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48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74例,分别静注丁苯酞注射液和生理盐水,疗程14 d。两组均于治疗后第1、2、3、7、14、30、90 d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及简易智能状态量表( MMSE)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MoCA及MMSE评分均逐渐升高;治疗组治疗后第7、14、30、90 d的MoCA及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各有1例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给予护肝药口服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可较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8)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血清中炎性反应与脑梗死的病理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因此控制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炎性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本次临川研究主要探究丁苯酞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S-100A12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银杏叶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运用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丁苯酞注射液基础上口服银杏叶片治疗。两组治疗疗程2 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BI)量表和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专用量表(SS-QOL)评分,炎性因子,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反应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而BI评分和SS-QO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I评分和SS-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和平均血流速度(Vm)显著高于治疗前,而波动指数(PI)... 相似文献
4.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19)
目的讨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微栓子清除机制的影响。方法采取单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110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丁苯酞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丁苯酞组给予基础治疗+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丁苯酞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微栓子清除机制的影响,比较各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脑灌注水平,微栓子阳性率,微栓子个数,血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PAI)表达水平及丁苯酞对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丁苯酞组微栓子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PA均显著上升,且以丁苯酞组上升更为明显,两组PAI均显著下降,且以丁苯酞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BF和CBV水平明显提升,但丁苯酞组水平提升更加明显,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卒中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中丁苯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微栓子清除机制为溶栓机制降解和血流动力学洗脱,同时其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5)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CON组)及乌司他丁联合常规治疗组(UTI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变化〔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6、10(IL-1β、IL-6、IL-10)〕、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脑疝、肺部感染和压疮)及预后情况(包括病死率及平均生存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β、IL-6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UTI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L-1β、IL-6水平均低于CON组,IL-10水平高于CON组(P0.05)。UTI组患者脑疝、肺部感染、压疮发生率均低于CON组(P0.05)。UTI组患者病死率为4%(2/50),低于CON组的20%(10/50)(P0.05);UTI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5.7±2.3)个月,长于CON组的(13.5±1.7)个月(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荆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2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血管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时间与方法在左侧及右侧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左侧及右侧PWV、ABI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左侧及右侧PWV、ABI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患者左侧及右侧PWV和ABI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4(TLR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hs-CRP、IL-6、TNF-α、TLR4、MCP-1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血清hs-CRP、IL-6、TNF-α、TLR4、MCP-1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TLR4、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血压、降低血糖、降血脂稳定斑块、补液、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低颅内压、吸氧等)以及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治疗之上,再给... 相似文献
8.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1)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就诊的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100例,按照Rev Man 5.0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氟西汀。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1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进行评价〕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记录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评分、心绞痛稳定状态(AS)评分、心绞痛发作情况(AF)评分、治疗满意程度(TS)评分、疾病认知程度(DP)评分及SAQ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L评分、AS评分、AF评分、TS评分、DP评分及SAQ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22.0%(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可有效抑制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解放军第三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及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梗死面积及血清趋化因子CXCL12、sCD40L、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脑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脑梗死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12、sCD40L、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L12、sCD40L、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血清趋化因子CXCL12、sCD40L、IL-6、TNF-α水平,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9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n=52)和高剂量组(n=57)。低剂量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d,高剂量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40 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低剂量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C、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IL-6、MCP-1水平低于低剂量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IL-6、MCP-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剂量越大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12.
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60例和易损斑块组60例,2组又随机各选30例分别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晚(小剂量)和阿托伐他汀40 mg/晚(大剂量)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检测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结果治疗前,易损斑块组sCD40L、sVCAM-1和MMP-3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P<0.01)。治疗后2周,2组大剂量治疗患者血清LDL-C、hs-CRP、sICAM-1、sVCAM-1、sCD40L和MMP-3水平明显低于小剂量治疗患者(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能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具有抑制炎症和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塞通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疗效及对血清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PARK7)、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趋化因子(CXCL) 12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4)。对照组予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2组疗程均为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PARK7、GFAP、CXCL12和sV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ARK7、GFAP、CXCL12和sV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6.8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PARK7、GFAP、CXCL12和sVCAM-1水平,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6)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卒中后肺炎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水平相近,选取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部感染病人98例,分为治疗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静点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RP、WB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并发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及炎症控制具有良好效果,且不良反应未增加,是治疗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10)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尿酸(UA)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6例老年ACI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3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血糖、降脂、改善机体微循环、脑细胞活化剂等方案治疗;丁苯酞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联合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丁苯酞软胶囊+高压氧治疗。对比3组治疗效果及治疗2、4 w后血清促血管生成素(Ang)-2、TGF-β1、U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HI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ADL评分、NHISS评分及血清VEGF、Ang-2、TGF-β1、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w后,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2、4 w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丁苯酞组(P0.05),NHIS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丁苯酞组(P0.05);治疗4 w后,联合组总有效(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和丁苯酞组(62.50%)(P0.05);治疗4 w后,3组血清TGF-β1、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2、4 w后TGF-β1、UA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丁苯酞组(P0.05);3组血清VEGF、Ang-2水平均于治疗2 w后达到高峰,并于治疗4 w后下降,且联合组治疗2、4 w后血清VEGF、Ang-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丁苯酞组(P0.05)。结论老年ACI患者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调节VEGF、Ang-2水平,改善血清TGF-β1、UA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自由基丙二醛(MDA)含量在不同时间段变化及脑心通胶囊的治疗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设立健康组60名。治疗组给予脑心通胶囊口服。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及比色法动态测定法于1d、3d、7d、14d检测患者血清VEGF及MDA含量,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脑梗死组各时间点血清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至病程第7天达高峰,以后开始下降,至14d仍维持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发病24h内及第3天,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第7天及14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VEGF水平在发病3d、14d随着梗死面积增大及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MDA水平只在发病第3天才与梗死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有变化(P<0.01)。应用脑心通胶囊干预治疗后血清VEGF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于3d、7d、14d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MDA水平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VEGF浓度明显增高,VEGF和MDA共同参与脑梗死急性期血管病理损伤过程,脑心通胶囊干预治疗可增加VEGF含量。VEGF可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但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9.
20.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其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及常规治疗组,分别在确诊后24h内和治疗2周时测定血清CRP。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周后CRP均显著下降,且丁苯酞组低于常规治疗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早期应用丁苯酞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质量浓度,减轻炎症反应,对改善脑梗死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