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天麻钩藤饮的降压机理以及高血压肝阳上亢证与NO、ET的相关性.方法建立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模型,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血清N0、血浆ET含量的影响.结果中药高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均能降低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血压;天麻钩藤饮能显著升高血清N0水平,且与剂量有关,但对ET无影响;肝阳上亢证大鼠血浆ET水平有升高趋势.结论影响N0水平变化可能是天麻钩藤饮的降压机制之一,ET升高可能是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证候相关蛋白及天麻钩藤饮降血压和改善肝阳上亢证症状的机制。方法: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ig附子汤复制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模型,并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观察造模前及治疗前后大鼠易激惹程度、饮水量、血压的变化,检测治疗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水平;同时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分析大鼠肝脏蛋白质组变化。结果:SHR大鼠经ig附子汤6周后,出现易激惹程度增高、饮水量增加等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候的表现。经天麻钩藤饮高剂量及低剂量组治疗后,易激惹程度好转,饮水量减少,血压下降;天麻钩藤饮高剂量组血浆AngⅡ水平显著降低。SHR对照组、肝阳上亢组和天麻钩藤饮高剂量组的蛋白斑点总体分布相似。肝阳上亢组和SHR对照组比较,仅在SHR对照组或肝阳上亢组表达的蛋白质分别有13个和27个;有28个点在表达量上有明显变化(5倍以上)。天麻钩藤饮高剂量组和肝阳上亢组比较,仅在天麻钩藤饮高剂量组表达的蛋白质有44个,没有仅在肝阳上亢组表达的蛋白质;有29个点在表达量上有明显变化(5倍以上)。结论:天麻钩藤饮能减轻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的症状和降低血压。肝脏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存在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证候相关蛋白,天麻钩藤饮降压和改善症状可能与降低AngⅡ及上述蛋白质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羚角降压方、天麻钩藤方与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证候的相应性。方法:采用附子汤+麻黄碱+盐水三因素制备大鼠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模型。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羚角降压方组、天麻钩藤方组、金匮肾气方组,共5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28 d。给药后每隔6d测定大鼠面温、抓力、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每隔14 d观察大鼠性情及毛色变化。结果:给药14 d后羚角降压方、天麻钩藤方可降低肝阳上亢模型大鼠面部温度和血压;21 d后羚角降压方、天麻钩藤方、金匮肾气方可增大大鼠抓力;28 d后3个复方均可改善毛色,其中羚角降压方、天麻钩藤方可改善躁狂症状。结论:天麻钩藤方、羚角降压方具有平肝潜阳之功效,能平抑阳亢、滋补阴虚,改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之"面部烘热"、"腰膝酸软"、"狂躁易怒",降低收缩压,具有一定的方-证相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揭示天麻钩藤饮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方证相关”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 制作高血压痛肝阳上亢证细胞模型,用天麻钩藤饮含药血清干预细胞模型,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点.结果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蛋白有25个,其中,有13个蛋白上调,12个蛋白质下调;天麻钩藤饮组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组比较,差异蛋白有12个,其中,有5个蛋白上调,7个蛋白质下调.结论 基于细胞模型的中医“方证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可行的;调节这12个差异蛋白点,可能是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疗效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和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效果。方法: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8.0%、对照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能和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及其精简方对肝阳上亢证高血压模型大鼠的降压效应及血管活性物质NO、NOS和ET的影响。方法:90只清洁级SD健康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卡托普利组(C组)、天麻钩藤饮组(D组)、精简Ⅰ方(E组)、精简Ⅱ方(F组),每组15只。后五组采用钳夹左肾动脉加灌附子汤法制备肝阳上亢证高血压大鼠模型,造模6周后,C、D、E、F组灌胃给药2周,然后测定各给药组血压及血清NO、NOS和ET的含量。结果:各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压,以C、E组尤为明显;各给药组均能升高血清NO、NOS水平和降低血清ET水平,以E组为优。结论:天麻钩藤饮精简I方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压,其作用机制与增强NOS活性、促进NO的合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自发高血压大鼠血压、易激惹度及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每天给予0.9%的氯化钠溶液;模型对照组第1周每天给予附子溶液,第2周开始每天给予0.9%氯化钠溶液;西药组第1周每天给予附子水提液,第2周开始每天给予雷米普利1mg/(kg·d);中药组第1周每天给予附子水提液,第2周开始每天给予天麻钩藤饮水提液。观察高血压大鼠血压、易激惹度及bax表达的改变。结果:4周后模型对照组SHR大鼠血压、易激惹度及bax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升高;西药组及中药组SHR大鼠血压、激惹度及bax表达降低(P0.05),且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治疗作用与雷米普利作用相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与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肝阳上亢证之间的关联性,以此来验证"方证相关"的客观存在。方法:制作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和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细胞模型,用补阳还五汤和天麻钩藤饮含药血清干预细胞模型,观察内皮细胞活性改变及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血管内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3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的表达。结果:气虚血瘀加补阳还五组与气虚血瘀加空白血清组比较,肝阳上亢加天麻钩藤组与肝阳上亢加空白血清组比较,细胞活性较高,vWF,TM,EPCR含量较低,差异显著(P<0.01);气虚血瘀加天麻钩藤组、肝阳上亢加补阳还五组与气虚血瘀加补阳还五组比较,细胞活性较低,vWF,TM,EPCR含量较高,差异显著(P<0.01或P<0.05);气虚血瘀加天麻钩藤组、肝阳上亢加补阳还五组与肝阳上亢加天麻钩藤组比较,细胞活性较低,vWF,TM,EPCR含量较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与高血压病气虚血瘀证和肝阳上亢证具有显著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简天麻钩藤饮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中西药组口服精简天麻钩藤饮配方颗粒和依那普利治疗;中药组口服精简天麻钩藤饮配方颗粒治疗;西药组口服依那普利治疗。