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减毒活卡介苗对哮喘患儿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用抽签法将4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减毒活卡介苗组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 减毒活卡介苗0.1ml皮内注射;常规治疗组单纯GINA方案治疗。酶联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gE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及γ-干扰素(IFN-γ)。结果:两组治疗后IL-2、IL-12、IFN-γ均高于治疗前(P<0.01),IgE均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IL-2、IL-12、IFN-γ、IgE变化的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5×104CFU的减毒活卡介苗皮内注射对3岁以上哮喘患儿IL-2、IL-12、IFN-γ、IgE失衡的调节无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和干扰素(IFN-γ)与免疫球蛋白E(IgE)的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体夹心和间接ELISA法分别对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进行血清IL-4,IL-12,IL-13,IFN-γ和IgE水平的测定.结果 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和哮喘缓解期患者血清IL-4,IL-1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IFN-γ,IL-12水平均较对照组(40例)显著下降(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4,IL-13水平高于哮喘缓解期患者(P<0.01),而IFN-γ,IL-12水平均较缓解组显著下降(P<0.01);在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中IL-4,IL-13水平与Ig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IL-12,IFN-γ水平与Ig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分泌紊乱、网络失衡是哮喘病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而细胞因子IL-4,IFN-γ,IL-12,IL-13等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和γ-干扰素(IFN-γ)与免疫球蛋白E(IgE)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对65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进行血清IL-4、IL-13、IFN-γ和IgE的检测,并与45例健康儿童作比较。结果65例患儿血清IL-4、IL-13、IgE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哮喘患儿血清中IL-4、IL-13水平与I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IFN-γ水平与IgE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多种细胞因子分泌紊乱、形成的免疫调控异常可能是导致哮喘患儿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而细胞因子IL-4、IL-13、IFN-1等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均按上述治疗方法治疗,并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哮喘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的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组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1、2个月后,患者外周血清IL-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12和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2月外周血清IL-5、IL-12和IFN-γ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结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有效降低IL-5水平,升高IL-12水平与IFN-γ,并抑制炎症介质释放,调节Th1/Th2 细胞因子间失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10水平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方法 将6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未缓解组(35例)和缓解组(3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IL-2、IFN-γ和IL-10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LDH的活性。结果 未缓解组IL-2和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而IL-10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未缓解组血清中L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IL-2、IFN-γ、IL-10水平及血清中LDH活性会发生明显变化,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IL-2、IFN-γ、IL-10水平及LDH活性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温阳益气平喘方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及辅助性T细胞Th1/Th2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温阳益气平喘高剂量组、温阳益气平喘低剂量组、桂龙咳喘宁组、氨茶碱组6组,每组10只.以卵蛋白致敏并喷雾激发制备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各治疗组均从第1次哮喘激发开始(制模第3周)至处死前每日灌胃给药,4周后处死大鼠,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及IFN-γ/IL-4比值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IL-4明显升高(P<0.01),IFN-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明显减少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嗜酸粒细胞,降低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及IFN-γ/IL-4比值(P<0.05或P<0.01),其中以温阳益气平喘高剂量组尤为显著,且明显优于氨茶碱、桂龙咳喘宁组(P<0.05或P<0.01).结论 温阳益气平喘方可通过提高IFN-γ/IL-4比值,恢复Th1/Th2失衡,从而调节免疫功能,减轻嗜酸粒细胞对气道的浸润,控制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7.
