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脑血管病变或心脏循环障碍引起低血流灌注,脑认知功能区域发生供血障碍所导致的痴呆。临床多表现为记忆障碍、精神障碍和脑损害的局部症状和体征,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交功能[1]。  相似文献   

2.
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有关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频率描述分析,结果发现肾虚髓亏、肝肾阴虚、痰蒙清窍、瘀阻清窍、心肝火旺、心脾两虚、气虚血瘀等7种证型为血管性痴呆的最基本证型,其中肾虚髓亏出现频率最高,贯穿整个血管性痴呆病程或者与其他证型兼并存在。本病临床病机特点以正虚为主,兼有虚实夹杂,单纯实证较少见,在病位因素中以肾为主,其次为肝、脑窍、脾、心;病性因素中以气虚、阴虚、髓亏为主;病因证素中以痰浊、瘀血为主。  相似文献   

3.
针灸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相关量表积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 (VD)的疗效。方法 :选用针灸百会、人中、涌泉、神门、大钟等穴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 17例 ,并于治疗前后测定MMSE R、ADL R及BBS量表。结果 :针灸对痴呆患者的MMSE R、ADL R以及BBS中生活能力量表积分有明显改善作用 (P <0 .0 1) ,而对BBS中日常习惯及个性改变的量表积分影响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针灸治疗VD疗效确切 ,能提高VD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由缺血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而引起的一组以认知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发生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第二大类型痴呆,也是唯一有预防可能的一种类型的痴呆。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目前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神经递质缺乏、氧化应激、炎性损伤、神经血管损伤等多种机制参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实验研究中采用的VaD动物模型不统一,多数实验研究设计欠严谨,且样本量偏小,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规范实验设计,以信号通路作为切入点,为临床治疗VaD提供确切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验证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针刺治疗配合口服喜德镇,对照组予口服喜德镇,比较2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张凤侠  马冬云  岳振芹  张燕 《河北医学》2006,12(11):1186-1186
血管性痴呆(VD)是脑血管病中好发的一种大脑退行性疾病。我院于2004年8月至2006年3月对72例住院的VD患者,分组对照开展了痴呆训练活动。我们通过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鼓励患者参与我们安排的语言、记忆、思维、定向能力的训练活动,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个人训练,经过5个月的训练,患者的智能、体能、和自理能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控制和延缓血管性痴呆的病情发展,大有好处。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据头颅CT、MR I、SPE-CT等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2,随机分为训练组40例,对着组32例,两组性别、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与血管性痴呆之间的中医证候联系,对其二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经CT或头颅MRI确诊为脑血管病的病人81例,将临床所采集的中医证候、舌象、脉象、相应证型、既往病史等资料加以总结归纳,并对上述四诊资料及既往患病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论脑血管病与血管性痴呆之间的中医证候存在相似性,在病机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与血管性因素有关的痴呆。是由心脑血管等疾病所致的脑组织损害引起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为一慢性进行性疾病,以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精神衰退或消失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给社会和家庭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中医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之一,多发脑梗塞性痴呆(MultilnfarctDementiaMID)被认为是VD最主要的表现形式。VD/MID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神志异常症候群,本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地治疗本病或控制本病病程进展的方法和药物。因此几乎世界各国的老年病研究机构均将其列为未来10年的研究重点,在我国已将其纳入“九五”国家攻关课题。近10年来中医学者在发掘和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VD/MID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病证…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近5年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研究概况,从单纯针灸疗法、针药结合疗法、电针疗法等方面进行临床治疗总结.从而证明针灸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标本兼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但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而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针灸良好的整体调节性作用,在防治本病中有很好的优势。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实验研究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作用机制,并对研究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疾病后导致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较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文章就近几年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三焦针法结合黄地散方药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有效性,探讨优化治疗方案。方法 将270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针刺组和西药组,各组90例。综合治疗组采用三焦针法与黄地散方药联合治疗;针刺组采用三焦针法治疗;西药组采用安理申治疗,共治疗12周,采用ADAS-cog、ADL进行评价,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①治疗后3组患者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行为能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3组患者ADAS-cog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12周后,ADAS-cog评分、认知功能组间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其中综合组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焦针法配合黄地散方药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远期的认知功能且提升血管性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脑组织损害而产生的痴呆,它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常见痴呆类型。针刺疗法对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及社会活动功能康复有积极作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中文数据库中近五年相关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文献报道,科学评价针刺疗法的优势和不足,以期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穴久留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头穴久留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Blessed痴呆量表(Blessed dementia scale,BDS)评分、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MSE、BDS评分及BI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但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BDS、BI差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穴久留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研究电针头穴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为针灸临床提供可靠证据。方法:将纳入试验的9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针药组、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MMSE量表和ADL-R量表检测。结果与结论:3个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均有效,但组间比较没有差异。药物组、电针组和针药结合组治疗VD患者前后相比对认知、记忆、运用和视空间技能均有明显的改善;药物组和针药组对言语能力的改善明显;而在记忆能力的改善方面,3个组均有效,并且头电针配合使用尼莫地平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或头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复制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探讨针刺百会、人中、大椎穴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血清和海马内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含量的影响。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法复制VD大鼠模型,将V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采用大鼠跳台试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和海马组织AchE含量。结果针刺组大鼠跳台反应期时间比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针刺组大鼠血清和海马AchE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降低VD大鼠血清和海马内AchE含量是针刺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医药临床对照试验文献发表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20年内国内期刊发表的中医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方法:选择"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1989—2009年11月国内正式发表的中医临床对照试验文献进行检索,按照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历年对照试验文献的数量及其构成比变化。结果:共检索出中医药临床对照试验33399篇,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19234篇(占57.59%),非随机对照试验(non-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non-RCT)14165篇(占42.41%),RCT文献的数量和构成比呈逐年递增趋势,non-RCT文献的构成比呈逐年递减趋势,二者构成比及比值经Runs游程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中医药临床对照研究的文献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非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数量逐渐减少,而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药合用刺激嗅觉系统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自由基系统的影响作用。[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48只,体重(300±1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VD嗅球损毁模型组、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组,每组8只。制作VD大鼠模型和VD并损毁嗅球大鼠模型,分别通过嗅三针电刺激、丁香酚刺激、针药合用方法,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海马MDA含量、GSH-Px和SOD活性。[结果]定位航行试验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短于VD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组均明显短于VD模型组(P〈0.01);针药合用组短于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P〈0.05);嗅三针组与丁香酚刺激组相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VD模型组与VD嗅球损毁模型组相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海马自由基系统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D模型组海马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海马GSH-Px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VD模型组比较,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组海马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海马GSH-Px和SOD活性显著增高(P〈0.01);针药合用组与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比较,海马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嗅三针和丁香酚均能够显著增强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能降低海马MDA的含量、并且提高海马GSH-Px和SOD的活。  相似文献   

20.
眼针肝肾区改善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眼针组(肝区、肾区)40例,对照组(药物组)口服吡拉西坦,小剂量阿司匹林40。结果:治疗前后长谷川修改量表(HDS—R)及社会活动能力评分对比,眼针组治疗有效率82.5%,药物组治疗有效率65%。结论:眼针组可促进血管痴呆患者智能,改善其社会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