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住院明确诊断为急性STEMI的老年患者287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190例,女性组97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住院期间及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平均年龄、高血压、LDL-C、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吸烟、血肌酐、血管病变支数比例显著降低(P<0.05,P<0.01)。2组远期MACCE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23.4%vs 18.6%,P=0.639)。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HR=1.954,95%CI:1.058~3.608,P=0.032)、Killip分级(HR=2.017,95%CI:1.454~2.798,P=0.000)、术后TIMI分级(HR=0.552,95%CI:0.422~0.723,P=0.000)及急诊PCI(HR=0.240,95%CI:0.112~0.513,P=0.000)是老年STEMI患者远期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STEMI患者近、远期预后无性别差异,提示性别可能不是老年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而高血压、Killip分级、术后TIMI分级及急诊PCI能独立预测老年STEMI患者远期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9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和宝鸡高新人民医院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374例,根据造影灌注积分(APS)分为完全心肌灌注(CMP)136例(CMP组)、部分心肌灌注(PMP)212例(PMP组)和无心肌灌注(NMP)26例(NMP组)。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PCI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3组患者男性所占比例、年龄、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高脂血症发生率、吸烟史阳性率、血压、心率、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者所占比例、病变血管支数、梗死相关动脉(IRA)及侧支循环形成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入院时Killip分级、入院时血糖、肌酸激酶(CK)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及高血栓负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前心绞痛〔OR=0.520,95%CI(0.251,0.763)〕和静脉应用替罗非班〔OR=0.430,95%CI(0.212,0.709)〕是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程度的保护因素,入院时血糖〔OR=1.764,95%CI(1.134,2.693)〕、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OR=1.984,95%CI(1.596,4.236)〕及高血栓负荷〔OR=2.764,95%CI(1.984,5.609)〕是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入院时血糖、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发病至球囊开通时间、高血栓负荷均能影响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肌灌注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高淳区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48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STEMI组205例,NSTEMI组275例。对比两组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AMI患者中发生NSTEMI的危险因素。结果与STEMI组比较,NSTEMI组女性、既往合并心纹痛、心肌梗死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三支病变、侧支循环的患者比例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旧性心肌梗死、侧支循环、心纹痛是发生NSTEMI的独立危险因素(OR=8.049,95%CI:2.081~31.130,P=0.003;OR=3.327,95%CI:1.387~7.981,P=0.007;OR=2.435,95%CI:1.418~4.181,P=0.001)。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侧支循环建立、心纹痛病史可能是AMI患者中发生NSTE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Killip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25例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Killip分级、Gensini积分。将患者分为Killip 1~2级(A组)274例及Killip 3~4级(B组)51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前向逐步回归分析影响急性STEMI患者Killip分级的危险因素。结果(1)与A组比较,B组年龄偏大,空腹血糖、尿酸、血肌酐、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和Gensini积分、双支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患者比例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肌酐清除率、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Gensini总积分是影响STEMI患者Killip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9,95%CI:1.003~1.292,P=0.040;OR=1.045,95%CI:1.020~1.071,P=0.000)。结论 STEMI患者Killip分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高敏C反应蛋白、Gensini总积分可能是影响急性STEMI患者Killip分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武汉市普仁医院心内科收治的STEMI并心律失常患者147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分析STEMI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147例患者发病后30 