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性垂体腺瘤放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治疗是功能性垂体腺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包括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两大类.主要用于术后残留或复发病例,也可以作为某些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放疗后局部控制率与手术相仿,但激素水平正常化需要时间较长.常规放射治疗对激素水平的控制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放射治疗后晚期垂体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也相当高.因此,如何降低垂体功能减退等晚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放射治疗后内分泌反应率、缩短反应时间是垂体腺瘤放射治疗的焦点之一,而其中的关键是靶区准确定位、剂量分割的合理确定及靶区边缘相对锐利的剂量梯度,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优于常规放射治疗.本文还论述了放射治疗垂体腺瘤的适应证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6年1月~2010年4月伽玛刀治疗的获得完全随访的112例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5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给予边缘剂量10~25 GY,巨大腺瘤采用分次治疗。根据术后临床症状、肿瘤大小及激素水平评价疗效。结果随访12~64个月,平均30.5个月,其中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2.1%,肿瘤大小控制率为89.3%,激素水平控制率70.5%,3例出现垂体功能低下(2.6%),且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与肿瘤大小、边缘剂量、侵袭性有关。结论伽玛刀治疗功能性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与肿瘤大小、侵袭性,边缘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型垂体腺瘤部分切除术后,残留肿瘤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复发的因素.方法:11例直径2.1~5.5cm的大型垂体腺瘤病人,经部分切除术后再行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随访1~3年,残留瘤体直径在2.0cm以上者,治疗1年后复发2例.2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半年内,发现瘤体坏死的放射影像学改变和临床内分泌症状恶化.结论:残瘤肿瘤直径大于2.0cm和侵袭型垂体腺瘤的病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复发率高.此现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型垂体腺瘤部分切除术后,残留肿瘤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复发的因素.方法11例直径2.1~5.5cm的大型垂体腺瘤病人,经部分切除术后再行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随访1~3年,残留瘤体直径在2.0cm以上者,治疗1年后复发2例.2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半年内,发现瘤体坏死的放射影像学改变和临床内分泌症状恶化.结论残瘤肿瘤直径大于2.0cm和侵袭型垂体腺瘤的病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复发率高.此现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疗效和内分泌激素变化,并分析了治疗后主要的并发症.方法 选择了自1995年9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并获得完全随访资料的128例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患者,肿瘤直径1.0~4.8 cm(平均3.04 cm),既往手术63例,具有放疗史22例.PRL腺瘤56例,GH腺瘤19例,ACTH腺瘤2例,FSH腺瘤1例,混合性腺瘤22例,无功能性腺瘤28例.采用Leksell立体定位系统,边缘剂量12~35 Gy(平均19.56 Gy).等剂量线45%~50%.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结果 大部分病人均可耐受伽玛刀治疗,急性并发症很少出现.晚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和垂体功能低下.伽玛刀治疗后,肿瘤消失的为4例,肿瘤缩小的为94例,肿瘤大小无变化的26例,4例患者治疗后肿瘤增大,总的肿瘤控制率为96.87%.同时对于功能性腺瘤,于治疗后11例激素水平恢复正常,58例患者激素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结论 伽玛刀治疗侵袭性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的脑肿瘤患者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的价值。方法采用X线FSRT法治疗15例不能手术的脑肿瘤患者。所有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及MRI和/或CT确诊。其中4例采用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1例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常规放射治疗。常规外照射剂量30.0~52.0 Gy。FSRT准直器2.5~5.0 cm,靶体积0.9~39.6 cm3,分次剂量5.0~15.0 Gy,总剂量15.0~50.0 Gy。1个靶中心参考剂量线为70%~90%,2个靶中心参考剂量线为50%。采用4~6个弧非共面等中心旋转照射。结果治疗后生存期2~105个月,中位生存期30.8个月。急性神经毒性反应较轻,各有2、1、1例出现Ⅰ、Ⅱ、Ⅲ级晚期神经损伤,无Ⅳ级晚期神经损伤。结论对于不能手术的脑肿瘤患者行X线FSRT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经蝶窦入路切除复杂垂体腺瘤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经鼻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的23例复杂垂体腺瘤患者,术后进行激素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随访。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均为垂体腺瘤,16例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次全切除的患者术后均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患者分别在随访12个月和14个月时出现肿瘤复发,再次给予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术后继续随访,未见复发。全部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随访时间5~20个月。结论对于复杂垂体腺瘤的患者,将神经导航与内镜相结合,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可提高经蝶窦入路的手术安全性及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γ-刀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及患者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的主要并发症。方法对1995年9月-2004年12月经γ-刀治疗并获得完全随访的312例垂体腺瘤患者(包括手术后104例,放射治疗后35例,173例直接采用γ-刀治疗)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非功能性垂体腺瘤78例,功能性垂体腺瘤234例(催乳素腺瘤124例、生长激素腺瘤37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2例、促甲状腺激素腺瘤1例、卵泡刺激素腺瘤8例和混合性腺瘤52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治疗前后肿瘤直径变化及内分泌功能等综合评价疗效。平均随访30.50个月。结果γ-刀治疗后肿瘤完全消失25例(8.01%),缩小152例(48.72%),大小无变化129例(41.35%),增大6例(1.92%),总的肿瘤控制率为98.08%(306/312)。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中77例(32.91%)激素分泌水平恢复正常,102例(43.59%)较治疗前下降,55例(23.50%)无明显改变。γ-刀治疗的晚期并发症主要有视力下降(5例)和垂体功能低下(8例)。结论γ-刀治疗垂体腺瘤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垂体腺瘤是发生在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也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内分泌和神经病理诊断学的不断提高,对于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诊断日趋完善,为早期治疗提供了保障。