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治疗时机对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妊娠结局及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本院收治的66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时机将患者分为A组(孕周<12周)、B组(孕周13~28周)、C组(孕周>29周),比较三组患者妊娠结局、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及母婴RPR滴度。结果三组患者足月分娩率、早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三组低体重儿、流产、死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组中均为正常新生儿,B组和C组先天梅毒患儿发生率分别为2.85%和20.00%,显著高于A组(P<0.05)。A组中RPR滴度<1︰8者比例最高,C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诊断及科学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梅毒患者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早产率以及先天梅毒患儿的发生率,对新生儿预后意义重大,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产科就诊的单胎初产妇311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BMI将其分为A组(正常,2115例),B组(超重,678例)、C组(肥胖,318例)。根据孕期BMI增幅将其分为D组(898例)、E组(1712例)、F组(501例)。观察并比较孕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 B组与C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早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E组与F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巨大儿、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E组和D组仅早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和C组剖宫产率高于A组(P<0.05),C组顺产率低于A组和B组(P<0.05);F组剖宫产率高于E组与D组(P<0.05),顺产率低于E组与D组(P<0.05)。结论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和剖宫产率相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孕期BMI并指导产前胎儿体重预测,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避免母婴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孕/产妇对疾病认知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确诊的85例妊娠合并ITP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产妇对ITP的认知程度将其分为A组(认知低水平,21例)、B组(认知中水平,35例)及C组(认知高水平,29例)。统计并比较三组孕/产妇孕周、出血发生率、产后失血量、早产率、顺产率、剖宫产率以及三组新生儿体重和脐血血小板计数减少、窒息、窘迫、出血的发生率,分析孕/产妇认知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三组孕/产妇孕周、出血发生率、早产率、顺产率、产后失血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剖宫产率三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新生儿体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新生儿脐血血小板计数减少、窒息及出血发生率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高孕/产妇认知水平能够改善不良妊娠结局,临床需进行早期认知干预,以缓解孕/产妇紧张消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31日至2016年10月31日于本院住院分娩的1281例GDM孕/产妇(GDM组)以及同期1281例正常孕/产妇(正常组)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孕/产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增加值、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等,分析GDM的危险因素以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GDM患病率为17.1%,首诊漏诊率为82.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次、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是影响GDM的高危因素(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年龄是影响GDM的独立危险因素。GMD组孕妇平均孕周为(38.57±1.46)周,正常组平均孕周为(38.92±1.26)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GDM组孕/产妇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巨大儿出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GDM首诊漏诊率较高;孕前BMI、糖尿病家族史、年龄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GDM孕/产妇分娩孕周缩短,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以及巨大儿出生率均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与研究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在不同时期终止妊娠对产妇及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90例,按照产妇终止妊娠的时期将本组的产妇分为A组(妊娠周期为28~36周)、B组(妊娠周期为37~39周)和C组(妊娠周期为≥40周)。对三组不同时期终止妊娠的产妇及围产儿结局进行观察和对比,同时分析和研究血糖控制水平对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B组产妇及围产儿结局优于A组和C组(P0.05);血糖控制理想的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控制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妊娠周期为37~39周时终止妊娠临床价值及预后最后理想,有效降低了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前置胎盘患者产前出血对妊娠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拾的90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有无产前出血将其分为出血组(48例)和未出血组(4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妊娠孕周、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等情况。结果出血组终止妊娠孕周低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以及均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早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率均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产前出血对母婴安全的影响较大,临床上对这类患者应当高度重视,以确保母婴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其分娩方式,分娩时机以及母婴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孕周不同,将其分为A组(28~32周)51例,B组(33~36周)54例,C组(37~40周)75例。对比三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分娩时机以及母婴结局。结果 B、C组剖宫产率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14.36,P 0.05);C组患者阴道分娩率较高,但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1.23,P 0.05)。A组患者的引产率高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2,9.67,P 0.05)。C组患者的围生儿结局总不良率,低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3,4.64,P 0.05),无新生儿死亡和死胎。C组患者发生胎盘早剥的概率,较A组和B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53,10.453,P 0.05)。结论对于重度子痫前期孕28~32周患者大多选择引产,孕32周后主要选择剖宫产,孕32周后分娩可有效改善围生儿结局,胎盘早剥是母体最主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存在前置胎盘症状的患者以不同的时间终止妊娠对产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产生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孕36周之前(含孕36周)终止妊娠的前置胎盘患者和孕36周以后终止妊娠的前置胎盘患者各150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产前出血率、产后出血率、产后平均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1组产妇在产前出血率和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研究2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产后平均出血量明显多于研究2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新生儿窒息和围产期死亡人数明显多于研究2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置胎盘患者终止妊娠的常规方式仍为剖宫产,通常选择孕36周以后终止妊娠安全性较高,产妇和新生儿转归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早期干预与期待治疗的母婴进行临床观察分析,为相关临床治疗与理论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对本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80例早发型重度子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照发病孕龄分为3组:Ⅰ组患者孕周<28周、Ⅱ组患者孕周2831周、Ⅲ组患者孕周3231周、Ⅲ组患者孕周3233周。