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参对止血带致肢体肌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选用24条健康家犬,止血带40kPa压力下,观察了止血带1、2、4小时和2、4小时用丹参组血清Ca2+、CPK和止血带下及其以远不同部位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止血带缺血期和再灌注后2小时,血清钙异常,CPK升高。丹参组血清钙无明显改变,CPK比未用丹参组低(P<0.05)。止血带1小时肌肉有形态学改变,4小时损伤最重。用丹参组与未用丹参组相比肌损伤程度轻,细胞结构变性指数小。结果表明丹参对止血带引起肢体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侧侧吻合方法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对神经损伤部位进行清创,神经断端修整后予以直接缝合或异体神经桥接.然后在受损神经远端与临近的正常神经行外膜、束膜侧侧吻合.结果 本组9例患者均得到术后11个月~4年的随访,受损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得到明显的恢复.结论 应用神经侧侧吻合方法提供受损神经以远及其靶器官的营养是对高位神经损伤传统治疗方法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止血带对血凝纤溶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止血带对血凝纤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成年狗30只,分为橡皮管止血带组、环绕充气止血带组、局部充气止血带组3组,每组10只.止血带连续应用6小时后解除,分别测定用前、用后3、6小时和解除止血带5、10、30分钟及1、2、3小时全身和实验侧肢体静脉血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鱼精蛋白、血液粘度和血浆渗透压.结果在狗后肢连续应用止血带6小时,应用或解除止血带时,实验侧肢体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比应用前明显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稍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之内.鱼精蛋白实验为阴性.橡皮管止血带对血凝系统的影响最大,环绕充气止血带次之,局部充气止血带组影响较轻,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应用止血带后,实验侧肢体静脉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P<0.05),血液粘度上升, 解除止血带后趋於恢复.这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可能均和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液外流、组织水肿有关.应用止血带后血凝时间延长、纤溶系统亢进,同时出现渗透压升高和血液粘度上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下肢近端绑扎止血带在四肢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急救中实际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科2010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四肢骨折伴失血性休克53例,其中仅在创伤肢体常规使用止血带(伤肢组) 26例,双下肢近端绑扎止血带+创伤肢体常规使用止血带组(双下肢组) 27例,观察两组入院24h内病死率,血压恢复到正常值低限范围所需时间,止血带休克发生率,术后神经、肌肉、皮肤损害及血栓发生率。结果入院24h内病死率:双下肢组无一例死亡,伤肢组3例(病死率11.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双下肢组血压恢复到正常值低限范围所需时间为(18. 59±3. 05) min,伤肢组血压恢复到正常值低限范围所需时间为(49. 22±7. 66) min(P 0. 05)。伤肢组无止血带休克反应,双下肢组止血带休克反应发生1例(P 0. 05)。术后发生神经、肌肉、皮肤损害双下肢组2例,伤肢组1例(P 0. 05);伤肢组术后肢体未发生静脉血栓,双下肢组术后发生静脉血栓1例(P 0. 05)。结论在创伤四肢骨折伴严重休克的急救中使用双下肢近端绑扎止血带的方法可以降低入院24h内病死率,血压可以更快恢复到正常值的低限,且不会提高止血带休克发生率、血栓形成率和术后神经、肌肉、皮肤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止血带引起的上肢神经损伤(摘要)(临床与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和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烧伤科自1967年至1981年的15年期间,在上肢切痂(或切疤)植皮2,576例的3,165例次的手术中,共发现上肢神经损伤22例,发生率为0.69%。其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19~47岁。使用橡皮止血带17例,气囊止血带5例。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损伤者10例,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损伤者1例,  相似文献   

6.
肌苷和维生素C预防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远征  胡远霞 《人民军医》2000,43(4):207-208
四肢手术常需扎止血带 ,当松解止血带恢复血流灌注后 ,可引起缺血肢体急剧损害或使缺血期间的损害进一步加重 ,其原因可能与心肌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一致[1] 。因此 ,我们观察了用肌苷、维生素C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效果。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下肢骨科择期手术且上止血带时间相近的患者 2 9例。随机分为A组 (肌苷组 ) 9例 ,其中男 6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3 9 50岁 ,止血带时间 68 3 3±1 4 1 4min ;B组 (肌苷 维生素C组 ) 9例 ,男 5例 ,女4例 ,平均年龄 3 5 55岁 ,止血带时间 68 89± 1 1 93min ;C组 (对照组 ) 1 1…  相似文献   

7.
