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依达拉奉,观察组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脑血流动力学中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舒张期最低血流速率(Vd)、收缩期最高血流速率(Vs)与平均血流速率(Vm);炎症因子中白细胞介素8(IL-8)与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观察组患者血清AOPP、MDA、SOD、IL-8、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RI明显小于对照组(P 0. 05),PI、Vd、Vs、Vm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且GCS评分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予以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可有效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机体炎症与脑血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2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VBI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舒血宁注射液,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两组患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m)及收缩期峰值流速(Vs)。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O、ET、ADM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ET、ADM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清NO、ET、ADM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O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ET、ADM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均低于治疗前(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左椎动脉Vm、左椎动脉Vs、右椎动脉Vm、右椎动脉Vs、基底动脉Vm、基底动脉V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椎动脉Vm、左椎动脉Vs、右椎动脉Vm、右椎动脉Vs、基底动脉Vm、基底动脉V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左椎动脉Vm、左椎动脉Vs、右椎动脉Vm、右椎动脉Vs、基底动脉Vm、基底动脉V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椎动脉Vm、左椎动脉Vs、右椎动脉Vm、右椎动脉Vs、基底动脉Vm、基底动脉Vs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VBI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收治的老年VD患者96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丁苯酞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搏动指数(PI)]、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I评分、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I评分、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Vm、Vs、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Vm、Vs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LPO、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LPO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治疗老年VD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2月于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CCCI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及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双侧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脑血管血流速度(Vm)、血管储备功能指标〔包括屏气指数(BHI)、阻力指数(RI)〕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斑块数量及斑块面积。结果 (1)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大脑中动脉、右大脑中动脉PI及治疗前基底动脉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PI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Vm增快及减慢的脑血管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m增快及减慢的脑血管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Vm增快的脑血管Vm慢于对照组,Vm减慢的脑血管Vm快于对照组(P0.05)。(5)治疗前两组患者BH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HI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0.05)。(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数量、斑块面积及治疗前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IMT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CCCI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储备功能,降低CIMT。  相似文献   

5.
目的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流速(Vm)、最大峰值流速(Vs)、血管搏动指数(PI)及血管阻力指数(RI)〕及安全性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26)。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Vm、Vs、P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m、Vs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I、R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47、0.309)。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处理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的HICH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0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于颅内血肿清除术中进行常温处理,观察组患者则进行亚低温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5、7、14 d颅内压及血清MMP-9水平,术后1、14 d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6个月预后。结果术后1 d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14 d观察组患者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14 d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Vs、Vm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处理可有效降低HICH患者颅内血肿清除术后颅内压、血清MMP-9水平,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使用丁苯酞(NBP)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的临床疗效、颅内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达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PC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对症常规及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1个疗程(14 d),并且在脑梗死进展24 h内开始使用。治疗前、进展发生时、治疗14d后及随访90d时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估,另外经颅超声监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的Vm和PI,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776,P 0.05)。治疗14 d和随访90 d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增加(P 0.05),且观察组数值变化更为明显(P 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4d后MCA的Vm值和PCA的PI指数高于对照组,同时PCA的Vm值和MCA的PI指数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安全性评价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早期使用NBP注射液对PCI患者颅内平均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用药安全性良好,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6个月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尤瑞克林联合治疗对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收治的114例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和观察组(醒脑静注射液+尤瑞克林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NIHSS评分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21d,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21d、60d,观察组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7d、14d、21d,观察组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尤瑞克林联合治疗脑梗死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脑部血流动力学,减少对神经功能的损害,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河源市龙川县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根据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分为A1组56例(单纯颅脑损伤)和A2组24例(并发脑血管痉挛);根据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分为B1组42例(轻度颅脑损伤)和B2组38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根据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情况分为C1组44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和C2组36例(未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比较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C1组与C2组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舒张期末流速(Vd)、收缩期峰值流速(Vs)和搏动指数(PI)。结果 A2组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Vm、Vd、Vs、PI高于A1组(P0.05)。B2组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Vm、Vd、Vs高于B1组(P0.05);两组患者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组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Vm、Vd、Vs高于C2组(P0.05);两组患者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存在明显脑血流动力学异常,且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醒脑静联合肌氨肽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迁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CIS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肌氨肽苷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醒脑静联合肌氨肽苷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指标〔峰值流速(Vp)、舒张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2.276,P=0.023)。