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评价血液灌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Ovi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和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5年6月30日公开发表的血液灌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实验,筛选符合标准的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7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6篇,临床对照试验(CCT)1篇,研究对象共416例,其中血液灌流组216例,对照组200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灌流组与对照组缩短皮疹持续时间,其合并加权均数差(WMD)=-1.13(95%CI:-1.38~-0.87,P<0.00001);缩短腹痛持续时间,其合并WMD=-1.23(95%CI:-1.46~-0.99,P<0.00001);缩短关节肿痛持续时间,其合并WMD=-0.91(95%CI:-1.13~-0.70,P<0.00001)。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药物等支持治疗能有效缓解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但其疗效需要大样本、多中心、设计良好的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崔晶晶李艳芳周百灵蒋雪梅赵波 《中国妇幼保健》2021,(4):806-809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治疗儿童重症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效果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昆明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重症HSP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和血液灌流组(HP组)各30例,并以1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各组患儿皮疹、腹痛、关节痛、消化道出血等临...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究临床有效护理实施血液灌流治疗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可靠方法,从而为相关的实践研究提供帮助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共计128例,随机将患儿分成优质护理组(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每组64例。结果两组患儿实施不同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后,优质护理组总满意率为100.00%;常规护理组总满意率为90.63%。总满意率组间比较,优质护理组总满意率水平显著的高于常规护理,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1 6,P=0.038 5)。结论在临床针对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实施护理实践的过程中,采用我院的优质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可显著的改善治疗效果,显著地提升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液流变学及血浆内皮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敏性紫癜(Nenoch-scholeinPurpuraHSP)是一种以毛细血管炎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为了探讨新的疗法和影响病情的有关因素,我们对HSP患儿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和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浓度进行检测,现将我们检测的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观察组对象1994年10月~1995年3月,我院住院HSP患儿共25例,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4~13岁,平均8.2岁。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皮肤紫癜改变,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正常,且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将25例患儿分为两组,仅有皮肤或/和关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液灌流治疗激素撤减困难小儿重症过敏性紫癜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激素撤减困难小儿重症过敏性紫癜患儿6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氧化应激状态[血清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黄嘌呤氧化酶(XOD)]、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水平,临床转归及不良反应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MDA、XOD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T-AO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NF-α、IL-1、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激素依赖、复发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激素撤减困难小儿重症过敏性紫癜能够快速缓解患儿病情,清除炎性介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1水平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7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年龄9.05±2.85岁,作为病例组及;20例健康体检儿童,年龄9.73±3.52岁,作为对照组.运用ELISA(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方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的含量,探讨其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中肾损害组(HSPN型)和非肾损害组(NHSPN型)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34.500、130.000,均P<0.05).病例组中血β2-微球蛋白与血浆内皮素-1水平存在正相关性(r=0.284,P<0.05).无肾脏损害的过敏性紫癜组血液灌流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水平低于血液灌流治疗前(t=125.000,P<0.05);紫癜性肾炎组血液灌流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水平也低于血液灌流治疗前(t=35.500,P<0.05).结论 血浆内皮素-1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增加了肾损害的风险.