1 手术治疗原则( 1 )认真细致的临床检查与先进手段的检测 ,较准确地诊断出神经损伤的性质 ,尤其是对运动和感觉的定量评估 ;( 2 )确定神经损伤后 ,应尽早手术治疗 ;( 3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操作 ,减少术中损伤 ,提高神经修复的精确度 ;( 4)显露神经时 ,应由健康处向神经损伤段进行 ,以免误伤神经 ;( 5)用锐刀彻底切除神经瘤或损伤段 ,使正常神经乳突裸露 ;( 6)神经两断端对合无张力时 ,在显微镜下用 1 0 -0无创性缝线缝合 ;( 7)将神经吻合口或移植神经段置于血运丰富的软组织床 ;( 8)术后积极进行康复治疗。2 修复方法2 1 神经外膜缝…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预防臂丛神经阻滞止血带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单侧上肢手术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臂丛神经阻滞完毕后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0.5μg/kg(10min注完),继以0.5μg/(kg·h)维持泵注;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完毕后不给予任何药物。比较两组止血带充气前(t1)、止血带充气后30min(t2)、60min(t3)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O2)水平变化及镇静、止血带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1时,两组SBP、DBP、HR、SO2水平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t2、t3时,观察组SBP、DBP、H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O2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t1时,两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t2、t3时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轻度止血带反应2例(8.0%);对照组轻度止血带反应12例(48.0%),重度3例(12.0%)。观察组止血带反应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用于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可有效减少止血带反应的发生,提高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对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A、B、C组,每组20例。在超声引导下A组神经鞘内推注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加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B组神经鞘内推注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加生理盐水2 ml,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C组神经鞘内推注0.375%左旋布比卡因30 ml加生理盐水2 ml,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以及术后4、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辅用镇痛药例数。结果 A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P<0.05),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5)。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术后4 h,3组VAS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内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3组患者术后辅用镇痛药例数情况,术后4 h,3组辅用镇痛药例数均为0,术后12 h,3组辅用镇痛药例数分别为2、5、6。术后24 h内,3组辅用镇痛药例数分别为1、4、4。结论超声引导下左旋布比卡因联合地塞米松用于臂丛神经阻滞能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阻滞时间,完善术后镇痛并减少术后辅用镇痛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视神经损伤后的自然修复再生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睫状神经营养因子互补辅助再生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变化特征,寻找视神经有效再生的新途径.方法用猫作为实验对象,术前动物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球后视神经半径截断组、视神经半径截断并定时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视神经半径截断并定时玻璃体内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因子辅助再生组.经眶外侧入路手术开眶行视神经半径截断术.术后四组动物共同在正常视环境中饲养1、4和8个月,复合因子辅助再生组在术后即日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液(10 ng),并在以后2次/周注射等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液.在视神经损伤后1、4和8个月,3次行视神经半径动态检测.结果在视神经半径截断损伤后1个月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视神经半径损伤各组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N1-P1振幅显著降低(P<0.001),P1潜时延迟(P<0.001);视神经半径截断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复合营养因子辅助再生组比较,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N1-P1振幅也出现了降低和P1潜时的延迟(P均<0.01).在视神经半径损伤后第4个月时,视神经半径截断组和视神经半径切断并定时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潜时显著延迟(P均〈0.001)和N1-P1幅度显著降低(P均〈0.001).而复合因子辅助再生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潜时具有显著性(P〈0.05),但与视神经损伤后1个月时同组动物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测试结果比较出现了恢复型曲线图谱并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视神经损伤8个月后,视神经截断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潜时还是显著延迟和N1-P1幅度显著降低,未见明显的恢复型曲线图出现.