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肩胛背神经阻滞联合肩胛下滑囊痛点注射方法治疗肩胛肋骨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肩胛肋骨综合征患者31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肩胛下滑囊注射组(A组,n=15),肩胛背神经阻滞联合肩胛下滑囊痛点注射组(B组,n=16)。治疗方法:(1)肩胛背神经阻滞;(2)肩胛下滑囊痛点阻滞(肩胛骨下滑囊或/和前锯肌下滑囊);治疗时间:1次/周,共4次。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2周和4周)局部静止时VAS疼痛评分;(2)治疗前、后(2周和4周)肩关节外展活动时VAS疼痛评分;(3)治疗前、后(2周和4周)肩胛周围放射痛。结果 (1)组内比较:A组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三项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2周、4周与治疗前比较,三项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B组治疗后2周和4周三项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肩胛背神经阻滞联合肩胛下滑囊痛点阻滞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肩胛肋骨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观察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肩胛上神经阻滞加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类比法(VAS)、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肩关节被动活动度(PROM)。结果:治疗4周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上肢FMA-U评分、MBI评分及肩关节PROM明显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观察组VAS评分、上肢FMA-U评分、MBI评分及肩关节PROM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结合肌内效贴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患者肩部疼痛,对提高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重要的康复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肩胛上神经联合冈下窝阻滞治疗对冈下肌损伤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冈下肌损伤伴疼痛患者27例,发病一周,未行局部特殊治疗(包括理疗、按摩、注射治疗、针灸)。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冈下窝痛点注射组(A组,n=13),肩胛上神经联合冈下窝阻滞组(B组,n=14)。观察指标:(1)两组3个时间点(治疗前、治疗后1周、三周)的VAS疼痛评分值的比较;(2)两组3个时间点患侧肩关节抗阻力外旋时的VAS评分值的比较;(3)两组3个时间点肩关节外展活动范围评估比较。结果 (1)两组组内比较:A组治疗后第3周疼痛程度、及肩关节抗阻力外旋时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肩关节外展活动范围明显改善(P0.05);B组治疗后第1周和第3周的疼痛程度,及肩关节抗阻力外旋时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肩关节外展活动范围明显改善(P0.05);(2)两组组间比较:B组治疗后第1周和第3周的疼痛程度,及肩关节抗阻力外旋时的VAS疼痛评分均较A组评分值显著性降低(P0.05),肩关节外展活动范围改善程度评分也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应用肩胛上神经联合冈下窝阻滞治疗冈下肌损伤,可以有效控制冈下肌损伤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可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范围。  相似文献   

4.
魏伟 《山西临床医药》2010,(12):915-916
目的:观察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12月间95例肩周炎患者采用肩胛上神经阻滞加痛点注药治疗。结果:95例患者中显效89例,有效6例。结论:肩胛上神经支配肩关节感觉的主要部分,阻滞此神经可以解除疼痛再配合痛点注射,推拿、按摩肩部及加强肩部功能锻炼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观察超声介导下肩峰下滑囊联合肩胛上神经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超声组(B组),B组在超声介导下行肩峰下滑囊和肩胛上神经注射术,A组根据解剖定位行肩胛上神经和痛点注射.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VAS评分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B组较A组疼痛缓解较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肩关节活动度有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B组与A组肩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及肩周痛点、肩胛上神经阻滞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肩周痛点及肩胛上神经阻滞组),B组(肩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组),C组(联合治疗组);每周1次,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行肩关节功能锻炼.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3组患者较治疗前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C组的治疗效果尤为明显,与A组、B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方法治疗冻结肩效果好于单独使用肩周痛点及肩胛上神经阻滞和肩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1999-2006年在院外被误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32例(A组),随机抽样选择后期经手术证实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2例(B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药物治疗有效17例(53.1%),B组有效11例(34.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颈部痛点封闭有效14例(93.3%),B组有效例数为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很容易与神经根型颈椎病混淆.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诊断性封闭试验.痛点封闭后症状完全或部分消失即可明确诊断该病.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麦肯基手法松解术对肩周炎患者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治疗方案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痛点阻滞法,研究组应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麦肯基手法松解术。比较2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的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研究组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远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研究组肩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于肩周炎患者,在痛点阻滞治疗基础上,辅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麦肯基手法松解术,可进一步增强镇痛效果,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近期、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八段锦运动处方对颈型颈椎病病人颈部肌群的康复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6月—2017年12月康复科就诊的68例颈型颈椎病病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8周的八段锦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活动度及颈项、头部、肩部的疼痛度,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活动度及颈项、头部、肩部的疼痛度均有好转,且观察组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干预8周后的好转程度优于干预4周后(P0.05);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疾病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运动处方能有效改善颈型颈椎病病人颈部肌群的活动度,缓解病人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肩胛上神经阻滞、腋神经阻滞联合臭氧痛点注射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行肩胛上神经阻滞、腋神经阻滞联合臭氧痛点注射,对照组行痛点注射消炎镇痛液及臭氧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6.67%和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和76.32%(P〈0.05)。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腋神经阻滞联合臭氧痛点注射治疗顽固性肩周炎,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07年以来在本院进行肩胛上神经脉冲治疗的肩周炎病例176例,分为三组,I组为被动活动受限明显而疼痛轻微(n=37)I、I组为被动活动受限明显且疼痛剧烈(n=51)、和III组为主动活动受限明显且疼痛剧烈(n=88),均采取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观察患者的术中、术后反应和近期疗效,通过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病人满意度评定疗效。结果:II组及III组患者术后疼痛较I组明显减轻(P<0.01),尤以III组显著;III组肩关节活动度及满意度较I组和II组显著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肩胛上神经脉冲射频治疗主动活动受限明显而疼痛剧烈肩周炎患者疗效显著,对被动活动受限明显而疼痛轻微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封闭注射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33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 包括超短波治疗及肩关节功能训练,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超声引导下封闭注射治疗, 对照组患者则针对肩部压痛点进行徒手封闭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及4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对2组患者肩部疼痛、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同时采用通用量角器测量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及后伸范围。于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4周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CMS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并且上述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疼痛VAS评分、CM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93.9%)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封闭注射治疗能在短期内显著缓解肩袖损伤患者关节疼痛, 改善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其疗效明显优于局部痛点徒手封闭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3.
