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物种适应生存压力的结果。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与其它DNA病毒相比具有很高的变异率。随着研究的深入,表明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失败、HBIG预防移植后肝脏再感染、HBsAg(-)的HBV感染及疾病严重性等均有密切关系。本文就HBV S基因变异及其在临床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的类型、流行病学、变异的位点、可能的诱因、机制以及临床意义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拉米夫定耐药与HBV基因型和P基因变异的关系,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基因型与YMDD变异,用荧光定量的方法,检测HBVDNA定量,研究结果表明C基因型比其它基因型更易耐药,耐药的问题不仅仅是 YMDD变异,P基因可能诱导其它基因的变异,导致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减低。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疫苗母婴阻断失败与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母亲感染HBV基因变异在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母婴阻断失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PCR直接测定母婴HBVS基因序列 ,对婴儿存在HBVS基因变异而母亲未发现者 ,进一步通过克隆筛选法对母亲所感染的HBV进行S基因亚群分析。结果  11例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失败者中有 3例幼儿存在S基因“a”决定簇的氨基酸变异 ,其中 1例幼儿母亲也存在相同的变异。对另 2例母亲所感染的HBV进行S基因亚群分析发现 ,1例母亲 9个克隆所测序列与其原序列完全一致 ;另 1例母亲 8个克隆中 ,有 6个克隆与其原序列一致 ,另 2个克隆与其幼儿所感染的HBV序列一致。结论 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失败者感染的HBVS基因变异株可能早已存在于母亲体内 ,通过免疫选择传染给患儿。  相似文献   

5.
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过程中出现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HBV YMDD突变模式及其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4例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突变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例,用基因芯片法检测YMDD突变类型,并分析不同突变类型的特点。结果444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的YMDD突变类型分别为:YVDD突变185例,其中合并L180M突变94例;YIDD突变216例.其中合并L180M突变34例;YVDD突变+YIDD突变43例,其中合并L180M突变18例。相对于YVDD突变株,YIDD突变株检出率高,较易出现于相对年长患者,发生突变时间晚,病毒复制水平高,肝炎复发程度相对较重。合并L180M突变较单纯YMDD突变发生早,病毒复制水平高。结论拉米夫定耐药的YMDD突变模式主要为点突变和联合突变两种,点突变以YIDD突变为主,联合突变以YVDD突变合并L180M突变为主,YMDD突变模式不同者的临床表现不同,YMDD突变模式可能与预后及治疗的应答相关。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对拉米夫定耐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拉米夫定(lamivudine,LMV)是第一种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新的核苷(酸)类似物,可明显抑制乙肝病毒(HBV)DNA复制,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并使患者获得肝脏生物化学和组织学改善,但临床上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无应答,或随用药时间延长出现反弹,即对LMV产生耐药.近期研究结果表明,HBV对LMV产生耐药可能涉及病毒、宿主及治疗方案等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存在复杂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BV S基因变异、基因型与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关系.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南京第二医院出生的35例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幼儿及其母亲,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并扩增其HBV S基因序列,测序并通过DNASTAR软件与基因库标准序列比对.结果幼儿及其母亲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均>1×106拷贝/mL;幼儿及母亲HBV S基因核苷酸变异率分别为11.4%和17.1%;母婴序列同源性>99.3%;35对母婴中,23对HBV基因型为C型,血清型为adr亚型,12对为B型,血清型为adw亚型,母婴基因型相同.结论 HBV S基因是否变异可能不是高病毒血症患者宫内感染免疫失败的主要因素;基因分型并不能预测和评价新生儿是否发生宫内感染和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8.
9.
拉米夫定治疗相关的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拉米夫定治疗相关HBV变异多发生于活性最强、包含第546-575位氨基酸的C区段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位点,亦涉及第501-545位氨基酸的B区段。YMDD位点是HBV逆转录酶的活性部分,属高度保守序列。在HBV 的逆转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BV BCP变异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后HBVDNA反弹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序列分析法,检测拉米夫定治疗(100mg/d)1年以上,达到病毒学应答半年以上,再出现HBV DNA反弹(HBV DNA拷贝数≥1.0×104拷贝/ml)的27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以及19例从未用过抗病毒治疗患者(对照组)的HBV 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的突变位点.结果 1.治疗组HBVDNA反弹的27例BCP(A1762T G1764A)变异检出率44.44%(12/27)高于对照组26.32%(5/1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4例HBVDNA反弹患者治疗前未检出BCP(A1762T G1764A)变异,治疗后有2例检出BCP(A1762T G1764A)变异.结论 BCP(T1762/A1764)变异可能与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反弹有关.  相似文献   

