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进行记录;同期选取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该组患者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相联合的方式治疗,并将该组所记录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以明确哪种治疗方式更为有效和安全。结果经一段周期的药物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绞痛平均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分别为(6.63±1.25)s、(1.52±0.42)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34±7.13)s、(5.63±1.21)次,且治疗组中共有17例患者符合治疗有效的标准,总治疗有效率达94.44%,而对照组中共有14例患者符合治疗有效的标准,总治疗有效率为77.78%,组间对比差异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上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相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可减轻患者在临床上承受心绞痛的痛苦度,有利于缩短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可将这两种药物联合的治疗方式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已确诊的86例UAP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单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服用氯吡格雷。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改善效果、心电图改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心绞痛改善效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为58.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明显改善UAP患者的症状,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老年UA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高于对照组的7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较轻微,均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UA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心绞痛发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2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n=42)和对照(n=40)组,两组均应用常规控制心绞痛、调脂、抗凝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剂给予负荷量300 mg,之后75 mg,一日一次口服.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P<0.05),两组均无严重或危及生命的出血及并发症.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及预后,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2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抗凝、抗缺血等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抗凝、抗缺血等治疗基础上,单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随访6个月,评价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及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1%,且治疗组心脏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UAP,可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风险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确诊的7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低危险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高危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66.7%,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缺血总时间、次数以及总负荷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不良反应,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疏血通组(n=55)与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疏血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d,疗程为10d。观察胸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变化及对血液流变学、hs-CRP的影响。结果两组胸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明显改善(P0.05),但疏血通组较对照组胸痛症状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与疏血通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和89.1%(P0.05)。两组治疗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力率、纤维蛋白原均明显改善(P0.05),疏血通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hs-CRP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力率、纤维蛋白原,而且可明显降低hs-CRP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及抗炎可能是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利平 《山东医药》2003,43(25):34-34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为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一组可逆转稳定 ,亦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或猝死的中间临床状态。因此 ,迅速有效地控制 UA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0 0 1年1 0月至 2 0 0 3年 3月 ,我院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 UA患者 5 4例 ,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1 1 6例 UA患者 ,男 85例 ,女35例 ;年龄 38~ 72岁。均符合 2 0 0 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1] ,半年内无颅内或胃肠道等部位活动性出血 ,无出血性疾患及严重肝损害。根据 2 0 0 0年中华医学会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两支以上病变,未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A组)、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B组)、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组(C组)。观察1年,记录3组病人的临床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情况。终点事件为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死、死亡、脑卒中、严重出血。结果联用氯吡格雷使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出血发生率与阿司匹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严重出血者增加。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可作为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阿司匹林是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标准抗栓治疗的药物之一,但因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变态反应、消化性溃疡及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使临床广泛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硫酸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广泛用于防治与血小板活化及高聚集状态的心脑血管疾病。本研究旨在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效果,并与阿司匹林进行比较。1 对象与方法本院心内科UAP患者1 2 6例,随机分成甲、乙、丙3组。甲组43例,男2 8例,女1 5例,年龄45~78( 5 9±6.8)岁;乙组45例,男30例,女1 5例,年龄47~76( 5 5±6.2 )岁;丙组38例,男2 1例,女1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纳入本次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3.33%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6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脏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3.33%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的3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氯吡格雷治疗具备显著疗效,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资料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共11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7例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57例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情况、临床症状及心绞痛发病次数.结果 治疗1 w后,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ST变化(2.12±0.51)mm,FIB水平(4.87±1.11)g/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3.09±1.24)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4±2.31)次,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具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患者共11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7例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57例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情况、临床症状及心绞痛发病次数。结果治疗1 w后,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降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ST变化(2.12±0.51)mm,FIB水平(4.87±1.11)g/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3.09±1.24)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4±2.31)次,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伴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具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5,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氯吡恪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UAP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75 mg,1次/d,对照组除不用氯吡格雷外,其它治疗相同,分别记录入院时及治疗四周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等状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发作时ST↑↓的程度、总缺血时间、缺血总负荷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药物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单使用阿司匹林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1.4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全血粘度是(5.22±0.58)mpa/s,治疗后为(4.67±0.66)mpa/s,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全血粘度为(5.33±0.70)mpa/s,比(5.17±0.61)mpa/s,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来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刘畅 《山东医药》2010,50(13):79-80
目的观察氯毗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氯吡格雷首次顿服300mg,次日起75mg/d,同时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心电图、心绞痛改善情况以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均明显改善(P均〈0.05),血清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控制心绞痛发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心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较均具有明显优势,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氯吡格雷联合强化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他汀类调脂药物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氯吡格雷。观察用药前、用药后4周体表12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数值总和(EST)、24h holter心肌缺血总负荷(TIB)和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尿酸、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及EST和TIB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氯吡格雷加强化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降低炎症指标,进一步改善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