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产生一系列针对核抗原和细胞质抗原的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是一种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和细胞成分的抗体,在正常人体血液中可有较低水平的自身抗体,超过一定水平的自身抗体会对身体产生损害,从而引起疾病。自身抗体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自身抗体与相应疾病的关系可提高疾病确诊率,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有利于疾病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陈世锋  吴红 《医学综述》2007,13(17):1327-1329
EB病毒被认为是一个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重要因素。EB病毒感染B淋巴细胞后表达病毒抗原,某些病毒抗原与自身成份存在序列同源性,因而针对EB病毒的抗体有可能通过交叉反应对自身成份起作用,从而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另外,EB病毒感染导致某些基因表达异常,抑制感染细胞凋亡,表达异常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大量产生;实验室血清学试验和DNA检测结果都证实EB病毒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促丝裂原活化淋巴细胞诱导抗双链DNA抗体生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抗双链DNA(ds-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特征性和致病性抗体,但该自身抗体的诱生机理至今不明。我们用刀豆蛋白(Con A)和脂多糖(LPS)活化的小鼠淋巴细胞为自身抗原,分别免疫同系小鼠,均能诱导出IgG类抗ds-DNA抗体,并且小鼠肾脏有IgG类免疫复合物沉积形成。结果提示活化淋巴细胞的核内成分是诱生抗ds-DNA抗体的自身抗原。  相似文献   

4.
袁媛  赵毅  刘毅 《西部医学》2017,29(7):1018-1022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临床表现复杂、发病率较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基本特征是自身抗原耐受性降低及自身抗体的产生。由于中性粒细胞死亡途径的改变,包括凋亡、继发坏死(SNECs)、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s)形成,凋亡细胞清除受损、含核DNA的NETs降解不全,继发坏死细胞(SNECs)释放出自身抗原。而修饰后的自身抗原经由滤泡树突状细胞(FDC)提呈给自身反应性B细胞,导致自身免疫耐受突破和自身抗体产生。自身抗体和未被清除的细胞碎片形成的免疫复合物(IC)沉积在循环组织,合并机体清除IC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促炎因子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持续不断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本文就中性粒细胞凋亡形成、凋亡清除及清除受损在SLE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抗Sm抗体是SLE的标志性抗体。并已成为美国风湿病协会(ARA)1997年修订的诊断标准之一。在Sm抗原中能与抗Sm抗体发生反应的是SmB/B’和SmD,而SmE、[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侯平 《辽宁医学杂志》2002,16(6):292-29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一种典型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血清学特点是有多种自身抗体 ,其中最重要的是抗双链DNA抗体 ,并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引起机体多系统损害 ,尤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CNS)时 ,病情常急转直下 ,生命岌岌可危。本文仅就SLE与脑卒中简述如下。SLE在我国的患病率为 70 /10万人口 ,育龄女性多发 ,女男之比约 7~ 10∶1。病人常因发热、皮损、肾脏受累及血细胞减少来诊 ,少数病例以抽搐甚至昏迷等脑卒中表现就医。通过相关辅助检查和自身抗体检测 ,SLE诊断并不困难。我国目前仍沿用美国风湿病学会 1982…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但抗Smith(Sm)抗体是SLE的标记性抗体。作者就Sm抗原的理化特性、生物学作用和抗Sm抗体的检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自身抗体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的复杂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自身抗体的产生和免疫复合物的聚集为特征.研究表明, SLE病人在严重的免疫功能异常,表现为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亚群异常,B 细胞异常活跃,病人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和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本文对SLE病人血清中的自身抗体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探讨这些自身抗体在SLE发病和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典型的自身免疫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显著特征是自身反应B细胞的活化,多种针对自身核抗原的抗体产生。Toll样受体(TLRs)作为天然免疫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在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识别核抗原的TLRs,可激活B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导致自身抗体的产生和免疫网络的失衡,其中TLR7和9在SLE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小儿狼疮性肾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述   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反应性疾病,其特征为患儿血中出现大量的抗核抗原的自身抗体,并表现为多系统损害.该病在亚洲地区女孩发病率最高,有报道白种女孩为1.27~4.4/10万,而亚洲女孩则为6.16~31.14/10万.  相似文献   

