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基层疾控人员对疾控岗位绩效考核评价,了解乡镇卫生院疾控岗位绩效考核开展现状.方法 采用Epi 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结果 96.9%(127/131)的基层疾控人员认为自己对本岗位职责清楚,46.1%(53/115)和53.0%(61/115)的疾控人员分别认为目前疾控岗位绩效考核指标能反映其工作数量水平和工作质量水平,并且广东、江西和甘肃3省基层疾控人员评价存在地区差异.54.6%(59/108)疾控人员对疾控岗位绩效考核评价表示满意,53.2%(65/122)的疾控人员认为工作负荷重,并且不同疾控岗位的人员间评价存在差异.结论 乡镇卫生院疾控岗位绩效考核是基层疾控人员认可的方法.但应进一步细化乡镇卫生院内部的疾控工作绩效考核措施,完善疾控岗位绩效考核方案,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不同岗位建立科学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6,(8):1219-1221
目的分析湖南省辖区内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绩效工资实施现状,提出完善疾控机构绩效工资政策建议。方法通过制定调查问卷了解分析湖南省内省、市、县级疾控机构财政保障方式、绩效工资总额核定和职工满意度现状。结果被调查的98家各级疾控机构中,85.2%已实施绩效工资,且均在2009年以后。63.3%的疾控机构绩效工资总额核定按照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市级疾控机构核定的平均绩效工资水平年人均平均为3.6万,县级为2.38万。绩效工资实施后,86.6%的单位依然需要创收。26.7%的疾控机构认为绩效工资可以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结论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政策弊端明显,违背了改革的初衷。疾控机构的全额保障问题没有完全地解决,绩效工资水平核定总量偏低,职工收入下降,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此外,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存在难度,易产生新的不平衡。因此,提高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合理分配绩效工资,保证疾控机构的收入水平不低于同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并探索奖励性政策,允许创收返还作为单位发展基金和弥补职工福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找出制约预防保健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建立分工协作关系的症结,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2010年,用6种调查问卷,对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1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了解其合作关系状况、服务情况和效果等。[结果]72.22%的疾控人员、68.06%妇幼人员认为预防保健机构的技术指导滞后,90.28%的疾控人员、91.67%妇幼人员认为信息沟通不畅,65.28%的疾控人员、68.06%妇幼人员认为合作关系未理顺;不同机构对存在问题的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应明确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定位,理顺其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关系,完善技术指导和信息报告制度,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4.
绩效考核工作实施的成功与否反映了疾控机构的工作效率和能力水平。目前,各地疾控机构的绩效考核工作日趋成形,对于促进疾控工作,激发员工的潜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疾控机构的绩效考核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存在职工对该项工作认识不足、绩效结果应用有限、忽视双向沟通和反馈等问题。如何充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以尽可能实现绩效考核目标,是当前各疾控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在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实施后,江苏省疾控机构相关技术服务开展情况。方法:开展市县两级机构普查,实际调查102家机构(设区市13家、县(市、区) 89家),调查总应答率为90. 2%。结果:政策实施后,分别有61. 8%和88. 4%的机构认为卫生检测和从业人员体检工作量相对去年持平/增长。目前仅16%的机构有政府补偿,部分机构出现人员收入下降、人员流出部门或单位、仪器更新和维护受到影响。相对于未得到财政相应补偿的机构,那些有财政补偿的机构上述影响得到一定的缓解。疾控机构为了良性运转,积极争取增加政府投入,加大科研合作等。结论:各机构严格按政策执行,相关服务工作量上升明显,对聚焦防病卫生主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疾控机构可采取科研合作、人员兼职兼薪、大型仪器共享等方式,培育和规范第三方市场,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左桐  陈璐  刘瑛  许宁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76-1778
近几年来,疾病系统的资质认证/认可已经延伸到区县级,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公布,截至今年共23家省级疾控机构、74家市级疾控机构和44家区县级疾控机构通过了国家实施室认可,同时卫生部也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列为疾控机构绩效考核的内容,可见质量管理作为现代的管理手段越来越为政府和管理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疾控机构)卫生应急风险沟通需求和能力现状,为疾控机构应急风险沟通能力提升和岗位胜任科学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采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结合的方式对四川省级、市州级、部分县级疾控机构及其业务科室相关专业人员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卫生应急风险沟通需求和能力。利用EpiData3.1、Excel 2016和SPSS 22.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以构成比、率和均数进行统计学描述,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共调查四川省1个省级、21个市级、104个县级疾控机构和847名专业人员。有5个市级(23.81%)和23个县级(22.16%)疾控机构建立了风险沟通发言人制度,且仅9.52%的市级疾控机构和1.92%的县级疾控机构开展风险演练专题培训;高级职称和从事现岗位时间超过10年的人员自我评价认为具备较强应急能力,且对能力提升的需求更高;中级职称和工作年限为5~10年者认为具备能力较初级职称和工作年限≤5年者更低。各级疾控机构专业人员风险沟通培训意愿均很强烈,市级专业人员意愿最高,达到97.63%。风险沟...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疾控机构实验室对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的利用质量监督促进实验室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方法依据实验室认可准则,从质量监督的含义、监督对象、实施人员、时机、方法等方面对疾控机构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实验室认可准则对质量监督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实验室应从对象、人员、方法和时机等方面策划和实施质量监督。