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发病的孕周具有一致性,但是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833周。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发病的孕周具有一致性,但是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患者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832孕周发病患者的期待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患者新生儿死亡率随孕周延长而降低,2832孕周发病患者的期待治疗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患者新生儿死亡率随孕周延长而降低,2832孕周发病患者的期待治疗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早孕期血清25-OH-Vit D水平与子宫动脉PI联合检测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门诊早孕期建卡的初次单胎妊娠无合并症的妇女5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孕周为8~13周+6天,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维生素D(25-OH-Vit D)水平检测,并记录入选者在孕11~13周+6天测NT时行双侧子宫动脉PI值的测定。共有1 748例孕妇完成研究,规律产检并在我院分娩。实验分组:A组维生素D水平正常+PI2.4;B组维生素D水平缺乏+PI2.4;C组维生素D水平正常+PI2.4;D组;维生素D水平缺乏+PI2.4;比较4组EOSP发病率。结果 EOSP患者早孕期血清维生素D缺乏者为96%,低于正常孕妇,而PI值高于正常组,P0.05。EOSP发病率D组最高,A组最低,均与其它三组差异明显,P0.05。B与C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早孕期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EOS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早孕期血清维生素D与子宫动脉PI联合检测对EOSP发病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能量代谢与内环境器官系统”是中南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器官系统模块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该系统教学过程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研究围绕国家发展需求制订相应的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将价值引领与专业教学相融合;充分凝练隐性思政教育元素,与显性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将TBL+PBL、双师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深度融合,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从而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种整合教学模式深入贯彻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慧启迪”的人才培养思想,力求培养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组织胚胎学在线考试系统建设为背景,简述了组织胚胎学在线考试系统的构建技术、基本框架和特点,并将本系统应用于实验考试中,有效提高了考试效率,减轻了教师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血栓形成是个体在进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保护机制,它的作用就是机体在遭受创伤后能够有效止血。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栓形成过程被限制在损伤的局部,一般发生在血管腔外。相对于生理性止血,病理性血栓形成发生在血管腔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科研思维,需改进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内容设计。在实验教学内容上通过引入生物化学前沿技术和应用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增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的启发性;通过引入综合性实验、思维导图模式以及应用"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理念建立科学考核制度增强教学内容设计的思辨性;通过引入讨论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设计的互动性。增强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的启发性、思辨性和互动性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对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严谨的科研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妇产科存在的问题与护理风险。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式来研究我院妇产科50起护理风险事件。结果在50起风险事件中,环境引起的事件为22起,占44%;产妇及其家属引起的事件为16起,占32%;护理人员水平引起的事件为8起,占16%;消毒引起的事件为4起,占8%。结论针对妇产科存在的风险因素与常见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够保证妇产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针灸联合血液透析法在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46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69.6%,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配合针灸治疗在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对我国医学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根基作用与深远影响。故当今之务是开展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本文依托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特点,列举了教师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一些误解,并分析原因,秉承“专业知识与思政并行,协同育人”理念,着重阐述了相应的课程思政落地实施方案,以期促进专业课教师生成课程思政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外伤性肝破裂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选取8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肝内血肿变化、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及肝内血肿变化分别为(8.9±2.1)天、(3.2±0.6)天、(3.3±0.8)cm,与对照组[(15.7±3.8)天、(6.9±2.3)天、(1.6±0.5)c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ALT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内血肿症状和ALT水平,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在烧伤整形治疗中复合皮移植术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治疗效果,并进行临床应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烧伤整形治疗的患者84例,其中接受复合皮移植术患者42例,设为移植组;接受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患者42例,设为扩张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移植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83.33%(35/42),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5/42);扩张组术后总有效率为97.62%(41/42),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6/42)。扩张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移植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之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烧伤整形治疗中,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术后整形效果方面优于复合皮移植术,能显著改善患者整形后皮肤的色泽和质地,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肝肾间隙占位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CT诊断并最终经病理证实的肝肾间隙占位病变患者22例,22例患者均采取CT扫描的方式进行临床诊断,CT扫描的层厚为8 mm,CT扫描的层距为8 mm,CT扫描的范围从患者的膈顶到肿块结束平面。对22例患者的CT扫描资料进行分析,以此来研究CT诊断在肝肾间隙占位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22例患者经CT诊断发现,其肿瘤平均大小为5.0 cm×7.0 cm×6.0 cm,CT扫描横断面上肝肾间隙均消失。结论 CT扫描对肝肾间隙占位病变能够做出定位诊断,病变中心位置及病变周围脏器受压方向有助于CT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