d死亡51例,病死率为3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Killip分级,梗死部位,心率,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心肌梗死病史,是否溶栓治疗,是否降脂治疗,是否使用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胰岛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是STEMI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113,95%CI(1.022,7.299)〕、Killip分级〔OR=2.349,95%CI(1.118,4.895)〕、梗死部位〔OR=3.456,95%CI(1.024,5.022)〕、心率〔OR=2.253,95%CI(1.229,4.524)〕、HbA_(1c)〔OR=1.824,95%CI(1.116,5.652)〕、降脂治疗〔OR=0.683,95%CI(0.319,0.854)〕、使用ACEI〔OR=0.506,95%CI(0.289,0.784)〕是STEMI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Killip分级、梗死部位、心率、HbA_(1c)、降脂治疗、使用ACEI是STEMI并心律失常患者发病后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病史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因STEMI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行PPCI的高龄(年龄≥75岁)患者共29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住院期间的相关信息。一级研究终点为PPCI术后1年内的全因死亡;二级研究终点为PPCI术后1年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次血运重建、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治疗及新发卒中;安全终点为PPCI术后1年内开通闭塞冠状动脉策略的全球性研究(GUSTO)出血事件(包括轻微出血、中度出血及重度出血)。结果高龄STEMI患者PPCI术后1年内死亡37例(12.7%),发生MACE 125例(42.8%),发生GUSTO出血事件55例(18.8%)。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一级研究终点Killip心功能分级(HR 2.074,95%CI 1.377~3.125,P0.001)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HR 0.978,95%CI 0.957~0.999,P=0.040)、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CEI/ARB)(HR 0.333,95%CI 0.113~0.981,P=0.046)是独立保护因素;二级研究终点Killip心功能分级(HR 1.638,95%CI 1.339~2.004,P0.001)是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HR 0.943,95%CI 0.923~0.963,P0.001)、β阻滞药(HR0.610,95%CI 0.390~0.953,P=0.030)是独立保护因素。安全终点Killip心功能分级(HR 1.866,95%CI1.511~2.305,P0.001)是患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HR 0.991,95%CI 0.983~0.999,P=0.022)、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HR 0.610,95%CI 0.390~0.953,P=0.030)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心功能与高龄STEMI患者行PPCI预后关系密切。Killip心功能分级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ACEI/ARB、β阻滞药是患者术后1年内发生死亡、MACE或出血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是高龄STEMI患者PPCI术后1年内死亡的保护因素,也是死亡及出血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入院随机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糖尿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176例因STEMI入住宣武医院行PCI的糖尿病患者,根据其入院随机血糖及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血糖控制良好组(入院随机血糖<10 mmol/L,并且入院HbA1c<7%)和血糖控制欠佳组(入院随机血糖≥10 mmol/L,或入院HbA1c≥7%),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24个月内全因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包括心原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血运重建、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结果 176例患者中,与血糖控制良好组相比,血糖控制欠佳组患者的入院血糖、入院HbA1c、三酰甘油及载脂蛋白B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随访24个月,与血糖控制良好组相比,血糖控制欠佳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18.8%比7.8%,P=0.048)、心原性死亡率(18.8%比3.1%,P=0.004)及MACCEs发生率(25.0%比10.9%,P=0.025)明显升高。入院Killip分级≥Ⅱ级(HR=4.302, 95%CI:1.505~12.295,P=0.006)和三酰甘油升高(HR=1.035, 95%CI:1.013~1.057,P=0.002)是24个月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入院HbA1c升高(HR:1.229, 95%CI:1.003~1.508,P=0.047)、Killip分级≥Ⅱ级(HR=3.505, 95%CI:1.424~8.624,P=0.006)、脑卒中史(HR=3.525, 95%CI:1.361~9.129,P=0.009)及冠心病史(HR=2.886, 95%CI:1.078~7.724,P=0.035)则是24个月内MACCE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状态将有助于降低合并STEMI的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改善其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NSTEMI与STEMI病人入院后10d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析病变类型、范围、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结果:NSTEMI组的多支病变、〉90%的严重狭窄及侧支循环比率高于STEMI组,而完全闭塞率低于STEMI组(P〈0.05)。结论 NSTEMI的多支病率高于STEMI,前者的远期预后有可能较后者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且成功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入选346例STEMI合并急性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且行直接PCI成功的老年患者,根据Rentrop分级水平分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组(Rentrop 0~1级)和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良好组(Rentrop 2~3级),共随访12个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是否是心肌呈色分级(MBG)3级、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Log-Rank时序检验筛选对死亡有影响的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识别对死亡有明显影响的因素。