结论为避免质量监督流于形式,实验室应处理好三个问题:赋予监督人员足够的权力;监督人员的工作岗位应有利于监督工作;完善实验室质量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乡镇卫生院疾控岗位绩效考核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结果:88.8%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了疾控岗位绩效考核。政府、疾控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共同组织考核。考核频度以季度考核和半年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主要为工作数量、工作质量、业务能力、群众满意度、医德医风和劳动纪律;考核形式以内部员工和群众访谈为主;考核结果与疾控岗位人员的工资、奖金等物质激励与职业发展、培训提高等非物质激励相挂钩。结论:乡镇卫生院疾控岗位绩效考核的关键环节缺乏针对性,影响了绩效考核效果,考核应根据岗位工作性质及各地实际情况组织进行,避免形式主义,以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等级创建后取得的效果。方法对87个评审单位进行调查,收集取得等级情况,对创建前后人员、房屋、设备、检测项目等硬件和能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87个单位中,7个取得三级甲等,14个取得三级乙等,60个取得二级甲等。平均每个单位增加15.15个编制,设备平均达标率从48.22%上升到66.96%,A类和B类检测项目分别平均增加41.54和17.65项。结论四川省疾控机构等级创建工作起到实效,建议进一步推进工作,争取得到政府更大支持,提升全省疾控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分层整群抽样,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结合的方法。结果:976名调查职工中,所在单位开展绩效考核的占67.9%,考核周期主要是年度考核,不同级别机构绩效考核内容的侧重不同,考核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员工实际工作状况。考核结果实际用途与职工的期望存在较大差别。结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开展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考核周期过长,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有限;疏忽了对职工绩效反馈及双向沟通等问题,尚需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现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全省111家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单位总体情况、中毒处置队伍、物资储备、监测预警报告、应急处置、检测能力以及培训和演练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111家疾控机构中,96家(占86.5%)建立了突发中毒应急队伍,43家(占38.7%)建立了突发中毒事件相关专家库,但92家(占82.9%)不清楚所辖区域内剧毒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地区分布情况;90家(占81.1%)设立了独立的应急物资储备场所,仅2家(占1.8%)储备有解毒药物;103家(占92.8%)具有一般毒物检测能力;32家(占28.8%)配备了职业中毒现场快速检测设备。111家疾控机构都能接报中毒事件,其中24家(占21.6%)建立了突发中毒风险评估制度。[结论]全省疾控机构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发展迅速,中毒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形成,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急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上海市各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政经费保障现状,分析区级疾病预防控制经费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市、区疾病预防控制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提供经验借鉴。方法收集2016—2018年上海市16个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财务情况,通过现场调查明确经费使用管理问题。采用Spearman等级检验,分析各区财政经费承担情况与区级财政能力、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绩效考核结果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上海市16个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本支出和区级财政业务支出呈增长态势。历年区财政能力与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支出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均小于0.01),并在2017年与区级财政业务经费间存在相关关系(r=0.647,P=0.007)。历年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考核结果与机构基本支出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均小于0.01),并在2017年与区级财政业务经费间存在相关关系(r=0.571,P=0.021)。区级经费存在下达时间较晚、执行效率较低等问题。结论结合国家对公共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要求,地方应根据区域财政能力和承担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合理分配事权职责和支出责任,完善财政经费使用管理机制,对财政能力不足的区域给予转移支付,并注重对人员和机构运行经费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湖南省市(州)、县(区)二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人力资源的现状。方法收集2005年全省市(州)、县(区)二级CDC的一般情况和人力情况,卫生技术人员构成与分布等,结果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全省市、县级CDC人员数量不足,缺乏储备,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不高,学术带头人缺乏、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培养困难重重,人才利用效率低下。结论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采取措施对目前二级CDC人员结构作适当的调整与补足,政府必须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建立人力资源建设与发展的长效机制,调整知识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内部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为推进慢病领域的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系统调查浙江省、市和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防控的资源、执行能力等基本情况。