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勇 《中国处方药》2020,(2):141-142
目的对ADCC ELISA 50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检测HIV抗体待复检标本的确证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试验"灰区"样本的正确处理,从而避免漏报、误报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方法选择某综合医院2018年12月~2019年6月送检血清标本,采用ADCC ELISA 50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进行HIV抗体初筛,对检测待复检标本送到确证实验室经蛋白印迹试验(WB)确证,并对其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共初筛出64份待复检样本,其中50份初筛有反应样本经WB确认均为阳性(100.0%),14份"灰区"样本经确认有6份为不确定,8份为阴性。50份确证阳性样本中,GP160条带出现频率最高(100.0%),P55出现频率最低(48.0%);6份不确定样本中,GP160条带出现频率为100.0%。结论全自动酶免分析仪检测HIV抗体标本S/CO值在"灰区"附近时,S/CO值大小不能有效判断结果,要及时送检确证实验室进行WB确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HIV抗体筛查ELISA方法检测HIV抗体试验阳性与免疫印迹试验(WB)确证结果,探讨两种方法检测HIV抗体的差异。方法对6291例筛查样本用ELISA方法检测,将41例复测结果为阳性样本的结果与WB法确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ELISA检测的S/CO值变化与WB确证结果的关系。结果41例HIV抗体筛查阳性标本经免疫印迹确证试验,阳性有12例(均为HIV-1抗体阳性),阴性13例,结果不确定的16例。确认为阳性标本的S/CO平均值为22.8;不确定的标本S/CO值平均为10.7;阴性的标本S/CO值平均为8.7。在阳性标本中,p55条带出现的频率最低为47.1%,p51条带为58.3%,其它均达到75%以上,其中gpl60、p24达到100%;不确定标本中,gpl60条带出现的几率最高,达62.5%,p24条带次之,达37.5%。结论筛查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IV抗体结果的报告必须以确认结果为准。高S/CO值预示HIV抗体阳性的可能性较大,而较低的S/CO值时HIV抗体阴性及不确定的可能性较大。WB确认方法在不确定标本检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硒标法作为HIV(1 2)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阳性的标本送确证试验室作确证试验前进行一步筛查的实验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取2000年以来本中心ELISA检测初筛阴性、阳性标本与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雅培DETERMINFHIV1/2试剂盒(硒标法)进行比较试验。结果硒标法检测抗-HIV(1 2)与HIV(1 2)抗体确证试验(WB)法之间有着很好的一致性。结论硒标法可作为艾滋病抗体确证试验检测前,初步筛查的另一原理的试剂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近五年来本市无偿献血者人群中抗-HIV初筛阳性结果与确认试验阳性结果的对比情况,探讨抗-HIV初筛酶联免疫试剂的假阳性结果及其假阳性献血员的科学回访。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2008年至2013年间145133名无偿献血者进行抗-HIV1/2检测,初检复检都呈阳性或单试剂双孔复试都呈阳性者,送疾控中心确认,确认阳性者为阳性结果。结果确证抗-HIV1/2抗体阳性7例,感染率为0.0048%。结论在2008年至2013年间初筛检测的145133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的呈阳性反应的212份标本中,被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确认7份标本为阳性,205份为假阳性,假阳性率约是96.7%,与有关文献报道正常人群中抗-HIV1/2的ELISA法普查初筛结果中97%假阳性率值接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于艾滋病筛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中的临床价值,为完善疾控中心HIV检测咨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具有艾滋病高危感染风险而在疾控中心接受艾滋病筛查的75例HIV自愿咨询检测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检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法对HIV抗体进行检测,比较2种检测方法对艾滋病高危受检者HIV抗体的筛查结果,并针对HIV抗体阳性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75例HIV自愿咨询检测者中,经酶联免疫吸附法初筛阳性共13例,经胶体金法初筛阳性共9例,2种试剂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酶联免疫吸附法对HIV抗体初筛阳性的灵敏度、约登指数、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均高于胶体金法(P <0.05),酶联免疫吸附法与胶体金法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用于艾滋病高危风险人群HIV抗体筛查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提高初筛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艾滋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HIV抗体筛查阳性与免疫印迹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分析H IV抗体筛查试验阳性结果与免疫印迹试验(WB)结果,探求H 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ELISA的S/CO值与确认实验结果的关系。方法对952份筛查阳性样本的ELISA结果与WB确认结果进行比较,计算ELISA的敏感性、特异性,并依据ELISA检测S/CO值变化探求与WB结果的关系。结果ELISA与WB的阳性符合率为93.39%,ELISA检测H IV抗体的敏感性为99.53%,特异性为96.49%;确认为阳性标本的S/CO平均值为18.38,gp160、gp120、gp41、p66、p51、p31、p24条带出现的百分率都在93%以上,其中gp160出现的百分率为100%;确认阴性与不确定标本S/CO平均值分别为3.03与2.22,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筛查试验存在假阳性结果,H IV抗体结果的报告必须以确认结果为准。高S/CO值(≥6.0)预示H IV抗体阳性的可能性较大,而S/CO值较低时H IV抗体阴性及不确定的可能性较大。WB确认方法在区分阴性与不确定标本中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初筛试验假阳性的原因分析,以减少假阳性结果的发生.方法 对15例初筛试验阳性的标本用原有试剂加另外一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筛查试剂重复检测.结果 15例初筛阳性标本经确证有9例呈阳性反应,4例呈阴性反应,2例为不确定.