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NCPAP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PS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治疗及住院情况(包括高压力持续时间、高FiO_2持续时间、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转归情况(包括治愈、再次插管机械通气、死亡、放弃治疗)及并发症情况(气胸、肺炎等)。结果时间与方法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12、24 h,试验组患儿PaO_2、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儿治疗后1、12、24 h PaO_2、PaO_2/FiO_2均高于治疗前,PaCO_2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儿高压力持续时间、高FiO_2持续时间、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再次插管机械通气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和放弃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S联合NCPAP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NRDS患儿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BiPAP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Bi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48 h后,评估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48 h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氧交换指标及通气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及PaO_2/肺泡氧分压(P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患儿PaO_2、pH值、PaO_2/FiO_2及PaO_2/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平均气道阻力(MAP)和呼气末正压(PE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观察组患儿MAP和PEE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BiPAP治疗NRDS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氧交换能力及通气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封成芳  陈宏琼  廖沛光 《内科》2014,(2):166-16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HM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37例,采用PS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患儿35例,采用PS联合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肺炎发生率(21.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及气漏发生率分别为20.0%和14.3%,显著高于观察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联合NCPAP可有效治疗新生儿HMD,减少常频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机械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重症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各33例,对比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治疗0h时,HFOV组和CMV组的FiO_2、PaO_2、PaCO_2测定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h、4h、8h、12h时,HFOV组的FiO_2、PaCO_2水平均低于CMV组(P0.05),PaO_2水平高于CMV组(P0.05);治疗0h时,HFOV组和CMV组的MAP、p H、OI指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h、24h时,HFOV组的MAP、OI水平均低于CMV组(P0.05),pH水平高于CMV组(P0.05);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CMV组(P0.05)。结论 HFOV治疗重症RDS患儿较CMV能够更加及时改善患儿的通气及血气水平,有利于患儿的救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照探讨气管滴入不同初始量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8-34周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70mg/Kg起始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经气管滴入治疗,观察组起始量为100mg/Kg,每组各48例。对患儿动脉血气、治疗费用、用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结果使用PS后同一时间段观察组FiO_2显著更低,P0.05。使用PS后1、12、24h测定PaO_2值,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使用PS后一小时内,两组患儿PaCO_2无明显差别,P0.05,12h与24h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使用PS前后NRDS 0、4级分期数据两组不见显著差异,P0.05。使用PS治疗后,NRDS 1、2、3期对照组患儿比例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及用氧时间显著较低,P0.05。结论 100mg/kg起始量PS疗效更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吸入氧浓度无创机械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上海华东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老年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4例。3组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及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中A组患者吸入氧浓度为30%,B组患者吸入氧浓度为45%,C组患者吸入氧浓度为60%。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1 d及治疗后1、5 d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损伤分子1(KIM-1)〕。结果时间与方法在p H值、PaO_2、PaCO_2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p H值、Pa O2、PaC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p H值、PaO_2、PaC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5 d B组患者p H值、PaO_2高于A组和C组,PaCO_2低于A组和C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BUN、Scr、KIM-1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BUN、Scr、KIM-1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BUN、Scr、KIM-1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5 d B组患者BUN、Scr及KIM-1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与30%、60%吸入氧浓度相比,45%吸入氧浓度无创机械通气可更有效地改善老年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8月通城县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足月NRDS患儿4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进行替代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NSIMV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4 h及治疗结束时血气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FiO_2)〕,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呼吸机使用时间及呼吸支持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H值、PaO_2、PaCO_2、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患儿pH值、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FiO_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腹胀、鼻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呼吸支持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NSIMV治疗NRDS患儿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儿100例,随机分为高频振荡通气组(A组)和常频通气组(B组),每组5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A组患儿行高频振荡通气,B组患儿行常频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6 h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吸入氧浓度(FiO_2)〕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死亡情况。结果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6 h后两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6 h后心率低于机械通气前(P0.05)。机械通气前两组患儿PaO_2、PaCO_2、SaO_2、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6 h后A组患儿PaO_2、SaO_2高于B组,PaCO_2、FiO_2低于B组(P0.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6 h后PaO_2、SaO_2高于机械通气前,PaCO_2、FiO_2低于机械通气前(P0.05)。A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患儿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优于常频通气,可更有效地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剂量氨溴索联合抗生素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肺炎病人肺功能、血气指标、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9例老年COPD合并重症肺炎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生治疗及常规剂量氨溴索,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生素治疗及大剂量氨溴索。治疗7 d,观察2组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肺活量25%时的呼气流速(PEF25)、肺活量50%时的呼气流速(PEF50)、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变化。结果 (1)2组肺功能指标FEV1、PEF25、PEF50以及FV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肺功能各指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2组血气指标PaO_2、PaCO_2、p H值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aO_2、p H值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0.05),而PaCO_2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PaO_2、p H值升高的幅度以及PaCO_2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3)2组血清炎症因子CRP、TNF-α以及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炎症因子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氨溴索配合抗生素治疗老年COPD合并重症肺炎,能更有效快速恢复肺功能、改善血气指标以及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2012—2015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照组患儿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4 h后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CPAP持续时间、给氧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院内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两组患儿PaO_2、PaCO_2和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儿PaO_2和pH值高于治疗前,PaCO_2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CPAP持续时间、给氧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颅内出血、肺气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和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相比,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可更有效地缩短CPAP持续时间、给氧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内科》2017,(6)
