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SARS病毒分离与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从浙江省首发的3例临床诊断SARS患者样本中分离SAPS病毒,并进行病毒核酸、免疫学检测和形态学观察。方法 采集3例SARS患者发病期的含漱液,接种Veto、Veto-E6、RD、Hep-2、MK单层细胞,观察细胞病变、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和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抗原阳性的培养物作电镜形态学观察。结果 从3例患者的2份含漱液中分离到2株SAPS病毒,并发现Vero和RD两种细胞对SARS病毒敏感。在接种病毒后的3天左右可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两株病毒已在Vero和RD细胞上传代5代;在电镜下观察到SAPS病毒颗粒。结论 分离的2株病毒确定为SARS冠状病毒。并能在Veto细胞上稳定传代;建立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用于SAPS实验室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CIK细胞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方法。方法采集19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一群异质细胞,具有显著抗病毒、抗肿瘤活性。结果 CIK细胞回输后发现此方法对患者伤害小,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患者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肝功能逐步恢复,病毒复制水平下降。结论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新方法 ,可以将艾滋病病毒“赶”出藏身之处 ,然后歼灭它们。艾滋病患者在采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后 ,血液中病毒含量会大幅度降低 ,甚至经常都检测不到病毒。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毒已经全部被消灭。在免疫系统的T细胞中 ,往往还躲藏着一些“休眠”病毒。一旦有异物入侵免疫系统 ,隐藏着病毒的T细胞就会被激活 ,迅速开始制造病毒 ,结果导致病毒重新在体内传播。据估计 ,患者体内平均每 1 0 0万个T细胞中约有一个包含“休眠”艾滋病病毒。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对这种“休眠”病毒通常不起作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的医生们开始使用由3种药物所组成的鸡尾酒来治疗艾滋病。其中两种药物成分作用于逆转录酶,而第3种药物成分则抑制蛋白酶的活动。在这3种药物的作用下,患者的健康得到了改善。医生们以两种方法检查患者的病情是否真的好转。这两种指标叫做病毒负荷和CD4细胞数量。病毒负荷的意思是血液中的病毒数量。CD4细胞是免疫系统细胞,病毒把它们作为自身的繁殖地。CD4细胞具有保护人的机体不受外物侵害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病患者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与其年龄的相关性,为临床强化血液病患者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各种血液病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对比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对比不同血液病患者中,年龄<18岁和年龄≥18岁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系白血病患者EB病毒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人巨细胞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8岁患者EB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44.34%,显著高于年龄≥18岁患者EB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P<0.05);年龄<18岁患者和年龄≥18岁患者的人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病患者发生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风险高,临床应加强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的监测和防控,尤其是对于年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髓系白血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病患者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与其年龄的相关性,为临床强化血液病患者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各种血液病患者218例为研究对象,对比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对比不同血液病患者中,年龄<18岁和年龄≥18岁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系白血病患者EB病毒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人巨细胞病毒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18岁患者EB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44.34%,显著高于年龄≥18岁患者EB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P<0.05);年龄<18岁患者和年龄≥18岁患者的人巨细胞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病患者发生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风险高,临床应加强EB病毒和人巨细胞病毒的监测和防控,尤其是对于年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髓系白血病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含有西尼罗病毒(WNV)prM和E蛋白,形成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为西尼罗病毒感染的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筛选典型西尼罗病毒株,构建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表达并纯化西尼罗病毒prM-E蛋白,利用透射电镜、免疫印迹试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和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重组质粒转染细胞后产生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s),转染细胞上清纯化物中透射电镜观察到重组蛋白形成的球型颗粒,免疫印迹试验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表达的病毒样颗粒蛋白能够与抗西尼罗病毒抗体特异结合,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间接ELISA证实,重组蛋白可以作为抗原用于检测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结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西尼罗病毒样颗粒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西尼罗病毒感染快速特异诊断试剂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联合康艾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患者病毒载量及CD_4~+T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HIV-1阳性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观察组采用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探讨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毒载量及CD_4~+T细胞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治疗6周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病毒载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CD_4~+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HIV-1阳性患者,采用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联合康艾治疗,病毒载量、CD_4~+T细胞情况好转,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临床确诊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中分离出汉坦病毒(HV),并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分型鉴定,填补了辽宁省从人体血液中分离HFRS病毒的空白。方法:采集发病在一周内临床确诊为EHF患者的血液(急性期血)直接用VERO-E6细胞分离病毒,并用间接免疫荧光(IFAT)及RT-PCR方法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确定和分型鉴定。结果:从2005年至2006年度全省共收集符合做病毒分离的急性期血液样本40份,其中随机选择20份样本先接种长爪沙鼠,另外20份采用VERO-E6细胞直接分离。从接种动物肺脏中未分离出病毒,直接细胞分离分出病毒株1株。结论:对于急性期病人血分离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采用细胞分离比动物分离的方法似乎更安全、更经济且有利于提高分离率。  相似文献   