背景滨蒿内酯是传统中药茵陈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免疫抑制、消炎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滨蒿内酯是否能改善哮喘豚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4与干扰素γ(IL-4/IFN-y)失衡、进而抑制IgE的产生而发挥平喘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滨蒿内酯的平喘作用及其对哮喘豚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天然药物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0-07/2002-03在中国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豚鼠84只,体质量(200±50)g,清洁级.干预分别采用10 g/L组胺与1 g/L乙酰胆碱混合液引喘及10 mL/L卵蛋白致敏复制法制备急性和迟发性哮喘豚鼠模型,采用雾化吸入途径给予滨蒿内酯药治疗,观察引喘潜伏期,并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放免法和双抗夹心法检测迟发性哮喘豚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gE,IL-4和IFN-γ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引喘潜伏期以及实验动物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gE,IL-4和IFN-y含量.结果滨蒿内酯明显延长急性和迟发性哮喘引喘潜伏期,哮喘组豚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gE,IL-4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IFN-γ含量明显降低(P<0.05);而滨蒿内酯组IgE水平及IL-4含量较哮喘组豚鼠显著降低(P<0.05),IFN-γ的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滨蒿内酯通过调节IL-4/IFN-γ之间的失衡、抑制IgE的异常合成发挥明显的抗哮喘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9):2048-2049
目的:探讨IFN-γ治疗对哮喘鼠血清IL-4及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制备20只小鼠哮喘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哮喘组,前者使用IFN-γ治疗,后者未予治疗,以10只健康小鼠为对照组,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血清IL-4和IgE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血清IL-4、IgE的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水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γ能够降低哮喘小鼠血清的IL-4和IgE水平,可望在治疗人类哮喘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哮喘儿童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5、IL-17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探讨MP感染与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哮喘患儿126例,根据MP检测结果分为MP阳性组与MP阴性组,比较两组间哮喘急性发作率及血清细胞因子IL-5、IL-17和IFN-γ水平的差异。结果 MP阳性组的哮喘急性发作率高于M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P阳性组IL-5、IL-17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M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IL-5较IFN-γ升高程度更显著。结论 MP感染通过影响血清IL-5,IL-17和IFN-γ水平而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0.
莫运 《临床医学》2017,(6):111-112
目的分析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过敏性鼻炎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于发病期给予抗组胺或鼻内吸入表面激素治疗,观察组皮下注射屋尘螨变应原制剂。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及干扰素-γ(IFN-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2及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IL-4及IL-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SIT方法治疗过敏性鼻炎可较好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控制病情,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33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直接处理组、预处理组、空白对照组、黄芪对照组.其中模型组、直接处理组、预处理组应用内毒素静脉注射制备MODS模型.预处理组造模前预防性给药3 d,造模后给药一次;直接处理组造模后给药一次;空白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黄芪对照组预防性给药3 d.按即刻(0 h)、3 h、6 h、12 h、24 h、48 h分成不同时间点;各组分别在处理后的相应时间点取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水平.结果 模型组48 h内IFN-γ水平总体上逐渐升高(P<0.05),IL-10水平在24 h内变化不明显(P>0.05),至48 h明显升高,IFN-γ/IL-10比值在24 h变化不明显,至48 h明显下降(P<0.01),出现Th1向Th2漂移;直接处理组和预处理组IL-10水平未见明显升高(P>0.05),IFN-γ/IL-10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未出现明显的Th1向Th2漂移.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某些参与免疫功能的因子有干预作用,提示其可能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失调及川芎嗪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对6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治疗10 d.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及患者肺功能和日夜间症状的变化,并以30例同期入选的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川芎嗪治疗10 d后,治疗组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肺功能指标和日夜间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哮喘患者存在着Th1/Th2平衡失调,免疫状态由Th1向Th2"克隆漂移".而川芎嗪能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日夜间症状,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微小RNA-21-5p(miR-21-5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55例纳入研究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5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iR-21-5p、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观察组患儿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miR-21-5p、IL-4、IFN-γ、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对支气管哮喘患儿miR-21-5p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支气管哮喘患儿miR-21-5p与IL-4、IFN-γ及IFN-γ/IL-4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21-5p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miR-21-5p、IL-4、IFN-γ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FN-γ/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良好组miR-21-5p、IL-4、IFN-γ及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IFN-γ/IL-...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致敏原对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血清特异性抗体IgE、IgG2a和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45只雌性BALB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不含鸡卵蛋白(OVA)的PBS缓冲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注射含10、100、1 000 μg OVA的PBS缓冲液,第15 ~20天以雾化吸入OVA生理盐水激发致敏,制备过敏性哮喘模型.