3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血压变化,临床症状积分和生存质量积分,疗程结束后对证候疗效和生存质量改善作出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血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中西药组优于中药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中西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结论精简天麻钩藤饮合ACEI类药有显著的降压效果,能明显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症状,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精简天麻钩藤饮或ACEI类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前庭性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42例肝阳上亢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天麻钩藤饮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VAS)评分、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 (HIT-6)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评估工具和障碍量表(VM-PATH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HIT-6评分、DHI评分、VM-PATH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西药治疗肝阳上亢型前庭性偏头痛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6种介类中药对高血压肝阳上亢模型大鼠“平肝潜阳”的作用。方法选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联合附子汤灌胃复制高血压肝阳上亢模型,8只健康SD大鼠作为正常组,64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牡蛎组、石决明组、瓦楞子组、珍珠母组、紫贝齿组、蛤壳组,每组8只。造模4周后,给予相应药物治疗2周。第4、6周末测定大鼠易激惹程度、血压和面部温度,第6周末ELISA法检测血清中NO含量。结果4周后,模型组大鼠易激惹程度多表现为Ⅲ级,血压、面部温度均明显升高,血清NO含量明显减少。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和6个介类中药组血压均显著降低,卡托普利组、牡蛎组、石决明组、瓦楞子组大鼠面部温度亦降低,瓦楞子组大鼠血清NO含量有显著性回升(均P〈0.05或P〈0.01)。结论石决明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肝阳上亢模型大鼠症状,提示其具有显著的平肝潜阳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平肝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近20年来发表在国内生物医学期刊上的运用平肝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利用Revman 4.2.10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944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但其方法学质量均较低。Meta分析降压疗效评价合并效应量R2(Random)为2.27及95%CI:[1.60,3.23];中医症状疗效评价合并效应量R2为3.16及95%CI:[1.72,5.76];纳入文献中安全性评价合并效应量R2为0.32及95%CI:[0.14,0.72]。结论:平肝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核心病机是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肝阳上亢,临床一般采用平肝潜阳法治疗。常用方剂有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建瓴汤等,常用中药包括: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紫贝齿、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生铁落等,这些中药均具有平抑肝阳的作用,并且能够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多靶点的作用发挥疗效。通过对国内外近年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其分子机制主要涉及调节修复血管、调节微循环障碍、调节炎症反应、防治靶器官损害、调节免疫功能障碍、调节代谢过程等。本研究旨在为中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提供理论支持,促进平肝潜阳中药的基础研究进一步发展,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遣方用药提供新思路,从而更好的研发新药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2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天麻钧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照组60例,单纯用西医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0.6%,对照组显效率63.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紧张性头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组。  相似文献   

15.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证)的血压及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采用葛根素注射液3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1次/d,疗程两周。[结果]该药物对高血压病有明显的疗效,并对患者的临床证候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84.00%,治疗前后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证实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与血瘀病机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调查症状出现率及多项实验室检测;镇肝活血组与镇肝组的临床观察.结果证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多伴有血瘀病机,镇肝熄风汤与活血化瘀药配伍使用,在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及其血瘀证的相关症状和指标方面优于单纯用镇肝熄风汤.结论在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辨证时,应注意血瘀病机;配伍活血药物可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7.
论肝阳虚     
张波 《山西中医》2006,22(5):4-6
目前中医大专院校教材及一般理论书籍认为肝病无虚证,即无肝阳虚与肝气虚。就此从古今医论入手,以肝阳虚(气虚)理论上存在的可能性、肝阳虚(气虚)的临床表现、肝阳虚(气虚)的治疗原则等方面论证了肝阳虚、气虚证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8.
沈伶萍  师会 《光明中医》2016,(13):1868-1869
目的探讨自拟眩晕汤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之间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肝阳上亢证患者50例。结果治愈30例,总有效率达88%。结论自拟眩晕汤治疗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肝阳上亢证有显著疗效。"眩晕者,中风之渐也。"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眩晕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阳上亢证的发病与性别、年龄,职业及季节的关系。方法:选择辨证属肝阳上亢者252例,按调查表填写有关内容,用χ^2检验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阳上亢证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45岁前发病率较低,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与季节无明显关系,结论:肝阳上亢证的发病与年龄,职业关系密切,临床辨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1ZL027号批文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高脂血症 (肝阳上亢证 )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松龄血脉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对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有明显的疗效 ,同时能明显降低TC -HDL -C/HDL -C ,经统计学处理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与阳性对照药绞股蓝总甙胶囊疗效大体相当。同时 ,松龄血脉康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对头疼、眩晕、烦躁易怒、心悸、失眠均有良好的疗效。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其疗效肯定 ,改善临床症状明显 ,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