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是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OR 0.210,95%CI 0.061~0.724,P=0.013)、使用IABP(OR 0.272,95%CI 0.092~0.805,P=0.019)及MBG 3级(OR 4.554,95%CI 2.148~9.655,P0.001)的独立影响因素;随访12个月,失访52例(15.0%),死亡19例(5.5%),Log-Rank时序检验提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良对全因死亡有显著影响(P=0.046),而Cox回归分析提示在排除其他混杂因素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是否良好对全因死亡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结论对于只有一支心外膜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且成功进行直接PCI发病不超过12 h的老年STEMI患者,急性期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是否良好对随诊12个月的全因死亡没有明显影响,但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良好的患者在直接PCI术后MBG为3级的比率更高,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的比率更低,说明良好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仍然能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一定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背景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是近年发现的一种与心血管疾病预后相关的炎性指标,而明确其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GRACE评分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NSTEMI高危患者。目的分析MHR与NSTEMI患者GRACE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NSTEMI患者116例,根据入院时GRACE评分分为低危组(GRACE评分≤108分,n=37)、中危组(GRACE评分为109~140分,n=45)及高危组(GRACE评分140分,n=34)。比较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MHR与NSTEMI患者GRACE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NSTEMI患者GRACE评分危险分层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评价MHR对NSTEMI患者GRACE评分高危的预测价值。结果 (1)三组患者男性比例、高血压发生率、吸烟率、收缩压、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总蛋白、白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发生率、心率、Killip分级≥Ⅱ级者所占比例、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单核细胞计数(MON)、中性粒细胞计数(NEU)、MH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D-二聚体及脑钠肽(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HR与NSTEMI患者GRACE评分呈正相关(rs=0.54,P0.01)。(3)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82,95%CI(1.101,1.268)〕、糖尿病〔OR=3.702,95%CI(1.004,13.639)〕、Killip分级≥Ⅱ级〔OR=74.626,95%CI(8.726,638.230)〕、MHR〔OR=1.226,95%CI(1.091,1.378)〕是NSTEMI患者GRACE评分危险分层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4)ROC曲线显示,MHR预测NSTEMI患者GRACE评分高危的曲线下面积为0.885〔95%CI(0.817,0.953)〕,最佳截断值为20.23,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84.1%。结论 MHR与NSTEMI患者GRACE评分呈正相关,是NSTEMI患者GRACE评分危险分层的影响因素,且对NSTEMI患者GRACE评分高危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NSTEMI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新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0d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佳组(40例)和预后良好组(12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68例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MACE发生率为23.8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OR=1.326,95%CI 1.168~1.505)、冠心病家族史(OR=1.852,95%CI 1.369~2.505)、病变支数(≥2)(OR=1.682,95%CI 1.382~2.047)、Killip′s分级Ⅲ~Ⅳ级(OR=1.693,95%CI 1.428~2.007)和发病至PCI时间(OR=1.785,95%CI 1.425~2.236),P均0.01;保护因素有TIMI 3级(OR=0.623,95%CI 0.518~0.749)、应用替罗非班(OR=0.452,95%CI 0.367~0.557),P均0.01。结论:高龄、冠心病家族史、病变支数≥2、心功能差和发病至PCI时间长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IMI 3级和应用替罗非班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阻力评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观察性、单中心研究,纳入140例成功接受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STEMI患者,使用造影微循环阻力指数(CaIMR)分析罪犯血管和非罪犯血管的微循环阻力,其中诊断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61例(CMD组),诊断非CMD 79例(非CMD组)。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因心衰住院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结局)发生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PCI术后1年MACE发生的预测因子。