结果浙江省共有246人在岗在编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占CDC总人数的5.14%;省、市和县三级防控经费占同级CDC总经费的比例分别为2.71%、2.50%和3.83%;市和县CDC设有专门慢性病防控科所的比例分别为45.45%、14.77%;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人员中,97.56%具有医学背景,78.45%接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高级职称占15.85%;2011年省、市和县级年平均继续教育人次数分别为10.00、13.36和8.57人次;全省100.00%的县级CDC开展了慢性病监测工作,其中有67.05%的CDC开展了行为危险因素监测;54.41%的市级和46.71%的县级CDC对慢性病监测进行过评估。结论浙江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资源与“十二五”规划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慢性病防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11—2020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变化情况,为合理规划四川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对四川省2011—2020年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总量、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等进行分析。结果 2020年四川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总量达到10年来的最高值,全省每万人口疾控人员数由1.24人上升到1.69人,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分别达到84.20%、81.60%、84.47%,55岁以上年龄段人数分别上升了237.50%、115.29%、38.88%,研究生学历人数分别上升了167.47%、105.88%、301.85%。结论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学历水平和职称结构明显改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稳步增长,但存在疾控人员总数相对不足、省级疾控中心年龄结构老化、县级疾控中心高学历人才不足、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防控)能力.方法 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防控的资源、能力及开展的项目. 结果(1)资源:全国有7483人从事慢病防控,占CDC总人数的4.0%;有23.6%的人在2008年投入慢病防控不足6个月.省、地和县级防控经费占同级CDC总经费的比例依次为2.29%、1.70%和2.69%.(2)能力:省、地和县级CDC慢病科所设置比例依次为100.0%、62.8%和43.7%;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34.7%、高级职称占12.1%,其中61.7%从事慢病防控工作不足5年;平均继续教育人次数省级为21.90,地级为4.60,县级为1.68;有8.7%的CDC派人外出进修.省级CDC均开展了慢病监测,仅4.2%的CDC出版过慢病报告;在慢病防控工作中,主要与卫生部门内部机构合作.(3)开展的项目:分别有43.5%和30.8%的县级CDC开展过监测和干预项目. 结论中国疾控系统慢病防控资源匮乏,经费和人员与慢病疾病负担不相称;慢病防控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当前安徽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部门、人力、财力等基础配置资源的现状及其人口和地理分布的公平性。方法利用2012年安徽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基本情况调查数据,描述性分析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机构的部门、人力资源和经费配置等分布情况。根据2012年各地级市的人口数和地理面积,应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测算公平性。结果地级市和县(区)级CDC设有专门慢性病防控科所的比例分别为25.0%和4.0%;以慢性病防控为主要职责的科所的比例分别为31.3%和27.3%。全省慢性病防控人数、专职慢性防控人数占CDC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3%和1.9%。慢性病防控科所、慢性病防控人员、专职慢性病防控人员和慢性病防控经费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580、0.493、0.513和0.720;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683、0.639、0.672和0.924。结论安徽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专职部门所占比例较少,专职人缺乏,经费投入不足,人口和地理面积基础配置方面存在不公平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疆喀什地区和所辖县市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简称“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2月喀什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对喀什地区和所辖12个县市疾控中心开展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机构问卷和个人问卷。结果喀什地区两级疾控中心目前核定编制604个,核定编制达标率76.17%;其中有5个县核定编制达标率<60%,现有在编人员524人,空编率为13.25%。地区级疾控中心实际在岗人数85人,县市疾控中心在岗人数中位数为34人。地区级疾控中心人员队伍老龄化严重,45岁以上占67.06%;县市疾控中心则总体呈现年轻化特征,35岁以下年龄组占54.22%。地区及县市疾控中心本科及以上人员分别占31.76%和24.95%,无职称人员分别占32.94%和48.03%,中、高级职称人员分别占57.89%和22.02%。近3年全地区流失人员24人,均为专业技术人员。结论喀什地区疾控机构人员编制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流失现象严重,尤其是地区级疾控中心亟待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深圳市疾控系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方法 收集深圳市、区2级疾控中心的人员信息,对应急防控相关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现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深圳市、区2级疾控中心在编人员共855名,实际在岗人数共1 408名,共计937(占66.5%)人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疫情发生后,应急防控相关人员中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占比大幅提高(从40.9%提高至48.8%);市、区对比发现,市疾控中心的人员编制比例、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员素质构成高于区级疾控中心。结论 深圳市疾控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力投入占比不低于66.5%,市、区2级疫情应急防控人员构成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充实专业技术人员,最终形成长效发展的疾控机构人力资源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