结果 各给药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低剂量组最为显著;低、中、高剂量组血清IgE、IL-4、IL-5水平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实验组血清IgG2a、IL-12及IFN-γ水平呈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显著(P<0.01),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不同剂量的OVA可能影响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所产生的细胞因子类型,低剂量OVA造模的效果最为显著,高剂量OVA可能导致小鼠发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泌性靶抗原-6(ESAT-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对于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8例TBM患者为研究组,29例非结核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35例普通头痛患者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所有患者脑脊液中的ESAT-6、IL-10、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研究组的ESAT-6、TNF-α、IFN-γ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增高,研究组与对照组的ESAT-6、IL-10、TNF-α、IFN-γ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ESAT-6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96,P<0.05)。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使用ESAT-6、IL-10、TNF-α、IFN-γ单一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6,18.104,12.647,13.978;P<0.05)。结论:ESAT-6、TNF-α、IFN-γ和IL-10在TBM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对早期诊断TBM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且4项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的诊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对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以及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50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设为哮喘组,给予普米克(布地奈德气雾剂)及喘康速(硫酸特布他林气雾剂)吸入治疗,症状缓解后停用喘康速。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4、IL-8、IFN-γ水平和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并与对照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比较。结果哮喘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哮喘组治疗前IL-4、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FN-γ水平和FEV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IL-4、IL-8均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IFN-γ和FEV1%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哮喘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4、IL-8水平,升高IFN-γ水平,改善肺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味黄连解毒汤对慢性荨麻疹血热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慢性荨麻疹血热症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对照组予以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疗效、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清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及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及随访半年统计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4、IgE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观察组IL-4、IgE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慢性荨麻疹血热证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免疫血清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控制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神经生长因子在哮喘小鼠Th1/Th2失衡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哮喘小鼠Th1/Th2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哮喘组、NGF阻断组.卵白蛋白雾化吸入建立小鼠哮喘模型.ELISA法测定血清IL-4及IFN-γ的水平,RT-PCR法检测肺组织GATA-3 mRNA的表达.结果 各组血清IL-4水平(pg/ml)分别为114.23±15.00、151.17±19.04、134.67±13.44,哮喘组IL-4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GF阻断组IL-4含量低于哮喘组,P<0.05.各组血清IFN-γ水平(pg/ml)分别为29.34±6.84、17.16±4.43、23.34±5.79,哮喘组IFN-γ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NGF阻断组IFN-γ含量高于哮喘组,P<0.05.哮喘组较正常对照组肺组织GATA-3 mRNA表达明显增强,NGF阻断组肺组织GATA-3 mRNA表达较哮喘组减弱,P<0.05,结论 NGF可能通过对GATA-3表达的增强参与Th1/Th2类细胞因子免疫失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反复流产(URSA)者T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URSA患者20例(URSA组),选择同期行人工流产的正常健康早孕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和蜕膜组织中T细胞中PD-1的表达,及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RSA组外周血及蜕膜组织CD3~+PD-1~+T细胞的表达水平、IL-4、IL-10水平更低,IFN-γ、TNF-α水平更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URSA与外周血PD-1、蜕膜PD-1、IL-4、IL-10呈负相关(r=-0.869~-0.619,P<0.05),与IFN-γ、TNF-α呈正相关(r=0.864、r=0.435,P<0.05)。结论 PD-1通过调节多种细胞因子而影响免疫平衡,参与URSA的发病,可为治疗URSA潜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背景:滨蒿内酯是传统中药茵陈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免疫抑制、消炎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滨蒿内酯是否能改善哮喘豚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自细胞介素4与于扰素γ(IL-4/IFN-γ)失衡、进而抑制IgE的产生而发挥平喘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目的:研究滨蒿内酯的平喘作用及其对哮喘豚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天然药物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0—07/2002—03在中国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完成。选择健康雄性豚鼠84只,体质量(200&;#177;50)g,清洁级。干预:分别采用10g/L组胺与1g/L乙酰胆碱混合液引喘及10mL/L卵蛋白致敏复制法制备急性和迟发性哮喘豚鼠模型,采用雾化吸入途径给予滨蒿内酯药治疗,观察引喘潜伏期,并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放免法和双抗夹心法检测迟发性哮喘豚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gE,IL-4和IFN-γ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引喘潜伏期以及实验动物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gE,IL-4和IFN-γ含量。结果:滨蒿内酯明显延长急性和迟发性哮喘引喘潜伏期,哮喘组豚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gE,IL-4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lt;0.05),IFN-γ含量明显降低(P&;lt;0.05);而滨蒿内酯组IgE水平及IL-4含量较哮喘组豚鼠显著降低(P&;lt;0.05),IFN-γ的含量则明显升高(P&;lt;0.05)。结论:滨蒿内酯通过调节IL-4/IFN-γ之间的失衡、抑制IgE的异常合成发挥明显的抗哮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