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妊娠期妇女的各种衣原体感染常可引起自然流产、早产、胎膜早破、足月低体重儿及新生儿发病率的增加。性生活活跃期的妇女中约20%-40%有衣原体接触史,本室采用PCR检测法对早、中期妊娠妇女沙眼衣原体感染进行了检测研究。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97年元月至...  相似文献   

2.
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感染母婴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孕妇宫颈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及母婴传播情况,探讨其与围产期疾病的关系。方法;于妊娠晚期收集孕妇宫颈脱落细胞,于分娩时收集羊水,新生儿口咽分泌物,应用套式PCR方法检测CT,CPDNA的存在。结果:1.宫颈分泌物CT阳性率:异常妊娠组14.0%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的3.2%;CP阳性率:宫内发育迟缓组11.1%高于正常妊娠组的1.1%。2.羊水CT,CP阳性率:宫颈阳性组分别为28.6%及6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和地高辛标记的DNA探针对59例早孕绒毛组织中沙眼衣原体染进行研究。结果发现2例绒毛组织有沙眼衣原体感染,并感染率为3.4%,研究证实沙眼衣原体可引起孕早基歼宫内感染,建议对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孕妇进行宫内感染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4.
用提纯的我国分离的沙眼衣原体TE55株抗原免疫动物,制备了抗沙眼衣原体的抗体。用免疫荧光和免疫酶染色可以确定感染细胞中沙眼衣原体的包涵体。免疫荧光法测定的抗体滴度要稍高于免疫酶法而且免疫荧光法可观察到不同形态的包涵体。  相似文献   

5.
IFN-γ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免疫防御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与IFN-γ作用相关的酶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NADPH氧化酶(ox)gp91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表达及与机体防御的关系,探讨衣原体感染中IFN-γ免疫防御作用的机制.方法:用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株(MoPn)通过鼻腔感染C57BL/6(H-2b)小鼠,用过氧化物酶连接的鼠抗衣原体脂多糖单抗染色HeLa 229细胞,检测衣原体在肺组织的生长;用RT-PCR检测衣原体感染后第7及14天小鼠肺组织IFN-γ、IDO、iNOS和gp91NADPH ox mRNA表达.结果:MoPn呼吸道感染后小鼠肺组织匀浆衣原体活性测定,于感染后第2天,HeLa 229细胞内可见有衣原体包涵体生长,IFU值增高,于感染后第7天IFU达最高水平,以后逐渐下降,至感染后21天基本恢复到基线水平.与未感染的对照组比较,Th1细胞因子IFN-γ于感染后第7天表达显著增高,感染后14天有所降低,但仍维持较高水平;同时衣原体感染可显著诱导与IFN-γ作用相关的三种酶IDO、iNOS和gp91 NADPH ox在小鼠肺组织的表达,感染后第7及14天,IDO,iNOS及gp91 NADPH ox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其中IDO和gp91 NADPH ox于感染后第7天mRNA表达增高显著(P<0.01),14天略有下降(P<0.05).结论:衣原体呼吸道感染诱导Th1细胞因子IFN-γ mRNA高表达,参与宿主对衣原体的清除及机体免疫防御,此作用可能与其相应的酶IDO、iNOS和gp91 NADPH ox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围产期母婴沙眼衣原体感染及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51例在我院产科门诊围产保健的孕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宫颈沙眼衣原体(CT)检测,对CT阳性的部分孕妇进行治疗,并追踪观察孕期治疗对胎膜早破及新生儿感染的影响。结果:1151例孕妇宫颈CT检出135例,感染率为11.72%,其中32例给予羟氨苄青霉素治疗,治愈率为84.37%,31例行红霉素治疗,治愈率为77.4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2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宫颈分泌物标本中沙眼衣原体抗原阳性率。方法用金标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9月间拟诊为生殖道感染的年龄在23~40岁之间的育龄妇女宫颈分泌物标本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结果514例拟诊为生殖道感染的育龄妇女生殖道标本中126例为沙眼衣原体抗原阳性,阳性率为24.5%,高于对照组(8.0%),经统计学处理,二者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育龄妇女生殖遒感染与沙眼衣原体有关,育龄妇女沙眼衣原体感染率较高,因孕期感染沙眼衣原体可引起母婴传播,所以应孕前、孕期及产前应常规检测沙眼衣原体,并且最好同时检测解脲支原体和淋球菌。这对优生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沙眼衣原体(CT)是人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CT感染人群罹患率极高,美国每年有400万病例,国内生殖道感染调查为女性婚检CT检出率8.5%,妇科病人17.8%,生殖道炎症者达40%甚至更高。CT感染在我国也已构成流行,北京报告902例女性门诊病人CT阳...  相似文献   

