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舌诊是中医诊断中较为客观的诊断方法,利用现代的光学分析技术能客观地反映出舌象的变化特点,能为中医辨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胃癌患者证型以及体质的变化直接反映于舌,通过更加客观化、微观化、智能化的舌象研究方法,可以探寻胃癌证型变化过程中舌象的诊断意义。本文概述了胃癌患者不同证型与舌象特征研究、胃癌患者与正常人的舌象特征比较、胃癌患者不同病理分型的舌象研究、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舌象临床观察、胃癌患者舌象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概述胃癌患者的舌象特征研究进展,以期为胃癌与舌象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为胃癌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胃癌舌象的现代研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包括胃癌舌象的临床观察及实验室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对胃癌舌象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胃癌舌象研究对辅助诊断,指导分期治疗,判断疗效预后均有一定作用。[结论]胃癌舌象研究还需进一步改进研究方法,结合中医理论,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使胃癌舌象观察和判断更客观,使结论更具科学性、代表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瘀血舌象与血清人上皮生长因子(hEGF)含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118例胃癌患者hEGF含量,分为瘀血舌象和非瘀血舌象,并选择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组。结果:118例胃癌患者瘀血舌象为91例,占77.1%,胃癌患者瘀血舌象组血清hEGF含量为(1.84±0.41)μg/L,非瘀血舌象组血清hEGF含量为(1.29±0.48)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组(0.92±0.32)μg/L(P0.01);瘀血舌象组血清hEGF含量明显高于非瘀血舌象组(P0.01)。结论:血清hEGF水平与胃癌患者瘀血舌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50例胃癌患者,进行了舌象及舌苔涂片细胞学观察,并以27例正常人作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正常人舌上皮细胞主要以角化前细胞为主。胃癌患者舌上皮细胞表现过度角化,角化细胞及超角化细胞明显增高。并且见到较多体积小,染色深暗的小角化细胞。本文并对不同舌象的胃癌患者,舌象细胞学特点及舌象与舌上皮细胞角化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172例胃癌、食道癌舌象特征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自1978年以来,开始研究胃癌、食道癌病的舌象特征,对来我室作胃镜检查的病者,于检查前均作详细观察并记录其舌象特征,然后与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找出其中带规律性的特征。现将172例胃癌、食道癌的舌象观察分析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诊胃癌患者胃镜象与舌象的相关性.方法:观察60例初诊胃癌患者的舌象、胃镜象,进行病理学诊断,运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早期胃癌患者舌象多正常,进展期胃癌患者多见紫舌、瘀斑舌、舌下络脉曲张以及黄腻苔.舌色淡白者,胃镜下病灶黏膜色泽多为苍白或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出现黄腻苔的患者,以Borr...  相似文献   

7.
初诊胃癌患者胃镜象与舌象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诊胃癌患者胃镜象与舌象的相关性。方法:观察66例初诊胃癌患者的舌象与胃镜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镜象胃癌分期与舌色、舌苔之间有中度相关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分期胃癌患者的舌形、舌下络脉构成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早期胃癌患者舌象多正常,进展期胃癌患者多见紫舌、瘀斑舌、舌下络脉曲张以及黄腻苔。胃镜象下病灶黏膜色泽与舌色间有高度相关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舌苔间有中度相关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色泽病灶患者的舌形、舌下络脉构成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胃镜象下胃癌舌色淡白者,胃镜下病灶黏膜色泽多为苍白。胃镜象病灶周围黏膜状态、病灶苔状物均与舌苔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初诊胃癌患者胃镜象与舌象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舌象观察与探讨(摘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我院1978年2月至1982年12月,纤维胃镜检查前有舌象观察记录,经纤维胃镜检查、活检病理明确诊断的胃癌100例,"癌前病变"200咧(包括不典型增生100例,萎缩性胃炎100例)的舌象变化,并与对照组浅表性胃炎100例的舌象观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舌苔:各组病人均以腻苔为主(67%),其中黄腻苔(42.5%)多于白腻苔(24.5%);胃癌组有花剥苔48例占48%,而对照组仅2例占2%,不典型增生组12例占12%,萎缩性胃炎有22例占22%,均与胃癌组有明显差异(P<0.01)。且胃癌组中未分化癌14例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特点,分析胃粘膜病理学改变与中医舌象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运用舌象仪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信息,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不同病理阶段的胃病患者舌象客观参数和特征,描述舌象特征的变化趋势,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较常见的舌象特征。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舌色参数R值和V值显著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舌质红的患者显著多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舌苔厚薄指数和剥苔指数均显著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1),慢性萎缩性胃炎组中舌苔厚的患者显著多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与胃癌组(P < 0.01);结论 舌质红和舌苔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见的舌象特征。  相似文献   