复合因子辅助再生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潜时和N1-P1幅度与视神经损伤后4个月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测试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与视神经半径截断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潜时未见延迟(P〉0.05),但N1-P1幅度还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观察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变化结果说明,1/2损伤的视神经在复合神经营养因子的互补作用下可促进其修复再生和恢复视觉信息的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12 0只 ,随机分成缺血预处理组 (实验组 )和非预处理组 (对照组 )。每组再分为缺血 2小时、3小时、4小时 3个小组 ,每小组 2 0只。用特制的气囊止血带制成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通过连续切片观察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大鼠胫前肌和股四头肌在不同缺血时间及不同再灌注时间发生的病理变化 ,评价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探讨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结果 :缺血 2小时 ,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骨骼肌病理变化轻 ,保护作用不明显。缺血 3小时 ,两组均发生明显病理变化。无论在炎细胞浸润 ,还是肌细胞变性坏死 ,对照组均明显重于实验组 ,保护作用显著。缺血 4小时 ,两组病理损害十分严重 ,保护作用不如缺血 3小时明显。从再灌注第 1、3、7、14天的病理结果比较发现 ,再灌注第 3天时病理损伤最重 ,保护作用最明显。结论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尤其对缺血 3小时再灌注 3天时保护作用最显著 ,缺血超过一定时间则保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探讨肢体深度烧伤创面切削痂术中止血带的使用,观察止血带应用的部位、方法及时间。62例中2例发生上肢神经损伤。肢体深度烧伤创面术中应用止血带要严格掌握压力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及部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沙漠干热环境下猪腹部肠管火器伤后肝脏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和肝功能的变化.方法 沙漠干热环境组和常温环境组健康长白仔猪各42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伤后1、2、4、8、12小时和24小时组,实验组建立腹部火器伤肠管穿透模型后,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法测定各组肝脏组织内NF-κB的表达,同时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伤后各组肝组织NF-κB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沙漠干热环境组于伤后1小时和4小时出现2个高峰;常温环境组于伤后1小时和8小时出现2个高峰.血清ALT水平于伤后显著增高,并于伤后2小时出现第1个高峰,沙漠干热环境组和常温环境组分别于伤后8小时和12小时出现第2个高峰.结论 沙漠干热环境下腹部肠管火器伤后肝脏NF-κB的表达增加并伴随肝功能损伤,而且峰值较常温组提前出现,提示腹部肠管火器伤后靶向NF-κB的干预治疗在沙漠干热环境下应及早进行.  相似文献   

14.
兔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的MRI与病理学对比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模拟人类外周神经损伤机制,制作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探讨其MRI表现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外周神经损伤及选择手术时机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32只新西兰兔按钳夹力的不同随机分为A、B 2组,钳夹力分别为3.61、10.50 kg,每组有16只,左下肢为损伤侧,右下肢为对照侧,建立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每组又将4只分在1、2、4、8周的不同时间观察段中,于伤后不同时间段分别行双侧坐骨神经MR扫描,扫描后分别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损伤侧坐骨神经除T1W1上无明显变化外,三维T2WI、T2WI的质子频谱预饱和反转恢复序列(SPIR)、平衡快速梯度回波序列(B-FFE)、T2WI的短反转时间恢复序列(STIR)均显示挤压伤远段神经增粗、扭曲、T2WI信号增高.32条损伤神经30条MRI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93.75%,假阴性率为6.25%.损伤侧远段神经/肌肉信号强度比(SIR)明显高于对照侧远段(P<0.001); A、B 2组间SIR差异无显著意义 (P>0.05).损伤侧SIR 1周明显升高,展趾功能丧失,2周SIR达高峰,病理学检查见髓鞘大部分崩解、轴突消失;4~8周SIR下降,病理见大量雪旺细胞明显增生,髓鞘崩解产物吸收,此时展趾功能逐渐恢复.对照侧坐骨神经MRI及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结论 MRI能诊断坐骨神经损伤,SIR动态测量能无创地反映神经损伤后病理学上神经功能逐渐修复的过程,可作为检测神经损伤退变和修复及评估预后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三种止血带在控制犬下肢动脉出血时静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分析并比较不同止血带对束扎侧组织的损伤程度.方法 将18只犬完全随机分为三组,并制作成后肢股动脉出血模型.采用橡皮管止血带、卡式止血带和多功能自控加压止血绷带(简称止血绷带)三种止血带对三组犬进行股动脉止血.分别测量三组犬止血带下压力并在止血后0.5,1,3,6 h检测束扎肢体静脉血气指标.结果 (1)止血绷带组的带下压力为0.74 kg,显著小于橡皮管止血带组(1.46 kg)和卡式止血带组(2.09 kg)(P<0.05).(2)止血后1 h,止血绷带组静脉血氧分压(PvO2)为(36.45±10.45)mm Hg,橡皮管止血带组为(28.73±9.07)mm Hg,均高于卡式止血带组的(21.87±4.30)mmHg(P<0.05);止血后3,6 h,止血绷带组二氧化碳分压(PvCO2)分别为(50.67±9.31)mm Hg和(60.02±10.85)mm Hg,橡皮管止血带组分别为(16.85±16.51)mmHg和(60.02±10.85)mm Hg,均低于卡式止血带组(P<0.05或0.01).结论 止血绷带在较小压力下能有效止住犬的股动脉出血;在三种止血带中,止血绷带对束侧组织的损伤最小.  相似文献   

16.