结果:CMD组MACE发生率显著高于非CMD组(10.13%vs 24.60%,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CaIMR(HR=5.887,95%CI:1.966~17.631,P<0.002)、呋塞米使用(HR=4.38,95%CI:1.595~12.026,P=0.004)、肌钙蛋白(第7天)(HR=1.011,95%CI:1.003~1.018,P=0.004)以及Killip分级(HR=1.878,9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的102例STEMI患者,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sST2水平,根据基线sST2中位数水平分为高值组(n=54,血清sST2水平56.68 ng/ml)和低值组(n=48,血清sST2水平≤56.68 ng/ml),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随访30 d,观察两组心力衰竭和死亡事件发生情况,经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STEMI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在收缩压、舒张压、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所占比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肌钙蛋白I、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吸烟史、既往史、心率、血清总胆固醇、肌酐、尿酸、冠状动脉病变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sST2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LVEF呈负相关(P0.05),与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hs-CRP、NT-proBNP、肌钙蛋白I水平呈正相关(P0.05);随访30 d,高值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低值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sST2(OR=1.806,95%CI:0.674~13.965,P0.05)是STEMI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STEMI患者血清sST2水平升高,则提示不良预后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选取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NSTEMI患者196例,出院后均随访1年。结合专业知识,初步筛选NSTE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相关因素,并比较再发心肌梗死患者和未再发心肌梗死患者上述因素间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NSTE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 196例患者随访期间失访36例,死亡7例,再发心肌梗死33例,未再发心肌梗死120例;再发心肌梗死患者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随访频率≤6次/年者所占比例均高于未再发心肌梗死患者(P0.05);再发心肌梗死和未再发心肌梗死患者男性、合并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合并高尿酸血症者所占比例及吸烟率、饮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OR=4.01,95%CI(1.70,9.12)〕、合并高脂血症〔OR=14.15,95%CI(2.29,98.36)〕、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OR=21.12,95%CI(3.42,130.32)〕是NSTE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随访频率〔OR=0.24,95%CI(0.08,0.73)〕是NSTEMI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NSTEMI患者易再发心肌梗死,随访频率增高可降低NSTEMI患者心肌梗死再发率,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对NSTEMI患者血糖、血脂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控制,并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背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胆囊结石均可增加冠心病患者死亡风险,但目前胆囊结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关系尚未明确。目的探讨胆囊结石与STEMI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在西南交通大学附属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274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A组(多支病变患者,n=90)和B组(单支+双支病变患者,n=184)。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胆囊结石与STEMI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关系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男性比例、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心肌肌钙蛋白(cTn)、脑钠肽(BNP)、血肌酐(Scr)、肌酸激酶(CK)、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胆囊结石发生率、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囊结石是STEMI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OR=3.010,95%CI(1.286,7.044),P0.05〕。结论胆囊结石是STEMI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张燕  王永进  王琦  丁钰轩 《心脏杂志》2022,34(2):158-163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PCI手术治疗的STEMI患者110例,依据Rentrop分级将患者分为CCC形成良好组和CCC形成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STEMI患者CCC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并建立CCC形成不良的预测模型。术后对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 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梗死前心绞痛、无梗死后心肌缺血、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病变血管支数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为STEMI患者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利用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其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56(95%CI:0.711~0.801),ROC曲线AUC为0.766(95%CI:0.709~0.823),具有较好的区分度;Calibration校准曲线评价结果提示模型准确性较好。