11.
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显著临床特点之一是血清中出现多器官非特异性抗体,如ANA(抗核抗体1、抗ds-DNA、抗Sm抗体、抗SSA、抗PT抗体等。以ANA为主的自身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许多组织沉积,如肾小球、中枢神经系统、皮肤、关节等,可触发Ⅲ型超敏反应。造成广泛组织损伤,引起多种临床表现。生理条件下,一部分人体内也会出现少量的ANA和其他自身抗体,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液中往往可以检测到多种直接针对细胞核抗原成分的高滴度自身抗体。这里仅谈一下抗核抗体和抗双链D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自制兔胸腺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肽,应用免疫印迹技术(IBT)建立检测ENA多肽抗体的方法。方法:取家兔胸腺提取ENA多肽,进行印迹反应,用标准阳性血清建立在一条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检测多种相应自身抗体的方法。对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清进行检测,并与间接免疫荧光(IIF)法进行比较。结果:IBT测定结果有43例(86%)SLE病人血清与ENA多肽结合的自身抗体阳性,其中抗Sm,抗U1RNP,抗SSB,抗Scl-70,抗Jo-1及抗核糖体抗体阳性率分别是52%,64%,18%,4%,6%,0及16%;IIF测定有36例(72%)SLE病人血清抗核抗体(ANA)阳性;20例健康对照用上述两种方法均未检出与SLE相关的自身抗体。结论:用自制兔胸腺ENA多肽为抗原建立的IBT技术在检测SLE病人ENA多肽抗体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总结住院的20例老年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自身抗体阳性和治疗效果,并与同期住院的152例中青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典型的临床表现少,初诊误诊率高。自身抗体阳性率100%,但滴度偏低,激素免疫抑制剂仍有较好的疗效。结论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进展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有两个系统或部位以上受累者要警惕本病,进行自身抗体的筛选。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脏器,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伴随大量抗体的产生。了解抗体产生的过程和机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学研究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许多抗体与疾病的特定临床表现相关,有助于狼疮患者的临床治疗。本文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及其临床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广义定义是指抗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根据细胞内各分子的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不同,ANA包括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DNA组蛋白复合物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及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临床上ANA的检测,实际上是对总抗核抗体的检测。ANA阳性的疾病很多,最常见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低滴度的ANA也可在感染、肿瘤中出现[1],甚至在正常老年人中也可出现低滴度的ANA阳性。ANA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93%~100%,它可以在狼疮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出现,但特异性不高,临床上常做为SLE的筛选抗体,ANA抗体阳性与疾病的活动性亦无平行关系,即使高滴度的ANA也不一定预示病情的严重性。2抗DNA抗体抗DNA抗体又称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一般可分...  相似文献   

15.
方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9):1036-1039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复杂的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之一是患者体内存在针对特异性ds-DNA和其他细胞核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沉积于组织和器官,引起临床上多系统受累的表现。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s)是天然免疫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PPR),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免疫学特征为多克隆淋巴细胞活化、自身抗体产生和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增加。近年研究表明,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凋亡异常或缺陷及其调控基因的异常表达或缺失,与SL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淋巴细胞的异常凋亡可能提供了细胞外核内抗原,诱导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免疫吸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彬  杨敏  王倩 《黑龙江医学》2010,34(1):62-63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14例患者均给予免疫吸附治疗,每次间隔3~5 d,连续3次。同时,患者既往应用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在免疫吸附治疗1次后,视病情逐渐减量。结果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滴度均明显下降。结论免疫吸附可明显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滴度。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SLE )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以自身反应细胞的活化和大量自身抗体的产生为其主要免疫病理学特点[1].在发病机制上,遗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高度家族危险性,临床报道多为同胞、同卵双生及异卵双生,母女同时患病较少,现将我们收治的母女同患SLE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SLE患者7种ENA自身抗体及抗ds-DNA抗体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印迹术 ( IBT)对 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E)患者进行了 7种可提取性核抗原 ( ENA)的自身抗体检测。 70例SL E患者中有 5 5例 ( 78.6% )患者检出至少一种自身抗体。 SLE的特异性抗体抗 Sm抗体阳性率达 47.1%。抗 r RNP抗体阳性率达15 .7%。抗 u1 RNP抗体、抗 SSA抗体和抗 SS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5 5 .7%、42 .9%和 2 4.3 %。 70例 SLE的 7种自身抗体与抗 ds-DNA抗体总的阳性符合率为 75 .6%。两种方法同时测定有助于提高 SL E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联合免疫学检验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疑似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40例,对患者行免疫学检验,分别进行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核抗原抗体(抗ENA)免疫学指标检测。结果:三种抗体联合检测对SLE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ANA、ds-DNA抗体、ENA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联合检测抗体ANA、ENA、ds-DNA,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用诊断指标,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