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高分辨率CT(HRCT)特征性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胸部常规CT及HRCT扫描.结果 常规胸部CT见两肺密度减低,偶见囊状影;HRCT清晰显示两肺弥漫、均匀分布的圆形薄壁囊状阴影,病灶之间的肺组织正常.随着病程进展,囊状阴影有增大、增多趋势,部分融合成肺大泡样改变,亦可成形态怪异的囊腔.结论 HRCT上表现为两肺弥漫、均匀分布的圆形薄壁囊状阴影,病灶之间的肺组织正常,再结合性别、年龄、进行性呼吸困难等临床资料,应考虑PLAM可能.  相似文献   

2.
3.
肖占州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7):76-76,88,F0003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CT表现。方法 3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均行CT扫描。结果 CT扫描3例中两肺密度减低,其中气胸1例,双肺弥漫性结节病灶2例,均具有相应CT影像表现。结论 CT是提示该病的最佳的影像检查方法 ,最终确诊是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高分辨率CT表现及其诊断意义。②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肺淋巴管肌瘤患者7例,均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其中4例行支气管镜肺活检,3例经皮肺活检确诊。所有病例均行X线胸片、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检查,分析3种影像表现特征。③结果7例均为女性的肺淋巴管肌瘤病X线胸片显示,其中4例呈弥漫网状阴影,3例表现正常;常规CT扫描7例见两肺密度减低,2例伴有小透亮区的阴影,但囊壁显示不清;高分辨率CT扫描均表现为两肺弥漫均匀分布的薄壁囊状影,边缘清晰,大小不等,无分布差异,同时显示囊壁上血管影。④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的高分辨率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充分认识和指导临床进行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同时可以判断病变的进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肺淋巴管肌瘤病8例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本院8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的肺部及腹部影像表现,包括X线胸片、CT和腹部B超.结果: 8例成年女性患者胸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的典型表现为:肺内多发小囊腔影,约5~20 mm大小,薄壁(<2 mm),其中5例两肺广泛分布,2例肺内多发,1例散在分布.气胸6例,乳糜胸4例,其中2例气胸并积液;腹部CT和B超发现:腹膜后多发淋巴结增大2例,其中1例合并卵巢畸胎瘤和子宫肌瘤.1例合并卵巢囊肿和大量腹水;子宫肌瘤3例,其中1例合并右肾囊肿;肝内胆管多发结石1例;腹部未见异常2例.结论: HRCT表现为肺内多发小囊腔影是PLAM的特征性表现,PLAM多并发有腹部多脏器病变.  相似文献   

6.
吴坚 《继续医学教育》2012,26(11):47-48
目的:分析总结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临床表现和CT表现,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牲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3例PLAM的临床和胸部CT表现.结果:患者均为女性,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劳力性呼吸困难.CT表现为肺内弥漫或散在分布的薄壁囊腔,分布无特异性,其中6例合并气胸,4例合并乳糜性胸腔积液.结论:肺部CT是PLAM的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高分辨力CT(HR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病人的常规肺CT和HRCT表现,并进行比较。结果病人常规CT平扫示双肺多发的大小不等的低密度透光区,边缘模糊;HRCT示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的囊状低密度影,囊壁清晰可见。结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的HRCT表现典型,HRCT是诊断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建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139-4140
目的:提高对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对7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的影像表现及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均为女性,胸片示双肺弥漫网状影,HRCT两肺弥漫性均匀分布的薄壁囊腔,边缘清楚,囊壁薄,大小不等。结论:PLAM是一种罕见的以细支气管周围血管平滑肌的异常增生为特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的胸部、腹盆部的CT征象。方法分析14例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14例患者的胸高分辨CT均表现为双肺直径小于1cm的无壁或薄壁的囊腔。胸部的其他影像学异常包括:双肺非钙化微小结节1例、双肺斑片1例、胸膜下多发肺大泡3例、蜂窝肺1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心包积液1例、胸腔积液3例。9例患者出现腹盆部异常表现:肾及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腹膜后淋巴管肌瘤6例、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1例、子宫肌瘤1例。