌瘤总重量、剔除肌瘤个数差异无显著性;比较两组术中出血、最大肌瘤位于子宫后壁[腹腔镜组13.41%(11例)vs开腹组23.08%(18例)]、术后发热[腹腔镜组21.95%(18例)vs开腹组48.72%(38例)]、术后使用止痛剂[腹腔镜组41.46%(34例)vs开腹组67.95%(53例)]、住院时间[腹腔镜组(7.14±1.67)dvs开腹组(10.25±2.76)d]、生活恢复自理时间[腹腔镜组(5.45±2.82)dvs开腹组(10.61±5.27)d]和重返工作岗位时间[腹腔镜组(28.25±11.18)dvs开腹组(39.12±13.25)d],腹腔镜组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中转开腹比例为2.44%(2例)。2年(0.5~5.0年)的随访提示两组间复发率和妊娠率相似,复发率腹腔镜组2.44%(2例)、开腹组3.85%(3例),妊娠率腹腔镜组6.10%(5例)、开腹组5.13%(4例),无瘢痕破裂病例。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最大直径小于8cm的病例,经腹腔镜剔除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少、恢复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何宇辉 《系统医学》2022,(6):155-158
目的 对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经奇偶数法平均分配,40例奇数者为对照组,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偶数者为观察组,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炎症因子、应激指标、血管生成指标和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炎症因子、应激指标和血管生成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反应蛋白为(20.18±2.14)mg/L,白细胞介素-6为(32.54±8.16)ng/mL,皮质醇、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分别为(118.21±10.45)ng/mL、(552.14±17.68)mmol/24 h和(342.16±18.54)ng/L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51、8.781、8.743、29.303、5.970、4.745,P<0.05);两组治疗后血管生成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予以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调节炎症指标,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异位妊娠患者术后康复及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80例异位妊娠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B组行开腹手术,A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孕酮、抑制素A、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妊娠情况.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瘤腔传统缝合方式与改进后衣边式贯穿连续褥式缝合方式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剂州第二人民医院经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98例,按手术学传统缝合瘤腔48例,改进后行衣边式贯穿连续褥式缝合50例,观察两组缝合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肌瘤的数目、大小、术后体温、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子宫恢复情况、术后妊娠情况等。结果改进后的衣边式缝合方法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后病率降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结论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仍然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手术方式,改进后的衣边式贯穿连续褥式缝合法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手术医生术中止血,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经脐单孔腹腔镜剔除术治疗术后恢复情况及卵巢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19年6月收治的73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9例,常规四孔腹腔镜剔除术)和观察组(34例,经脐单孔腹腔镜剔除术)。比较两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卵巢功能(雌二醇、促卵泡生成素)、切口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术后6个月雌二醇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促卵泡生成素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对卵巢功能影响小,安全性较高,且患者对切口满意度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患者妊娠能力的相应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妇科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有妊娠要求的82例患者,分析术后患者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结果显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率与年龄、子宫肌瘤总数、子宫肌瘤类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BIM、盆腔粘连、术前宫腔形状和肌瘤是否复发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子宫肌瘤总数对LM术后妊娠能力影响显著,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子宫肌瘤总数对LM术后妊娠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28例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前记录患者肿瘤大小、数量、类型、特征等资料,术后连续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妊娠情况,分析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228例患者,40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超声刀、单极电切和开腹3种手术方式治疗输卵管妊娠对术后再次妊娠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壶腹部妊娠177例,手术方式均为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其中采用腹腔镜下超声刀手术者71例(A组)、单极电切者54例(B组)、开腹手术者52例(C组),随访18个月,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 结果 A组再次妊娠42例(59.2%),其中宫内妊娠30例(42.3%),重复性异位妊娠12例(16.9%),继发不孕29例(40.8%),输卵管通畅60例(84.5%);B组再次妊娠22例(40.8%),其中宫内妊娠13例(24.1%),重复性异位妊娠9例(16.7%),继发不孕32例(59.4%),术后输卵管通畅37例(68.5%);C组再次妊娠19例(36.6%),其中宫内妊娠12例(23.1%),重复性异位妊娠7例(13.5%),继发不孕33例(63.5%),输卵管通畅35例(67.3%)。A组与B组、A组与C组再次妊娠率、宫内妊娠率和输卵管通畅率差异均有显著性,但重复性异位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3组的继发不孕率均较高,可能存在更多的影响妊娠的相关因素。3组重复性异位妊娠中输卵管粘连评分明显高于前次手术时的评分。 结论 输卵管妊娠采用腹腔镜下超声刀进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优于单极电切及开腹手术。输卵管粘连可能为术后重复异位妊娠及不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423-2425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46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73例。对照组接受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接受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手术实施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复发情况及不孕患者术后妊娠、流产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实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孕患者术后妊娠率及流产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中,均可实现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有效治疗,但腹腔镜术式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故其短期预后质量明显较高,可在临床中结合实际选取相应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差异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较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更优,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临颍县人民医院妇产科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2例,依据治疗术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36)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n=36)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量与对照组对比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25.0%,观察组为19.4%,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性更高,更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对我院腹腔镜下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