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雌激素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关系密切.雌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颅内动脉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降低动脉瘤破裂发生率.雌激素还能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明确雌激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响和机制,可能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及其导致的继发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并发脑血管痉挛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  张新颜  李岩 《山东医药》2004,44(11):21-21
脑血管痉挛是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最主要致死原因之一.文献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14天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高达40%,严重者可引起脑梗死。2000~2001年.我院收治颅内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1月收治的31例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方法为将微导管经股动脉插入,使微导管直接进入脑动脉瘤内,行瘤体栓塞。结果 31例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栓塞成功28例,成功率为90.3%,术后随访未见出血、复发。结论血管栓塞介入是治疗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该院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6例,对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发现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大量饮酒、围术期血糖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动脉瘤多发以及脑血管痉挛,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和大量饮酒、围术期血糖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动脉瘤多发以及脑血管痉挛有关,临床上应注意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池积血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术后急性脑积水的影响。方法将邯郸市第一医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根据病人有无出现急性脑积水分成研究组(急性脑积水)和对照组(非急性脑积水),针对诊断脑积水病人实施脑室引流术,比较两组急性脑积水发生率、病人脑池不同部位积血量。结果本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90例病人,32例病人出现急性脑积水,发生率为35.5%,两组病人治疗方案、再出血情况、侧别、脑室积血、动脉瘤所处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5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消除各个因素互相影响,动脉瘤所处位置与脑室积血为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组急性脑积水病人各个脑池脚间池血量最高,其次是右侧外侧裂池底部,与对照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侧脑池、中部脑池积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素众多,动脉瘤所处位置、脑室积血可为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梗阻性脑积水,因此脑池部位与脑池积血分布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而在未发生脑池积血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脚间池、右侧外侧裂池底部积血量的增加会提高病人术后发生急性脑积水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0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椎穿刺治疗,观察组给予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恢复良好率较之对照组明显较高,致残、致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诊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术期并发症的有效性、效应点及新思路。方法回顾2005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8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动脉瘤栓塞或夹闭术248例,围术期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中医以中风及阴阳类证论治,240例接受中医治疗,48例未予中医治疗。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出院时GOS相关因素,比较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采取中医治疗影响预后良好(P=0.032),中医治疗组明显减少肺部感染(P=0.018)及消化道出血(P=0.013)并发症。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能改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应激性心肌病是由应激诱发的短暂性左心室基底部或心尖部室壁运动减退或运动障碍,该病多由各种应激因素所促发,如神经源性因素卒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蛛网膜下腔出血中应激性心肌病发生率较高。作者从表现形式、病理生理机制、治疗、预后等方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应激性心肌病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关注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病理性扩张,存在破裂倾向。而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作为一种对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其他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的疾病,具有残死率高、临床症状复杂、自然史及转归不明确、治疗方式及效果不佳、并发症多样、随访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自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指南发布后,我国先后发布了《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5》《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2019》两版指南。破裂颅内动脉瘤(RIA)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其相关高质量研究及先进的诊疗技术陆续发布,而我国关于RIA的规范性诊疗仍缺乏推荐,故专家组结合文献、研究和临床经验共同撰写了本指南,旨在对RIA的病因、诊断、治疗、并发症以及随访等内容进行更新与改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行介入栓塞治疗的30例老年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CT或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DSA下全脑血管造影确诊有颅内动脉瘤后,于出血8 ~72 h内立即全麻下行介入栓塞治疗,同时根据动脉瘤的形态、瘤颈宽度及其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判断是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还是需要球囊辅助技术或支架辅助技术栓塞.术后均常规停用止血药,应用尼莫地平及“3H”疗法预防脑血管痉挛.同时选择同期保守治疗的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对照.结果 介入栓塞组成功栓塞27例,其中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19例,采用球囊辅助技术7例,采用支架辅助技术1例.3例因载瘤动脉严重狭窄迂曲,导致导管不能到位,栓塞失败,改行开颅夹闭术.随访3~6个月,介入栓塞成功的27例患者存活26例,死亡1例,存活率为96.3%;保守治疗组存活20例,死亡10例,存活率为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成功27例患者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3.7%(1例),7.4%(2例),3.7%(1例);保守治疗组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26.7%(8例),23.3%(7例),23.3%(7例);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梗死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介入栓塞治疗老年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蛛网膜下腔出血明确由动脉瘤引起后应尽早介入栓塞.  相似文献   

11.
Terson综合征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并发症,包括视网膜前、视网膜内和(或)玻璃体的眼内出血,可导致视力模糊甚至失明.作者报道了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Terson综合征患者,经过积极的康复及手术治疗,预后良好,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对于主诉视力或视野受损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需完善眼科和头部CT等...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率占全部颅内囊性动脉瘤的31%-37%。患者行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后,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与头颅CT特点,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以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内科治疗的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头颅CT。结果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CT Fisher分级高提示预后不良,再出血及继发脑血管痉挛(CVS)为主要死因。结论头颅CT能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及位置进行评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高,但致残率较其他脑血管病低。治疗应针对病因治疗,预防再出血及继发脑血管痉挛与良好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亚低温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低温对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有多种脑损伤机制参与脑损伤的发生。亚低温在脑梗死早期能对抗多种脑损害因素,应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有可能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烟雾病伴发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雾病是一种慢性脑血管病,其临床表现为:儿童以缺血发作为主,成人以脑内或脑室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近年来,认为MMD伴发动脉瘤是出血的可能原因。文章综述了MMD动脉瘤的发生率,类型,部位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特殊亚型,其症状轻、并发症少且预后良好.因此,在临床上有必要将其与普通蛛网膜下腔出血区别对待.文章综述了这一特殊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迟发型脑缺血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性下腔出血病人临床预后评分、术后脑血管痉挛及脑梗死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对该类病人术后迟发型脑缺血及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8.8%,低于高剂量组的(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预后良好百分率为71.0%,高于高剂量组的(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低剂量镇静治疗可能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迟发型脑缺血的发生,同时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特殊亚型,其症状轻、并发症少且预后良好。因此,在临床上有必要将其与普通蛛网膜下腔出血区别对待。文章综述了这一特殊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此引起的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高达70%。CVS常引起脑组织缺血、动脉瘤破裂、脑梗死等,是病情加重甚至致死的主要原因。文章将近几年蛛网膜下降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常用临床治疗方法和用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烟雾病(moyamoya病,MMD)是一种慢性脑血管病,其临床表现为:儿童以缺血发作为主,成人以脑内或脑室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近年来,认为MMD伴发动脉瘤是出血的可能原因,文章综述了MMD动脉瘤的发生率、类型、部位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