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用修订的膳食平衡指数(DBI-07)评价中山市成年居民膳食质量,为其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2015年对984名18~65岁居民进行食物频率问卷调查,计算食物的人均每日摄入量,用DBI-07评分法和A、B、D、E模式评价居民膳食质量。结果居民膳食质量整体处于低度失衡状态(DQD=20.5±6.4),主要问题是低度摄入不足(LBS=16.4±7.3);膳食质量男性、≥硕士学历、月收入≥6 000元者较好,≥50岁组膳食质量较差。在A、B、D、E 4种膳食模式中,以较优模式A(64.7%)为主,B模式(31.2%)次之。结论中山市成年居民膳食低度失衡。总体上蔬菜、水果和奶类摄入不足,畜禽肉类摄入过量。应加强宣传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我国最新修订的膳食平衡指数(Diet Balance Index,DBI16)评价广西18岁以上成年居民的膳食质量,为今后提高居民膳食质量、开展合理膳食及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广西1169例18岁以上具有完整3天24小时膳食调查资料的居民,应用DBI16评分方法评价广西成年居民膳食质量。结果广西成年居民的膳食质量距DBIDQD=33.04,主要问题是低度摄入不足(DBILBS=24.66);而摄入不足、膳食失衡的程度,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60岁年龄组高于其他年龄组(均为P<0.05)。畜禽肉类、谷类摄入过量,水果、奶类和豆类摄入不足,食物种类偏少。膳食模式主要是B模式(49.62%)和E模式(26.60%)。结论广西成年居民膳食处于低度失衡状态。应加强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的宣传教育,并开展针对性的膳食引导和营养干预,结合广西居民膳食结构特色和主要问题,制定广西居民膳食指南。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调整的膳食平衡指数-07(dietary balance index,DBI-07)评价云南城乡居民膳食质量,为今后营养宣教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中云南省1723例18~59岁具有3 d 24h完整膳食调查资料的居民,使用DBI-07评分法评价其膳食质量。结果谷类及畜禽类达到或超过推荐量的人达59.2%、58.1%,不吃水果,奶类和豆类的人分别占67.7%、96.1%和40.9%。云南省城乡居民膳食状况主要存在中度膳食失衡、中度摄入不足和低度摄入过量的问题,分别占83.2%、59.1%和37.9%。城乡膳食质量差异显著(P0.01),农村膳食摄入不足、摄入过量以及膳食失衡程度均高于城市;男性在摄入过量和不均衡程度上高于女性;30岁人群膳食失衡(DQD)程度最高(DQD=43.1±7.1);随着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提升,膳食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云南城乡居民谷类、畜禽肉类及油盐摄入过量,奶、豆类和水果摄入严重不足,模式E为主要膳食模式。今后应有的放矢地开展居民膳食营养宣教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修订的膳食平衡指数(DBI-07)综合评价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成年居民的膳食质量。方法于2013年5—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的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选取喀什地区1604名维吾尔族居民,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采用DBI-07评价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居民的膳食质量和膳食模式。结果新疆喀什地区75.0%的维吾尔族居民膳食质量处于中度失衡状态(DQD=33.77),同时存在74.4%的中度的摄入不足(LBS=26.43)和48.2%的低度的摄入过量(HBS=7.34),农村膳食失衡、摄入不足、摄入过量的程度均高于城市;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男性的膳食失衡与膳食摄入过量的程度均高于女性(P<0.05);城市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农村差异明显(P<0.05),18~44岁年龄组的人群膳食摄入过量的程度最高,膳食摄入不足的程度最低。城市的文化程度越高者,其膳食摄入过量的程度越高,膳食摄入不足的程度最低。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居民膳食主要有A、B、D和E模式,其中B模式为主要模式,占77.0%。居民蔬菜水果、奶豆类食物及蛋类摄入不足,其中以奶类及豆类食物最严重,谷类、盐和食用油摄入过量。结论 DBI-07方法较好地评价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居民膳食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今后需要针对不同人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居民"平衡膳食"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运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_16)对山东省18~80岁居民的膳食质量进行整体评价,以指导下一步针对性膳食干预的实施。方法 选取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中山东省具有完整膳食与基本信息数据的3 275例18~80岁居民,使用DBI_16评分方法评价其膳食质量。结果 山东省成年居民摄入量严重不足的为蔬菜、水果、奶类、豆类、鱼虾类、蛋类,摄入过量的为食用油和调味品食盐类。居民膳食质量整体上属于中度膳食失衡(DBI_DQD=37.9分)水平,同时处于中度膳食摄入不足(DBI_LBS=27.0分)和低度膳食摄入过量(DBI_HBS=10.9分)水平;农村、男性、鲁西北、60岁以上以及受教育程度较低者膳食摄入过量及膳食不均衡程度较为严重;膳食模式集中于D、E、G、H四种,主要以H模式为主。结论 山东省18~80岁成年居民的膳食摄入情况有待改善,同时存在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的问题,因此要继续增强平衡膳食相关营养知识的宣传力度,改善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周蔚  夏蒨 《现代预防医学》2016,(8):1394-1397