结论 HIV抗体初筛假阳性与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实验室质量管理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ELISA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抗梅毒螺旋体(TP)特异性抗体结果不一致的样本行Western blot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对我院检验科抗TP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酶标板有显色的S/CO<1的ELISA阴性样本和S/CO≥1的ELISA阳性样本以TPPA复检结果,对ELISA和TPPA结果不一致的样本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采用ELISA初筛检测抗TP抗体样本106 757例,3972例需行TPPA复检,其中酶标板有显色的ELISA阴性样本29例和ELISA阳性样本3943例.TPPA复检与ELISA结果不一致的血清样本163例,其中酶标板有显色的ELISA阴性样本29例、阳性样本134例;TPPA阴性样本76例、阳性样本23例、保留样本64例;Western blot阴性样本93例、阳性样本31例、可疑样本39例.TPPA与ELISA检测结果分别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PA是抗TP抗体检测的有效复检手段;ELISA与TPPA检测抗TP抗体结果不一致时,有必要采用Western blot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免疫检验在抗艾滋病病毒(HIV)检测中的结果。方法 189例疑似艾滋病患者,分别接受胶体金快速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验,以免疫印迹法作为金标准,比较胶体金快速法与ELISA法的准确性。结果 189例疑似艾滋病患者经由免疫印迹法确诊,经血清检验后其中HIV抗体阳性114例, HIV抗体阴性75例。ELISA法检测HIV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92.1%(105/114)、88.0%(66/75)、90.5%(171/189)高于胶体金快速法检测的83.3%(95/114)、73.3%(55/75)、79.4%(150/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HIV临床检测过程中,胶体金快速法与ELISA法均能够达到较高检测准确性,两种方法检验特异度与灵敏度均较高,但ELISA法阳性准确性更高,更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梅州市自愿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为制定血液安全和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2012年梅州市自愿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IV筛查采用ELISA试验,HIV抗体初筛可疑标本送梅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使用免疫印迹试验(WB)进行确证,确证阳性者判定为HIV抗体阳性。结果在2007—2012年162896例梅州市自愿无偿献血者中,检出HIV抗体阳性16例,阳性率为9.82/10万,不同年份自愿无偿献血人群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抗体阳性者均为男性,以青壮年为主。结论采供血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大力开展大众艾滋病知识普及工作,把输血传播HIV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快速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推广HIV抗体快速检测方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6 215份患者血清标本采用快速胶体硒检测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平行检测HIV(1+2)抗体,两次检测结果为阴性则报告"阴性",两次检测结果为阳性或一阴一阳均送重庆市沙坪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免疫蛋白印记法(WB)确证试验。用快速胶体硒检测法技术参数进行评估,采用χ2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抗-HIV确证试验(WB法)比较,快速胶体硒法敏感性(真阳性)100%,特异性(真阴性)99.97%,误诊率(假阳性)0.03%,漏诊率(假阴性)0%,阳性预测值99.48%,阴性预测值100%,总体符合率99.97%;ELISA法敏感性(真阳性)99.74%,特异性(真阴性)99.98%,误诊率(假阳性)0%,漏诊率(假阴性)0.02%,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9.98%,总体符合率99.98%。经χ2检验,两者在总体符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V抗体快速检测简便易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在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职业暴露后处置、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2012年晋中市无偿献血者HIV检测有反应结果分析,证明血液筛查使用ELISA四代试剂的必要性。方法:用ELISA三代和四代试剂对血液进行两次筛查,对筛查"有反应"标本送晋中市疾控中心实验室用ELISA三代和PA进行复核,将复核结果"HIV抗体待复查"标本送山西省疾控中心HIV确认实验室用蛋白印迹法(WB)进行确认。结果:初筛"有反应"标本40例;"HIV抗体待复查"标本8例;其中5例ELISA三代、四代试剂、PA均阳性,WB确认阳性,3例初筛ELISA四代阳性中心实验室复核ELISA三代或PA阳性,WB确认2例不确定(P17或P24带型),1例阴性。结论:ELISA四代试剂灵敏度高于三代试剂,作为血液筛查必不可少,目前ELISA三代、四代试剂配合使用模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快速筛查HIV抗体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方法用胶体金法快速筛查测试对象口腔黏膜渗出液中HIV抗体,与ELISA法检测相同测试对象血样HIV抗体作对照。结果本组研究对象150例,用胶体金法快速筛查其口腔黏膜渗出液样本的HIV抗体,阴性127例(阴性率84.7%),阳性23例(阳性率15.3%);再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浆标本的HIV抗体,阴性129例(阴性率86.0%),阳性21例(阳性率14.0%),二者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胶体金法检测人类口腔黏膜渗出液样本作为快速筛查HIV抗体是可行的,值得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胶体金法检测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抗体)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方法(1)灵敏度试验:将15份经免疫印迹法确诊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血清进行倍比稀释,应用ELISA法和胶体金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原液、稀释血清的抗HIV抗体,记录两种方法抗HIV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最大稀释倍数.(2)特异度试验: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同时检测200份非AIDS患者的血清,记录两种方法的阴性率.结果(1)灵敏度试验:ELISA法的最大稀释倍数显著高于胶体金法(P<0.05).(2)特异度试验:两种方法的阴性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抗HIV抗体的灵敏度优于胶体金法,但是两种方法检测血清原液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均一致,因此胶体金法可以代替ELISA法用于AIDS的初筛试验.  相似文献   

15.