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HDL-C、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TC、TG、LDL-C、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BI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M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CA的Vp、Vd、Vm、P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MCA的Vp、Vd、Vm均高于对照组,PI、R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肌氨肽苷治疗CIS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血脂代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Vaspin)、抵抗素(Resistin)水平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Vaspin、Resistin、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双侧大脑中动脉峰流速(Vp)、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Vm)及其对称性差值(DVp、DVm)]、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aspin、Resist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aspin水平升高,血清Resistin水平降低(P0.01)。(3)两组患者治疗前Vp、Vm、DVp、D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p、Vm加快,DVp、DVm减小(P0.01)。(4)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P0.01)。(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血清Vaspin水平,降低血清Resistin水平,改善脑血流动力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健脑益智汤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丁苯酞治疗14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健脑益智汤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Hc-gp3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I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峰流速(Vm)、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峰流速(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Vm、Vs、Vd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c-gp39、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c-gp39、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健脑益智汤可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Hc-gp39、hs-CRP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201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麝香注射液+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血清PF4、CD62P、β-TG水平及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大脑中动脉PSV、Vm、PI和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PSV、Vm快于对照组,PI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F4、CD62P和β-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血清PF4、CD62P和β-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6)两者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改善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降低患者血栓形成风险及血清PF4、CD62P和β-TG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在大脑中动脉(MCA)致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MCA致急性脑梗死病人1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9例。两组病人入院后均接受一般性对症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后7 d、14 d存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随访3个月后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6.76%,高于对照组的68.69%(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血管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脉冲指数(P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PI低于对照组(P0.01),Vs、Vd、Vm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病人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观察组存活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存活率为96.97%,显著高于对照组(8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中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致残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治疗MCA致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改善病人颅内血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利于康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王明乐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389-5391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清白介素-12(IL-12)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岁的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共100例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留取静脉血,应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12的表达,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患者血清中IL-12表达的影响.统计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进行相应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0、30及90d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观察组与对照组90d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IL-1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并能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有效调节血清IL-12的表达,进而调节微环境,临床治疗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治疗基底节出血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35例基底节出血病人早期全部给予三七皂苷治疗。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技术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观察平均血流速度(Vm)及脉动指数(PI)。结果中等量出血组(出血量15mL~25mL)患侧MCA的Vm值低于健侧(P<0.05);大量出血组(出血量>25mL)患侧MCA的PI高于健侧,Vm值低于健侧(P<0.01)。中等量出血组治疗后30d患侧Vm与治疗前比较有所升高,患侧PI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所下降。大量出血组治疗后14d及30d患侧MCA的P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1),Vm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升高(P<0.01)。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超过15mL者脑血流动力学存在非对称现象。采用大剂量三七皂苷早期治疗基底节脑出血,可改善出血侧脑血流动力学,是有效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颈动脉转流术前、术后的脑血流变化进行研究。方法:对22例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颈动脉转流术前、术后分别进行经颅多谱勒检查(TCD),记录颅内血管的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侧与非手术侧大脑中动脉(MCA)的Vs、Vm及PI值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底动脉(BA)的Vs、Vm值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值术前与术后比较有增高(P0.01)。结论: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颈动脉转流手术后颅内主要血管的血流速度及PI值均得到明显增高,脑供血得到很大改善,临床表现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治疗发病时间≤4.5 h重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就诊的发病时间≤4.5 h重型脑梗死病人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最大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双侧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s、Vd、Vm、RI、PI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s、Vd、Vm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RI、PI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肺部啰音、呼吸困难、咳嗽、喘息消失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发病时间≤4.5 h重型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损伤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ys)C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 w。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损伤、血清Hcy和CysC水平变化及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BI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BI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颅内动脉峰流速(Vp)和平均流速(Vm)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脉动指数(P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动脉Vp和Vm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OD和GSH-Px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cy和Cys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cy和Cys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降低血清Hcy和CysC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动脉血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9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6名健康人进行了经颅彩色多普勒脑血流成像技术(TCI)监测分析,观察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特征,并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脉压进行了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脉压和体重指数(BMI)及PI、RI均明显升高(P<0.01);高血压组中DBP与Vs、Vm、Vd、PI、RI呈明显正相关(P<0.05),脉压与Vs、Vm、Vd及PI呈明显正相关(P<0.05).SBP、MBP均与脑血流指标相关不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脑动脉血流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PI和RI的显著升高,舒张压和脉压是影响脑血流变化的两个主要因子.TCI是一种简便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