两组患者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CCC形成良好组STEMI患者全因死亡率与CCC形成不良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 结论 无梗死前心绞痛、无梗死后心肌缺血、Killip心功能分级≥Ⅱ级、病变血管支数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是STEMI患者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CC形成良好与否对STEMI患者PCI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影响,但CCC形成良好对降低STEMI患者全因死亡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STEMI患者240例,根据入院血红蛋白水平分为正常组184例和贫血组56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和近期预后资料。结果贫血组年龄明显高于正常组(t=4.352,P=0.000),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明显低于正常组(t=2.587,P=0.011;t=2.988,P=0.003),女性比例和Killip分级Ⅲ~Ⅳ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7.708、7.050,P=0.000、0.008),两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肌梗死史、心力衰竭史、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组7 d心源性休克、死亡、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χ2=4.870、4.182、11.720,P=0.027、0.041、0.001),两组7 d复发性心肌缺血、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贫血组30 d心源性休克、死亡、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χ2=5.726、5.153、16.197,P=0.017、0.023、0.000),两组30 d复发性心肌缺血、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红蛋白、Killip分级是急性STEM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68、2.703、2.314,P=0.006、0.015、0.000)。结论血红蛋白水平和老年急性STEMI的近期预后有关,贫血是急性STE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2008-01-01—2016-02-2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NSTEMI患者136例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07例。比较NSTEMI与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NSTEMI患者左前降支(LAD)病变发生率低于STEMI患者,左回旋支(LCX)、左冠状动脉主干(LM)发生率及侧支循环形成者所占比例、多支病变者所占比例高于STEMI患者(P0.05)。130例NSTEMI患者中,单支病变者49例(占37.6%),双支病变者35例(占26.9%),三支病变者46例(占35.5%);完全闭塞者30例(占23.0%),90%≤狭窄率100%者93例(占71.5%),50%≤狭窄率90%者7例(占5.5%)。结论 NSTEMI患者以LCX、LM病变及多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近期和远期预后的性别差异。方法:连续性纳入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行PCI的STEMI患者909例,按照性别分为男性组(n=703)和女性组(n=206)。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以及近期和远期的预后情况。近期终点事件为PCI后30天内全因死亡。远期终点事件包括PCI后30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结果:与男性组患者相比,女性组患者的年龄更大,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比例更高(P均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介入干预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组PCI后30天内全因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组(5.3%vs 1.4%,P=0.001),但女性并非PCI后30天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1,95%CI:0.64~9.10,P=0.192)。多因素校正后,女性患者PCI后30个月内MACE (HR=0.91,95%CI:0.52~1.60,P=0.762)、全因死亡(HR=0.65,95%CI:0.29~1.45,P=0.300)、心原性死亡(HR=0.62,95%CI:0.27~1.45,P=0.279)、非致死性心肌梗死(HR=0.48,95%CI:0.17~1.36,P=0.172)以及血运重建(HR=1.28,95%CI:0.51~3.22,P=0.598)的发生风险均与男性患者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女性STEMI患者在PCI后近期预后较差,全因死亡发生率高,但远期预后与男性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出院后随访24个月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期间登记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中的NSTEMI患者共5 509例。主要终点指标是出院后随访24个月期间的全因死亡,依据患者随访期内的生存状态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构建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NSTEMI患者出院后随访24个月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计584例(10.6%)患者在出院后24个月随访期间死亡。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提示,年龄(HR=1.051,95%CI:1.042~1.060,P0.001)、体重指数(HR=0.956,95%CI:0.930~0.984,P=0.002)、既往心肌梗死史(HR=1.414,95%CI:1.140~1.755,P=0.002)、脑卒中史(HR=1.334,95%CI:1.071~1.661,P=0.010)、住院期间未接受再灌注治疗(HR=2.375,95%CI:1.890~2.983,P0.001)、Killip心功能分级(HR=1.265,95%CI:1.158~1.381,P0.001)、ST段压低(HR=1.193,95%CI:1.007~1.414,P0.042)、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79,95%CI:0.972~0.985,P0.001)、心率(HR=1.007,95%CI:1.004~1.011,P0.001)、血红蛋白(HR=0.994,95%CI:0.990~0.997,P0.001)、白细胞计数(HR=1.034,95%CI:1.014~1.055,P=0.001)、血清肌酐(HR=1.002,95%CI:1.001~1.003,P0.001)、血清钾(HR=1.187,95%CI:1.026~1.374,P=0.021)是患者出院后24个月随访期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NSTEMI患者出院后随访24个月期间死亡的13个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选择最佳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