结论肺淋巴管肌瘤病具有特征性胸部CT表现,常合并腹盆部病变,其腹盆部病变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瘤(Gastric Leiomyoma)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长径≥1cm的26例胃平滑肌瘤的CT资料。结果 26例胃平滑肌瘤中,24例位于贲门且累及胃食管连接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EGJ),2例位于胃体。22例呈腔内生长,1例腔外生长,3例呈腔内外生长。22例瘤体长径与胃壁平行。20例形态规则,6例形态不规则。26例瘤体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均呈轻度均匀强化。结论直径大于1cm的胃平滑肌瘤多位于贲门且累及EGJ,沿胃壁生长,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度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确诊为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及25例确诊为肺隔离症的CT表现,并对比分析两者的病灶位置、形态、与支气管关系、供血动脉来源及直径等。结景8例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与25例肺隔离症的胸痛、反复咳嗽咳痰及发热等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的病灶部位、密度及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灶与正常支气管相通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直径为11.88±1.13mm,肺隔离症供血动脉直径为5.96±0.98m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与肺隔离症CT表现不同,CT增强扫描可确诊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CT、病理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收集CT误诊为肺癌的40例肺结核及40例周围型肺癌,病灶直径≥1cm。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形状、内部特征、强化特点、边缘、邻近肺组织改变及淋巴结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①病灶形状及部位:类圆形22例,分叶状10例,不规则8例。上叶18例,下叶12例,中叶10例。②内部特征:密度均匀28例,空洞3例,钙化7例,空洞伴钙化2例。③病灶强化特点:中度欠均匀强化18例,中度均匀强化5例,轻度欠均匀强化6例,无明显强化11例。④边缘特征及邻近组织改变:边缘不光整40例,边界模糊12例,毛刺征18例,卫星灶40例,胸膜增厚及粘连11例,胸膜凹陷征3例,引流支气管管壁增厚5例。⑤肺门及纵膈淋巴结:淋巴结肿大31例。肿大淋巴结均匀强化21例,环形强化4例,无明显强化6例。40例病理均可见到结核肉芽组织及干酪样坏死组织。结论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CT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病灶周围的卫星灶提示肺结核的可能,但需要组织活检才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CT平扫表现,并与同期单纯肺结核患者11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肺结核合并肺癌组团块影伴分叶征、毛刺、棘状突起,空泡征并肺不张多于单纯肺结核组,小结节影、空洞少于单纯肺结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观察结核病灶是否合并肺癌时,应发挥影像学的优势,注意判别病灶的影像特点,并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降低因同影异病造成的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的CT表现。结果6例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的CT表现:(1)脊椎炎3例:L4、5病变2例,L4、5及L5、S1病变1例。CT表现为椎体边缘见多发不规则形骨质破坏、病灶周边增生硬化,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旁软组织肿块、椎旁脓肿、腰大肌脓肿形成。(2)脊椎外骨关节炎3例:骶髂关节是1例,CT表现为髂骨关节面骨质破坏,关节面毛糙,关节间隙变窄:髋关节炎1例、CT表现为关节囊肿胀、关节腔积液;踝关节炎1例,CT表现为内踝、外踝和距骨骨质密度减低,周边软组织肿胀。结论骨关节炎是布鲁氏菌病的常见并发症,影像检查对布鲁氏菌性骨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结核与周围型肺癌空洞的CT表现,评价CT对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追踪证实的肺结核空洞32例和周围型肺癌空洞46例,78例均作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肺结核空洞常位于上叶尖后段,以薄壁相对多见,洞壁厚薄较均匀,周围常有卫星灶,纵膈肿大的淋巴结增强扫描呈环形强化以肺结核最常见。而癌性空洞一般为位于上叶前段,厚壁,内缘凹凸不平,有壁结节,分叶及胸膜凹陷征多见,纵膈肿大淋巴结平扫有中心坏死。结论空洞的部位,空洞壁的厚薄及其是否有壁结节,周围有无卫星灶、空洞外缘分叶的深浅、空洞壁CT强化的幅度、胸膜凹陷征及纵膈淋巴结情况是其鉴别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CT影像资料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误诊为肺癌但经临床或病理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病例按形态分3种类型:肺不张型2例,片状实变改变型2例,结节样或肿块样改变类型15例。19例中,轻度边缘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6例,均匀强化4例;增强前后平均CT值差小于26Hu16例,增强前后平均CT值差大于26Hu3例。结论老年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肺结核患者的影像表现呈多样性,临床上应综合分析各种征象及临床资料以减少肺结核的误诊。  相似文献   

17.
