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水平的变化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5年1月~2019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78例,根据卧立位血压变化结果将入选受试者分为体位性正常血压(ONT)组146例、体位性低血压(OH)组80例、体位性高血压(OHT)组52例。检测各组受试者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情况,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分析baPWV、颈动脉IMT的相关因素和影响因素。结果与ONT组比较,OH组和OHT组高血压病程和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组和OHT组动脉硬化检出率(80.00%和86.54%vs 59.59%)、baPWV水平[(1880.08±177.25)cm/s和(1870.59±135.06)cm/s vs(1703.21±180.62)cm/s]、颈动脉IMT[(0.98±0.20)mm和(1.06±0.20)mm vs(0.69±0.24)mm]、IMT增厚检出率(28.75%和30.77%vs 13.70%)和颈动脉斑块检出率(12.50%和17.31%vs 6.16%)均较ONT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卧立位收缩压差和卧立位舒张压差与baPWV、颈动脉IMT均呈正相关(P<0.01),且baPWV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37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年龄、尿酸、卧立位收缩压差、baPWV是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P<0.05);卧立位收缩压差、颈动脉IMT、空腹血糖、TG是baPWV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老年人体位改变导致血压异常波动的发生率,研究体位性血压变化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65名老年人进行平卧位、立位3 min内血压测定,据血压变化情况分成3组:体位性低血压(OH)组、体位性正常血压(ONT)组和体位性高血压(OHT)组,采用动脉硬化榆测仪榆测双侧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 165名老年人中,OH组33例 (20%),ONT组101例(61.2%).OHT 组31例(18.8%).与ONT组相比,OH组、OHT组baPWV有升高(P〈0.05).结论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发生率较高;这种体位性血压变化与大动脉弹性下降有关,并可能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降血压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H)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6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84例,A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复方阿米洛利口服;B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氯沙坦钾片口服。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监测24h动脉血压,分析两组血压变化及OH的发生情况。结果降压治疗后,两组24h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A组和B组降压后24h动态血压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SBP和DBP中,卧位与立位的变化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24h内收缩压及舒张压OH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CCB+ARB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24hOH的发生率,是老年高血压较为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人体位性血压变化的发生率,探讨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90例老年人,根据体位性血压变化情况分为3组:体位性低血压(OH)组、体位性正常血压(ONT)组和体位性高血压(OHT)组,并进行生化、颈动脉超声、动脉硬化指标检测。结果190名老年人中OH发生率19.47%,OHT发生率20%。与ONT组相比,OH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升高(ONT组和OH组IMT分别为(0.85±0.02)cm、(0.97±0.04)cm,P〈0.05)、肾小球滤过率(CCR)下降(ONT组和OH组CCR分别为(70.68±2.29)mL/min、(62.14±3.36)mL/min,P〈0.05)、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升高(ONT组和OH组baPWV分别为(1872.36±21.17)mm/s、(2165.40±37.01)mm/s,P〈0.05);而OHT组患者baPWV升高(OHT组baPWV为(2109.45±36.22)mm/s,P〈0.05)。结论老年人OHT与OH患病率较高,体位性血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评价价值。方法对152例门诊老年人进行卧位及立位3min血压测量,根据血压变化将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及非体位性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并比较两组全天、白天以及夜间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以及24h血压昼夜节律。结果体位性低血压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血压昼夜节律以反杓型为主。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用药指导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存在夜间高血压、卧位高血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上述特征均可造成重要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体位性血压异常波动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生情况,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伤情况。方法对106例老年人进行卧位及立位3min内血压测定,根据血压变化情况分为体位性低血压(OHYPO)组、体位性高血压(OHT)组及体位性血压正常(ONT)组。分析各组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结果106例患者中,发现OHYPO组10例(9.4%),OHT组30例(28.3%)。OHYPO组合并帕金森氏病及应用抗震颤药物者比例高于ONT组(P〈0.01)及OHT组(P〈0.05);OHT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者比例高于其他两组(P〈0.05),该组三酰甘油高于OHYPO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低于ONT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是体位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OHT组左房内径大于ONT组(P〈O.01),OHYPO组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OHT组(P〈O.05)。结论体位性血压异常波动在老年人中较常见,这可能与老年人血脂异常、合并疾病及使用药物增多相关。