血液灌流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从而减少内皮细胞的损伤及炎症反应,并降低肾损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强龙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予以甲强龙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观察组关节痛、腹痛、紫癜、皮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IgG、 IgA、 Ig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IgG、 IgA、 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甲强龙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改善其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匹多莫德联合丙种球蛋白对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疗效和免疫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HSPN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应用匹多莫德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4周。检测患儿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血清中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24 h尿液蛋白定量、CD4+T细胞比例、CD8+T细胞比例、CD4+T/CD8+T比例、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21(IL-21)表达水平。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24 h尿蛋白定量[观察组:(2.18±0.15)g vs.(0.50±0.04)g;对照组:(2.18±0.14)g vs.(0.91±0.07)g]、β2-MG[观察组:(3.14±0.44)mg/L vs.(0.91±0.13)mg/L;对照组:(3.17±0.44)mg/L vs.(1.48±0.26)mg/L]、CysC[观察组:(1.34±0.25)mg/L vs.(0.41±0.08)mg/L;对照组:(1.38±0.24)mg/L vs.(0.68±0.08)mg/L]、CD8+T细胞比例[观察组:(42.65±2.32)%vs.(34.35±2.47)%;对照组:(42.72±2.22)%vs.(40.81±2.84)%]、IL-17[观察组:(73.59±8.85)ng/L vs.(29.53±2.99)ng/L;对照组:(73.25±9.39)ng/L vs.(34.21±4.25)ng/L]及IL-21[观察组:(154.69±19.10)ng/L vs.(119.42±12.97)ng/L;对照组:(156.75±16.88)ng/L vs.(130.53±11.17)ng/L]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T细胞比例[观察组:(23.91±2.70)%vs.(33.84±3.93)%;对照组:(24.35±2.21)%vs.(28.13±3.84)%]、CD4+T/CD8+T比例[观察组:(0.55±0.10)vs.(0.93±0.08);对照组:(0.56±0.12)vs.(0.74±0.09)]及IL-10水平[观察组:(12.58±1.73)ng/L vs.(25.32±2.65)ng/L;对照组:(12.36±1.74)ng/L vs.(21.34±2.33)ng/L]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各指标较对照组患儿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00、13.870、16.532、12.282、6.418、4.637、7.424、10.543及8.039,均P<0.05)。观察组患儿完全缓解率(13.73%)高于对照组患儿(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3,P<0.05);但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8.24%vs. 82.35%)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3.73%vs. 7.8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03、0.917,均P>0.05)。结论 匹多莫德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HSPN患儿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可显著改善患儿肾功能、提高免疫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211例过敏性紫癜的血液免疫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 (Honech Schonleinpurpura ,HSP)是最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发病率高 ,临床表现以多系统损害为主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为此 ,我们将我院近 1年来收治的 2 11例HSP患儿多项血液、免疫指标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以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1999~ 2 0 0 0年收治HSP患儿共 2 11例 ,均符合实用儿科学[1] 的诊断标准 ,且均为急性期。 2 11例中 ,男 12 6例、女 85例 ,男女之比 1 48∶1;年龄 2~ 14岁 ,其中 2~ 6岁 45例 ,~ 14岁 … 相似文献
13.
14.
过敏性紫癜是以血管炎为主要改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发病率较高。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也常伴有消化道粘膜出血;关节肿痛及肾脏改变,而合并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精神及行为异常,重如昏迷,惊厥者,则少见。关于该病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是否可致脑电图异常,我们进行了观察。现将我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辅助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价值及治疗指征。 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239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和是否采用血液灌流治疗,将其分为4组:轻症观察组(n=76,为轻症HSP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血液灌流),轻症对照组(n=84,为轻症HSP患儿,采用常规治疗),重症观察组(n=47,为重症HSP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血液灌流)及重症对照组(n=32,为重症HSP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抗炎、抗过敏、抗凝及对症处理,血液灌流为辅助治疗。