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5.
目的明确血清CD146在结直肠癌(CRC)早期筛查中的诊断价值及机制。方法收集22例新鲜结直肠癌患者的标本(癌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各11例),对YAP及CD146进行免疫印迹法(WB)检测;在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及HT-29中过表达YAP后采用WB检测CD146表达;选取健康对照者40例作为对照组,腺瘤患者40例作为腺瘤组,以及167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CR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D146水平。结果 CD146及其调控因子YA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明显表达上调,HCT-116及HT-29细胞中过表达YAP可明显上调CD146表达;CRC组血清CD14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患者切除术后血清CD146明显低于术前。血清CD146水平与结直肠癌分化、肿瘤细胞浸润程度、远处转移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D146有望作为CRC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CD146的表达与YA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外周血CD3+细胞(荧光强度>104)中CD2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0例初诊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和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应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CD3+细胞上CD24的表达水平,比较2组CD3+细胞上CD24荧光强度。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3+细胞上CD24荧光强度为373.02±27.92,对照组为293.84±9.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3+细胞上CD24荧光强度可作为外周血中筛选结直肠癌的一个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外周血CD3+细胞(荧光强度〉104)中CD2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0例初诊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和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均应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CD3+细胞上CD24的表达水平,比较2组CD3+细胞上CD24荧光强度。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3+细胞上CD24荧光强度为373.02±27.92,对照组为293.84±9.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D3+细胞上CD24荧光强度可作为外周血中筛选结直肠癌的一个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WHO(2010)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的结直肠肿瘤部分增加了MUTYH-相关息肉病(MAP)的内容[1]。2002年AL-Tassan等[2]首次报告MUTYH基因突变与人类肠肿瘤有关,该研究发现,一个多发性结直肠腺瘤/腺癌家族7个兄弟中3个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的临床表现类似,但没有APC基因突变,不支持FAP;同时也没有检出肿瘤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不支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对MUTYH的分析发现,生殖细胞系双等位基因复合性杂合性突变导致其编码的165位和382位氨基酸改变,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将这类息肉命名为MUTYH-相关息肉病。该病变伴有结直肠不同组织学类型、不同数量的息肉,具有进展为恶性的倾向。国内对其研究报道很少[3,4],还没有典型病例报告。本文就其诊断标准、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简述,旨在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以期提高临床病理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中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oteinargininemethyltransferase5,PRMT5)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观察PRMT5表达敲低后对CR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3例CRC肿瘤组织及18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RMT5的表达情况;利用特异siRNA分别敲低CRC细胞系HCT116和SW620细胞中PRMT5表达后,采用CCK-8试验检测PRMT5敲低后HCT116和SW620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RMT5敲低后HCT116和SW620细胞的周期变化情况。结果:PRMT5在CRC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8.68%,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PRMT5在CRC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等无关(P0.05),但与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敲低PMRT5表达后,HCT116和SW620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1)。并且,敲低PRMT5表达会导致HCT116和SW620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P0.01)。结论: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PRMT5在CRC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上升,敲低PRMT5表达会抑制CRC细胞增殖,表明PRMT5可能在促进CRC细胞生长和癌症演变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PPAR-γ)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8例结直肠癌及20例癌旁相对正常结直肠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PPAR-γ蛋白在不同结直肠癌病理组织类型中的表达。结果PPAR-γ在结直肠癌中表达阳性率为63.16%(24/38),在相对正常结直肠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30.00%(6/20),PPAR-γ在结直肠癌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相对正常结直肠组织(P〈0.05)。未发现PPAR-γ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组织类型相关。结论PPAR-γ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PPAR-γ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一个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3.
14.
结肠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息肉以微小息肉(≤5 mm)或小息肉(6~9 mm)最为常见。其中只有0.3%~5%的微小息肉和小息肉存在高度异型增生或发展为癌症,形成和发展至进展期组织学的潜力很低。传统的指导方针建议去除所有息肉。但常规去除所有息肉将导致结肠镜检查负担增大。国内关于结直肠微小息肉和小息肉的自然病程、术后特点和随访结果研究非常少,且对是否需要内镜治疗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5.
16.
Livin和PTE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日恒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9,16(4):247-248
目的 探讨Livin蛋白和PTE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大肠组织,30例大肠腺瘤、息肉组织,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PTE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大肠组织及大肠腺瘤、息肉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ivin蛋白在正常大肠组织及结肠腺瘤、息肉组织中无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随组织病理分级的增加,PTEN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L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Livin蛋白和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Livin、PTEN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联合检测可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分析基因HES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从肿瘤基因组计划(TCGA)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基因表达数据和相关的临床病理数据.利用R软件提取HES7基因表达数据,然后分析HES7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将基因HES7的表达数据分别与年龄、性别、Stage分期、TN...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