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欧洲心律协会(EHRA)发表了《新口服抗凝剂(NOAC)在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病人中的应用实践指南》[1]。全文共27页,15个章节,由9位国际顶级专家执笔,附参考文献101篇。主要内容包括:NOAC病人实践指南的启动和后续计划,如何衡量NOAC的抗凝效果?NOAC的药物相互作用和药代动力学,抗凝治疗方案之间的切换,确保遵守NOAC的摄入剂量,  相似文献   

2.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 凭借其无需频繁监测凝血指标、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较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 低等优点,在抗凝治疗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目前,NOAC 已被广泛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静脉血栓栓塞等病变 的抗凝治疗之中。然而,针对不同的临床情况,NOAC 的应用亦有其特点。文章将从NOAC 的特征、临床适应证、 药物间的转换及出血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阐述NOAC 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lant,NOAC)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患者(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长期抗凝的需求,同时多项临床试验也在各种不同人群验证了NOAC疗效不劣于华法林,在安全性方面优于华法林,但是,NOA...  相似文献   

4.
口服抗凝药物(OAC)已经是预防有高危脑卒中风险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基石。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优点包括更大的药代动力学可预测性,与维生素K拮抗剂(VKA)相比具有更少的致命或颅内出血风险,较少的药物-食物相互作用,不需要长时间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本文主要就NOAC近期在房颤合并冠脉疾病、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及特异性拮抗剂等方面的研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和左心耳封堵器(LAAO)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运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及Cochrane数据库有关新型口服抗凝药和左心耳封堵器的文章,包括随机对照实验(RCT)、病例登记及观察性研究。主要结局指标为缺血性卒中和大出血,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出血性休克、总的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结果:共纳入29篇文章,总例数为81 597例。汇总分析表明,LAAO的大出血发生率较NOAC更低(1.1/PY∶2.7/PY),LAAO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较NOAC稍高(1.8/PY∶1.2/PY)。结论:NOAC较LAAO发生大出血风险更高,但缺血性卒中风险发生可能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低于推荐剂量服用情况,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北京医院心内科接受NOAC治疗的高龄(≥?85岁)NVAF住院患者, 根据NOAC使用情况, 分为低剂量组和非低剂量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心房颤动、合并症以及合并用药等基线资料, 研究终点为住院期间结局, 包括住院天数、死亡及出血事件。结果连续纳入219例接受NOAC治疗的高龄NVAF患者, 年龄(87.4±2.4)岁, 年龄范围85~97岁, 其中女109例(49.8%, 109/219), CHA2DS2-VASc评分为(6.0±1.5)分, HAS-BLED评分为(1.8±0.8)分, 其中低于推荐剂量者(低剂量组)144例(65.8%, 144/219)。与非低剂量组比较, 低剂量组年龄更大[(87.4±2.5)岁对(86.8±2.0)岁, P=0.012], 白蛋白水平更低[(35.8±4.3)g/L对(37.0±3.8)g/L,P=0.048], 住院期间临床相关性非大出血事件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接受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联合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双联抗栓治疗,DAT)或两种抗血小板药物(三联抗栓治疗,TAT)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真实世界的观察性研究。纳入2017年...  相似文献   