目的探讨不同给氧方式无创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面罩内鼻导管给氧,对照组采用经普通面罩给氧。比较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通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PaO_2、PaCO_2、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_2显著升高、PaCO_2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面罩给氧比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面罩内鼻导管给氧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吸入氧浓度,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PaO_2、降低PaCO_2,减少临床耗氧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黄石市中心医院2010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上机前均常规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12、24、48 h 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平均动脉压(MAP)、氧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 O2)。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455,P=0.324)。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p H值、Pa O2、Pa CO2及治疗12 h Pa 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24、48 h p H值、Pa O2高于对照组,治疗24、48 h 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MAP、OI、Fi O2和治疗12、24 h OI及治疗12 h 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2、24、48 h Fi O2低于对照组,治疗48 h OI低于对照组,治疗24、48 h 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价值及安全性,以期更好的为临床决策与发展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通过运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120例新生儿随机分组,分别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加以评价。比较指标包括:氧合指数(OI)、pH值、PaO_2、PaCO_2、治疗成功率、病死率、辅助通气时间及肺漏气率等。结果两组治疗后PaO_2、pH值、OI值均显著升高,PaCO_2显著降低(P0.05)。治疗1 h时:间歇组PaO_2、pH值、OI值均显著高于持续组(P0.05),两组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h:两组PaO_2、PaCO_2、pH值、O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NIPPV组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NCPAP组(P0.05),而NCPAP组的辅助通气时间明显高于NIPPV组(P0.05),病死率、肺气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IPPV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呼吸机械通气技术,治疗效果更优,起效时间更快,治疗成功率更高,在NRDS的治疗中将有着广阔的前景,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7年6月菏泽市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常规药物使用情况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心率(HR)、pH值、呼吸频率(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HR、RR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常规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重症哮喘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减少常规药物使用,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辅助呼吸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选择52例以重症闭合性胸部创伤为主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及保护性肺通气治疗组,每组各26例;均以PB760呼吸机辅助呼吸(SIMV+PVS+PEEP模式),分别记录机械通气前及通气后8、24h动脉血气分析PaO_2、PaCO_2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同时记录每组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治疗有效和无效(死亡)例数。结果保护性肺通气组8、24h后氧合指数、PaO_2明显优于常规通气组(P0.01),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于常规通气组(P0.01),病死率也低于常规通气组(P0.05)。结论保护性肺通气方式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热、湿化经鼻高流量氧疗(HHFNC)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治疗的124例RDS新生儿。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观察组:HHFNC+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比较两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前氧合指数、PaO_2、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观察组氧合指数和PaO_2为352.34±45.17和86.52±11.43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2.08±41.34和77.48±9.62mmHg(P0.05),观察组PaCO_2为30.87±4.36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27±5.63mmHg(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55/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6%(45/62)(P0.05)。观察组无创通气时间为83.15±10.34 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98.46±12.17 h(P0.05)。观察组改为有创机械通气率为6.5%(4/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10/62)(P0.05),观察组治疗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为11.3%(7/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2%(15/62)(P0.05)。观察组鼻部损伤和腹胀发生率为3.2%(2/62)和8.1%(5/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11/62)和19.4%(12/62)(P0.05)。结论 HHFNC治疗新生儿RDS疗效显著,使用安全,可显著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结核性毁损肺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结核性毁损肺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3)。研究组予以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下机械通气疗法[潮气量为6-8m L/kg,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为5-9cm H_2O],对照组予以常规机械通气疗法(潮气量为10-12m L/kg,PEEP为0-4cm H_2O)。观察对比两组受试者通气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并比较二者平均通气时间、肺气压伤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差异。结果通气后,两组患者PaCO_2水平均较通气前显著降低,两组患者PH值水平、氧合指数与PaO_2水平则较通气前显著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通气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气压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改善肺结核毁损肺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降低肺气压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上机时间等方面优于常规通气策略,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MAS患儿58例(MAS组)和NRDS患儿42例(NRDS组)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PS治疗,治疗结束24h后比较MAS组和NRDS组患者的动脉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治愈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_2、PaCO_2、O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患儿的PaO_2、PaCO_2、O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MAS患儿治愈率100%,NRDS患儿治愈率97.62%,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MAS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14%,NRDS组并发症发生率28.57%,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患儿的PaO_2、PaCO_2、OI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治疗新生儿MAS和NRDS均能够获得满意效果,患儿的PaO_2、PaCO_2、OI指标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跨肺压(Pt P)指导下机械通气(MV)对急性呼及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ARDS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17例)。根据设置不同的呼气末正压(PEEP)与胸腔内压(食管球囊测定法测得)计算得出不同的Pt P,观察组中,设定Pt P分别为10、15、20 cm H_2O 3个亚组,执行MV策略;对照组根据ARDS协作网(ARDSNet)意见制定MV策略;观察2组患者机械通气后1、24、48 h呼吸力学指标及血气分析结果,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PICCO)监测各时间点血液动力学指标,记录患者MV时间、R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均好转,但对照组各时间点呼吸功能与血液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通气48h后,观察组中Pt P20 cm H_2O亚组肺容积、肺静态Cst、气道PIP、气道Pplat、PEEP及PaO_2、PaCO_2、PaO_2/FiO_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 05);血液动力学指标MAP、CVP、CI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5); Pt P10 cm H_2O亚组肺容积、肺静态顺应性(Cst)、气道峰压(PIP)、气道平台压(Pplat)、呼气末正压(PEEP)及PaO_2、PaCO_2、PaO_2/FiO_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 05);血液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 05)。Pt P20 cm H_2O亚组MV时间与R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 0. 05);各组间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跨肺压为10 cm H_2O时的机械通气,对ARDS患者呼吸功能及通气效果较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是安全可靠的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63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行内科综合治疗联合NIPPV治疗,观察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鼻插入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64.5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H值、PaO_2、SaO_2均较治疗前升高,PaCO_2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H值、PaO_2、PaCO_2、SaO_2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均P0.05)。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联合NIPPV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具有临床疗效好、血气状况改善明显、安全可靠的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