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我院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实时超声造影引导下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二维超声引导下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病灶完全消融率、6个月生存率及12个月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而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血栓、感染、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癌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引导下不接触肿瘤(No-touch)射频消融新技术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1月至2019年5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72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4例)和B组(38例)。A组给予二维超声引导下No-touch射频消融治疗, B组给予常规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随访分析两组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消融时间、消融面积、剩余肝脏体积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A组和B组患者血清AFP、CEA和VEGF水平均低于术前(P均<0.05), 且A组低于B组(P<0.05)。术后, 两组患者CD3+、CD4+水平均高于术前, CD8+水平均低于术前(P均<0.05);A组患者CD3+和CD4+水平高于B组, CD8+水平低于B组(P<0.05)。A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47个月(95%CI: 44.27~49.72), 长于B组的34个月(95%...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与芬太尼用于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癌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8月我院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37例,将其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19)和芬太尼组(n=18),右美托咪定组用微量泵注射0.3μg/kg右美托咪定,芬太尼组静脉注射0.8μg/kg的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至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结束前的2~5 min,超声引导定位后,右美托咪定组用0.4 mg/kg的丙泊酚诱导麻醉,芬太尼组用1.5 mg/kg的丙泊酚诱导麻醉,维持至经皮微波消融治疗结束。结果芬太尼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前后的变化大于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癌麻醉中右美托咪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变小,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4例(92个病灶)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微波消融组(37例)和射频消融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肿瘤直径、术后1年存活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完全消融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1年存活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微波消融组直径≤3 cm的肿瘤消融效果显著优于射频消融组(P <0.05)。术后3、6、9个月,微波消融组患者肿瘤直径均显著小于同期射频消融组(均P <0.05)。结论对肿瘤直径≤3 cm的原发性肝癌,经皮微波消融术的治疗效果更佳,术后短期可使肿瘤直径明显缩小,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Ⅰ粒子植入、靶向免疫治疗对不可切除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抽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不可切除巨块型肝癌患者58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靶向免疫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血清学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胸腺激酶1(TK1)]和免疫功能;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年, 记录两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情况。结果研究组客观缓解率、临床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两组血清AFP、AFP-L3、DC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两组血清VEGF、TK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两组CD4+、CD4+/CD8+、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影像学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例乳腺肿瘤患者,常规病理证实乳腺良性肿瘤22枚.均接受超声与超声造影,局麻下进行超声引导下的微波消融手术,对超声检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2枚消融瘤体,7个消融定义为中心型消融,15个定义为非中心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技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方法对61例CT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术后疼痛、并发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61例患者如期实施治疗,经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且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微创新技术,但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肿瘤围术期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将62例应用CT引导微波消融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分为护理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和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按照原计划成功完成微波消融治疗,经全程护理干预,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4%)低于对照组(33.3%),护理总满意率(87.5%)高于对照组(6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脏肿瘤在围术期有其特殊要求,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激光联合无水乙醇消融在肝癌门静脉癌栓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6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激光联合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动态监测患者术后的癌栓处门静脉血流、Child-pugh、ECOG的变化。结果 26例门静脉癌栓患者行联合治疗后3天彩超复查均观察到彩色血流信号,术后,患者肝功能、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联合无水乙醇消融在肝癌门静脉癌栓治疗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是一种疗效可靠、技术安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24例,观察分析本组各项指标与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70.83%,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是(8.3±2.2)d。结论局部晚期肺癌实施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能够起到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且具备一定安全性,能为后续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应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并发症情况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38例经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8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9.47%(15/38),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术后放射性耳根痛、术后放射性牙痛、出血等;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治疗总有效率100.00%(15/15)。结论甲状腺结节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后容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应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对直径<5 cm肝癌的治疗效果和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206例接受微波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随访生存情况,同时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 206例肝癌患者的完全消融率为96.12%(198/206),肿瘤残余率3.88%(8/206),微波消融治疗后6、12、18、24、30、36、42、48、54、60个月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52%、76.70%、66.02%、57.28%、49.03%、39.32%、27.18%、16.50%、10.19%、5.83%;微波消融治疗后6、12、18、24、30、36、42、48、54、60个月,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73%、58.11%、40.54%、33.78%、28.38%、16.22%、10.81%、8.11%、4.05%、0。