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的电生理评价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相似文献   

2.
应用Laminin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Laminin(LN)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34只SD大鼠分为4组,1~3组每组10只,手术切除双侧10mm坐骨神经并用硅胶管套接,左侧套管内注入LN0.6μg,右侧注入生理盐水作对照。术后1、3、4个月分别进行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另4只鼠于术后3个月行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检查。结果LN治疗组术后1、3、4个月时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及髓鞘厚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应节段脊髓前角和背根神经节标记神经元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LN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相似文献   

3.
脉冲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脉冲直流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应用直流脉冲电刺激仪针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病人进行电刺激治疗,通过随访观察3-6个月后神经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28例闭合性周围神经损伤及神经修复后的病人,经60-120d治疗,肌力皮肤感觉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直流脉冲电能够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在闭合性神经损伤的观察,应用电刺激治疗,可观察神经的传导功能,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预  相似文献   

4.
5.
为了研究在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时应用电场促进损伤神经再生的效能,最终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应用依据,我们进行了指数曲线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组织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压氧治疗与周围神经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缺氧、脑梗塞及脊髓损伤等中枢系统多种疾患有明显的疗效。受此启发人们开始探索高压氧能否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近年来,许多实验和临床资料均证实高压氧对周围神经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神经肌电生理监测技术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术前定位定性诊断、术中最佳手术方案的选择、术后神经再生的评价及预后估计均有重要价值。其应用日益普通。  相似文献   

8.
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不理想是临床上急待的问题,为此,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研制适合于人体应用的全置入神经电刺激器,并应用于临床。治疗组、对照组各10例,按神经种类、损伤平面、损至修复的间隔时间配成对子,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电刺激组各神经观察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为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弱直流电场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直流电场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孟庆刚1岳琦2岳伟杰2长期以来,由于神经修复后其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常不满意。因此,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在临床及科研领域中都很重视。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的恢复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伤残率的比例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脉冲直流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 应用直流脉冲电刺激仪针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病人进行电刺激治疗 ,通过随访观察 3~ 6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 12 8例闭合性周围神经损伤及神经修复后的病人 ,经 6 0~ 12 0d治疗 ,肌力和皮肤感觉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直流脉冲电刺激能够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在闭合性神经损伤的观察阶段 ,应用电刺激治疗 ,可观察神经的传导功能 ,为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用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对15例周围神经损伤病人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认为:术中电生理监测的优点是:(1)能确定周围神经损伤部位;(2)可及时反映周围神经手术的效果;(3)可根据神经损伤的性质选择最佳手术方法;(4)防止和减少手术过程中对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13.
经皮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144例周围神经损伤病例术后进行了8-27个月的经皮刺激治疗,其疗效与随机以100例 有电刺激治疗的病例比较,在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速度、质量上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就电刺激方式及其参数的选择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周围神经损伤治疗,在手术探查松解或神经吻合之后神经恢复的较长过程中,缺乏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而对因牵拉、嵌压造成的闭合性神经损伤,一般也需消极观察一段时间,看神经有无恢复,再决定是否采取手术治疗。自1991年至今,我们尝试用脉冲电刺激的方法治疗周围...  相似文献   

15.
经皮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电刺激对臂丛神经、桡神经损伤是否具有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选择1993年1月~1996年12月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76例、桡神经不完全损伤17例,随机分为电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电刺激组进行经皮电刺激治疗6个月,对照组则不作经皮电刺激治疗。电刺激6个月后观察肌皮神经、肩胛上神经及桡神经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肘关节屈曲度数、伸腕肌力,电刺激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能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可应用于宜保守治疗的周围神经损伤及神经修复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晚期修复后脊髓运动神经元数量、超微结构的改变及修复后神经电生理学的变化。方法新西兰兔16只行双侧腓总神经切断1年后,随机分成退变组和修复术后1、3及5个月组。另设4只兔为正常对照组。外膜缝合法修复神经后1、3及5个月行电生理学观察,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标记法显示脊髓运动神经元,行光镜、电镜观察。结果①失神经1年后脊髓运动神经元为正常的4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晚期修复腓总神经1、3及5个月,脊髓运动神经元分别为正常的48%、57%和68%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可逐渐恢复正常。③随着再生时间延长,神经传导的潜伏期缩短、神经肌肉传导速度增快和动作电位波幅增高。结论周围神经损伤晚期修复后,脊髓运动神经元和神经电生理均表现再生迹象,提示晚期神经损伤仍有修复价值  相似文献   

17.
周围神经损伤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的再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7例周围神经损伤手术疗效不佳的病人进行再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单纯松解术,神经松解 部分吻合术,重新吻合术和神经移植术,根据英国医学研究院颁布的感觉,运动分级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12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7年,平均28个月,共142条神经中功能优52例,良45例,可23例,差22例,结论:对于初次吻合后疗效不佳的周围神经损伤,应尽早积极地再次手术探查,术中电生理监测对决定手术方式及预计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电生理检查对再生运动神经功能恢复评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确定客观评价再生运动神经功能的电生理检查方法,选用3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以左侧腓总神经为实验侧,右侧为正常对照组,动态测定兔腓总神经再生过程中的肌力及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各参数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电生理检查各参数与肌力呈平行地恢复,其中M波的振幅及神经肌肉传导速度与肌力有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认为,神经肌肉的电生理检查能较早期地判断运动神经的再生及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细胞外ATP对周围神经导管中再生轴突诱导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证实细胞对ATP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轴突的吸引性诱导作用。方法 将SD雌性大鼠制成5nm长坐骨神经缺损的模型,用长双臂“Y”形硅胶管桥接神经,硅胶管单臂端与坐骨神经近端作套入缝合,与左侧坐骨神经缝接的硅胶管两端缝合封闭,硅胶管两臂内注入ATP的为实验组,注入生理盐水的为对照组。与右侧坐肌神经缝接的硅胶管远端管中注入ATP的硅胶管与远端坐骨神经缝接。术后4周,8周取材,肉眼观察神经纤维生长情况;并作光镜,电镜观察及病理图像分析,观察再生神经纤维的数目和形成髓鞘的厚度。结果 再生的神经轴突均长入含ATP的硅胶管内,生理盐水对照组内未见任何神经纤维长入。远端与坐骨神经缝合能增强ATP的轴突诱导作用,并具有促进再生神经轴突成熟的作用。结论 细胞外ATP具有很强的再生神经轴突诱导作用,并具有促进再生轴突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与疾病的诊治水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玉东 《中华骨科杂志》2000,20(10):581-582
本期有关神经血管专题共发表论文12篇。其中血管损伤论著3篇,周围神经论著8篇,脊髓病变论著1篇。现就周围神经论著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供同道们参考与讨论。一、术中如何评判外伤性神经瘤的性质这是临床医生在术中较常遇到的问题,以往多根据神经瘤大小及术中在神经瘤近端作电刺激观察远端肌肉有无反应进行判断。但这些方法较粗糙,也不能定量,因而影响判断的正确性。陈正永介绍应用术中肌电监测神经瘤近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比值(PDAR),判断神经瘤的功能性质。并经过30例神经瘤患者8.5个月随访,提出PDAR大于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