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诊断标准支气管哮喘患儿84例与同期儿科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5例为对照分析,采用微量颗粒凝集法测定血清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滴度,大于或等于1:40为阳性,视为支原体感染;将全部哮喘组患儿采外周血计数嗜酸性粒细胞(PBEC),血清总IgE的检测。结果:哮喘组84例中,阳性44例,阳性率52.4%;对照组阳性18例,阳性率27.7%(18/65),哮喘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9.19,P〈0.01);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MP—IgM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关,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13年06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396例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结果:396例肺炎患儿MP-IgM抗体总阳性率为29.5%;0-1岁年龄组MP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P<0.05),3-6岁年龄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一、四季度MP-IgM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二、三季度(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比例高,阳性率与年龄、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3.
雾化诱导痰液嗜酸性粒细胞诊断过敏性哮喘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雾化诱导痰液嗜酸性粒细胞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对过敏性哮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4例过敏性哮喘患者和 15例健康者进行超声雾化诱导排痰 ,检测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并同时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 过敏性哮喘患者痰液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为 6 7.2 % ,健康者阳性率为 0 .13% (P <0 .0 1) ;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为 11.3% ,健康者阳性率为 0 .0 7% (P <0 .0 1)。结论 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过敏性哮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并且较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更为敏感 ,且易于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其实验室检验特点。方法:选择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01例,搜集其临床检查资料,并与同期200例小儿细菌性肺炎做一对比,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结果。结果:20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127例阳性,74例阴性,阳性率为63.0%;细菌性肺炎患者11例阳性,189例阴性,阳性率为5.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凝集试验显示观察组患儿阳性116例,阴性85例,阳性率为57.7%,对照组患儿阳性79例,阴性121例,阳性率为39.5%(P<0.05);实验室检查显示,观察组患儿血沉和CRP处于正常范围,而对照组患儿两项指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中天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转移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的MP-IgM阳性率、冷凝集试验阳性率以及血清酶显著升高,据此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儿童哮喘的主要临床特征,以及与免疫蛋白E(Ig 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47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非感染性哮喘患儿5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儿童的MP抗体阳性率、Ig E水平以及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Mp抗体阳性率、Ig 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本组患儿中发热、心肌酶异常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哮喘患儿通常具有明显临床特征,检测Mp抗体与Ig E水平可辅助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检验资料,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检验患儿,对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MP-IgM,并且进行实验室检查,详细分析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经ELISA法检测,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中呈现MP-IgM阳性者达15例,阳性率15%;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尿常规正常85例,异常15例,其中WBC(+)3例,尿蛋白(+)6例,潜血(++)6例;冷凝集试验阴性45例,阳性55例。结论: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用药,对5岁以上儿童的呼吸道感染推荐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感冒后哮喘发作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特点及其与该类患儿五脏偏虚类型关系,为预防及治疗患儿感冒后哮喘反复发作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临床证据。方法:对已诊断为哮喘、并于感冒后哮喘发作的100例患儿及同期就诊的已诊断为哮喘、并于感冒后无喘息发作的100例患儿进行五脏偏虚类型调查统计,并进行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定量检测。结果:感冒后哮喘发作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绝对计数及比率均高于感冒后哮喘未发作患儿。哮喘发作组肺肾不足质的患儿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最为显著。而感冒后哮喘发作患儿各五脏偏虚类型的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无明显差异。结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可做为临床预测和治疗患儿感冒后哮喘发作的可靠依据。感冒后哮喘发作患儿当中,肺肾不足质患儿的外周血EOS升高更加明显,而血清ECP与五脏偏虚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鼠哮喘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改变以及雷公藤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对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4 0只大鼠分为正常、哮喘、雷公藤治疗和激素治疗组 ,并对其BALF的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计数。结果 哮喘组大鼠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激素组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哮喘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1)。雷公藤组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哮喘组比较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雷公藤及激素可以明显降低哮喘大鼠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目 ,减轻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儿童肺炎的支原体感染进行检测并对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在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检查的儿童肺炎患者分别采用肺炎支原体培养检测法、支原体抗体的被动凝聚法以及支原体金标免疫斑点法进行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使用肺炎支原体培养检测法的802例检测中,阳性205例(25.6%);使用支原体抗体的被动凝聚法的747例检测中,阳性135例(18.1%);使用支原体金标免疫斑点法进行Mp-IgM检测的603例患者中,阳性126例(20.9%);三中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检测结果为3岁及以下儿童的支原体阳性率为18.1%;4至7岁儿童的支原体阳性率为26.2%;8岁及以上儿童的支原体阳性率为27.6%;三个年龄段儿童的支原体阳性检测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根据患儿病情选取适当的检测方式,儿童肺炎的感染率与年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病例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相关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120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肺炎支原体(MP)血清特异性MP-IgM、MP-IgG抗体,探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及临床控制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120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病例中,检测出MP-IgM阳性22例,阳性率18.3%,MP-IgG阳性32例,阳性率26.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P感染的32例哮喘病人中有15例(46.9%)单纯给予吸入治疗获得良好哮喘控制;有17例(53.1%)给予红霉素足疗程治疗,配合吸入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方得以完全控制。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关,应作肺炎支原体相关特异性抗体检测,并须配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及规范吸入激素治疗,以早日达到哮喘的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11.