微波消融治疗后60个月,不同肝功能分级、不同复发间隔时间、不同术前甲胎蛋白水平、不同肿瘤直径、不同巴塞罗那分期患者的术后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复发间隔时间、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肿瘤直径、巴塞罗那分期均是肝癌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后长期生存的影响因素(均P <0.05)。结论微波消融治疗直径<5 cm肝癌的完全消融率高,但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较低,肿瘤大小、复发间隔时间、术前甲胎蛋白水平、巴塞罗那分期均会影响微波消融治疗后肝癌患者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行肝癌介入治疗的113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患者采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35例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30例患者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及粒子植入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分别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以判断肿瘤状态,并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随访3个月检查结果显示,113例肿瘤病灶中103例仍有残存病灶,10例病灶完全坏死。103例残存病灶中,超声造影技术和增强CT检查各检出97例和85例,10例完全坏死病灶二者均检出,超声造影技术对病灶复发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增强CT检查(P<0.05),二者特异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检查结果显示,113例患者超声造影技术检查结果整体有效率为64.6%,增强CT检查结果整体有效率为62.8%,二者无显著差异(χ~2=0.077,P=0.782)。超声造影技术检出的完全缓解病例数显著少于增强CT检查(P<0.05),部分缓解病例数显著多于增强CT检查(P<0.05)。两种检查结果不同者共41例,占总病例数的36.3%,Kappa=0.485(χ~2=20.762,P=0.000),两种检查方法存在弱一致性。治疗前后超声造影技术和增强CT检查对病灶直径的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超声检查对病灶直径的测量结果显著小于超声造影技术和增强CT检查(P<0.05)。结论与增强CT检查相比,超声造影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肿瘤残存病灶的检出率,评估疾病进展程度,是客观评价肝癌介入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与分析增强CT与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的临床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50例经PRFA治疗的肝癌患者(共82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1个月后分别给予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PRFA的治疗效果,并与"金标准"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一致性。结果超声造影诊断的灵敏度为68.18%(15/22),漏诊率为31.82%(7/22),特异度为91.67%(55/60),误诊率为8.33%(5/60)。增强CT诊断的灵敏度为72.73%(16/22),漏诊率为27.27%(6/22),特异度为93.33%(56/60),误诊率为6.67%(4/60)。结论增强CT与超声造影在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时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4例126枚甲状腺实性结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7,63枚)和观察组(n=27,63枚),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8%(61/63)高于对照组的79.4%(50/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7%(1/27)低于对照组33.3%(9/2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甲状腺实性结节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射频消融、氩氦刀冷冻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射频消融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氩氦刀冷冻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消融情况、发热情况、肝区疼痛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经过观察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肿瘤消融率为96%,对照组的肿瘤消融率为88%,观察组的肿瘤消融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1 5,P0.05);观察组的发热率为4%,对照组的发热率为12%,观察组的发热率低于对照组的发热率,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84 6,P0.05);观察组的肝区疼痛发生率为6%,对照组的肝区疼痛发生率为16%,观察组的肝区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4 2,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38±1.07)d,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04±2.13)d,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74 2,P0.05)。结论射频消融与氩氦刀冷冻对原发性肝癌治疗都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两种治疗方法各具优势,但从消融情况、发热情况、肝区疼痛情况来观察,氩氦刀冷冻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微波消融联合TACE对肝癌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45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TACE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微波消融联合TACE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探究患者的治疗效果,即总的有效率(PR+CR)以及AFP变化指数。结果患者在完成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的有效率(PR+CR)72%(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60%,两组患者AFP均有明显下降,但实验组患者的下降率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未发生严重的皮肤组织烧伤、腹腔内出血、相邻空腔脏器穿孔等治疗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局部射频消融术与肝癌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2例接受肝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8例接受超声引导下局部射频消融术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肝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ALT、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Bil、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以及累积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癌切除术比较,超声引导下局部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更好,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更低,患者生存情况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实施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定期接受螺旋CT检查。观察术后不同时刻螺旋CT检查的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时,28例螺旋CT检查均发现肿瘤完全坏死,其余4例均经螺旋CT检查发现有肿瘤残留;术后3个月和6个月,对28例肿瘤坏死者实施螺旋CT检查发现损毁灶均较首次检查缩小,且无明显强化。结论螺旋CT可以准确评估原发性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疗效及复发情况,是一种理想的随访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肝细胞性肝癌超声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选自2017年5月—2019年12月来医院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肝细胞性肝癌超声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征并分析研究对象通过治疗后的转移情况。结果肿瘤增强开始/变化/变低时间在不同病理分级的患者中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转移的危险因素有肿瘤增强开始时间、病理分级高、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结论在临床中不同病例特征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表现不同,且转移的危险因素有肿瘤增强开始时间、病理分级高、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