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胸腔引流方法。方法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对200例食管癌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按手术后放置胸腔引流管的数量不同分为两组,双胸腔引流管组(双引流管组):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男80例,女20例;年龄61.8±11.4岁),术后行双胸腔引流管引流;单胸腔引流管组(单引流管组):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男76例,女24例;年龄57.5±9.3岁)作为对照,术后均行单胸腔引流管引流。术后观察两组患者胸腔引流时间、胸腔引流总量、气胸或肺不张发生情况、术后拔管后胸腔穿刺或再次胸腔引流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双引流管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单引流管组(50.8±7.3hvs.75.6±9.4h,P〈0.05),术后气胸或肺不张发生率明显低于单引流管组(2%vs.12%,P〈0.05)。双引流管组患者术后拔管后仅有2例因术侧胸腔内有残余积液需行胸腔穿刺,无须行再次胸腔引流;单引流管组拔管后有10例因胸腔内有积液或气胸需行胸腔穿刺,有6例需行再次胸腔引流,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手术后放置双胸腔引流管引流更有利于肺充分复张,缩短胸腔引流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期间,我们在胸腔穿刺治疗胸腔积液时应用一次性灭菌负压引流器(胃肠减压器)替代常规反复抽吸操作或普通引流袋引流的方法[1],行胸腔穿刺术75例,106例次,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其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8例晚期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2组,每组34例。胸腔闭式引流后对照组经引流管缓慢将顺铂注射液20 mg注入胸腔,夹闭引流管48 h。观察组联合胸腺肽200mg胸腔灌注。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治疗后KP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能有效抑制胸腔积液的生成,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单、双胸腔引流管的临床效果及单胸腔引流管在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09年3~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93例肺癌患者,将其分为单胸腔引流管组[46例,男39例、女7例,年龄(58.4±9.5)岁和双胸腔引流管组(47例,男32例、女15例,年龄(58.2±9.0)岁]。观察两组的引流量、引流管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拔管后积气与积液。结果双胸腔引流管组中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ideo-assistedthoracicsurgery,VATS)患者数显著高于单胸腔引流管组,而开胸手术数显著少于单胸腔引流管组(P〈0.05)。双胸腔引流管组引流量显著多于单胸腔引流管组[(824.4±612.5)mlVS.(510.7±406.7)ml,P〈0.05]。单胸腔引流管组与双胸腔引流管组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皮下气肿、胸腔积气、积液和再次置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肺叶切除术单胸腔引流管引流效果优于或与双胸腔引流管效果相当,且带管时间有缩短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纵隔、胸腔双引流在防治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总院胸心外科174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引流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纵隔、胸腔双引流组:96例,男59例、女37例,年龄(60.75±6.28)岁,术后行纵隔、胸腔双引流;对照组: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62.36±5.24)岁,术后常规单纯胸腔引流。比较两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胸腔残余积液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和心脏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纵隔、胸腔双引流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VS.2.6%,P〉0.05)。纵隔、胸腔双引流组2例发生吻合口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对照组2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经二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出现发热,术后3周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纵隔、胸腔双引流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71.86±7.43)hVS.(123.12±10.05)h]、胸腔残余积液发生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3.5%VS.26.9%)、心脏并发症发生率(16.7%VS.32.1%)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56例,失访17例,随访时间3~12个月,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纵隔、胸腔双引流在食管癌手术中不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但可以减少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管径胸腔引流管在肺叶切除术后的引流效果及对疼痛的影响等。 方法以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90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术后安置不同内径的胸部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比较术后患者带管时间、引流管故障、胸腔积液再穿刺、止痛药物的应用、疼痛评分(NRS)等情况。比较带管时间、NRS评分采用t检验,比较引流管故障、胸腔积液再穿刺、止痛药物应用次数采用χ2检验。 结果粗、细管径组的组间带管时间、引流管故障、胸腔积液再穿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管径组在术后止痛药物的应用、NRS评分明显低于粗管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细管径引流管因其患者舒适度、依从性好等优点,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98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改良胸腔穿刺术治疗42例胸腔积液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16~72岁。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18例,外伤性血胸4例,开胸或剖腹探查术后胸腔积液10例,癌性胸腔积液10例。1.2改良性胸腔穿刺术所需物品:一次性动静脉穿刺留置针,14~18G均可(根据胸腔积液粘稠程度适当选择),三通栓,20ml注射器,一次性密闭引流袋,常规穿刺所需一般物品。1.3治疗方法:①胸腔积液病人均经X线和B超定位,确定最佳穿刺部位、胸腔积液深度、穿刺深度。②选择合适的体位,常规消毒铺单…  相似文献   

8.