CT对肺癌分期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山 《海南医学》2002,13(10):3-4
目的:探讨CT对肺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癌共56例,对其进行CT-病理对照组。结果:CT分期和术后病理符合率为Ⅰ期9%,Ⅱ期79%,Ⅲa期79%,Ⅲb期82%,Ⅳ期83%,结论:CT对肺癌分期有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或随访证实的肾上腺损伤的CT检查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2例,14例均行CT常规扫描,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9例CT随访。结果单侧肾上腺损伤13例(右侧12例,左侧1例),双侧肾上腺损伤1例。其CT主要表现为肾上腺区类圆形或卵圆形血肿11例,肾上腺区弥漫出血3例,肾上腺周围脂肪内出血呈条束状或局限性密度增高10例,膈脚增粗2例,单纯肾上腺损伤1例,余均合并其他脏器损伤。CT复查表现为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降低,肾上腺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CT检查能显示肾上腺损伤的多种病理改变,对肾上腺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沈起钧  单嫣娜  彭志毅  陈文辉  杨斌 《浙江医学》2013,(24):2176-2179,I0018
目的探讨双源CT肺灌注血池容积技术对于肺分支小血管栓塞的量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临床诊断为肺栓塞患者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PA)及肺灌注血池容积(PBV)成像,所得图像以肺段为评价单位,分别对CTPA血管内栓子数量、位置、栓塞程度、PBV灌注减低区范围、平均CT值及碘含量值进行比较,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55例患者除3例有不同程度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或胸腔积液,双肺表现为弥漫性灌注降低,未纳入统计,其余共有832个肺段和肺段动脉纳入分析。其中197个肺段内有栓子存在。以肺段为评价单位,PBV共检出179个肺段有灌注减低,与CTPA检出197个栓子的符合率为90。8%。肺栓塞与无肺栓塞病变区域的CT值及PBV碘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完全性肺栓塞与不完全肺栓塞上述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8.9%(16/179)肺段远端肺实质内出现与栓塞程度不符的灌注减低,3.9%(7/179)肺段出现CTPA初期漏诊的情况。结论双源CT肺灌注血池容积技术避免了CTPA假阴性的可能,明显提高肺分支小血管栓塞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 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IPFI患者的CT检查资料和病历资料.观察三种主要CT表现在肺野内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免疫状态IPFI患者CT表现.结果 IPFI主要CT表现为结节或肿块、肺内实变影及磨玻璃影,病变以两肺分布为主(P<0.05),结节或肿块、肺内实变影下肺野分布率高于上肺野(P<0.05),肺野外周区域分布率高于肺野中央区域(P<0.05).免疫抑制患者多发肺实变率高于免疫正常患者,而单发肺实变率低于免疫正常患者,胸腔积液发生率高于免疫正常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FI主要CT表现为结节或肿块、肺内实变影及磨玻璃影,而结节或肿块影以两肺下野及外周区域分布为主,不同免疫状态IPFI患者CT表现有所不同,多发肺内实变影常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而单发实变影则多见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