10.
114例胃癌患者舌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鲁媛  路广晁 《中医杂志》2011,52(22):1935-193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舌象特点。方法观察组选择未做相关治疗的胃癌患者114例,对照组分别选择健康体检者80例和胃溃疡患者75例、萎缩性胃炎患者32例、单纯型浅表性胃炎患者122例。按照中医传统的望诊方法观察舌象,并应用数码相机拍摄、制成ICC文件,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红、绛舌发生率为49.12%,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胃部良性疾病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青紫舌、胖大舌发生率分别为21.93%、22.80%,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淡白舌发生率为23.68%,与萎缩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舌苔以腻苔为主,主要是白腻苔和白厚腻苔,发生率分别为21.93%、26.32%,前者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舌面外周部少苔或无苔发生率40.35%,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易发生青紫舌、淡白舌、胖大舌,舌苔以白腻、白厚腻苔为主,舌面外周部少苔或无苔,对胃癌的诊断、治疗也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根治术前后1周内舌象及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并指导临床辨证施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初诊初治且无明显转移灶的胃癌患者根治术前后的中西医临床资料进行临诊调查,按中医传统望诊方法观察并用相机记录舌象,按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舌象方面,术后1~3 d较术前淡白舌伴舌面少苔增多且舌面多呈干涩少津状态,术后4~7 d暗红舌厚腻苔增多且舌面多见苔浮无根。中医证候方面,术后气滞证较术前明显减少,虚证、痰阻证及血瘀证均增多。结论:手术干预可显著改变胃癌的中医证候表现,术后短期内宜根据病情辨证施治,采用温阳益气、化痰祛瘀之法以清除痰饮瘀血巩固疗效,预防全身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2.
512例胃,十二指肠病变内镜象及舌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例胃、十二指肠病变内镜象及舌象观察欧阳坤根(镇江市中医院212002)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纤维胃镜的广泛应用,研究胃粘膜病变与舌象的关系,探讨舌象与胃部疾病内在联系,分析胃粘膜病变与舌象的关系越来越多,本文自1985年~1992年...  相似文献   

13.
我们通过前一阶段对舌象的研究后(内容见《舌象之研究(一)》,上海中医药杂志1964年5期和7期),初步认为,舌象变化是机体代偿的一个总反应,全身功能代偿失调到不足的阶段时,就能出现“气虚”为主的舌象;机体消耗过甚,影响到某些重要的物质缺乏时,则会出现“阴虚”为主的舌象。为了再次证实以上的看法,我们整理了7例气虚舌象和5例阴虚舌象的典型病例,说明舌象变化的诊断价值。这些病例,都是住院病人,诊断明确,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西药治疗而未能取得应有的疗效者;我们根据舌象、结合  相似文献   

14.
浅谈舌象变化与胃部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察疾病的4种方法,而舌象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体征,舌诊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医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方法观察舌象的变化与疾病的内在关系已摸索出一些规律,笔者在专科门诊对胃病患者进行舌象变化的观察,发现舌象变化与胃部疾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近2a来,经上消化道钡餐及胃镜确诊的85例胃部疾病患者中,男57例,女28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2岁,平均49岁;其中浅表性胃炎43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2例,萎缩性胃炎11例,胃癌9例。2 观察结果:结果见表1、表2。表1 舌…  相似文献   