胸腔内置管化疗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胸腔内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化疗对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 方法 观察组 (n =17)胸腔内置入导管持续引流后腔内注入卡铂与α- 2b干扰素 ,对照组 (n =2 9)反复胸腔穿刺引流后腔内注入卡铂与α - 2b干扰素。治疗后 1月、3月及 6月观察疗效 ,胸水变化参考WHO癌性渗液疗效判定标准。 结果 观察组腔内治疗 ( 2 2± 1 9)次 ,对照组腔内治疗 ( 5 3± 1 3)次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5 92 4,P =0 0 0 )。观察组治疗后 1月、3月及 6月 ,CR分别为 10 / 16例、11/ 16例及 10 / 15例 ,对照组分别为 9/ 2 9例、11/ 2 9例及 5 / 19例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值分别为 0 0 43 ,0 0 5 0 ,0 0 2 0 )。治疗后 1月、3月及 6月 ,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87 5 %、87 5 %、80 0 % ,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6 2 5 %、6 8 5 %、6 6 7% ,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P值分别为 0 35 6 ,0 114,0 178)。观察组远期疗效较好 ,治疗后第 6个月仍有 10 / 15病例达到CR。两组出现的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 ( χ2 =2 4 91,P =0 0 114)。 结论 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达到CR的例数提高 ,可明显降低卡铂与α - 2b干扰素联合治疗次数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合并大量胸腔积液的急性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合并大量胸腔积液的急性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3例,女性4例,年龄分布为35~70岁,平均年龄(47±9)岁,双侧胸腔积液11例(40.7%),单纯左侧胸腔积液13例(48.1%),单纯右侧胸腔积液3例(11.1%),其中合并心包积液2例(7.4%),术前血氧饱和度均低于90%.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修复,术后处理包括控制血压、心率和控制性抽吸、引流胸腔积液等方法.结果 全组27例患者均接受急诊腔内修复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22例术后假腔立即消失.3例出现I型内漏,1例移植物渗血.术后需呼吸机辅助呼吸8例(29.6%),所有患者的胸腔积液于术后28 d至3个月完全吸收,其中术后胸腔积液进行性增加的6例(22.2%)进行了穿刺抽液(5例,18.5%)和置管引流(1例,3.7%),胸水最终消失.随访时间6~78个月,平均(30±20)个月,CTA示内漏均于3个月内消失,术后并发症包括胸膜增厚(6例,22.2%)、左肺不张(2例,7.4%)、左侧胸腔实变并胸廓塌陷(2例,7.4%).结论 腔内修复对于合并大量胸腔积液的急性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对于合并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应及早手术,对合并严重呼衰的患者术后应进行合理的胸水抽吸或引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叶切除术后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指征以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3至9月70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1例于胸腔引流量≤300 ml/24 h时拔除引流管(早期组),29例于胸腔引流量≤100 ml/24 h时拔除引流管(常规组).记录两组术后24、48 h胸腔引流液的量和性状,检测术后24 h及拔管即刻的胸腔积液常规、生化指标;记录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评估术后及早期拔管后胸腔并发症的发生率、再次置管率及胸腔穿刺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24 h胸腔积液常规和生化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70例患者术后24、48 h胸腔引流量中位数为300 ml(200~ 400 ml,第一、三四分位数,下同)、250 ml(200 ~300 ml)(Z=-2.059,P=0.039).早期组术后24、48 h平均胸腔引流量为(296±153) ml、(285±103) ml,与常规组(332±149) ml、(252±109)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为5.0 d(4.5~6.0d),短于常规组的6.0 d(6.0~8.0 d)(Z=-3.882,P=0.000).早期组拔管时间中位数为术后44 h(44 ~68 h),短于常规组的67 h(65 ~90 h)(Z=-2.914,P=0.004).两组术后及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积液复发率、再次置管率及胸腔穿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的指征设定为引流量≤300 ml/24 h是可行并且安全有效的,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气漏的病因、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气漏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的穿刺针,一次性输液器延长管、灭菌输液瓶及中心负压吸引器组成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代替胸管和传统的吸引装置进行闭式引流,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13例气漏患儿中有7例患儿行胸腔闭式引流,中心静脉导管留置3~7d后,复查胸片,被压缩的肺组织基本复张.