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4月我科收治的42例下肢DVT患者,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DVT,对照组单纯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DVT。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消肿率、深静脉通畅度。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溶栓治疗,治疗组患肢消肿率及静脉通常度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DVT,可以明显提高血栓溶解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Unifuse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经多普勒超声确诊的82例下肢DVT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分成两组: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外周静脉溶栓组41例;IVCF置入+导管直接溶栓(CDT)组41例。以临床疗效、患肢消肿率及溶栓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IVCF置入+CDT组与IVCF+外周静脉溶栓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100%vs87.8%)、肢体消肿率[大腿:(86.12±5.85)%vs(78.10±9.70)%;小腿:(89.40±10.02)%vs(75.40±11.32)%]、溶栓率[(70.67±12.19)%vs(59.72±15.21)%]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CF+CDT治疗下肢DVT,较IVCF+外周静脉溶栓疗效明显提高,且安全可靠,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重组人尿激酶原与尿激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行溶栓治疗51病例临床资料,其中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19例(重组人尿激酶原组),尿激酶溶栓治疗32例(尿激酶组)。所有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经患肢腘静脉途径置入溶栓导管溶栓、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后比较两组的再通畅率、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重组人尿激酶原组再通畅16例,再通畅率为84.2%;尿激酶组再通畅18例,再通畅率为56.25%。重组人尿激酶组再通畅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P0.05)。重组人尿激酶原组溶栓治疗前后大腿周径差值为4.3±1.9cm;小腿周径差值2.6±0.6 cm。尿激酶组溶栓治疗前后大腿周径差值2.5±1.4 cm;小腿周径差值2.2±0.4 cm。重组人尿激酶原组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明显高于尿激酶组(P0.05)。重组人尿激酶原组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2例,尿激酶组出现11例出血、1例心律失常不良反应;重组人尿激酶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明显低于尿激酶组(37.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中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9例接受置管溶栓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30例接受尿激酶(UK)溶栓(A组),29例接受rhPro-UK溶栓(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静脉通畅评分、健患肢周径差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溶栓后,A组静脉通畅评分为(2.33±1.24)分,明显高于B组的(1.69±0.85)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股部周径差值和小腿周径差值分别为(1.18±1.00)cm和(1.03±0.61)cm,均高于B组的(0.64±0.63)cm和(0.71±0.47)c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0.00%(9/30),高于B组的20.69%(6/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治疗中,应用rhPro-UK治疗的溶栓效率高于UK治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对8例(13条患肢)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导管溶栓治疗,此过程做好患肢护理、溶栓护理、病情及并发症观察。结果 5例(9条患肢)血栓完全溶解,3例(4条患肢)血栓部分溶解。结论保持患肢有效体位,严密病情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对提高下肢深静脉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27-1628
目的分析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药物机械碎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8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予以CDT,研究组予以CDT联合药物机械碎栓。对比两组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畅通率及治疗前后健患侧肢体周径差。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健患侧大腿、小腿周径差较参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尿激酶用量较参照组少,溶栓时间较参照组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较参照组的17.65%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静脉通畅率为91.18%较参照组的55.88%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CDT联合药物机械碎栓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患侧肢体周径,可减少溶栓药物用量,缩短溶栓时间,提高静脉通畅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导管内给药溶栓与常规浅静脉给药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观察组给予导管内溶栓;对照组给予浅静脉溶栓.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双侧下肢距髌骨上、下10 cm 2个部位的周径、消肿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9%,对照组为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距髌骨上、下10 cm周径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距髌骨上、下10 cm周径显著减少(P<0.01);观察组平均消肿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导管内溶栓配合全身抗凝综合治疗,能更好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恢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CDT)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IVCF置入联合CDT,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抗凝、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分析大、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大、小腿消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肢的溶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IVCF置入联合CDT治疗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霍红  沈延艳 《护理研究》2005,19(16):1467-1468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将4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分为股动脉组及周围静脉组,每组20例,股动脉组采用中心静脉穿刺导管经患侧股动脉穿刺并留置导管,用微量泵注入中等量尿激酶,与同期20例经周围静脉穿刺,给予同剂量尿激酶.用药1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股动脉组治愈率及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周围静脉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患肢股动脉穿刺置管溶栓,可以使药物从微静脉开始直接发挥溶栓作用,治疗效果优于经周围静脉穿刺溶栓.  相似文献   

10.