刘丽平 《新中医》2014,46(7):159-160
目的:观察传统穴结合神阙穴三伏贴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传统穴结合神阙穴三伏贴敷治疗,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1月。观察1月后2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6.67%,对照组56.67%,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传统穴结合神阙穴三伏贴敷可降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提高患儿治愈率,减少咳嗽复发。  相似文献   

12.
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CVA患儿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年龄相仿的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为对照组。应用间接血球凝集法测定2组患儿MP-IgM。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38例,阳性率为38%;对照组阳性12例,阳性率为1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9.013,P<0.01)。38例CVA并MP感染的患儿除按CVA常规治疗外,加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MP治疗,有效率87%(33例),随访6个月,无一例出现复发。结论CVA与MP感染关系密切,对于难治性或反复发作的CVA,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及时检测MP-IgM,对因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传统穴+神阙穴三伏贴敷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血清总Ig E水平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将门诊就诊的7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口服孟鲁司特钠,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传统穴+神阙穴三伏贴敷,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1个月后患儿咳嗽减轻情况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 E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穴+神阙穴三伏贴敷可提高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降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血清总Ig E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金龙固本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宿痰伏肺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41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宿痰伏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金龙固本合剂连续口服4个月,对照组不予干预,观察治疗后及随访1年疾病的复发率、国际哮喘控制测试表(asthma control test,ACT)、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国际哮喘控制测试表(AC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金龙固本合剂能降低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明显减少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预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健脾益肺汤联合天灸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替苄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天灸疗法联合健脾益肺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9%、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为93.18%,均高于对照组的63.64%、72.73%(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PEF、FEV_1、FEV_1%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采用健脾益肺汤、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可明显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有效降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过病原微生物,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是儿童和青少年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肺MP既是感染原,也是一种特异性的过敏原,MP感染后,可促进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最终导致哮喘发作。本文探讨了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功能的改变,并观察联合使用哮喘治疗药物普米克令舒、顺尔宁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39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连续口服4个月,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观察治疗后及随访12个月疾病复发率、国际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等指标。结果疾病复发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国际哮喘控制测试表(ACT):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两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金龙固本合剂能降低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明显减少支气管哮喘发作次数,预防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并且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为哮喘缓解期临床用药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定喘汤联合金匮肾气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定喘汤,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金匮肾气丸,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治疗2周后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计算阴性率;统计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22%)高于对照组(76.27%)(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比例(76.27%)明显高于对照组(50.75%)(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定喘汤联合金匮肾气丸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镇海地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日本赛乐迪亚-麦可Ⅱ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试剂盒,以被动凝集法检测451例肺炎患者MP-IgM抗体。结果451份血清标本中,MP-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28.2%,其中男性和女性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4.7%和32.7%,学龄前期(0~6岁)、学龄期(7~20岁)和大于20岁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4%,36.3%和5.2%,各年龄段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1a中以1月份阳性率最高为50%,7月份最低为11.1%。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引起镇海地区儿童肺炎的重要原因,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季节较多,学龄期儿童较多,学龄前儿童也逐渐增多,其他年龄段偶有发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小儿哮喘治疗中黎氏哮喘1号方对临床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8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哮喘组。将哮喘组患儿按家长意愿选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n=84)和对照组(n=96),其中治疗组患儿采用黎氏哮喘1号方联合雾化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三联药物治疗,而对照组患儿采用雾化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三联药物治疗,同时选取160例正常小儿作为正常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正常组和哮喘组患儿治疗前IL-18、IgE、TNF-α、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血清学指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IL-18、IgE、TNF-α、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P0.05)。哮喘组患儿治疗前的IL-18、IgE、TNF-α、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哮喘组患儿前白蛋白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患儿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18、IgE、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18、IgE、TNF-α水平均低于各自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各自治疗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哮喘治疗中,黎氏哮喘方联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等三联药物可减轻炎性反应,降低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血清学指标,有效发挥抗炎作用,双向调节Th1/Th2细胞,具有一定抗过敏作用,可有效治疗轻中度哮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