臂丛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中最复杂、最严重的一种,致残率较高,现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病.主要分为节前和节后损伤2大类型,两者手术方法及预后完全不同.节前损伤是指椎管内颈神经前后根丝状结构处断裂,损伤后不能自行恢复,亦不能外科手术修复.臂丛神经前后根在神经节后融合成单一的神经根,被覆神经外膜,此处的损伤称为节后损伤.节后损伤除完全撕脱外,保守及手术治疗预后尚可.因此,术前准确判定臂丛神经损伤的部位及程度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其中影像检查可作为术前诊断的一种良好方法,可用于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调查[2-3].  相似文献   

17.
吴小宝  马文学 《人民军医》2003,46(7):430-431
桡神经在肱骨中下 1/ 3处贴近骨干 ,肱骨骨折时容易受损伤 ,由于医疗疏忽或处理不当也可造成医源性损伤。 1995~ 2 0 0 2年 ,笔者收集了医源性桡神经损伤 17例。1 临床资料17例中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6~ 73岁。多因医疗疏忽、处理不当造成 :手法暴力复位 9例 ,术中牵拉 4例 ,止血带压迫 2例 ,钢板使用不当 1例 ,术后切口感染 1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垂腕、垂指 ,前臂后侧及手背桡侧感觉减弱或消失 ,前臂旋后障碍。2 讨 论桡神经为臂丛后束发出的一支粗大神经 ,起源于C5~T1,与肱深动脉一同下行向外向下 ,先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原军训中周围神经损伤后采用高压氧配合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高原军训中周围神经损伤患者41例,共52条神经损伤,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27条神经)及对照组(20例,25条神经),治疗组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神经损伤,术后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仅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根据单根神经功能评定标准对神经修复效果进行评定发现,治疗组优7条,良16条,优良率85.2%,对照组优2条,良11条,优良率5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X2=6.71,P<0.05). 结论 在高原条件下采用高压氧配合显微外科手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可以有效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在降低伤残率的同时减轻伤员的身心压力,提高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臂丛神经损伤。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10只,设动物两侧自身对照,分为两组,各组10侧。应用SonoScape便携式彩超仪,探头频率9~13MHz,观察活体臂丛神经,记录神经刺激电位及解剖定位特征。左上肢暴露臂丛神经,制作臂丛神经开放性损伤模型,右侧取对侧同样部位脱毛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置于体表,依据解剖结构分辨臂丛神经后在超声引导下行钳夹造成臂丛神经断裂,制作臂丛神经损伤闭合性损伤模型,观察造模前后超声影像学变化及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结果:高频超声能够显示小于1mm兔臂丛神经,并依据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显示与之相伴行的血管关系,观察臂丛神经损伤后的断端及周围软组织改变,对臂丛神经损伤进行定位。结论:在超声引导下可制备兔臂丛神经闭合性损伤模型,为临床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和超声影像学评估的准确定位,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军  李玉锋  孙松  路旭 《武警医学》2015,26(1):16-18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暴露与非暴露术式对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根据是否暴露将我科行甲状腺手术327例分为喉返神经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主要终点事件为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随访至术后6个月。结果 完整随访307例。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3.2%。按组分析, 喉返神经暴露组, 喉返神经损伤率3.0%, 其中永久性损伤1例(0.61%), 暂时性损伤4例(2.42%);喉返神经非暴露组, 喉返神经损伤率3.5%, 其中永久性损伤1例(0.70%), 暂时性损伤4例(2.82%)。两组比较, 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暴露喉返神经并不增加损伤机会, 鉴于腺叶切除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应考虑常规显露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