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鼻窦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67%(44/48),显著高于对照组[54.17%(26/4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5/48),显著低于对照组[45.83%(22/48)](P<0.05)。结论鼻内镜下行鼻窦开放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轮廓化鼻内镜手术结合罗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慢性鼻窦炎并发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轮廓化鼻内镜手术,试验组实施轮廓化鼻内镜手术结合罗红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与复发率,鼻内镜检查评分和鼻窦CT评分,鼻功能,鼻息肉组织miR-200a、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鼻内镜检查评分、鼻窦CT评分和鼻腔通气功能、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鼻内镜检查评分、鼻窦CT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鼻腔通气功能、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鼻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采取鼻内镜治疗的疗效和对嗅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鼻内镜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手术前后嗅觉检测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嗅觉检测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采取鼻内镜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嗅觉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窦黏液囊肿采用鼻内镜囊肿造袋术的方法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60例鼻窦黏液囊肿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选用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治疗,试验组选用的治疗方式为鼻内镜囊肿造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发生并发症和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鼻窦黏液囊肿疾病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疾病复发率(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窦黏液囊肿采用鼻内镜囊肿造袋术的方法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显著控制,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疾病复发率明显降低,应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该疾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1]治疗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导致鼻塞及系列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102例鼻塞患者,根据患者鼻腔情况采取不同的术式,如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或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鼻内镜下下鼻甲外移术酌情联合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内镜下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双侧鼻窦开放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有效率为99.0%,无一例出现鼻腔干燥、头痛及头面部不适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处理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鼻内镜手术联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以2014年7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鼻息肉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则予以鼻内镜手术联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半年及1年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鼻内镜手术联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疗效确切,术后复发率较低,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04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鼻内镜下手术)与对照组(传统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2%、8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中实施中鼻甲矫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鼻内镜鼻窦开放术治疗;研究组在鼻内镜鼻窦开放术治疗基础上加施中鼻甲矫形术。记录两组治疗效果,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鼻窦炎患者经上述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7.62%(4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35例),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窦炎患者给予鼻内镜下鼻窦开放联合中鼻甲矫形术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7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8)、观察组(n=39)。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予以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9%,与对照组患者的76.3%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的临床疗效更好,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应用鼻内镜术后配合鼻腔冲洗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500 ml生理盐水对术腔进行冲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500 ml生理盐水和10 mg地塞米松对术腔进行冲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术后配合鼻腔冲洗液治疗鼻窦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对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行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植入的58例老年SSS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器(DDDR)组和单右室心尖部起搏器(VVI)组,每组各29例。比较两组患者起搏器植入前及末次随访时心脏超声指标、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水平较起搏器植入前均显著升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二尖瓣反流量(MR)水平较起搏器植入前均显著下降,DDDR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QRS波宽度、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均较起搏器植入前显著下降,DDDR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生理功能、角色限制、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均较起搏器植入前显著改善,DDDR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起搏器植入前、末次随访时机体疼痛、角色情绪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可有效改善老年SSS患者心功能和活动能力,但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疼痛、负面情绪,在明确治疗适应证的同时,应做好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最大限度地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氏双径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9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鼻内窥镜下手术清除病灶;观察组患者采用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氏双径路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以氟康唑注射液彻底冲洗鼻腔和上颌窦窦腔。治疗前及随访时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SNOT-20评分减少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氏双径路手术与单纯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有效率相近,但鼻内窥镜联合柯-陆氏双径路手术可以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心脏瓣膜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96例心脏瓣膜病合并阵发性A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介入心脏瓣膜手术及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窦性心律维持及心室重构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LVEDd及LVEF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用于心脏瓣膜病合并阵发性AF患者的术后治疗,能够在有效维持术后窦性心律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延缓或逆转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内固定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4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内固定,对照组患者采取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的功能指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Maryland足功能评分、优良率、术后早期和晚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显著大于本组术前(均P<0.05),距下关节面移位均显著小于本组术前(均P<0.05),但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前(均P<0.05),Maryland足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Maryland足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距下关节僵硬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切口边缘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和腓肠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相比,经跗骨窦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较好,且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程度低、住院天数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