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40例出现贫血的早产儿,根据胎龄、出生体质量、出生时血红蛋白(Hb)、有无机械通气等因素分组,比较各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及Hb最低值。结果:随着胎龄增大、出生体质量增加,患儿贫血出现时间延迟,贫血程度减轻(P < 0.05~P < 0.01);与出生时Hb>145 g/L组相比,出生时Hb≤145g/L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明显提前,Hb最低值显著降低(P<0.01);与非机械通气组相比,机械通气组患儿贫血出现时间较早,Hb最低值较低(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和出生时Hb值均是早产儿贫血出现时间的影响因素(P < 0.05~P < 0.01),而胎龄和出生时Hb值均是Hb最低值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出生时Hb值越低,早产儿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产儿贫血,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致造成发生贫血的相关因素,为有效预防早产儿贫血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4月13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统计早产儿在院期间贫血的发生率,并以未发生贫血的早产儿为对照组,以发生贫血的早产儿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导致新生儿贫血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在130例早产儿患者中共50例发生贫血,贫血发生率为38.46%。同时,根据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胎龄≤32周、出生时体重≤2 kg及出生后抽血量20m L均为导致早产儿发生贫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贫血可受多种危险因素所影响,临床应注意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早产儿进行早产儿贫血防护。 相似文献
3.
4.
早产儿贫血106例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贫血是指未成熟儿或低体重儿在生后1年内发生的贫血。贫血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并可引起其它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总结了106例早产儿贫血的临床资料,旨在了解影响和加重早产儿贫血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贫血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新生儿病房于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早产儿347例,选取发生早产儿贫血154例,按不同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后2周内总抽血量进行分组,分别比较贫血出现时间和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b)最低值。结果:胎龄≤34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8天,13.4天,Hb平均最低值分别为88.7g/L,90.2g/L,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贫血出现的时间越晚,程度越轻(P<0.01);住院期间总抽血量<10mL/Kg,贫血出现时间16.,Hb平均最低值为111.3g/L,较≥10ml/Kg组贫血出现晚,程度轻(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医源性失血可加重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贫血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我院新生儿病房于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早产儿347例,选取发生早产儿贫血154例,按不同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后2周内总抽血量进行分组,分别比较贫血出现时间和住院期间血红蛋白(Hb)最低值。结果:胎龄≤34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贫血出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8天,13.4天,Hb平均最低值分别为88.7g/L,90.2g/L,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贫血出现的时间越晚,程度越轻(P〈0.01);住院期间总抽血量〈10mL/Kg,贫血出现时间16.,Hb平均最低值为111.3g/L,较≥10ml/Kg组贫血出现晚,程度轻(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贫血程度越重。医源性失血可加重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生理性贫血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早产儿生理性贫血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更好地掌握其发生规律.以利于及时预防、治疗,笔者分析了我们两科40例早产儿生理性贫血.并动态观察其贫血程度与日龄、体重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对象:系1986年1月以来住院的早产儿,胎龄<37周。以早产儿生活力低下寄养入院,住院25天以上,除外合并感染性、出血性及其它严重疾病者,以外周血血红蛋白(Hb)<140g/L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早产儿合并贫血并存活者40例。男23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1.35∶1。平均胎龄33.6±1.3周(31~36周),平均出生体重1869±281克(1350~2500克),平均观察天数49±21天(25~100天)。喂养方式:母乳喂养9例(?).混合喂养9例(22.5%),人工喂养2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产儿贫血与胎龄、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早产儿按不同胎龄、体重进行分组,比较贫血发生率及住院期间血红蛋白最低值.结果 早产儿贫血发生率为41.4%,其中胎龄≤32周贫血发生率为72.5%,~35周为38%,~37周为22%,随着胎龄增加贫血发生率逐渐下降.出生体重≤1500g的贫血发生率为83.3%,~2000g为44.9%,>2000g为24.2%,随着出生体重增加贫血发生率逐渐下降.不同胎龄之间及不同出生体重之间的贫血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比较住院期间平均最低血红蛋白值发现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贫血程度越重.结论 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其贫血的发病率越高,并且贫血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新生儿科2011年6月—2012年9月收治的74例发生贫血的早产儿(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早产儿贫血的原因,选取同期无贫血症状的早产儿5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胎龄、采血量≥10ml/kg的例数、住院期间早产儿平均血红蛋白值,评价早产儿贫血的相关因素及各相关因素与贫血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①观察组早产儿发生失血22例(29.7%),感染性疾病21例(28.4%),血红蛋白病17例(23.0%);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早产儿出生时体重、胎龄、母亲贫血、采血量≥10ml/kg的例数、住院期间平均血红蛋白值(Hb)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感染、失血、血红蛋白病、母亲贫血是早产儿贫血的常见原因,出生时体重、胎龄、医源性失血量与早产儿贫血密切相关,应避免反复采血,降低感染性疾病发生,对早产儿贫血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发生贫血的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出生的早产儿364例,检测所有早产儿出生后7d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间接胆红素(IBIL)、AST、ALT,统计所有早产儿的胎龄、出身体重、28d体重增长,对比分析两组的差异。