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医学经济学角度探讨膀胱癌术后随访最佳策略。方法:对100例膀胱癌术后患者进行随访,采用3种复查方法:BTA,NMP22及膀胱镜检查,并设计5种随访方案,应用成本一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估。结果:总成本最高的是单独的膀胱镜检查方案,为2941.6元/年,总成本最低的是单独的BTA试验,为1680元/年,5种方案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9.45,20.03,17.93.23,47,23.11。结论:以术后每3个月轮流检查尿NMR22和膀胱镜检查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术后随访中联合检测尿纤维连接蛋白与透明质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膀胱癌患者于术后随访中联合检测尿纤维连接蛋白与透明质酸水平,并行膀胱镜检查,以膀胱镜检查及活检为金标准,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74例患者经膀胱镜检查及活检或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确诊肿瘤复发38例。尿纤维连接蛋白与透明质酸的灵敏度分别为92.11%、97.37%,两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即检出率)为97.37%,与膀胱镜检查及活检的检出率(97.37%)比较,χ2=0.5135,P〉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膀胱癌患者的术后随访中,尿纤维连接蛋白与透明质酸联合检测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非侵入性随访方法和组合,可以部分替代膀胱镜检查用于膀胱癌患者的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膀胱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2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8例膀胱癌根治术患者。其中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65岁,男性患者130例,平均年龄63岁。分期Tis 1例,Ta 4例,T1 34例,T2a 25例,T2b 42例,T3 32例,T4 10例。淋巴结转移23例,无淋巴结转移125例。截止随访时间2022年5月存活78例,死亡70例。采用电话随访和门诊检查随访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回顾式随访查看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基本信息和术后生存情况,多因素Cox分析影响生存的因素。结果 年龄≥70岁的患者比<70岁的患者死亡相对风险度增加0.952倍;病理高级别患者比病理低级别患者死亡相对风险度增加1.378倍;T3期及以上分期患者相较Tis、T1、T2期患者死亡相对风险度增加0.929倍,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患者比Tis、T1、T2期患者死亡相对风险度增加3.575倍;腹腔镜手术患者比开腹手术患者死亡相对风险度增加1.265倍。结论 更小的年龄、更低的病理级别、更早的分期和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以带给患者更好的生存情况。年龄、病理级别、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术式治疗肾囊肿的经济效果与合理诊治方法。方法:97例肾囊肿患者手术方式成本-效果分析比较。结果:A、B两组的治疗成本-效果增量比较,B组方案为较佳方案。结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已成为肾囊肿外科手术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近几年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尤其是中青年较为明显 ,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延缓肿瘤复发 ,对保留膀胱者行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现将灌注方法、观察效果及护理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1 997年 1 2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共收治膀胱癌1 0 8例 ,男 90例 ,女 1 8例 ,年龄 2 3~ 89岁 ,平均年龄 5 6 5岁。 1 0 8例病人术前均行膀胱镜检查 ,其中膀胱部分切除术77例 ,经尿道肿瘤电切术 31例 ,术后病理结果 :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 1 0 3例 ,腺癌 5例 ,术后 2周行卡介苗膀胱灌注化疗。随访 5~ 6 0个月 ,平均 4 0…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寻求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更有效方法。方法 :对 74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采取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丝裂霉素和术后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结果 :随访 5年 ,无复发 6 1例 (84 .72 % )。结论 :膀胱癌术中粘膜下注射加术后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 ,效果满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4种用药方案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将311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A(氨苄西林/舒巴坦)、B(头孢噻肟钠 甲硝唑)、C(头孢哌酮/舒巴坦)、D(头孢曲松钠)4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4组用药方案的成本分别为1220.17±177.08元、1061.99±76.34元、1097.87±120.50元、996.74±94.24元,有效率分别为82.50%、92.86%、85.90%、85.54%,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4.79、11.44、12.78、11.65。结论:B方案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较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住院宫颈癌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方式选取宫颈癌患者33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68例和对照组162例。对照组出院时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出院后依次给予电话随访,共5次,出院后3个月来门诊复查时进行问卷调查,评价电话随访效果。结果:干预组知识掌握优良率占89.5%,对照组优良率占58.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4.2638,P=0.0000);出院1个月后两组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和指导,可以提升宫颈癌患者护理知识和技能,对生活质量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4种用药方案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成本-效果。方法:将311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A(氨苄西林/舒巴坦)、B(头孢噻肟钠+甲硝唑)、C(头孢哌酮/舒巴坦)、D(头孢曲松钠)4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4组用药方案的成本分别为1220.17±177.08元、1061.99±76.34元、1097.87±120.50元、996.74±94.24元,有效率分别为82.50%、92.86%、85.90%、85.54%,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4.79、11.44、12.78、11.65。结论:B方案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较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治疗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对249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应用霉酚酸酯方案与硫唑嘌呤方案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不同治疗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霉酚酸酯方案对于急性排斥反应及严重程度发生显著低于硫唑嘌呤方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4);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潜在成本,霉酚酸酯治疗方案在成本方面高于硫唑嘌呤方案,但并发急性排斥反应时平均费用低于硫唑嘌呤(AZA)组,例均霉酚酸酯方案较硫唑嘌呤方案节省成本2590元.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急性排斥反应、住院天数、肝功能损害对费用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潜在成本进行经济学分析,认为MMF方案优于AZA方案,更具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4例行手术治疗,采用6种术式,术后随访3个月至12年,5年获访率为75%,其效果优、良者18例,死亡1例,6例失访。通过分析认为外引流术虽有许多缺点,但仍不失为挽救生命之应急术式。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和囊肿空肠Y型吻合术尽可能避免施行,但技术条件受限或患儿情况不能耐受囊肿切除手术时仍可采用。 相似文献
12.