不同部位注射溶栓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注射溶栓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均以尿激酶为主要溶栓药物,观察组采用患肢静脉穿刺给药,配合使用止血带;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穿刺给药。对2组病人溶栓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溶栓治疗显效2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溶栓治疗显效6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患肢静脉穿刺注射溶栓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优于外周静脉穿刺给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改良支具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中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将经腘静脉穿刺置管行溶栓治疗的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后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改良支具固定患肢。结果观察组腰背部酸痛、导管和输液接头脱开、皮肤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过程中,使用改良支具固定溶栓下肢,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置管溶栓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外周抗凝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顺行置管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静脉通畅度评分、肢体消肿率、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静脉通畅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肢体消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顺行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有效改善患者静脉通畅度,提高术后肢体消肿率,缩短住院及溶栓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术(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43例行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髂静脉血栓6条、髂股静脉血栓10条、全肢型血栓27条,均采用Unifuse溶栓导管,经小隐静脉途径28例、胫后静脉7例、大隐静脉6例、大隐静脉-交通静脉2例,插入血栓内用尿激酶、肝素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并观察疗效及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顺行静脉造影确认所有患肢静脉通畅度均明显改善,患肢症状明显好转。43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6例患者发生一般性出血现象,包括穿刺处渗血3例、尿路出血2例、眼底出血1例,经对症处理后出血缓解。结论 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疗效显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各项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是确保导管溶栓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腔内治疗与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5月共45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内导管溶栓术(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37例同时行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8例3~6个月后行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以健、患肢周径差及深静脉通畅度来评价疗效。结果 45例患者溶栓过程中无肺梗死、导管滑出、药物过敏反应、内脏出血等并发症出现,仅有9例发生一般出血现象包括:5例患者切口部位有少量皮下血肿未处理自行吸收、2例患者穿刺处渗血、2例患者尿路出血,因早期发现及时,经过对症处理后未进一步出血。腔内治疗后经顺行静脉造影确认所有患肢深静脉通畅率较前明显改善,患肢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静脉腔内导管溶栓结合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是确保腔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脉冲磁场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脉冲磁场联合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3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例给予脉冲磁场联合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18例给予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通过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患肢肿胀程度变化评定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患肢肿胀程度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脉冲磁场联合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组疗效改善较单纯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组更为显著.结论 脉冲磁场联合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优于单纯患肢静脉注射尿激酶溶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腔内技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24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内导管溶栓治疗,19例同时行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5例3~6个月后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以健、患肢周径差及静脉血栓溶解率来评价疗效。结果经导管溶栓治疗后静脉通畅度评价:Ⅰ级(0~50%溶解)4例(16.7%),Ⅱ级(50%~99%溶解)15例(62.5%),Ⅲ级(完全溶解)5例(20.8%)。经球囊扩张并支架置入治疗后肢体肿胀评价:治愈10例(41.7%),有效14例(58.3%)。7例患者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静脉腔内导管溶栓结合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是治疗继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352-3353
目的对比6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急性下肢DVT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给予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周围浅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溶栓时间、住院时间、静脉血管通畅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血管通畅率为56.70±23.21%,对照组为37.22±19.81%,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对照组为9.09%,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周围浅静脉溶栓治疗,深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可明显缩短溶栓治疗时间,静脉血管通畅率更高,对血管改善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尿激酶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护理措施和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9例患者通过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围术期的护理。结果29例患者利用导管直接尿激酶泵入血栓内溶栓治疗后患肢肿胀、疼痛感消失,无1例发生肺栓塞、出血情况。结论尿激酶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妥善固定导管,使用溶栓药的护理,预防感染的护理,可提高溶栓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9.
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给药途径的探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红  沈延艳 《护理研究》2005,19(8):1467-1468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的最佳给药途径。[方法]将4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分为股动脉组及周围静脉组,每组20例。股动脉组采用中心静脉穿刺导管经惠侧股动脉穿刺并留置导管,用微量泵注入中等量尿激酶,与同期20例经周围静脉穿刺,给予同剂量尿激酶。用药1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股动脉组治愈率及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周围静脉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患肢股动脉穿刺置管溶栓,可以使药物从微静脉开始直接发挥溶栓作用,治疗效果优于经周围静脉穿刺溶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机械血栓清除(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PM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下肢DVT 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行PMT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行置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治疗。比较两组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治疗后3个月患肢周径缩小时间、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溶栓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尿激酶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肢周径缩小时间、患肢消肿率及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FIB、DD和血浆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血清FIB、DD和血浆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血清FIB、DD和血浆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DVT患者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行PMT治疗较行CDT治疗可缩短溶栓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尿激酶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肢周径缩小时间、患肢消肿率及静脉通畅评分与行CDT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