10.
医学多棱镜     
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近报道,美国华盛顿国家心、肺及血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心脏动脉血管的重新阻塞是由一种人体内常见的细胞肥大病毒引起的。参加这项研究的有75名准备接受心脏动脉手术的心脏病患者。研究人员在术前对他们的血液进行检验发现,患者中有49%体内带有细胞肥大病毒。手术6个月后复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在体内带有病毒的患者中,有43%的人心脏动脉重新阻塞,而体内无病毒的患者中,复发率只有8%。  相似文献   

11.
病毒感染可致一时性或慢性肾脏疾病。在急性全身性感染时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和短暂的肾功能异常。晚近,还注意到病毒感染可能是慢性肾病的致病因子。1.一时性异常柯萨奇病毒:临床感染时,在尿中可找到B组柯萨奇病毒。有人用免疫萤光法,在该病毒所致脑膜脑炎患者的尿沉渣脱落细胞中,发现存在柯萨奇B_5病毒抗原,说明泌尿道细胞内有病毒繁殖。这种病毒抗原阳性的细胞跟肾功能障碍、血尿和蛋白尿并无关系,可能是泌尿道的一种隐匿性感染。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NK细胞是否是HIV-1病毒的储存库细胞之一,并观察在长期HAART治疗后,T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内是否仍有HIV-1前病毒DNA存在。方法对15例规范接受HAART治疗4~7年的HIV—AIDS患者采集血标本进行横断面研究。使用磁珠分选法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分离出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NK细胞,通过HIV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外周血HIV-1RNA病毒载量和NK细胞、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内的HIV-1 D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CD4+T细胞数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5例接受4~7年[平均(62.45±13.53)个月]HAART治疗的HIV/AIDS患者外周血HIV-1RNA均低于检测下限(〈50拷贝/ml);T淋巴细胞、NK细胞中和单核细胞中HIV-1前病毒DN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3±0.48、1.82±0.32和1.754-0.19(10g10拷贝/10。个细胞);3种细胞中HIV-1DNA阳性(〉50拷贝/m1)者比例分别为6/15、4/15、2/15。结论中国HIV-1感染者外周血中除了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外,NK细胞也可能是HIV-1的病毒储存库之一。在长期HAART治疗(4~7年)后,尽管表现出明显的抗病毒效果和免疫重建效果,仍然未能彻底清除NK细胞、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的HIV-1前病毒DNA。  相似文献   

13.
用电镜广泛地检查从AIDS患者中分出的病毒(LAV原型病毒和HTLV—I原型病毒).发现它们有相同的形态。由于病毒名称尚未统一,在本文中除指原型病毒外.使用HTLV—Ⅲ/LAV这个名称. 低倍观察HTLV-Ⅲ/LAV感染的淋巴细胞,在淋巴细胞周围可见散在的病毒颗粒。胞浆内未见包涵体或病毒聚集。有时在胞浆空泡内发现HTLV-Ⅲ/LAV,怛更多见的是病毒从胞浆膜的出芽和成熟病毒在细胞外间隙的聚集.对照细胞不含病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克拉玛依市艾滋病病人的病毒载量(VL)和CD4+T巴细胞水平,了解本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患者(AIDS)的治疗现状和病情进展情况.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计数仪和病毒载量检测仪对患者的静脉血进行CD4+T淋巴细胞和VL检测.结果 随治疗时间的延长,290例AIDS患者CD4+细胞<200个/μL的构...  相似文献   