何伟 《解放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71-273
目的评价两种急性阑尾炎术后预防感染方案的成本与效果,促进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方法选择118例急性阑尾炎术后患者,按照不同的给药方案分为A、B两组,A组(n=58)给予别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B组(n=60)给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A、B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8%、83.3%;平均总医疗成本分别为:299.93元、285.35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16、3.43。结论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A方案为两种方案中用于急性阑尾炎术后预防感染的较优方案。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通过随访干预,观察乳腺癌术后出院患者患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2006~2009年的100例乳腺癌术后出院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实施随访干预措施,对照组50例,未实施随访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患肢功能康复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I)及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观察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术后实施随访干预措施,能及时有效解决在康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最大程度恢复患肢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表浅性膀胱癌复发规律,探讨术后复查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例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例,均行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UR-Bt).根据肿瘤分级、病理分期和肿瘤数目进行复发的低、中和高风险分组,应用SSPS软件,针对复发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期6~78个月,复发160例(80%).复发时间为术后3~72个月,平均38个月.术后病理分期与分级较初发时进展45例(28.1%).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随着风险分组级别的增高,复发时间缩短.低、中和高风险组复发时间分别为(37.05±16.0)个月、( 22.22±12.05)个月和 (12.60±7.80)个月.结论对于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可以通过复发风险分组进行预后估计.低和中度风险的表浅性肿瘤,术后膀胱镜复查可以改变为每6个月1次,从而减少创伤性检查频度及病人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 分析脑出血手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家庭随访的效果.方法 选取脑出血手术后肢体功能障碍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所用方法分成两组,将应用常规护理3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家庭随访5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戒烟戒酒、合理饮食、按时服药与康复训练所占比例94.23%、96.15%、92.31%与92.31%均比对照组47.37%、78.95%、52.63%与39.47%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SDS、SAS评分(26.06±2.12)分、(30.80±5.01)分与Fugl-meyer、ADL评分(83.28±16.60)分、(88.75±10.12)分均比对照组(48.25±3.16)分、(50.38±5.79)分与(65.42±15.20)分、(75.20±8.80)分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手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家庭随访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并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四种化疗药物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复发的成本-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4种不同药物预防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复发的经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6月收治行TURBt的16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予以丝裂霉素C(MMC)、吡柔比星(THP)、羟基喜树碱(HCPT)、表柔比星(EPI)膀胱灌注,疗程12个月。观察4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成本-疗效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个月。4组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P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HCPT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MMC、THP、HCPT、EPI四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7 045.69、13 878.49、9 709.59、11 729.25;THP、HCPT、EPI组相对于MMC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97 650.74、31 959.60、74 193.55。结论从药物经济学来看,HCPT组方案较佳。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开渊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7):17-19
目的:比较两种药物治疗方案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成本-效果。方法:将36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他莫昔芬治疗组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组,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他莫昔芬治疗组和阿仑膦酸钠治疗组治疗成本分别为5235.1元和4098.4元;总骨密度值变化率分别为5.9±0.9%、3.7±0.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94.5%。每获得1个单位效果,他莫昔芬组和阿仑膦酸钠组所需成本分别为58.9元、43.4元。结论:应用阿仑磷酸钠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较他莫昔芬更为合理、经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