剧烈的血压变化对老年人左心房及肾小球滤过功能造成的损伤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及体位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7月高龄老人2 000例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患者降压药物使用情况、随访血压情况、影响降压治疗的因素以及体位性低血压(OH)和体位性高血压(OHT)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高龄老人高血压患者使用的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54.7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16.25%)、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17.04%)、利尿剂(6.82%)、β受体阻滞剂(3.54%)和其他药物(1.62%)。患者血压测量主要在医院/医疗机构测量(51.07%)和家庭自测(36.14%)。大多数患者坚持每天、每月血压测量(96.82%),部分患者每年一次或者从不进行血压监测(3.18%)。908例高龄高血压患者中,诊断为OH者298例(32.82%),OHT者171例(18.83%)。OH组、OHT组患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均高于非OH/OHT组(P0.05)。结论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治疗药物中,钙拮抗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得到广泛认同,而利尿剂的使用相对不足,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实行有待加强,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均与体位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76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分为对照组(单纯性高血压)38例、观察组(体位性低血压)38例。将两组的血压节律特点进行比对,根据血压节律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夜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全天和日间舒张压、收缩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可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方法的调整提供指导,预防或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H)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年龄≥6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76例,其中OH者98例,非OH者378例。受试者依次测量坐、卧、立位血压,采用法国康普乐(Complior Analyse)全自动动脉硬化及心功能检测系统测定cfPWV。结果高血压患者OH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cfPWV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高血压OH者的cfPWV高于非OH者。随着卧位血压的升高,OH检出率升高,其cfPWV亦升高。分层分析显示,年龄≥80岁,OH患者与非OH者的cf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卧位收缩压(OR=1.397,95%CI 1.282~1.522)、立位1 min收缩压(OR=0.828,95%CI 0.774~0.886)、立位3 min收缩压(OR=0.879,95%CI 0.830~0.934)是OH的影响因素,cfPWV不是OH的影响因素(OR=0.957,95%CI 0.753~1.215)。结论 OH检出率及cfPWV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对于老年患者,动脉僵硬度与OH共同存在,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年龄≥60岁的非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OH)患者的血压及营养状况,分析非神经源性OH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年龄≥60岁患者852例,根据是否符合非神经源性OH诊断分为OH组268例和非OH组584例。观察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合并症、功能评估及营养相关指标。结果 OH组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非OH组(73.5%vs 66.6%,P=0.044),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6.75±1.88)分vs(7.03±1.70)分,P=0.034]、血红蛋白[(127.94±14.01)g/L vs(130.13±14.58)g/L,P=0.039]、血浆白蛋白[(38.91±4.05)g/L vs(39.63±3.95)g/L,P=0.015]水平明显低于非OH组。在高血压患者中,卧位状态收缩压与直立3 min收缩压差呈线性负相关(rs=-0.079,P<0.01),卧位状态舒张压与直立3 min舒张压差呈线性负相关(rs=-0.104,P<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广州军队高龄老年高血压的特点.方法 通过对长期定居广州的退役军人进行人群普查,选择65岁以上患者,按调查表实施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包括测量卧位及立位后0、2 min血压和心率)、动态血压监测,然后依不同年龄分组分别对高血压患病率、认知度、体位性低血压(OH)及血压晨峰现象的发生率作比较分析.结果 高龄老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值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选取在高血压科住院的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为试验组,并以同期住院的45~60岁之间的高血压患者作为中年对照组,45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为青年对照组,每组入选22例。试验日所有受试者停服降压药物并且避免吸烟、饮酒及饮用咖啡等影响准确测量血压的干扰因素。试验时每位患者依次采取立、坐、卧三体位,每种体位均保持2h,在保持同一体位的2h末使用台式汞柱血压计测量血压。结果试验组的收缩压随体位改变有显著性变化(P=0.026):卧位、坐位、立位依次减低.分别为(140±16),(134±14),(130±17)mmHg。但舒张压随体位改变无显著性变化(P=0.082)。中年对照组和青年对照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随体位改变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胆固醇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收缩压差值有关。结论立、坐、卧三体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有显著影响。胆固醇是老年患者体位收缩压差值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直立性低血压(OH)可能引起重要器官灌注障碍及功能改变,但其与靶器官损伤的具体关系尚未明确。目的分析老年人OH患病情况及其与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科病房住院及体检中心体检的老年人245例,其中OH患者65例(OH组)、非OH患者180例(非OH组)。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改变前后血压和心率、实验室检查指标、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颈动脉硬化指标及左心结构指标,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OH发生率。结果 (1)本组老年人OH发生率为26.5%(65/245)。两组患者卧位脉压、卧位心率及立位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H组患者卧位收缩压、卧位舒张压高于非OH组,立位收缩压、立位舒张压及立位脉压低于非OH组(P0.05)。(2)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尿素氮(BUN)、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尿微量白蛋白(U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H组患者胱抑素C(Cys C)高于非OH组(P0.05)。