摘要:目的 利用修订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07)评价上海市杨浦区18~79岁人群膳食质量状况,为实施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2011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上海市杨浦区183名18~79 岁人群膳食调查资料,采用DBI-07的评分方法评价杨浦区居民的膳食质量。结果 杨浦区居民的膳食质量处于低度失衡状态,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分别占84.2%和46.4%,男性膳食摄入过量、摄入失衡程度均高于女性, 30~39岁人群膳食摄入不足高于50岁及以上人群。结论 杨浦区居民主要膳食模式为适宜的A模式,占45.4%,膳食摄入不足B模式和摄入过量D模式均占有较大比例,居民水果、奶类、豆类摄入不足较严重,畜禽肉类、食用油和盐摄入过量,所有膳食模式中钙的摄入量均不足,钠的摄入量均过量,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合理、平衡膳食”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调整的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07)综合评价厦门市城区18~65岁居民膳食质量,为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10—12月对厦门市区6个社区居委会成年居民进行调查,采用连续3天24 h回顾法对其中的520人进行了膳食调查,采用DBI-07的评分方法评价厦门城区成年居民膳食质量水平。结果被调查的厦门市城区成年居民的膳食质量处于中度失衡状态,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并存;女性的摄入不足程度高于男性;各年龄段中,40~50岁人群摄入不足程度最高,摄入过量程度最低。结论被调查的厦门市城区成年居民水果、奶类及豆类摄入不足,肉类、食用油及盐类摄入过量;成年居民的主要膳食模式为A模式,且A模式反映了膳食中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的问题均较少,为最优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修订的膳食平衡指数(DBI-07)综合评价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成年居民的膳食质量。方法于2013年5—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的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方法,选取喀什地区1604名维吾尔族居民,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采用DBI-07评价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居民的膳食质量和膳食模式。结果新疆喀什地区75.0%的维吾尔族居民膳食质量处于中度失衡状态(DQD=33.77),同时存在74.4%的中度的摄入不足(LBS=26.43)和48.2%的低度的摄入过量(HBS=7.34),农村膳食失衡、摄入不足、摄入过量的程度均高于城市;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男性的膳食失衡与膳食摄入过量的程度均高于女性(P<0.05);城市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农村差异明显(P<0.05),18~44岁年龄组的人群膳食摄入过量的程度最高,膳食摄入不足的程度最低。城市的文化程度越高者,其膳食摄入过量的程度越高,膳食摄入不足的程度最低。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居民膳食主要有A、B、D和E模式,其中B模式为主要模式,占77.0%。居民蔬菜水果、奶豆类食物及蛋类摄入不足,其中以奶类及豆类食物最严重,谷类、盐和食用油摄入过量。结论 DBI-07方法较好地评价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居民膳食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今后需要针对不同人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居民"平衡膳食"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浙江省18-79岁居民的膳食结构及膳食质量,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监测项目"中浙江省6个市18-79岁居民的膳食调查资料,利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评价居民的膳食结构及膳食质量。结果浙江省居民的膳食质量多处于轻度(41.08%)到中度(50.79%)的膳食失衡,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并存,其中轻度和中度摄入不足分别占66.17%和27.88%,轻度膳食过量占35.55%;膳食平衡指数DBI-LBS、DBI-HBS和DBI-DQD分别为46.00、26.00和57.00;摄入过量及膳食失衡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为: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40-49岁者最高,摄入不足与膳食失衡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P〈0.05);浙江省居民的主要膳食模式为模式B,为62.41%;其次为模式A,为26.44%。结论浙江省居民的膳食中,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量并存,呈现一定程度的膳食失衡,男性、40-49岁、农村地区及文化程度低的居民为重点干预人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膳食平衡指数DBI_16评价云南省18岁以上德昂族居民的膳食质量,为改善德昂族居民营养状况,制定健康促进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膳食频率法对德昂族居民进行膳食调查,应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_16评价其膳食质量。结果云南省18岁以上德昂族居民的膳食处于中度失衡状态(DQD=42),膳食摄入不足为主要问题(LBS=26),男性、65~79岁年龄段和低收入人群的膳食失衡状况较严重。被调查者奶类、蔬菜、水果和水产类摄入不足最为严重,摄入达到或接近推荐量的分别占1.96%、34.70%、31.75%和36.01%;同时也存在膳食过量问题,谷类食物、畜禽肉类、食用油超过推荐量的分别占76.92%、60.39%、63.50%。结论云南省18岁以上德昂族居民的膳食结构不合理,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问题同时存在,应继续加强平衡膳食的宣传教育,改善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修订中国膳食平衡指数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2  
目的依据2007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修订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07。方法利用膳食指南中的核心条目选择构成膳食平衡指数的单项食物指标,包括谷类食物、蔬菜水果、奶类及大豆类、动物性食物、酒精和调味品、食物种类以及饮水量。参照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食物摄入量确定每个单项指标的分值及计分方法,以负端分(LBS)、正端分(HBS)、膳食质量距(DQD)的方法进行计分评价。应用DBI-07对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中26300名18~79岁成年人进行膳食质量评价。结果人群中负端分的均值为11.5,78%的人存在中、高度的摄入不足。正端分的均值为30.0,有35.1%的人存在中、高度的摄入过量。膳食质量距的均值为41.5,有43.8%的人存在高度的膳食不均衡。