李雪敏  徐智贤  王志苏  刘福宝 《河北医药》2013,35(16):2505-2506
在不同人群中开展HIV抗体的筛查检测,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邢台市已在献血员、医疗机构术前及其他就诊者、公安司法机关被监管人员、男男同性恋、自愿咨询检测等人群中开展常规性HIV抗体检测。对于初筛试验呈阳性反应的样品进行复检和确认试验。在相关的检测中,出现了许多HIV抗体不确定结果,为此回顾分析了邢台市2009至2012年HIV抗体人群筛查的数据,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进行HIV抗体筛查的2500例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将初筛试验中的5例(0.2%)阳性标本送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予以确认,分析整个ELISA法检测的过程,从标本来源、试剂、样本、操作过程入手。结果 5例初筛HIV抗体阳性的标本经确认只有1例为HIV抗体阳性,经分析发现,在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整个过程中影响因素涉及到各个环节,主要有:标本、试剂、温度、人员操作技术等因素,因此规范操作,选择和准备好试剂,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结论在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初筛试验中,要消除操作环节中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有效地避免筛查中假阳性或者假阴性出现,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张彩霞  史志旭 《淮海医药》2002,20(2):145-145
目的:对献血员HIV感染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初筛,蛋白印迹(WB)法确证。结果:1995年-2000年共发现并确证HIV-1型感染20例(0.124‰),结论:严格进行献血员HIV感染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2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和梅毒的检查结果,为今后更好地开展VCT检测,制定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自愿咨询检测的求询者咨询情况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93名求询者中,男:女为1.69∶1,18~40岁占%。求询者类型以有商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史的男性居多,占62.85%。初筛检出HIV抗体阳性43例,阳性率10.94%,34人确诊为HIV感染者,1人为不确定,8人未在我中心确证,确证的34人中有14人为配偶/固定性伴阳性,11人为商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7人为注射毒品,1人为男男性行为,梅毒阳性有8人。结论 VCT人群HIV阳性检出率较高,应进一步做好艾滋病、性病的预防控制宣传工作,加大健康教育,加大临床患者及普通人群的自愿咨询和检测工作,把重点放在有非婚异性性行为的青壮年男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院一般就诊人群和献血(浆)员HIV感染率,为医院和采供血机构艾滋病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28份省内各医疗和采供血机构HIV初筛实验室2007—2008年间所送确证标本进行免疫印迹确证试验(WB),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8份初筛阳性标本经WB确认,242份为确证阳性,占73.78%,其中在青壮年中占绝大多数,并在各类就诊人群和献血(浆)员中均有分布,同时有210份(占86.78%)出现8条以上的WB阳性带型结果,P24抗原和外膜抗原成分阳性率最高,分剐迭100%和99.45%。结论当前医院和采供血机构应加强工作人员的防艾意识,防止从业人员职业暴露,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检测和防控措施,以遏制艾滋病的医源性蔓延,确保血液制品和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乙肝表面抗原CMIA法定量检测的一种复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定量检测HBsAg阳性结果的复检必要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方法对CMIA法检测14254例样本中HBsAg阳性的1254例,行胶体金法和ELISA法复检,不符合的样本应用CMIA法重检。结果1254例阳性样本中有259例不符合,进一步复检有68例阴性,不符合率26.3%(68/259),其中浓度在0.05~0.5 IU/ml的不符合率为17.4%(45/259);0.5~5.0 IU/ml的不符合率为5.8%(15/259);>5.0 IU/ml的不符合率为3.1%(8/259)。结论CMIA法定量检测HBsAg有必要进行复检,对<5.0 IU/ml的样本尽量用CMIA法重检;>5.0 IU/ml的样本用胶体金法配合CMIA法复检,是较理想的复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