长期以来,手术一直是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对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治疗研究的深入,药物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γ-刀)等治疗手段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因为临床上无明显的内分泌症状,所以发现时往往成为大腺瘤或巨大腺瘤。开颅手术仍具有一定风险,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成了首选治疗方法。对手术切除后残留的垂体腺瘤放射线治疗仍对患者有好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特别是伽玛刀治疗获得了高效率抑制肿瘤生长,并且具有对周围正常垂体及神经组织损伤小,精确度高,费时少等优点。对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治疗主张手术切除与放射线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恶性垂体瘤辅助瘤内放射治疗蔡厚芳,刘宗慧,李士月报告1例男性58岁恶性垂体腺瘤经过4次手术切除和二次立体定向瘤内放疗。患者男性,58岁,因鞍区、左额肿瘤两次行手术切除。后因左额残留及右额顶肿瘤两次行立体定向同位素(P32)瘤内放疗。术后将各次切片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蝶窦入路假包膜外切除功能性垂体腺瘤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采用经蝶窦入路假包膜外切除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病例,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28例垂体腺瘤病人均在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术后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内分泌学检查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术中发生脑脊液漏3例,术中修补后痊愈。术后发生一过性尿崩5例,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后得到控制,无垂体功能低下及死亡病例。结论经鼻蝶假包膜外切除功能性垂体腺瘤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垂体瘤在临床已经广泛应用,但治疗垂体微腺瘤的报道仍较少,而且伽玛刀治疗远期对垂体功能的影响至今尚不明确,尤其引起垂体功能损害的情况仍令人担忧。为此,本文回顾性分析伽玛刀治疗垂体微腺瘤远期对垂体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引起垂体功能低下的情况。方法随访应用Leksell伽玛刀治疗的垂体微腺瘤患者,获得完整资料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随访时间超过5年,平均(89.40±14.43)月。结果33例在术前存在不同程度垂体功能低下,治疗后28例恢复正常(84.8%);本组有8例目前存在垂体激素水平低下,但只有1例与本次治疗有明确关系,5例目前无自诉症状,有症状而且需要激素替代治疗有3例(2.7%)。结论伽玛刀治疗垂体微腺瘤远期引起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率极低,而对改善垂体功能低下有明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垂体瘤,在控制肿瘤生长和改善内分泌异常方面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对469例垂体瘤患者,在我院接受伽玛刀治疗,其中274例被诊断为分泌型垂体瘤.结果386例平均随访34.3月,随访中除4例垂体瘤因瘤体增大,治疗后再次手术切除外,其余均控制生长.对治疗后影像改变及内分泌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并对随访中的垂体功能减退,海绵窦神经的损伤和修复,视神经的损害等并发症加以叙述.结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垂体腺瘤,对控制肿瘤生长和改善内分泌异常的作用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1]。肿瘤通过压迫周围正常组织可产生视力下降、头痛等临床症状。垂体腺瘤可分为功能性垂体腺瘤(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s,FPAs)(泌乳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或甲状腺激素分泌腺瘤)和非功能性垂体腺瘤(non-functional pituitary adenomas,NFPAs),这取决于构成肿瘤的细胞类型[2]。FPAs除可引起占位效应外,由于其激素分泌高于正常水平,还可导致全身效应[3]。手术治疗是目前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4],但在经历手术后,部分患者可发生如脑脊液漏、尿崩、感染、垂体功能减退、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其中,垂体功能减退是指一种或多种垂体激素的缺乏,通常表现为慢性且终身的状况,需要长期药物替代治疗[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疗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脑干区肿瘤适应证、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放疗治疗(SRT)脑干区肿瘤21例;其中胶质瘤9例、血管瘤4例、转移瘤4例、胶质瘤手术后残留4例。治疗方法采用如下3种方案:1外照射加SRT追量,包括8例高级别胶质瘤(3~4)和2例转移瘤。在外照射量30~36Gy基础上,SRT追量18~30Gy。2低级别胶质瘤(1~2)术后残留及复发,共7例。SRT靶区剂量40~45Gy,分8~12次、每天一次。3良性肿瘤的4例;分别为动静脉瘤(AVM s)及血管瘤(CA)2例。靶区剂量35~40Gy,分4~6次,隔天治疗。结果治疗后12个月生存率20例,临床症状近期好转率20例,死亡1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干肿瘤2年生存率达85.7%。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干区肿瘤安全有效:病灶剂量、分割治疗方式及适应证选择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垂体腺瘤约占神经系统肿瘤的十分之一,而且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尽管垂体腺瘤多呈良性生长,但由于垂体为内分泌中枢,故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相当复杂。垂体腺瘤除了可产生局部压迫症状(主要为视功能障碍)外,还常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包括内分泌功能亢进和低下两方面,两者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目前,在治疗上多首选手术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功能性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后激素水平变化与肿瘤体积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行伽玛刀治疗的功能性垂体腺瘤72例,其中生长激素(GH)腺瘤32例,泌乳素(PRL)腺瘤40例。伽玛刀治疗前、治疗后1.5年测定激素水平及肿瘤体积。结果 伽玛刀治疗后1.5年,GH腺瘤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GH腺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伽玛刀治疗后1.5年,PRL腺瘤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RL腺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伽玛刀治疗后1.5年,GH腺瘤激素水平变化与肿瘤体积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947,P<0.05)。伽玛刀治疗后1.5年,PRL腺瘤激素水平变化与肿瘤体积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963,P<0.05)。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功能性垂体腺瘤伽玛刀治疗后激素水平的变化能反映肿瘤体积的变化,激素水平变化的测定对肿瘤的体积变化的测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以其精确度高,靶区剂量分布合理,周围正常组织低剂量照射的优点而应用于人体各部位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腺瘤是一种颅内常见肿瘤,既往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的发展,采用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本中心自1999年6月到2002年6月采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垂体腺瘤2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