(3)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内动脉IMT、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房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2级高血压患者O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级高血压患者OH发生率高于1、2级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老年人OH发生率为26.5%,而OH与卧位血压升高、高血压分级及早期肾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H)的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入选65岁及以上因高血压住院的老年患者224例,对其进行卧位和站立位0 min、1 min、2 min和3 min的血压测量。OH定义为直立3 min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下降≥10 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立性低血压(OH)与直立性高血压(OHT)对老年人长期全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对广东省佛山市某街道老人院162例居民进行调查,年龄(80.3±8.5)岁,男性占35.2%。OH定义为直立后3min收缩压下降≥2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OHT定义为直立后1min和(或)3min收缩压升高≥20mmHg和(或)舒张压升高≥10mmHg。卧位和直立位血压取3次非同日测量的平均值。5年后现场随访人群死亡率。结果:检出OH 16例(9.9%),OHT 52例(32.1%)。第5年随访,失访3例,159例纳入死亡率统计。死亡83例(52.2%)。死亡组男性比例较高,年龄较大,直立第3分钟脉搏率升高较大。死亡组和存活组的OH和OHT患病率无差别。结论:OH和OHT对老年人群5年的全因死亡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体位性血压改变包括体位性低血压(OH)和体位性高血压(OHT),两者是由不同因素导致的老年人血压调节异常的两种表现,严重地影响日常生活质量,长期血压随体位变化升高或降低,不但会损害压力感受器的敏感度,还会影响心、脑血管所供应组织器官缺血的危险性,增加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1〕。1体位性血压变化的定义与诊断标准1.1 OHT的定义目前尚无OHT确切的统一定义〔2〕。现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老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体位性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80例老龄高血压患者,对其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血压变异性与体位性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第3三分位患者年龄、收缩压、饮酒高于第1三分位;第3三分位患者收缩压高于第2三分位(P<0.05);其他数据比较无差异(P>0.05).②第3三分位收缩压、舒张压与体位性低血压检出率均高于第1与第2三分位患者(P<0.05).③与第1三分位比较,第3三分位是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校正年龄、性别,第3三分位为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校正收缩压、BMI、饮酒等,第3三分位是体位性低血压的阴险因素.结论 老老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与体位性低血压有着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进餐对老年患者体位性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的住院患者54例,采用"Caretaker"脉搏分析仪,分别监测老年人餐前、餐后1 h及2 h的卧立位血压情况。结果共监测54例病房住院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2.4±7.9)岁;其21例进餐前可诊断体位性低血压(OH),餐后诊断OH则为35例,餐后诊断OH的比率为64.8%,与餐前比(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P=0.0016)。立位血压较卧位血压下降幅度的平均值,餐前:收缩压(14.8±13.7)mm Hg,舒张压(7.0±12.3)mm Hg;餐后1 h:收缩压(21.0±18.2)mm Hg,舒张压(11.9±14.7)mm Hg;餐后2 h:收缩压(22.3±17.1)mm Hg,舒张压(12.6±14.4)mm Hg。餐后立位血压下降的幅度较餐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常见,进餐会加重老年住院患者的立位血压降低幅度,使得OH发生增加,应警惕进餐后立位血压降低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位性低血压(OH)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于福州市长乐区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检查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4例,根据卧立位血压检测结果,分为非OH组193例,OH组51例。入选对象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OH与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OH组比较,OH组年龄、糖尿病史、卧位收缩压较高(均P<0.05),立位1 min收缩压、立位3 min收缩压、夜间收缩压下降率较低(均P<0.05)。按血压节律分组,超杓型、杓型、非杓型、反杓型人群OH的检出率分别为8.0%(2/25)、11.7%(8/68)、21.6%(24/111)、42.5%(17/40,χ2=17.272,P=0.001)。按年龄分层,非老年组(年龄<65岁)与老年组(年龄≥65岁)OH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10/78)比24.7%(41/166),χ2=3.078,P=0.079],但老年组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高于非老年组[(10.9±7.4)%比(7.2±8.4)%,t=3.324,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分析院内重症高血压患者中实施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的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纳入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将该时间段院内重症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讨论,包括58例患者,通过随机分配法安排为对照组(2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实施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的护理干预),对护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包括血压指标(收缩压与舒张压)、心率(heart rate,HR)、满意度。结果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HR等指标之间护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接受不同护理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指标低于护理前,但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与HR水平更高,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满意度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重症高血压患者血压指标及HR,提高患者满意度,在提高护理效果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