15.
舌诊是中医辨证论治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属于中医望诊的内容,舌诊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各种疾病的诊疗中,对于恶性肿瘤疾病同样注重舌象的诊察。本文基于对近10年来恶性肿瘤舌象研究文献的整理和分析,阐述舌诊在恶性肿瘤疾病中的研究现状,综合结果发现多数研究认为肿瘤疾病患者舌象的特点以“瘀”为主,但不同瘤种间舌象特征会有区别,且舌象与肿瘤疾病种类、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存在相关性,但多属小样本研究,尚未发现规律性。此外,肿瘤舌象的微观研究也逐渐增多,不同舌象背后的生物学行为,有待我们用更大的数据量去挖掘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邹世洁  邹外一  王琳 《北京中医药》2008,27(12):944-945
《太平圣惠方》(简称《圣惠方》)的舌诊在中医舌诊学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探讨了《圣惠方》舌象的特点,并与其它舌诊源流研究进行了比较。方法特点,一是只研究舌象本身,而不涉及其诊断意义;二是采用频数统计方法。研究发现:(1)《圣惠方》各类舌象、各种舌象与现代舌象比较,现代舌象较为重视的舌色、苔质、苔色在《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小,反之,现代舌象较不重视的舌面津液(舌干)、舌态(舌强)、舌体病变(舌生疮)、舌形(舌肿)在《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大。(2)《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大的上述各类舌象和各种舌象均属可直接影响舌的功能,因而是能“强制性”引起注意的舌象。《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小的舌色、苔质、苔色类舌象均属需要有意识观察才能获得的舌象。(3)《圣惠方》舌象的上述特点是因其舌诊发展仍较初步,这从其舌象总的出现频数较小也可反映。  相似文献   

17.
《太平圣惠方》(简称《圣惠方》)的舌诊在中医舌诊学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探讨了《圣惠方》舌象的特点,并与其它舌诊源流研究进行了比较。方法特点,一是只研究舌象本身,而不涉及其诊断意义;二是采用频数统计方法。研究发现:(1)《圣惠方》各类舌象、各种舌象与现代舌象比较,现代舌象较为重视的舌色、苔质、苔色在《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小,反之,现代舌象较不重视的舌面津液(舌干)、舌态(舌强)、舌体病变(舌生疮)、舌形(舌肿)在《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大。(2)《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大的上述各类舌象和各种舌象均属可直接影响舌的功能,因而是能"强制性"引起注意的舌象。《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小的舌色、苔质、苔色类舌象均属需要有意识观察才能获得的舌象。(3)《圣惠方》舌象的上述特点是因其舌诊发展仍较初步,这从其舌象总的出现频数较小也可反映。  相似文献   

18.
癌症与舌象     
近年来,在中西医结合防治癌症临床实践中,舌象观察颇引人注意。舌象在防治癌症中的作用以及癌症舌象原理均有不少报导,特综述如下。癌症的舌象表现癌症的舌象表现与其它疾病相似,但有其一定特点和规律。兹分舌质、舌苔、舌体、舌脉四部分加以论述。一、舌质1980年我们观察了1,046例癌症患者,淡红舌(属正常)占40.7%,青紫舌占49.6%,红绛舌占7.3%,淡白舌  相似文献   

19.
舌诊是中医辨治疫病的重要客观依据。本研究将舌象APP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舌象特征观察,以了解其在疫情环境下的适用性,助力中医药诊治传染病工作。通过实践发现,舌象APP让医生能够较便捷、迅速、灵活地客观采集患者舌象,通过舌象特征数据分析能够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新冠肺炎的舌象特征一般规律。舌象APP所采集舌象信息提示新冠肺炎患者舌色以红色为主,苔色多苔白、苔黄或黄白相兼,苔厚、苔腻患者较多。通过此次舌象APP的实践应用,反映出一些问题:(1)舌象APP对舌形、舌苔判断重复性较差,如APP对相同舌图分析结果中舌胖瘦不一致率高达(62.96%);(2)舌象APP分析指标仍以定性指标为主,区分度较差,未能很好地进一步反映不同年龄、性别、疾病分型及不同发病时间段的舌象差异及规律;(3)舌象APP所采集舌象特征指标不全,缺乏舌象光泽度(如舌暗)、舌态等信息。本研究启示,应充分结合现代先进科学技术,通过录制舌象短视频、定性指标定量化、全面采集舌象特征指标、加强舌象特征标定等改进措施,促进舌象APP的迭代升级,更好助力于中医防治疫病工作。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患者在舌象上的表现屡有报道,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缺乏与广大健康人舌象的对照。为进一步探索舌诊的临床意义,自80年2月以来,笔者对664例健康人舌象与514例诊断明确的各科患者舌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对照观察,并将恶性肿瘤患者与健康人,其他患者的舌象分为三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