9.
异常孕产史妇女与沙眼衣原体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51例异常孕产史妇女和32例正常孕产史妇女宫颈粘液中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结果:异常孕产史妇女CT-PCR阳性率为2517%,正常孕产史妇女的阳性率为625%,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流产史、死胎史、畸形儿史妇女的阳性率分别为2319%、3056%和2391%。结论:CT感染极可能是引起异常孕产史的主要原因之一。提出应重视妇女孕前、孕期CT感染的检测,以防止异常妊娠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不孕症的关系。方法 用杂交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孕妇女UUDNA和CTDNA,设阴道炎对照组和正常围产妇女对照组。结果 在所有检测结果中不孕组UU和CT总感染率为73.8%(76/103),阴道炎对照组UU和CT总感染率是52.0%(154/296),正常围产妇女对照组UU和CT总感染率是19.5%(16/82);而三组UU感染率分别为68.0%(70/103),43.9%(130/296)和15.9%(13/82);在UU和CT两项均检测结果中,不孕组UU感染率为68.4%(65/95),阴道炎对照组UU感染率为48.5%(111/229),正常围产妇女对照组UU感染率为25.0%(9/36);而三组CT感染率分别为23.2(22/95),25.3%(58/229)和11.1%(4/36)。结论 不孕组与阴道炎对照组间UU和CT总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围产妇女对照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提示UU和CT感染与不孕症相关,影响正常受孕。UU感染较CT感染与不孕症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沙眼衣原体 (chlamydiatrachomatis ,CT)是一种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微生物 ,是沙眼和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 ;通过性接触传播 ,可引起男性尿道炎、附睾炎 ,女性宫颈炎、盆腔炎 ,还可继发不育和异位妊娠等 ,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危害[1] 。为了控制沙眼衣原体的感染 ,很多实验室从各个方面对沙眼衣原体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包括在 1998年获得了沙眼衣原体基因组的全部序列。沙眼衣原体疫苗的发展可以预防沙眼衣原体所致性传播疾病 ,迄今已从多种途径探讨疫苗的研制 ,但尚无成熟疫苗问世。沙眼衣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精液沙眼衣原体(CT)感染对男性生殖的影响.方法:选择精液CT阳性的男性不育者57例作为CT阳性组,另选择正常对照组15例.检测精液常规,免疫层析法检测CT感染情况,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TUNEL法检测凋亡精子.结果: CT阳性组精子凋亡率为33.03%±14.98%,正常对照组为9.68%±2.78%,CT阳性组精子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精液CT感染诱导精子凋亡率增加,精液沙眼衣原体感染是引起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IFN-γ对沙眼衣原体感染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IFN-γ对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的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IFN-γ对感染Ct(K血清型)的Mc-Coy细胞的细胞毒作用,酶法检测NO的含量,应用NO合酶抑制剂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分析细胞毒作用与NO水平的关系。结果:①IFN-γ对Ct感染的McCoy细胞产生显著的细胞毒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随着Ct感染剂量的加大,IFN-γ的细胞毒作用增强;L-NNA剂量依赖性地阻断IFN-γ对Ct感染细胞的细胞毒作用。②IFN-γ诱导Ct感染的McCoy细胞分泌NO,且IFN-γ作用浓度增大和作用时间延长,NO含量增大;L-NNA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IFN-γ所诱生的NO的合成。结论:①IFN-γ对Ct感染的McCoy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细胞毒作用随Ct感染量增加而增大;②NO可能是IFN-γ对Ct感染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的效应分子。  相似文献   

14.
焦作地区不孕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9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找出不孕症与衣原体感染的相关证据。方法: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99例不孕妇女进行沙眼衣原体检测。不孕妇女衣原体感染率为27.27%。结果:衣原体感染是导致妇女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做好孕前普查和做好孕早期检查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1995年2月至1996年5月间703例女性生殖道炎症病人进行了宫颈沙眼衣原体(CT)检测,检出阳性者124例,阳性率为17.64%,表明在生殖道炎症病人中,沙眼衣原体感染已相当普遍,有必要进行检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孕期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孕期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120例CT感染给予治疗的孕妇为A组;选择在年龄、孕周与之匹配因故未治疗的57例CT感染孕妇为B组;同期行围产监测的120例正常孕妇为C组.比较不良妊娠结局及宫内感染率.结果B组的自然流产、胎膜早破、早产、低体重儿、产褥感染、新生儿结膜炎、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高于C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组与B组相比,其妊娠结局好转、宫内感染率下降,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孕期CT感染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治疗降低了宫内垂直传播率,应在孕前、孕早期常规筛查以便早诊早治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涉及多种内外因子,寻找区分确切病因是对症治疗的关键。沙眼衣原体(chlamyzodoa trachomatis,Ct)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其感染女性生殖道细胞后,能繁殖、传播并损伤粘膜组织,破坏生殖道环境,进而诱发生殖系统炎症。Ct感染的诊断决定于病原学检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展,Ct感染的诊断也不断发生变化,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扩增Ct特异基因,对来我院就治的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患者进行Ct检测,以了…  相似文献   

18.
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与机体的特异性保护性免疫应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衣原体是一类独特的细菌,对人类及其他动物具有广泛的致病性。其中沙眼衣原体主要感染人类。沙眼衣原体D-K血清型引起的生殖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细菌性性传播疾病之一。研究表明,机体对沙眼衣原体生殖道感染产生保护性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9.
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其诊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沙眼衣原体(Chlamydlatrach trachomatis,CT)可致沙眼。沙眼致盲曾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此问题已不复存在。但CT可侵犯泌尿生殖道,在西方工业化国家中CT已是最流行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美国每年至少有400万CT感染者.医疗费用高达2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152例不孕症患者宫颈粘液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CT)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PCR)方法检测不孕症门诊152例患者宫颈分泌物;同时取30例正常早期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不孕症患者宫颈分泌物阳性48.7%,高于对照组16.7%(P<0. 005).结论女性不孕症与沙眼衣原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