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平 《现代免疫学》1996,16(3):181-183
人类活化T细胞能表达HLA-DR分子。这种DR^+T细胞具有抗原递呈作用,能递呈一些结合于T细胞上的抗原、自身抗原和游离抗原降解的肽段。T细胞递呈抗原通过递呈负性信号诱导T细胞克隆无反应性和/或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而对机体免疫应答起负调作用。本文就这一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作为最有效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表面存在结合抗原的DEC-205受体,随着细胞的不断成熟,对抗原俘获加工能力减弱,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共刺激分子表达增强,T细胞粘附能力和抗原递呈能力增强,细胞因子合成增加。树突状细胞不但可以经MHC-Ⅱ类分子途径递呈外源性抗原T辅助细胞,而且经MHC-Ⅰ类分子替代途径递呈抗原肽段给杀伤性T淋巴细胞,以发挥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溶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具有加工处理递呈抗原并直接激活处女T细胞、诱导T细胞免疫应答的功能。慢性髓系白血病表达的P210BCRABL融合蛋白能够被DC加工处理,降解产生的具有免疫原性的融合区肽,以一定的构型和足够高的浓度与MHCⅡ分子结合,刺激抗原特异性T细胞发生反应。由于P210BCRABL融合蛋白广泛存在于95%以上的CML病人,对细胞的恶性转化及恶性表型的维持至关重要。因而,P210BCRABL融合区肽负载的DC将成为CML生物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与移植排斥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树突状细胞(DC)作为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在移植免疫应答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DC在移植排斥中作用有了深入了解。本文介绍了移植器官内DC来尖和类别,移植一DCR的移地及其致敏受者T细胞途径、移植前去除DC降低移植物免疫原性作用,以及DC与移植嵌合现象关系和临床移植中控制DC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MHC—抗原肽—TCR亲和力与TH1/TH2细胞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HC-抗原肽-TCR亲和力是影响T辅助细胞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抗原肽与MHC之间亲和力越高越有利于TH1细胞分化,亲和力越低越有利于TH2细胞的分化;抗原浓度的变化可以调变抗原递呈细胞表面加工后抗原决定簇的密度;抗原肽-MHC复合体与TCR之间亲和力越越有利于TH1细胞分化,反之亦然。MHC-抗原肽-TCR之间亲和力的不同会导致CD3ζ链胞内区磷酸化顺序的改变,可能会使亲和力不同的“量变”信号转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烧伤患者淋巴细胞与异体表皮细胞的混合培养体系(MELC),并进一步添加自体表皮层细胞,以模拟混合皮肤移植时自体皮岛的局部微环境,探讨相应的免疫学机理。结果发现:1.自体表皮层细胞能有效地抑制MELC反应;2.抗原加工阻断剂预处理自体表皮细胞之后,后者对自身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现象消失或明显缓解,提示自体表皮层细胞有抗原递呈功能,参与对同种异体抗原的间接识别;3.单抗封闭实验显示DR分子不参与自体表皮的抗原递呈作用。据推测DQ等非DR分子可能参与自体表皮对异体HLA抗原的加工递呈。相应的免疫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T细胞识别HLA-DRB1*0901分子显示TCR BV基因取用的高度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DR9纯合细胞刺激下DR9阴性正常人TCRBV基因片段的取用格局,确定和分离出DR9关联性疾病中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方法常规方法获取PBMC经PCR-SSO和PCR-RFLPDNA分型,确定DR、DQ、DP等位基因后,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抽提总RNA并合成第一链cDNA,定量PCR检测22种TCRBV基因片段的取用格局。结果T细胞对DR9分子的识别和扩增具有寡克隆性,2例都有BV7和BV16片段的优势取用,而片段BV19和BV10则在2例中分别表达。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共有BV7和BV16片段的优势取用是DR9抗原等分子经直接途径激活了带有相应TCRBV细胞的结果;而片段BV19和BV10在2例中分别表达可能是不同HLA背景的APC间接递呈DR9抗原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MHCⅠ类分子结合的多肽多分析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8^+T细胞识别的抗原为靶细胞或抗原递呈细胞MHC1类分子递呈的多肽,它是抗性物质经过细胞内加工后并发由MHCI类分子从细胞内递呈出来。  相似文献   

9.
红细胞参与细胞因子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红细胞(RBC)上具有许多与免疫有关的活性物质,国内外学者已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了广泛研究。近年来研究又发现,RBC自身也能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并对单个核细胞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起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对RBC自身产生的细胞因子及其调控细胞因子的机理研究进行评述。RBC对细胞因子的调控机理可能与RBC上的CR1 与致病原一起形成CR1(Ag)/CD58/CD2 三联复合体,并促发TcR/CD3 的形成与信号传导起“抗原递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作为最有效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表面存在结合抗原的DEC-205受体,随着细胞的不断成熟,对抗原俘获加工能力减弱,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共刺激分子表达增强,T细胞粘附能力和抗原递呈能力增强,细胞因子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州人群中HBV感染与HLA-DR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LA系统在机体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Ⅱ类抗原递呈外源性抗原肽给CD4+ 辅助性T细胞 ,其多态性影响着个体的免疫应答和抗原多肽的递呈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许多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是研究疾病易感性中不可忽视的遗传因素。本文采用经我们改进的套式PCR SSP方法对广州地区的 88名无血缘关系的乙肝患者 (HBsAg、HBeAg、HBcAb检测阳性 )和 83名无血缘关系健康个体样品进行了HLA DRB1基因分型 ,寻找与HBV感染的相关性。外引物位于内含子内 ,5′引物 :5′ AGCGGAGTGG…  相似文献   

