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椎管内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CSEA)和单纯硬膜外麻醉(EA)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自愿接受分娩镇痛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成腰硬联合组和硬膜外组各60例,在分娩过程中CSEA组给予蛛网膜下腔加硬膜外联合注入罗哌卡因和芬太尼,EA组仅硬膜外腔注入罗哌卡因和芬太尼,观察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分娩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等.结果 CSEA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A组(P<0.01),CSE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EA组(P<0.01),两组均较少出现1级(伸直下肢不能抬离床面仅能屈膝关节和踝关节)以上的阻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程进展、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方式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小、产妇满意度高、对产妇及新生儿影响轻微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2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敏  王晨虹  杨尚武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6):687-688,71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进行分娩镇痛对母儿的影响。方法:以200例无产科并发症和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分为自然临产组120例,宫缩素引产组80例;随机抽取同期条件相当未实施分娩镇痛者200例也分别与镇痛组配为对照组,在活跃期初使用小剂量低浓度麻药经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给药,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和镇痛效果以及对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羊水性状的影响,并与200例对照组产妇相比较。结果:试验组镇痛效果良好,未见明显副反应,研究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缩短,两组在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等方面无差异。结论:此镇痛方式快速有效,副反应少,能使活跃期明显加速,缩短第二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在第一产程活跃期时,对产妇实施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探讨使用此法进行分娩镇痛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将3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43例,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法进行分娩镇痛,另157例为对照组,不予镇痛,进行自然分娩.比较两组不良反应、镇痛较果、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方面的影响.结果 使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法后,观察组缩宫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观察组镇痛较果明显,末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在活跃期、第二产程、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郭晨霞 《中外医疗》2008,27(26):36-36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方法 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自愿实行分娩镇痛的257例初产妇为观察组,未用任何镇痛药物的257例初产妇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罗哌卡因加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常规分娩.分则观察各期产程时同、分娩方式、产妇疼痛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加速了产程,降低了剖宫产及手术产率,减轻分娩疼痛效果显著,对母儿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以及对产程、婴儿和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L3~4间隙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观察产程变化、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分娩疼痛有显著性差异(P<0 01);分娩镇痛可缩短活跃期时间,但对第2和第3产程无明显影响.对分娩方式无影响(P>0 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 05).观察组无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有利于减轻分娩时的疼痛,缩短活跃期时间,加速产程进展,对产妇、胎儿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过程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55例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实施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采用罗哌卡因加芬太尼,并与同期55例未实施麻醉的产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生命体征,镇痛评分,下肢运动评分,分娩方式,胎儿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及并发症等。结果:镇痛前后产妇生命体征稳定,镇痛痛组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显降低(P<0.05)。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两且差异无显性。活跃期与第一产程延长,产后2h出血量增多(P<0.05),但所有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效果好,罗哌卡因浓度,剂量,给药时机与停药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母婴合并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采用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CSEA)的单胎、初产、足月、无其他合并症的产妇213例作为试验组,随机选择同期条件相似,未进行任何镇痛处理的产妇21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的产程时间、新生儿体重、剖宫产和阴道助产指征、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胎膜残留、尿潴留情况.结果 镇痛后A组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均缩短(P<0.05),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三产程和总产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分娩镇痛与非镇痛比较可使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缩短,不影响总产程,不增加剖宫产和阴道助产几率,对母婴均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无痛分娩的产妇300例为研究组,将无镇痛的产妇300例作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疼痛情况、产程进展情况、分娩方式、失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镇痛有效率100%,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活跃期明显缩短(P〈0.0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SEA安全有效,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硬膜外有效的缓解产痛,不仅可减轻产妇的痛苦,也可缓解产痛带来的不良生理反应.方法 140例无产科及硬膜外阻滞禁忌症的的单胎孕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镇痛组:孕妇于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2-3cm左右进行镇痛,由麻醉师于L2-3或L3-4间隙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头向置入导管2-3cm并留置,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后,注入0.2%罗哌卡因与0.1%舒芬太尼混合液10ml,观察5min,无异常现象后即可接病人自控镇痛泵,每小时4ml泵入,镇痛效果差时可适当追加药物2ml,锁定时间20min,直到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停止镇痛.第二产程结束后继续使用直到产后,产妇离开产房前,拔出硬膜外导管.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产程中不采用任何镇痛措施,常规处理同镇痛组.行WHO疼痛分级和运动阻滞分级,记录产后产妇的不良反应,对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镇痛组产妇安静放松.对照组产妇呼吸急促,脉搏略增快,显得紧张、焦虑急躁、疲劳,情绪波动大.