结果:贫血组早产儿与正常早产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包括胎龄、出生体重、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与28天体重增长比例。结论: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溶血越重、体重增加越快,发生贫血的几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6):79-83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文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2340例住院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描述研究对象的眼底检查结果 ,将所有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ROP组(n=384)和无ROP组(n=1956),比较两组儿童一般情况、临床治疗、并发症、孕母情况的差异及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多因素指标。结果 2340例早产儿中,男1334例,女1006例,诊断ROP为131例(5.6%),无ROP为2209例(94.4%)。其中男70例,女61例;1期83例,2期35例,3期9例,4期3例,5期1例。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头围、Apgar评分、窒息与ROP是否发病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发现单胎与ROP是否发病有差异(P0.05)。吸氧、输血、咖啡因、动脉导管未闭、颅内出血、胎儿宫内窘迫与ROP是否发病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发现EPO、氨茶碱与ROP是否发病有差异(P0.05)。母亲年龄、产前激素、硫酸镁、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与ROP是否发病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发现分娩胎次、受孕方式、贫血与ROP是否发病有差异(P0.05)。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吸氧、妊高征是早产儿患有RO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中对早产儿应给予视网膜病变的普遍筛查,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积极干预并发症,进而降低ROP疾病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8例和非喂养不耐受早产儿1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分娩孕周、出生体重等指标,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29.29%。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开奶时间、氨茶碱使用情况、胃出血、宫内窘迫、窒息和并发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奶时间晚(OR=2.575)、分娩孕周小(OR=2.444)、产时有窒息(OR=2.132)、出生体重低(OR=2.203)和使用氨茶碱(OR=2.020)是导致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多因素有关,预防产前及产后各危险因素,有利于改善早期胃肠道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吉林医学》2015,(11)
目的:分析3岁以下儿童贫血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新疆石河子地区483例3岁以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末梢血进行血红蛋白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正常组(n=354)和贫血组(n=129),对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483例儿童中有129例(26.71%)存在贫血,贫血儿童的男女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发生率与年龄呈负相关。贫血组儿童的人工喂养、低平均身高、低平均体重、生长迟缓、经常性腹泻、经常性感冒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岁以下儿童贫血与低体重、低身高、人工喂养、经常性腹泻、感冒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因素,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贫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了解孕产妇贫血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探讨降低孕产妇贫血的预防措施。方法选自2007年3月1日~2008年6月1日期间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确诊为宫内妊娠至产后42d内的孕产妇3096人。采集其末梢血进行血红蛋白定量,将其调查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并进行X^2检验处理。结果孕产妇贫血发病率31.87%,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妊娠中期至产后3d内是孕产妇贫血发生的高峰时期,生育年龄越大,贫血发生风险越高,并与生育史呈正相关。结论孕产妇贫血高发人群分布于低经济、低文化的农民和其他从业人员,并与围生期密切相关。应重视孕期和产褥期的保健工作,特别要针对影响贫血的主要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减少贫血的发生率,对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颅内出血(ICH)是早产儿的一个常见并发症,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易引起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可高达65%,而25%~50%的出血患儿可无临床表现。本研究观察了早产儿的一些产前,产时及产后因素与颅内出血的关系,旨在探讨早产儿ICH的高危因素,以利于早产儿ICH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112例早产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原因与非母乳喂养、胎龄小、出生体重低、辅食添加时间迟等因素有关,而与其生长发育良差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早产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50例早产肺出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重点分析早产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以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影响早产儿出现肺出血现象的因素有孕周、体重、体温低、肺部感染、缺氧等,缺氧问题是影响早产儿肺出血的最主要高危因素。结论:对早产儿相关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特别是针对早产儿肺出血的情况进行早期治疗预防,对影响早产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减少早产儿肺出血死亡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