12.
TCR—多肽—MHC复合物的相互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CR-多肽-MHC三元复合物作为T细胞与抗原递呈细胞或靶细胞相互作用中发挥抗原信号传递的构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完成了免疫应答早期和效应时相的抗原识别,这些相互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MHC对多肽的特异结合,TCR对多肽、MHC分子的识别等,提出以多肽的中心的TCR-多肽-MHC相互作用,就多肽对它们的作用结局进行多肽的功能分类。  相似文献   

13.
人的T细胞是表达MHCⅡ类分子抗原和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特有的粘附分子。最近体内体外实验证明,T细胞具有抗原递呈功能。通过在已经被活化的T细胞中诱导免疫无能及在静止的T细胞中诱导细胞毒作用,T细胞对免疫应答提供了调的信号。WernerJP和他的同事们指出:“这代表T细胞的主要阴性机制”。  相似文献   

14.
T细胞耐受的诱导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阐明抗原特异性 T 细胞无能的诱导条件、无能细胞的特性及其耐受的机理。方法 抗 B71 单抗与 Cs A 联用诱导抗原特异性 T 细胞无能, 通过3 H Td R 掺入法测定 T 细胞增殖和 M L R, 利用 R T P C R 检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结果 耐受 T 细胞与异体淋巴细胞比例为0 .01∶1时, 可显著抑制 M L R, 转染 B71 分子的 M D A453 和3 A O 能协同刺激 C D3 诱导的 T 细胞增殖,不表达 B7 分子的 M D A453 和3 A O 无此作用。 P H A、 C D3 单抗、 P M A+ A23187 可以逆转本试验所用诱导方法所致的 T 细胞的耐受状态。无能 T 细胞 I L2 和 I F Nγm R N A 不表达, 而 I L4 和 I L10 m R N A可表达。无能 T 细胞活化后, I L2 和 I F Nγm R N A 能够表达。结论 抗原特异性 T 细胞耐受是可以人为诱导的, 无能 T 细胞细胞因子基因格局向 T H2 细胞偏离。  相似文献   

15.
TCR-多肽-MHC三元复合物作为T细胞与抗原递呈细胞或靶细胞相互作用中发挥抗原信号传递的构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完成了免疫应答早期和效应时相的抗原识别,这些相互作用是多方面的,包括MHC对多肽的特异结合,TCR对多肽、MHC分子的识别等,提出以多肽为中心的TCR-多肽-MHC相互作用,就多肽对它们的作用结局进行多肽的功能分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AM1 相关肽抑制角朊细胞将超抗原TSST1 递呈给T淋巴细胞。方法:应用鼠抗人CD54 单克隆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十五肽库,经4 轮筛选后,挑取20 个克隆进行测序,利用含保守序列的阳性克隆噬菌体对角朊细胞递呈超抗原TSST1 给T细胞进行阻断试验。结果:得到保守序列为ITRSFQSSMEPGPPG,所筛选的阳性噬菌体克隆与野生型噬菌体相比具有明显的阻断效应( P< 001) 。结论:ICAM1 相关小分子肽可望降低超抗原介导的皮肤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活化T细胞的免疫下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英  俞文 《现代免疫学》1995,15(5):319-320
人类T细胞激活后,除了发挥其正常的应答功能外,还能为免疫应答提供下调信号,其下调的机理可能与活化T细胞作为抗原递呈细胞(APC),诱导特异性无能T细胞和CD4+的杀伤T细胞有关。鉴于此,临床上已将自身活化的T细胞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和使移植物存活期延长。  相似文献   

18.
人的T细胞是表达MHCⅡ类分子抗原和抗原递呈细胞(APCs)特有的粘附分子。最近体内体外实验证明,T细胞具有抗原递呈功能。通过在已经被活化的T细胞中诱导免疫无能(anergy)及在静止的T细胞中诱导细胞毒作用,T细胞对免疫应答提供下调的信号。WernerJP和他的同事们指出:“这代表T细胞的主要阴性机制”。  相似文献   

19.
抗原肽-MHC-TCR三元体一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分子基础周光炎(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第三医科大学上海200025)T淋巴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起关键作用。T细胞通常识别由抗原递呈细胞APC提交,并与MHC分子相结合的抗原片段层,因而在T细胞和MC之间...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快速、简便检测T细胞群克隆性扩增的方法。T细胞抗原受体(TCR)α和β链与抗原/MHC复合物相互反应是由CDR1、CDR2和CDR3环完成 的;其中CDR3环是由V-(D)-J片断所组成直接与抗原相结合,因此长度及序列在不同的T细胞克隆之间均有变化,而单一T细胞克隆则长度、序是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