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治疗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均接受BTX-A注射治疗,治疗后进行强制性诱导运动训练、物理疗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作业治疗及家庭训练。在治疗前与治疗3 个月后,分别用改良Ashworth 痉挛量表(MAS)评定患侧上肢肌张力、关节量角器法测量患侧腕关节主动背伸角度、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PDMS-II)进行患侧手精细运动商(FMQ)的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ADL 能力以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儿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01)。结论BTX-A注射治疗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明显降低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A型肉毒毒素(BTX-A)阻滞术缓解脑瘫患儿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004 年1 月~2011 年12 月本院收治47 例痉挛型偏瘫的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n=25)和试验组(n=22)。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上肢BTX-A 阻滞术治疗。根据试验组患儿体重和改良Ashworth 评分(MAS)来确定BTX-A 剂量,每次用量在30~110 IU 之间,平均(50.7±12.7) IU。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MAS、简易上肢功能检查法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M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上肢功能评分均有提高(P<0.05),试验组提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BTX-A可有效降低脑瘫儿童的上肢肌张力,有助于上肢运动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SCP)患儿各项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CP患儿142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1例)及观察组(71例), 两组均采用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传统推拿及家庭康复训练指导等常规康复训练, 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每日1次, 每次20 min, 每周治疗5 d, 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治疗后), 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Berg平衡量表(BBS)、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量表和脑瘫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分别评估2组患儿的腓肠肌肌张力、平衡功能、ADL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 2组患儿腓肠肌的MAS分级、BBS评分、脑瘫儿童ADL能力量表评分和GMFM-88量表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 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腓肠肌的MAS分级、BBS评分、脑瘫儿童ADL能力量表评分和GMFM-88量表的D区评分、E区评分和总分分别为(2.86±1.67)级、(34.94±19.73)分、(5...  相似文献   

4.
上田法与Bobath法治疗偏瘫儿童上肢痉挛期的疗效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偏瘫儿童痉挛期在临床康复训练中降低患侧上肢肌张力,促进患肢及手的功能发育的方法。方法 32例符合条件的偏瘫儿随机分为上田组和Bobath组,每组16例,并在训练前1周进行功能检查评测,然后分别用上田法与Bobath法降低患侧上肢肌张力,抑制异常姿势痉挛控制后,两组均进行有选择的、不引起痉挛的作业活动来诱发和促进患肢及手的功能恢复,疗程为3个月。以上田敏偏瘫上肢功能评价法的详细分级与Burnnstrin偏瘫手的功能评价法进行评测。结果 通过治疗前后对照,上田组患肢肌张力降低程度和患肢及手的功能提高均明显优于Bobath组。结论 上田法在降低偏瘫儿童痉挛期上肢肌张力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偏瘫患者手肿胀的早期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手肿胀的疗效。方法将 2 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 (康复组 )和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 ,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根据患手肿胀的程度 (体积 )、掌指关节活动度及简易手功能检查 (STEF)评分评定疗效。结果康复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手肿胀的程度明显减轻 ,掌指关节活动度能较好保持 (P <0 .0 1) ,STEF量表提示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 <0 .0 1)。结论患侧手肿胀的早期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对早期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效贴组(肌内效贴+康复,n=20,脱落2例)、白贴组(白贴+康复,n=20,脱落1例)和空白组(康复,n=20,脱落1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MAS)量表、手肿胀程度(手体积)、Fugl 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上肢部分、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3周及6周后,3组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内效贴组FMA评分、STEF评分及手体积差值均优于白贴组和空白组(P<0.05);肌内效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应用肌内效贴扎可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的患手痉挛、肿胀,从而改善手功能。  相似文献   

7.
巴氯芬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抗痉挛药物的时机及其对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按肌张力增高程度将 8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轻度增高组 (A组 )和严重增高组 (B组 ) ,每组又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康复训练 ,试验组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同时接受巴氯芬治疗 ;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 1个月后对 4组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评定。结果训练1个月后 ,4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ADL能力均有提高 ,但A组内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提高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B组内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提高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肌张力轻度增高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 ,只有当肌张力明显增高 (Asworth 3级以上 )并影响运动训练时 ,才有必要进行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8.