8.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10):959-963
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确定最佳的抗血栓治疗方案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显示,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联合单一抗血小板治疗的双联抗栓方案有效,且出血风险较以维生素K拮抗剂(VKA)为基础的三联抗栓方案低。但上述研究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本文对上述研究的证据及相关异同点进行汇总,并结合国内外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提供该研究领域的相关证据、最新进展、建议及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的广泛应用,近年来该类药物在不同特点的患者中的个体化应用研究颇受关注。在亚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高龄及低体重较为常见,本文聚焦于此类患者在应用NOAC时剂量选择、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面的相关研究,分析相关数据,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近5年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状况及卫生经济学特点,分析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包括利伐沙班及达比加群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性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一病区住院的193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1406例(72.6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与传统维生素K拮抗剂(VKA)在活动性癌症患者中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和Clinical Trials数据库中检索2019年5月前关于活动性癌症患者使用NOAC与VK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原始研究设计为RCT的二次研究,语种限制为中、英文。由2名研究者依据筛选策略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评价文献质量,评估跨研究间数据汇总分析的适宜性,并检测主要结局事件异质性。比较NOAC与VKA在活动性癌症合并静脉血栓栓塞(VTE),或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中,发生大出血、非大出血性临床相关出血、VTE、卒中和全因死亡的相对风险(RR)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4篇为原始研究,5篇为二次研究。其中活动性癌症伴VTE 5篇(5/9),伴NVAF 4篇(4/9)。共包含4 049例(68.86%)例活动性癌症患者,其中2 278例(56.26%)接受NOAC治疗,1 771例(43.74%)接受VKA治疗。纳入文献质量均较高(得分均≥5分),各纳入文献数...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心房颤动指南中就已经明确指出,与华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贝曲西班等)具有药代动力学稳定、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较少、主要出血事件较少等优点。心力衰竭是心房颤动未有效控制导致的常见并发症,目前针对心房颤动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用药尚不明确,现将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治疗心房颤动并发心力衰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老年人口比例较大,亚太地区的心房颤动(房颤)疾病负担比世界其他地区更重。预计至2050年,亚太地区房颤患者约7200万。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又称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药,用于预防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已成为维生素K拮抗剂(VKA)的有效替代药物。针对目前亚洲房颤患者抗凝不足的现状,基于亚太地区房颤患者的现有研究证据,近日,亚洲太平洋心脏病学会(APSC)发表了此共识,提出17条建议以指导医生对亚洲房颤患者的管理。本共识的每条建议推荐级别分别是高、中、低和很低,并列出不编写专家的支持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国医师对于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医学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2019年第三十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参会医师信息,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工作特点10道题目和NOAC知识20道题目.NOAC知识题目正确作答比例≥80%定义为知晓良好.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578份.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合并抗凝指征的患者使用不同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22年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TAVR治疗且存在抗凝指征的患者, 根据口服抗凝药的种类分为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和华法林两组, 随访时间为30 d。终点事件包括主要终点及其组分。主要终点为死亡、卒中、心肌梗死、瓣膜血栓、心腔内血栓和大出血的复合终点。比较两组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 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共入选80例患者, 年龄(74.4±7.1)岁, 男性43例(53.8%)。其中, NOAC组49例(61.3%), 华法林组31例。抗凝指征为心房颤动的患者76例(95.0%)。NOAC组和华法林组相比, 校正后的主要终点发生风险(OR=0.23, 95%CI 0.06~0.94, P=0.040)更低, 主要归因于大出血的风险(OR=0.19, 95%CI 0.04~0.92, P=0.039)更低。结论 TAVR术后合并抗凝指征的患者使用NOAC的短期结局可能优于华法林, 但研究结论尚需大样本随机...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治疗可明显减少血栓栓塞事件,并改善患者的预后。与华法林相比,NOAC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在特殊群体中。导管消融围术期推荐不间断抗凝治疗,术后是否继续长期抗凝尚有一定的争议性。当房颤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脑卒中等疾病时,应根据血栓风险、出血风险、神经功能个体化调整抗凝方案。  相似文献   

17.
<正>卒中是心房颤动(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最危险而严重的并发症。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改善预后,因而成为房颤治疗的核心策略之一。在抗凝药物的选择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药(达比加群酯)和Ⅹa因子抑制药(阿哌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90岁及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口服抗凝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及神经内科病房或门诊记录的行抗凝治疗的125例90岁及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药物包含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平均随访(14.0±5.2)个月,主要终点事件包括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系统性栓塞和大出血;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和停药。结果 125例患者中,华法林组54例,NOAC组71例,主要终点事件:缺血性事件7例,大出血事件14例;次要终点事件:停药36例,全因死亡19例。经R软件进行竞争风险生存分析显示,既往缺血性事件(脑卒中或TIA,SHR=3.47,95%CI:1.94~7.51,P=0.008)、血管性疾病(SHR=2.89,95%CI:1.27~6.60,P=0.012)、CHA_2DS_2-VASc≥2分(SHR=3.54,95%CI:0.46~7.60,P=0.048)是本研究中发生缺血性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既往出血性事件(SHR=4.53,95%CI:1.37~4.64,P=0.002)、HAS-BLED≥3分(SHR=5.65,95%CI:0.76~6.71,P=0.005)是本研究中大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90岁及以上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行抗凝治疗是安全且有效的,既往发生过缺血性事件、有血管性疾病病史、CHA_2DS_2-VASc≥2分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缺血性事件,有出血病史、HAS-BLED≥3分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出血性事件。  相似文献   

19.
正众所周知,人体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明显影响许多药物在人体内的分布和药物的血浆浓度水平,从而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对于目前抗凝血效果缺乏准确测量方法的非维生素K拮抗剂(VKA)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不正常的体质量或BMI极可能导致剂量过量和不足的可能。但是,单凭个人体质量来衡量药物的滴定度并不合适,使用BMI评估效果相对较好。许多西方国家认为,BMI18.5 kg/m2提示患者可能存在体质量不足~[1]。但对什么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1月28日,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联合美国心律学会(HRS)发布了《2019 AHA/ACC/HRS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1,2],对2014版心房颤动(房颤)指南进行了重点更新,更新内容涉及抗凝、卒中的非药物预防、节律控制(复律和导管消融)、房颤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管理以及新增的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