回顾性分析239例HSP患儿病例资料,对2组轻症或2组重症HSP患儿急性期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等近期疗效指标,以及1年内皮疹复发率及肾脏损害发生率2项远期疗效指标,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就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并与患儿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重症观察组HSP患儿腹痛及血便消失时间、关节肿痛消失时间及皮肤紫癜减轻时间[(4.8±0.6) d、(3.0±0.7) d、(3.4±0.8) d],均短于重症对照组[(5.8±0.5) d、(4.2±0.8) d、(4.5±0.7) d],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499、7.060、6.040,P<0.001);对2组重症HSP患儿随访1年的皮疹复发率及肾脏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轻症HSP患儿上述5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重症观察组HSP患儿治疗第7天时,尿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血清白细胞介素(IL)-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20.6±15.0) mg/L、(6.6±0.6) mg/L、(8.0±1.0) mg/L、(0.32±0.23) mg/L、(6.9±1.6) mg/L、(9.6±2.9) mg/L],均低于重症对照组[(38.4±10.4) mg/L、(9.0±1.0) mg/L、(10.2±1.7) mg/L、(3.50±1.40) mg/L、(8.3±1.7) mg/L、(12.9±2.8) mg/L],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04、13.191、6.686、15.286、3.823、5.004,P<0.001)。2组轻症HSP患儿治疗第7天时上述6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液灌流辅助治疗可缓解重症HSP患儿临床症状、减轻急性肾损伤,但是对轻症或重症HSP患儿皮疹复发及肾脏损伤,尚未发现有预防作用。建议血液灌流仅用于重症HSP患儿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桦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5):90-91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方式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53例HS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并与正常儿22例进行对照。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单纯型HSP的CD3 、CD8 显著下降(P<0.01),CD19 、CD4 /CD8 显著升高(P<0.01);IgA、IgE水平显著升高(P<0.01)。②混合型HSP的CD3 、CD4 、CD8 显著升高(P<0.01);IgA、IgM水平显著升高(P<0.01),IgG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单纯型及混合型HSP患儿均有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而各型存在某些不同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为了探讨患儿的免疫功能,我们检测了40例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儿科1998~2000年的住院患儿40例,年龄4~13岁,其中男性24名,女性6名,根据《全国第五届血栓与止血学术会修订的ITP诊断标准》确诊为ITP。正常对照组为同龄健康体检者21名,其中男11名,女10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HSP)儿童发病初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并观察血液灌流(HP)治疗HSP的临床效果及对早期肾损伤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34例HS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分为肾损伤(HSPN)组(78例)和非肾损伤(NHSPN)组(156例),分析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出生喂养史、临床症状和相关检验指标情况;将肾损伤组患儿随机分为灌流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皮疹消退、腹痛、关节肿痛、便血症状缓解时间,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d、2d、3d后尿微量白蛋白(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影响HSP肾损伤发生的单因素分析显示,HSP肾损伤发生率在年龄、性别、季节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15、16.67、18.72,P<0.05);H S P肾损伤发生率在出生体重、母乳喂养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57、9.63,P<0.05);肾损伤组患儿出现腹痛、上肢/面部皮疹、皮疹反复时间≥4周、皮疹反复次数≥3次的发生率及D-二聚体异常率与非肾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58、6.08、10.48、12.24、13.32,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9岁、男性HSP患儿发生肾损伤的风险分别是<9岁、女性患儿的5.47和2.36倍(P<0.05);出现腹痛、上肢/面部皮疹症状患儿发生HSP肾损伤的风险分别是无该症状患儿的4.18和3.69倍(P<0.05);检验指标D-二聚体异常的患儿发生HSP肾损伤的风险是指标正常患儿的3.61倍(P<0.05).灌流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及腹痛、关节肿痛和便血症状的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87、9.05、6.51、7.74,P<0.05);治疗后灌流组和对照组患儿尿液A lb、α1-M G、β2-M G含量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F=3.38~341.14,P<0.05);不同治疗时期灌流组患儿尿液A lb、α1-M G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6.43~16.77,P<0.05);灌流组患儿尿液β2-MG含量在治疗1d和治疗3d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2.13、2.83,P<0.05).结论 年龄≥9岁、男性、发病于秋季、低出生体重、伴有腹痛和上肢/面部皮疹症状者及D-二聚体异常是HSP患儿发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对其应积极早期监测肾损伤指标,早期治疗,加强对具有以上特点HSP患儿的远期随访.HP可明显缩短HSP患儿的病程,改善HSP急性期的临床症状,同时有保护HSP患儿肾功能的作用,HP是临床上治疗HS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小血管炎,以2~8岁的学龄期及学龄前儿童多见,近年来,儿童HSP不仅发病愈来愈多,而且重症病例也较以往多见,若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产生严重地后果。但是,HSP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治疗原则也未能达成一致。由此,就HSP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规范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