11.
拉米夫定耐药与HBV YMDD变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拉米夫定耐药与HBVYMDD变异之间关系。对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进行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YMDD耐药基因变异检测。 10 2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 ,HBVDNA阴性 6 3例 (6 1 8% ) ,39例阳性 ,其中HBVYMDD变异 2 2例 ,变异率为 5 6 4 % ,并与用药时间长短有关 ,9- 17个月和 18- 30个月变异检出率分别为5 1 7%和 70 % ,HBVYMDD变异组ALT为 (5 9 94± 8 6 0 )U/L ,显著高于无HBVYMDD变异组的 (5 0 6 0± 6 12 )U/L。基因芯片技术检测HBVYMDD变异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YMDD变异是HBV对拉米夫定耐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基因芯片检测拉米夫定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变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拉米夫定是一种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有很强抑制作用的核苷类似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会引起HBV DNA聚合酶活性区发生变异(YMDD变异),而影响其治疗效果或加重病情。在治疗前、治疗中及停药后,监测HBVDNA YMDD变异情况,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判定疗效和推测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我们尝试将基因芯片技术引入乙型肝炎病毒变异检测,制作了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诊断芯  相似文献   

13.
拉米夫定治疗与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拉米夫定是核苷类似物,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主要抗病毒机制是抑制HBV多聚酶的逆转录酶活性,有效阻止病毒核酸的复制合成,但它不能清除病毒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HBV多聚酶具有逆转录酶、DNA聚合酶、RNA酶H的活性,计算机模拟分析表明,HBV多聚酶有A到E共5个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4.
探讨拉米夫定单用和联用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CHB)时HBVP基因YMDD(酪氨酸 蛋氨酸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 )变异的相关性和临床疗效。将 60例病人随机分成甲、乙两组 ,甲组 (联合治疗组 ) :拉米夫定 10 0mg/d ,口服 12个月 ,胸腺肽注射液160mg静滴 ,1次 /d ,1个月后改每周 2次 ,疗程 6个月。乙组 (拉米夫定组 ) :用法同前组 ,治疗前观察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的变化情况 ,治疗后每月 1次测定ALT、HBVDNA和乙型肝炎标志等 ,并对ALT反跳和HBVDNA反跳者进行HBVP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 ,分析核苷酸…  相似文献   

15.
HBV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因素,拉米夫定是抑制HBV的有效药物之一.但是,长时间应用拉米夫定会导致HBV出现YMDD区段发生变异从而产生耐药[1-2].HBV反转录酶的保守序列YMDD中蛋氨酸(M)被缬氨酸(V)或异亮氨酸(Ⅰ)所取代,变异后成为YVDD(rtM204V)或YIDD(rtM204I),使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反弹[3-4].  相似文献   

16.
HBsAg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S基因插入变异的关系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为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这一特殊临床现象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对2例血清HBsAg(-)/HBVDNA(+)慢性肝炎患者HBV的S基因全序列进行了分析,并与同时获得的15例HBsAg阳性患者序列和已发表的序列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未经拉米夫定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检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被认为与拉米夫定治疗有关。为证实YMDD变异是由药物所致,还是因为其本身与野生株病毒共存,在药物作用下逐渐成为优势株,对未经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进行克隆。方法:依据S基因两侧序列设计引物并引入酶切位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对PCR产物和载体质粒pCMV-tag2B分别作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T4连接酶连接;将连接产物转化为大肠杆菌DH5α;增菌培养后提取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作PCR、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PCR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后成功;获得含重组质粒的DH5α阳性克隆;经鉴定和测序,重组质粒含有完整正确的S基因序列。结论:成功构建了S基因的克隆载体,获得大量S基因片段,为研究S基因对HBsAg检测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抑制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的转录与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在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拉米夫定对HBV X基因复制、转录及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拉米夫定对转染X基因复制的影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拉米夫定对转染X基因mRNA的影响,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系统检测拉米夫定对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了拉米夫定作用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结果 拉米夫定组与对照组HBV X基因复制的目的基因条带吸光度(A)值分别是151.4±3.5和144.0±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6×104mol/L拉米夫定持续作用24 h能完全抑制X基因的转录,对照组与治疗组(16 h)目的条带的A值分别为243.9±9.0和133.2±7.8,P<0.01,其抑制效应随药物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4.36×104mol/L拉米夫定持续作用16 h,使代表X蛋白表达的最大结合量值从353.3±15.9降至252.3±18.8,P<0.01。结论 拉米夫定不影响HepG2x中转染的X基因复制,但对X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重型乙型肝炎的病毒C基因变异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是由于宿主免疫系统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过度应答,但导致免疫异常的原因并未阐明。当前我国的重型乙型肝炎大多是慢性型,HBV 长期感染、反复炎症活动、病变已不可逆的肝衰竭阶段。了解其病毒变异,有助于对其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我们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重型乙型肝炎18例,对其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旨在调查其病毒变异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