结论 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自活跃期起用于分娩镇痛,可解除分娩疼痛,缩短产程,提高产妇的生育质量,加上产程中有产科和麻醉师双重监护,能更好地保障母婴安全,对分娩结局、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影响,是一项安全有效的镇痛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滞(CEA)与腰硬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分娩镇痛的足月妊娠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CEA组与CSEA组,CEA组采用0.7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共10 mL硬膜外腔注射自控镇痛,CSEA组采用0.1%罗哌卡因3 mg+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注射自控镇痛。结果 CSEA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CEA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产妇T1、T2、T3时VAS评分均较同组T0时改善(P〈0.01),且CSEA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较硬膜外阻滞具有镇痛效果好、对产程影响小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镇痛对分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低剂量布比卡因加芬太尼硬膜外腔阻滞镇痛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用 0 .12 5 %布比卡因加芬太尼 (1.5 μg/ml)硬膜外腔阻滞镇痛的 10 0例初产妇为研究组 ,未行镇痛术的 5 0例同等条件初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及用药前后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 ;并对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分娩镇痛的有效率达 10 0 % ;研究组产妇用药期间的生命体征 ,包括呼吸、脉搏、血压及血氧饱和度 ,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两组的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器械助产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0 .12 5 %布比卡因加芬太尼(1.5 μg/ml)用于硬膜外腔阻滞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分娩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时的效果、安全性.方法:120例足月、单胎、合并高血压疾病的产妇在宫口开大2~3cm时,自愿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同期分娩的120例正常孕妇进行分娩镇痛为对照组.采用VAS疼痛评分方法,分别在镇痛前后不同阶段进行VAS评分,了解镇痛效果、对母婴的安全性.结果:高血压疾病产妇可以进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效果显著,手术助产率增加,不影响脐动脉血气和新生儿的窒息率.在产程中高血压组生命体征平稳.结论:高血压疾病产妇腰硬联合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对母婴相对安全,提高了此病的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对分娩镇痛、产程的影响。方法  2 12例行PCEA的足月初产妇随机分成A组和B组 ,分别给予 0 12 5 %和 0 0 6 2 5 %布比卡因 ,复合芬太尼 ;并与未给予任何镇痛药的同等条件产妇 475例 (对照组 )比较。结果 镇痛组分娩镇痛效果确切 ,未发现血压下降等副作用 ;产程催产素使用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 (P <0 0 1) ,活跃期A组显著高于B组 (P <0 0 5 ) ;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剖宫产和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 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的PCEA镇痛效果确切安全 ,但催产素使用率高 ,与局麻药浓度有关 ,故需加强产程监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分娩的镇痛效果、安全性、产妇可接受性,探讨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方法:216例足月、单胎、正常初产妇在宫口开大2 ̄3cm时,自愿选择分为2组,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腰硬联合)组与对照组。在镇痛前后不同阶段行VAS评分,了解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安全性。结果:腰硬联合分娩镇痛效果显著,手术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增加,胎儿宫内窘迫率增加,但不影响脐动脉血气指标和新生儿的窒息率。结论:腰硬联合分娩镇痛效果满意,虽然增加手术助产率和剖宫产率,但对母婴相对安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开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今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自然分娩生产,然而,分娩时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常常使产妇无法忍受,严重可出现休克。理想的分娩镇痛应有效减轻疼痛,让产妇能积极、主动参与和体验分娩的过程,而对胎儿和分娩进程影响最小。本文就分娩镇痛的相关方法和辅助方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阻滞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分娩镇痛方式,综述近年来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包括: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给药模式的优化、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对新局麻药的评价、椎管内联合使用的其他辅助药物、可行走的镇痛对分娩的影响、镇痛开始及终止的时机、不良反应或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及产程中缩宫素的使用。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在本院足月阴道分娩、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无手术助产的初产妇82例,其中,41例产妇实施分娩镇痛(分娩镇痛组),41例未行分娩镇痛(对照组),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产时缩宫素的使用率、镇痛效果、产后2h及24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分娩镇痛组产时使用缩宫素的镇痛效果等。结果分娩镇痛组第一产程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分娩镇痛组较对照组缩宫素使用率增加;分娩镇痛组较对照组镇痛效果显著(P<0.05);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娩镇痛时使用缩宫素对镇痛效果无影响。结论分娩镇痛效果显著,但可能会使第一产程延长;产程中可适当使用缩宫素,其对镇痛效果无影响;分娩镇痛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慧  印春铭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0):346-347,350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对镇痛分娩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80例足月单胎、产前检查无阴道分娩禁忌、无椎管内硬膜穿刺禁忌的初产妇。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作为镇痛组,自然分娩组作为对照组,每组140例。镇痛组于宫口开至2-3cm时,取L2,3常规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用腰麻针经硬膜外腔刺人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回流通畅,缓慢注人0.2%罗哌卡因1.5ml(3mg),拔出腰麻针,硬膜外腔向头侧置人硬膜外导管3.5cm,阻滞平面在T10以下,根据镇痛程度硬膜外腔每小时给予0.1%罗哌卡因6-8ml+芬太尼2μg/ml,必要时追加3-5ml/15min。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VAS评分)、下肢运动神经阻滞MBS(modified bromage score)、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产妇镇痛有效率100%,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轻,第一、二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剖宫产率(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的镇痛技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是目前分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超前镇痛用于孕妇超前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08 例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 前镇痛组,每组 54 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注入罗哌卡因+舒芬太尼混合液进行自控麻醉镇痛(PCEA)。超前镇痛组: 孕妇即将进入临产、未规律宫缩前泵入 1 mL/h镇痛药(包括 1.2 g/L罗哌卡因、0.4 mg/L舒芬太尼),进入规律宫缩后进行 PCEA。比较两组镇痛效果、麻醉药物用量、分娩方式、孕妇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超前镇痛组的镇痛有效率、孕妇 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麻醉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超前镇痛用于分娩镇痛可以有效提高镇痛效果和孕妇满意度,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