15.
RD、Hep -2、L2 0B、Lα 4种细胞应用于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 )病毒和非脊灰其它肠道病毒分离时 ,敏感性均不相同。4种细胞均对脊灰病毒敏感 ,但L2 0B细胞对脊灰病毒的特异性最高。RD细胞支持非脊灰肠道病毒如COXA族病毒、E CHO病毒的生长 ;COXB族病毒、Adeno病毒 (腺病毒 )易在Hep -2细胞中产生病变 ,一代病毒在Lα细胞中出现的细胞病变 (简称CPE)较慢。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使用RD、L2 0B两种细胞分离脊灰及非脊灰其它肠道病毒〔1〕。考虑到广泛地检测肠道病毒的重要性及不漏检脊灰病毒 ,目前建议分离及鉴定肠道病毒时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抗逆转率病毒治疗(ART)时间HIV/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及病毒载量水平差异,揭示本市患者治疗后的免疫状态、治疗效果和病毒在血清中的抑制情况。方法 将纳入的1 627例患者治疗时间以年为单位分为6个组,使用流式细胞仪和病毒载量仪对患者外周血和血浆分别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通过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病毒载量结果<20拷贝/ml的人数在不同治疗年份中均最高,治疗满1年和其余年份载量差异显著。外周血CD4+T细胞中位数最低为治疗满1年组(431个/μl),CD8+T细胞治疗5年以上组最低(737个/μl),治疗满3年人群中CD4+T细胞>500个/μl的人数均超过一半。CD4+T/CD8+T比值>1.0的人数在治疗满1年组占比最低。治疗满1年、2年组CD4+T细胞、CD8+T细胞、CD4+T/CD8+T比值与其余组间...  相似文献   

17.
用Vero—E_6细胞直接从陕西汉中地区EHF 患者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到89-L 株病毒。分离的病毒能在Vero-E_6细胞连续稳定传代,检测10份EHF 病人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均有4倍以上升高,兔抗KHFV-76-118株免疫血清能阻断89-L 株抗原同EHF McAb 4E_7的免疫反应,抗呼肠弧病毒Ⅰ~Ⅲ型免疫血清、抗类环状病毒免疫血清、抗CMV 免疫血清和抗HSV 免疫血清均无此阻断作用;McAb 型别鉴定试验证实为EHF 野鼠型毒株。从陕西汉中地区EHF 患者急性期血清中分离出EHF 病毒,表明该地区是EHF 的又一流行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婴幼儿EBV病毒合并感染性肝炎患者单个核细胞TLRs信号通路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不明原因肝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检测EB病毒抗-VCA Ig M及肝功能检查的结果,采用PCR定量检测患者TLRs信号表达水平,分析不同感染类型患儿TLRs信号通路表达。结果单纯EBV感染的患者TLR2、NF-kb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肝炎患者TLR2、NF-k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TLR2和NF-kb均与病情严重程度、ALT、AST、TBil、TP、ALB、PTA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EBV病毒合并感染性肝炎患者单个核细胞TLRs信号表达明显增高,TLR2和NF-kb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HAART)前后外周血CD4+、CD8+T细胞、ALT与病毒载量(VL)的变化.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采用双色荧光抗体检测技术检测CD4+、CD8+T细胞数,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血浆病毒载量(VL),定期进行CD4+、CD8+、ALT及病毒载量检测. [结果]HAART后,91%VL逐渐下降,CD4+T细胞数比治疗前明显上升,与VL呈负相关.在12周VL无法检测时73.7%患者CD4+T细胞仍继续上升;治疗至12周时,59.6%患者CD8+T细胞同步下降,与VL呈正相关,12周后CD8+T细胞数与VL无统计学意义;在整个HAART过程中,ALT与VL之间无相关. [结论]HAART治疗下,ALT检测是治疗用药的首选项目,CD4+T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有助于临床上对病情变化和抗病毒治疗疗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型。方法:用Vero和Vero-E6细胞分离培养临床诊断水痘病人的咽拭子标本,观察病毒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PE),对病变细胞培养液提取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PCR产物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公布的水痘病毒序列比对判定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病毒的基因型。结果:PCR产物进行电泳,在550 bp处可见目的片段。测序结果证实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型为J型。结论:从2006年5月华山医院临床诊断水痘患者咽拭子标本分离到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型为J型,ORF22读码框与水痘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V-Oka株基因同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