邹桂茂  罗勤  刘晶 《当代护士》2016,(2):119-121
目的探讨渐进式功能锻炼联合医用臭氧痛点阻滞对粘连性肩周炎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功能锻炼组(锻炼组)与对照组,锻炼组在痛点注射臭氧后,指导患者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对照组仅在痛点注射臭氧,保持平常的日常姿势。于治疗后第1、2、3周,根据肩关节的疼痛、活动度进行评分,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锻炼组其肩关节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功能锻炼联合医用臭氧痛点阻滞对粘连性肩周炎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脉络宁复合液臂丛神经阻滞后手法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脉络宁组(M组)与倍他米松组(B组)各25人,分别采取脉络宁复合液和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臂丛神经阻滞后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观察治疗前后的肩关节疼痛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3个月脉络宁组与倍他米松组肩部疼痛与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络宁组优于倍他米松组,两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脉络宁复合液和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行臂丛神经阻滞后手法松解都能有效缓解粘连性肩关节囊炎患者的肩部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2治疗后3个月随访疗效观察,脉络宁组优于倍他米松组,远期疗效稳定。3脉络宁复合液行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避免了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高李侠  马艳  肖府庭 《中国康复》2016,31(5):375-376
目的:探讨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联合肩周封闭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疗法,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偏振光星状神经节照射联合肩周封闭治疗,于治疗2周后对患者临床疗效、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对评定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3.3%、50.0%,P0.05)。结论:偏振光星状神经照射联合肩周封闭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肩痛评分,能明显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无痛外展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6.
痛点封闭联合玻璃酸钠关节注射治疗老年人肩周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联合曲安奈德行肩部痛点封闭、玻璃酸钠肩关节内注射治疗老年人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对39例肩周炎老年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联合曲安奈德行肩部痛点封闭、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结果 39例患者治疗后均随访2~1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均有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其中痊愈28例,显效8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采用痛点封闭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老年人肩周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自1998年以来收治了31例肩胛上神经卡压症患者,经针刀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符合诊断标准者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29~67岁,平均41岁;病程4个月~3年;右侧22例,左侧9例。均有患侧颈肩部疼痛酸胀不适感,肩外展>30°时无力,外旋无力,神经牵拉试验可诱发肩胛部疼痛,痛点最明显处相当于肩胛切迹部位。18例肩部有外伤、劳损或受凉史。冈上肌萎缩4例,冈下肌萎缩13例;两肌均萎缩3例,冈下肌局限性压痛29例。肌电图检查均示肩胛上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2诊断标准犤1犦(1)患侧肩胛部酸胀、疼痛、持物抬肩无力。(2)肩胛部有明显…  相似文献   

18.
肩关节镜手术(arthroscopic shoulder surgery,ASS)因其相较于传统肩部手术有更多的优势,近些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肩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方法与术后镇痛方式有多种选择,包括全身麻醉、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单独或联合周围神经阻滞以及互相组合运用等。各种术中麻醉与术后镇痛方式有各自的优劣势。肩胛上神经阻滞(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SSB)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并且不影响膈肌功能,成为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但其阻滞效果是否能满足肩关节镜手术及术后镇痛的要求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激痛点缺血性压迫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颈肩肌筋疼痛膜综合征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例。对照组仅接受健康宣教;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激痛点缺血性压迫疗法。首先通过Booster Pro3筋膜枪渐次提高振动频率的方法松解斜方肌上束,提高痛阈,达到放松并激活上斜方肌的目的,随后使用缺血性压迫激痛点的方法进行干预,治疗1次/d,连续治疗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肌力与脊柱活动度测量仪测量颈部关节活动度与肌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颈肩部的疼痛程度,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颈部功能障碍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1次结束即刻治疗组左右侧肌力明显增加,治疗后2周治疗组颈部关节活动度(前屈方向)、左右侧肌力明显增加,左屈、右屈、右旋方向上的VAS评分与NDI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2周治疗组颈部关节活动度(前屈方向)、左右侧肌力更高,左屈、右屈、右旋方向上的VAS评分与NDI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痛点缺血性压迫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以有效提高MPS患者颈部关节活动度、左右侧肌力,缓解颈部肌肉僵硬不适和疼痛,改善颈椎功能障碍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抗病毒治疗早期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9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神经阻滞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和单纯抗病毒药物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定疼痛程度及统计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1周及4周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1周及4周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9%)优于对照组(80.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抗病毒治疗早期带状疱疹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