表面肌电仪对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在等长收缩过程中肱二头肌肌张力变化的表面肌电图特征。方法使用表面肌电仪检测10例偏瘫型脑瘫患儿在肱二头肌进行被动等长收缩时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健侧肌电信号强于患侧,健侧肱二头肌肌电信号的均方根值(RMS)及肌电积分值(iEMG)高于患侧(P<0.05)。结论表面肌电仪对痉挛偏瘫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评估结果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结果一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A型肉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A(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影响。方法:选择例10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BTX-A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A型肉毒毒(botulinumtoxin A,BTX2A)组加用兰州产BTX-A干粉制剂,(于-20~-5℃避光保存,以生理盐水稀释后立即使用),运用“反向牵拉指压法“进行下肢痉挛肌局部注射,注射后次日开始进行痉挛肌牵伸及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儿的肌张力与ADL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治疗组患儿的肌张力、AD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1)。结论:康复训练仍是有效的脑瘫治疗手段,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两者结合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肉毒毒素A(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 )的影响.方法:选择例100例双下肢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BTX-A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A 型肉毒毒(botulinumtoxin A ,BTX2A)组加用兰州产BTX-A 干粉制剂,(于-20~ -5 ℃避光保存,以生理盐水稀释后立即使用),运用"反向牵拉指压法"进行下肢痉挛肌局部注射,注射后次日开始进行痉挛肌牵伸及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儿的肌张力与ADL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治疗组患儿的肌张力、AD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训练仍是有效的脑瘫治疗手段, 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两者结合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电针拮抗肌联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强的疗效。方法:以简单随机法,将68例中风后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成分2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拮抗肌电针治疗进行干预。电针每次持续30min,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评估患侧肌张力状态(用改良Ashworth的量表分,MAS)。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肢体痉挛程度MAS评分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测定结果(P0.05)。结论:电针拮抗肌对患侧肢体进行针对性治疗,可通过神经反复刺激,从而改善患肢肌张力,使运动更为协调,增强患者生活能力,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将气动式手康复设备应用于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手功能综合康复训练并观察疗效。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医学中心就诊的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两组均行常规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增加气动式手康复设备训练,共6个月。训练前后,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精细运动评定量表(FMFM)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进行评定。结果 训练后,两组PDMS-FM、FMFM和Wee-FIM评分均显著改善(|t|> 16.310, P <0.001);试验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 2.795, P <0.01)。结论 气动式手康复设备能有效提高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手功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的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肌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偏瘫侧肢体锻炼(每组5~10次,每天2~3个循环)、立位平衡(30 min/次,1次/d)、坐位平衡(30 min/次,1次/d)、步行(30 min/次,每天2~3次)、日常活动(30 min/次,每天2~3次)等在内的常规康复训练,每周训练5 d,持续训练4周;观察组给予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的康复训练,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患者通过镜子集中观察自身镜像的运动成像,将看到的运动成像想象成自己的患侧并尽可能使患侧自主完成训练,训练内容同对照组,持续训练4周。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量表(MAS)评估上、下肢肌力;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估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2组患侧上下肢肌力、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4周后上肢(患侧臂旋前、屈肘肌群)及下肢(患侧髋屈肌群和伸肌群)M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4周后上肢、下肢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后上肢、下肢MAS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周后上肢、下肢FMA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镜像视觉反馈的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下肢的肌力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功能性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力康复中的疗效和对肌力、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基本治疗相同;对照组对偏瘫下肢进行抗痉挛模式训练,治疗组对偏瘫下肢进行功能性运动训练,2组治疗均为40 min/次,1次/天,5.5 d/周,总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徒手肌力检查(MMT)、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A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改良Bathel指数(MBI)等评价2组患者下肢的肌力、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MMT分级、MAS分级、FMA下肢运动积分和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下肢MMT分级、FMA和MB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张力在治疗前后却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功能性运动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下肢的肌力和日常生活功能,对下肢肌张力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个体音乐治疗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个体音乐治疗。两组患者主动运动训练时长保持一致。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肢体肘、膝关节肌张力(MAS)评分和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肘、膝关节MAS评分和上、下肢FM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肘、膝关节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上、下肢FMA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肘、膝关节MAS评分和上、下肢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个体音乐治疗能更有效降低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肘、膝关节痉挛程度,提高偏瘫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张淑珍  刘玉海  吕杰 《中国康复》2012,27(4):288-289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充气压力衣配合支具对偏瘫患者患侧手肿胀的疗效。方法:偏瘫手肿胀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充气压力衣训练,训练结束后配带腕背伸支具。分别在治疗前后给予患手肿胀程度(体积)、掌指关节活动度及简易手功能检查(STEF)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患手的肿胀体积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减少更显著(P<0.01);掌指关节活动度及STEF评分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增加更显著(P<0.01)。结论:早期应用充气压力衣进行训练并配带腕背伸支具能明显消除偏瘫患者手肿胀,增加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7.
肉毒毒素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局部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8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30例,均采用BTX-A局部肌肉注射和推拿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系统的康复训练等。治疗前后均以改良阿氏量表(MAS)评分肌张力,运动评价量表(PRS)评定运动功能。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MAS评分均明显下降,PRS评分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局部肌肉注射BTX-A结合系统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与康复训练和药浴相结合治疗脑瘫患儿痉挛的效果。方法80 例痉挛型和混合型脑瘫患儿分为两组,每组40 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观察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进行康复训练和药浴。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 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和药浴能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和混合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制自制踝足矫形带对痉挛型偏瘫脑瘫足下垂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 24例痉挛型偏瘫脑瘫足下垂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行步态训练,观察组佩戴自制踝足矫形带行步态训练,共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腓肠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和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88)D区(站立)、E区(走跑跳)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ROM、GMFM-88的D区和E区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佩戴自制踝足矫形带行步态训练能进一步降低痉挛型偏瘫脑瘫患儿患侧的腓肠肌张力,增加踝关节活动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偏瘫型脑瘫患儿腕屈伸肌群最大等长收缩时肌肉募集和协调功能的肌电信号特征.方法 选取痉挛型偏瘫患儿68例,年龄2~14岁,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其健手和患手腕屈伸肌群最大等长收缩时的表面肌电信号,通过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其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和协同收缩率的特征.结果 使用患手抓握时,患手腕部的RMS、iEMG均明显高于健手(P<0.05),患手与健手腕伸肌RMS、腕屈伸肌iEMG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使用健手抓握时,健手腕部的RMS、iEMG均明显高于患手(P<0.05),健手与患手腕屈伸肌iEMG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健手抓握时健手腕部的RMS、iEMG均明显高于患手抓握时患手腕部的RMS、iEMG,但健手腕部的协同收缩率(0.48±0.02)明显低于患手(0.54±0.04)(P<0.05).结论 偏瘫型脑瘫患儿使用患手时腕屈肌群存在过度协同激活,患手肌肉募集能力明显弱于健手,其双手的分离运动控制能力可能受限,提示增强腕伸肌收缩功能、抑制腕屈肌协同激活水平、合理引导患手开展功能锻炼应成为偏瘫患儿康复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