结论DBI-07的定义及评价方法,反映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原理,既能反映摄入不足又能反映摄入过量,可用于评价群体和个体的膳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应用膳食质量快速评价表评价样本人群膳食质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宣传工作,应用以中国膳食平衡指数法为基础的膳食质量快速表对样本人群的食物摄入状况进行快速评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原则,对5省市10个项目点的414名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和评价。采用1d24h回顾结合1d食物记录得到研究对象2d的食物摄入情况,应用膳食质量快速评价表进行快速评价。[结果]样本人群中蔬菜水果、奶类豆类摄入不足,谷类和动物性食物既有摄入不足也有摄入过量,食盐和食用油摄入过量;食物摄入不足程度农村点高于城市点;摄入过量程度男性高于女性。[结论]膳食质量快速评价表是中国膳食平衡指数的表格化,其设计直观、简洁,使用快速、方便,既可用于营养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快速评价,也可作为大众平时进行自我监测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膳食平衡指数(DBI_16)综合评价广东省成年居民的膳食质量,为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DBI_16 评分方法评价2015年广东省营养调查中成年人居民膳食质量水平。结果 本研究共对3 424名广东省居民膳食情况进行分析,年龄18~92岁,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佛山、惠州、江门)1 254人(占36.6%)、男性1 570人(占45.8%),女性1 854人(占54.2%),41~60岁1 538人(占44.9%),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1 636人(占47.8%)。广东省居民总体膳食存在中度摄入不足(29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膳食平衡指数(DBI-07)评价世居高原纳西族居民的膳食质量,探讨膳食模式与营养相关疾病的关系,为今后少数民族膳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丽江地区10个村的纳西族居民473例,收集人群基本情况和食物摄入数据,使用DBI-07以正端分(HBS)、负端分(LBS)和膳食质量距(DQD)等指数对纳西族居民膳食质量和膳食模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不同性别和不同体力劳动等级人群HBS、LBS和总分(T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谷类、蔬菜和肉禽类能够达到或超过推荐摄入量的人群分别占76.1%、71.1%和92.8%,水果、奶类、豆类和鱼虾类有26.3%、2.1%、28.9%和3.0%的人群能够达到推荐摄入量。纳西族居民膳食质量主要存在中高度摄入过量、低度摄入不足和中度膳食不均衡状态,膳食模式集中在D、G模式,均存在着摄入过量问题。[结论] DBI-07能够客观评价纳西族居民的膳食模式和质量,可以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进行饮食指导,提高居民营养意识,有效防治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应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评价中国18~59岁人群的膳食质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利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综合评价中国成年人的膳食质量,验证DBI的有效性。方法选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8320名18~59岁成年人膳食调查及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资料,采用DBI的评分及评价方法评价我国居民的膳食质量。结果目前中国人群的膳食状况仍以摄入不足为主要问题,同时也存在着食物摄入过量的问题。城乡间人群的膳食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农村居民无论是摄入不足还是摄入过量的程度都大于城市,显示出农村居民膳食失衡的程度较为严重。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也是影响居民膳食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采用DBI评价人群的膳食质量,能够更好地描述人群膳食质量的总体概况,易于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量化膳食中问题的程度,利于人群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焦凌梅 《中国校医》2011,25(2):97-98,100
目的利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DBI)综合评价大学生的膳食质量,为有针对性使用膳食指南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海南某学院护理专业在校大学生的膳食调查及个人基本情况为调查资料,采用DBI的评分及评价方法评价其膳食质量。结果目前该人群的膳食状况仍以摄入不足为主要问题,同时也存在着食物摄入过量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膳食结构特点为B模式。结论有必要对大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营养教育,增加奶类、豆类和动物瘦肉类的摄入,减少用盐、油的摄入,以改善人群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分析广州市成人膳食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调查40~59岁广州居民每日摄入食物种类和数量;用中国膳食平衡指数法(DBI)分析处理膳食调查结果;测定对象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体质指数、腰臀比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纳入调查对象540名,DBI指标的负端分为16.1~17.5,正端分为7.6~8.2,膳食质量距为23.6~25.7,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谷类、奶类和豆类摄入量低于适宜范围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4.2%和71.1%,动物性食物、盐、油类摄人超过推荐量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3.7%、53.4%、78.7%.E模式人群的体质指数和腰臀比显著高于A模式(F=3.76,F=4.79,P<0.05),E模式人群发生胰岛素抵抗的OR值是A模式的3倍(F=1.73,P=0.018).结论 总体而言,广州市40~59岁成人的膳食结构较全国平均水平更为均衡、合理;但部分人群谷类、奶类和豆类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摄入不足和动物性食物、盐、油类存在一定程度的摄入过量;符合膳食指南推荐的、富含蔬菜水果的平衡膳食(A模式)有利于降低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