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斜脑膜瘤由于生长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切除困难,一直以来是神经外科医生的巨大挑战[1].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是岩斜脑膜瘤手术的关键,相较于大型复杂的颅底手术入路,颞底经小脑幕人路(temporal base transtentorial approach,TBT入路)基础上发展的颞底经小脑幕经岩入路(temporalbase transpetrosal transtentorial approach,TBTT入路)是一种暴露有效、简便易行的岩斜脑膜瘤手术人路,我们在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应用此入路切除岩斜区中、小型脑膜瘤[2],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应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8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新增脑神经损害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是切除主体位于后颅窝、同时累及中颅窝的岩斜区脑膜瘤的安全有效的改良入路,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熟练掌握入路的显微解剖可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和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岩斜脑膜瘤如何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不同对待。方法 总结32例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方法、结果和术后处理。结果 全切除26例,近全切除6例,肿瘤全切率81.3%。结论 根据术前手术中的策略,选择好手术中入路和运用好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岩斜脑膜瘤的清除率,降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182例颅内深部肿瘤的治疗,总结锁孔技术在神经外科颅内深部肿瘤应用的经验。方法 采用锁孔技术显微手术切除桥脑小脑角及小脑肿瘤、岩斜区肿瘤、前颅窝脑膜瘤、鞍区肿瘤、镰幕区脑膜瘤和在导航指引下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深部胶质瘤。结果182例中无1例死亡,全切肿瘤149例,次全切除21例,大部切除12例。结论 锁孔(微骨孔)技术是治疗颅内深部肿瘤的良好方法,具有损伤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枕大孔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剑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6):424-425
脑膜瘤是枕大孔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我院自1994年4月至2002年12月共收治枕大孔区肿瘤30例,占同期颅内肿瘤的0.61%,其中脑膜瘤10例,均接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岩斜部脑膜瘤的微侵袭治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在岩斜脑膜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锁孔技术治疗14例岩斜部脑膜瘤。累及上中斜坡8例,广基或宽基累及上中下斜坡5例,累及中下斜坡1例其中6例同时扩展至鞍旁或海绵窦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6例,颞下锁孔入路2例,幕上下联合入路6例。结果全切除肿瘤8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2例(均为术后复发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完好或未见新增脑神经损伤8例,术后出现轻度面瘫4例,外展功能障碍3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后组脑神经功能影响1例,均未发生术后脑脊液漏和切口感染经11~19个月随访,轻度面瘫和动眼神经麻痹均有明显改善,但外展功能障碍恢复缓慢。结论针对岩斜部脑膜瘤累及范围,采用单独/联合采用颞下锁孔入路和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可有效切除肿瘤,并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和患者康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联合运用微侵袭技术(锁孔入路联合),术中显微技术与术后放射外科治疗等是今后岩斜部脑膜瘤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7.
岩骨后脑膜瘤是指起源于颞骨岩部后表面的桥小脑角区脑膜瘤[1],岩骨后表面是指岩上窦、岩下窦、乙状窦围成的区域,而不包括累及到桥小脑角区来源于其他部位的脑膜瘤.临床上以颅神经损伤及小脑症状为主要表现.我们于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共收治岩骨后脑膜瘤患者42例,现将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近二十年来,国内学者对颅底神经外科的认识不断加强,技术不断改良,复杂手术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如岩斜区肿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全切技术日益完善,面听神经保存率不断提高。但真正系统开展颅底神经外科手术仍集中在国内较大的神经外科中心,主要原因在于对人员梯队、设备和团队合作的要求甚高,包括重症监护,尤其多学科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出颞下经岩骨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使手术更加简便、安全、微创,以替代各型联合入路,降低手术致残、致死率。方法10%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漂白的颅骨干标本10例,模拟手术操作并对手术涉及的重要结构测量、拍照;手术前后共10例20侧标本进行CT岩骨薄扫,并对重要结构进行测量、拍照。结果颞下经岩骨嵴入路涉及的重要解剖结构包括Labbe静脉、岩骨内部结构、脑干腹侧间隙等。重要参数包括岩骨嵴磨除范围。结论颞下经岩骨嵴入路通过对岩骨嵴的磨除,增加对岩骨背侧肿瘤基底的暴露,适合切除骑跨中后颅窝的岩斜脑膜瘤。该入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出颞下经岩骨嵴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方法,使手术更加简便、安全、微创,以替代各型联合人路,降低手术致残、致死率。方法10%甲醛固定的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漂白的颅骨干标本10例,模拟手术操作并对手术涉及的重要结构测量、拍照;手术前后共10例20侧标本进行CT岩骨薄扫,并对重要结构进行测量、拍照。结果颞下经岩骨嵴入路涉及的重要解剖结构包括Labbe静脉、岩骨内部结构、脑干腹侧间隙等。重要参数包括岩骨嵴磨除范围。结论颞下经岩骨嵴人路通过对岩骨嵴的磨除,增加对岩骨背侧肿瘤基底的暴露,适合切除骑跨中后颅窝的岩斜脑膜瘤。该人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10例脑膜瘤颅内分布情况、病理类型和手术切除程度与复发比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5年2月至2011年5月实施电子病历以来在神经外科手术的110例脑膜瘤病人的颅内分布情况、病理类型和手术切除程度与复发比例。结果颅内分布情况位于上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和大脑凸面为主,占56.4%;位于颅底(蝶骨嵴、溴沟、鞍结节、颅中窝、桥小脑角、岩斜区)其次,占30.0%;其他部位(小脑半球、小脑幕、脑室内)占13.6%。病理类型脑膜上皮型占30.9%,纤维型20.9%,混合型15.5%,血管型29.1%,退形性或非典型性3.6%。手术切除达到影像学全切(SimpsonⅠ~Ⅲ级)107例(97.3%)。影像学上全切者随访1年以上5年以内89例复发3例,复发率为3.4%。结论颅内分布情况与文献报导基本一致,病理类型以脑膜上皮型、纤维型、混合型和血管型为主,影像学全切率(SimpsonⅠ~Ⅲ级)。随着显微手术应用有进一步提高,显微镜下全切比传统肉眼全切更彻底,结合脑膜瘤附着部位术后伽玛刀治疗,复发率减少。  相似文献   