治愈10例,好转后放弃治疗1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15.4%.结论 新生儿气漏死亡率较高,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新生儿气漏发生的常见原因.治疗气漏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行胸腔闭式引流,笔者所在科室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的胸管行引流治疗的方法,具有方法简单、引流效果理想、不易造成后期发育畸形、价格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床积液及脓肿形成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了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床积液及脓肿形成的治疗情况。结果 联合及更换应用抗菌药控制感染10例,结合B超诱导下穿刺抽液6例,本组均痊愈出院,随访1~6年,无一例死亡。结论 严格消毒器械;精细操作,彻底止血;地毯式电凝胆囊床;冲洗腹腔;必要时放置引流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联合应用抗菌药,结合B超诱导下穿刺抽液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TEP)中放置负压引流管的临床价值。方法:TEP术中将一次性负压引流管放置于3D-Max疝补片与腹膜间,外接负压吸引球,吸引出术中积液,消除补片与腹膜间的死腔,使补片与腹膜外间隙紧密贴合。结果:50例患者中47例术中放置负压引流管,术后第3天拔除负压引流管,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均顺利出院。3例未放置负压引流管,其中2例发生血清肿,术后7 d穿刺抽液治愈;另1例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患者顺利出院。结论:负压引流管可有效吸除CO2,消除死腔,并观察有无出血、渗血,防止血清肿发生;负压管可所形成的负压可使补片较紧密地夹合在腹膜与腹横筋膜间,防止补片移动,降低复发率。负压管可引流出多余的术中积液,消除细菌培养基,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肝移植术后需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胸腔积液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了解其危险因素,从而有效预防及治疗肝移植术后胸腔积液。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52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持续性胸腔积液胸腔置管引流组和未引流组之间的差异,再建立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肝移植术后胸腔置管引流的持续性胸腔积液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术后48例(92.3%)发生胸腔积液,13例(25.0%)持续性胸腔积液患者需要胸腔置管引流。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肺部感染(P=0.005)、胸腔感染(P=0.012)、沙门杆菌感染(P=0.012)、表皮葡萄球菌感染(P=0.013)、白假丝酵母菌感染(P<0.001)、术后胆管并发症(P=0.025)、腹腔置管引流(P=0.003)是术后发生持续性胸腔积液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及腹腔穿刺置管术是患者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持续性胸腔积液的危险因素,其中肺部感染患者行胸腔置管引流持续性胸腔积液的风险是无肺部感染患者的7.354倍(P=0.027),术后腹腔置管引流术患者行胸腔置管引流的风险为术后无腹腔置管引流术患者的31.601倍(P=0.012)。 结论肝移植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积极预防肺部感染,减少腹腔穿刺置管引流,以有效控制持续性胸腔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腺切除术后不放置胸腔及纵隔引流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2月~ 2010年3月间行胸腺切除并前纵隔脂肪清扫术的8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分为两组,引流组55例,术毕胸腺床仔细止血,若纵隔胸膜未破,于前纵隔放置引流管行负压吸引,如纵隔胸膜已破,于一侧肋间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未引流组28例,不放置引流管,剪破一侧或双侧胸膜,行胸膜腔内引流,在完全缝合胸大肌前嘱麻醉师膨肺,用负压吸引器吸出前纵隔残余气体及液体后关闭胸大肌层. 结果 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及肌无力危象发生率方面,引流组和未引流组分别为( 132.86 ±62.93) ml vs.(121.21±39.16)ml,(143.07±33.08) min vs.(130.00±28.43)ml,(7.35±1.22)d vs.(6.88±0.96)d,3.6%(2/55)vs.3.6%(1/28)及1.8%(1/55) vs.7.1% (2/2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胸腺切除术后不放置胸腔及纵隔引流管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硬膜-颈肌悬吊法在预防枕下正中开颅减压术后皮下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组20例急重型小脑出血患者常规行枕下正中入路开颅减压术,清除血肿并去除骨瓣减压,将修补扩充的硬膜四点缝合悬吊于颈部肌群。对照组20例行常规分层缝合。结果研究组20例患者无1例出现症状性枕部皮下积液,对照组出现6例明显枕部皮下积液,经皮下穿刺抽液及腰穿治疗后治愈。结论硬膜-颈肌悬吊法能有效预防枕下正中开颅减压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应用单一负压引流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微创中心收治的83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术中采用引流管的不同,分为负压引流管组(n=40)和28F号常规引流管组(n=4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胸腔积气、积液、皮下气肿、胸引液总量、引流管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引流管拆线时间、切口愈合率、引流管相关并发症、切口VAS疼痛评分等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后胸腔积液、胸腔积气、皮下气肿发生率,以及切口愈合不良率、平均住院时间、引流管持续时间及引流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引流管组比较,负压引流管组患者的术后胸腔引流量明显减少,瘢痕反应率明显降低,拆线时间明显缩短,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应用单一负压引流管安全、有效,与常规28F胸引流管临床效果相当,且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8.
移植肾周围包裹性积液是肾移植术后较常见的外科并发症。我院自1986年7月至1996年6月,共进行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手术1175例次,发现移植肾周围包裹性积液12例,患病率为1.02%,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7~52岁。其中淋巴性囊肿2例,腹水性囊肿4例,因组织渗出而形成囊肿6例。根据囊肿大小及性质不同,分别采用穿刺抽液法、切开引流法及注射无水酒精等,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A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short term tube thoracostomy drainage with standard tube thoracostomy drainage before instillation of tetracycline for sclerotherapy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 METHODS--The study consisted of 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in a sequential sample of 25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 documented cytopathologically. Fiftee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group 1 (standard protocol) and 10 to group 2 (short term protocol). Patients in group 1 had tube thoracostomy suction drainage until radiological evidence of lung re-expansion was obtained and the amount of fluid drained was < 150 ml/day, before tetracycline (1.5 g) was instilled. The chest tube was removed when the amount of fluid drained after instillation was < 150 ml/day. Patients in group 2 also had suction drainage, but the tetracycline (1.5 g) was instilled when the chest radiograph showed the lung to be re-expanded and the effusion drained, which was usually within 24 hours. The chest tube was removed the next day. RESULTS--The response to tetracycline sclerotherapy in the two groups was the same (80%) but the duration of chest tube drainag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for patients in group 2 (median two days) than for those in group 1 (median seven days). CONCLUSIONS--The duration of chest tube drainage before sclerotherapy for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 need not be influenced by the amount of fluid drained daily but by radiographic evidence of fluid evacuation and lung re-expansion. Shorter duration of drainage will reduce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ithout sacrificing the efficacy of pleurod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