12.
经颞下-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巨大岩斜脑膜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试图通过改进手术入路而改善巨大岩斜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结果。方法:采用经颞下-乙状窦前入路切除5例巨大岩斜脑膜瘤。结果:全切除3例,2例恢复良好,另1例遗留对侧偏瘫和同侧Ⅲ、Ⅴ、Ⅵ脑神经功能障碍;次全切除的1例遗留持久性动眼神经瘫痪;而部分切除的1例则长期昏迷伴对侧偏瘫。结论:此入路的优点有:(1)到达岩斜区最直接,路径最短;(2)手术野开阔,显露良好;(3)可多视角操作;(4)只需很轻的脑牵拉。肿瘤不能全切除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包裹了基底动脉及其分支以及肿瘤破坏了软脑膜使肿瘤与脑干间失去界面。术前的MRI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侵犯脑干的程度和动脉包裹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颅底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难点,近年来经颞骨岩部人路切除岩斜区肿瘤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深入研究Labbé静脉的解剖特点及与周围结构关系,对选择手术入路,避免对其损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脑CT静脉造影(CT venography,CTV)对Labbé静脉的解剖学特征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岩斜区肿瘤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岩斜区肿瘤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3例岩斜区肿瘤,对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手术入路、手术切除技巧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在手术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可全切除岩斜区肿瘤。该手术入路对颞叶和小脑牵拉轻,可为岩斜区肿瘤手术切除提供良好的暴露。  相似文献   

15.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位于颅底深部,周围毗邻脑干、上颈髓、椎动脉等重要结构,手术切除困难.我院自1997年7月至2009年2月共收治枕骨大孔区脑膜瘤10例,占同期1099例脑膜瘤的0.9%,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位于颅底深部,周围毗邻脑干、上颈髓、椎动脉等重要结构,手术切除困难.我院自1997年7月至2009年2月共收治枕骨大孔区脑膜瘤10例,占同期1099例脑膜瘤的0.9%,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翼点入路又称为"筋膜间翼点开颅"或"额颞蝶入路",为神经外科处理颅内动脉瘤、鞍区占位性病变等的经典入路;该入路术式成熟、显露充分、并发症少,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用[1-2].我科在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及鞍区脑膜瘤时,对传统的翼点入路进行了一些改良,成功地治疗了177例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 2 0 0 1年以来 ,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脑室内脑膜瘤 8例 ,术后恢复良好 ,无并发症。体会 :入路及皮质切口的正确选择是切除肿瘤和显微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应注意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止血要彻底 ,不用明胶海绵以防止脱落造成梗阻性脑积水。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脑室内脑膜瘤八例@王日军$山东省诸城市中医院神经外科 @田兴军$山东省诸城市中医院神经外科 @魏萍$山东省诸城市中医院神经外科 @王树山$山东省诸城市中医院神经外科  相似文献   

19.
枕大孔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报道枕大孔区脑膜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经枕大孔后缘入路包括枕髁远外侧入路、枕下后正中入路和枕下下外侧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枕大孔区脑膜瘤7例,并结合文献分析影响枕大孔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的选择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肿瘤最大直径为0.8~4.8cm,肿瘤瘤体位置位于脑干前方3例,侧方2例,后方2例。经枕髁远外侧入路2例,枕下后正中入路3例,枕下外侧入路2例,肿瘤手术全切除6例(Simpson Ⅰ级4例,Simpson Ⅱ级2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6例随访6~36个月,神经系统占位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选择合适的经枕大孔后缘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枕大孔区脑膜瘤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额外侧锁孔入路在鞍区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手术器械以及现代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为神经外科医师采用创伤更小的手术人路处理各种复杂的脑深部病变提供了可能.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我科采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成功治疗鞍区病变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