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报道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足部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设计皮瓣的点选择为内踝前缘与足底内侧交界处,从该点至第1、2跖骨头间引一直线为皮瓣轴心线,在轴心线两侧、跖骨头后面足底非负重区切取皮瓣.临床应用带神经血管蒂或游离的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修复足跟或手部皮肤缺损32例. 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32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感觉良好,外观满意且耐磨,手足部活动功能良好. 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是足跟或手掌部小创面软组织缺损的较好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顽固性溃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临床前足底顽固性溃疡的修复提供一种方法。 方法 自 1 998年起 ,应用以足底内侧血管束远端为蒂的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顽固性溃疡 5例 ,同期矫正局部畸形 ,皮瓣切取范围 3.5~ 5.0 cm×4.0~ 5.5 cm,术后注意皮瓣区近期不负重 ,保持清洁干燥。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随访 6~ 1 4个月 ,皮瓣质地好 ,可见较厚角化层 ,但皮瓣痛觉迟钝 ,患足可负重行走 ,溃疡无复发。 结论 以足底内侧动静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血运好 ,适用于修复前足底顽固性溃疡  相似文献   

3.
用带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冻伤创面 11例均成活 ,术后随访 3年 ,足跟感觉良好 ,皮瓣无破溃及冻伤 ,行走自如。足底内侧皮瓣位于非负重区 ,与足跟垫结构相似耐磨 ,是修复足底部创面最佳皮瓣。手术注意 ,设计皮瓣时略大于受区即可 ,要避免在跖骨头处切取皮瓣 ,同时皮瓣转移到受区不能有张力。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冻伤11例体会$新疆乌苏第十五医院创伤外科中心@刘华 $新疆乌苏第十五医院创伤外科中心@丘奕军  相似文献   

4.
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治疗10例足跟部皮肤缺损患者。结果:本组皮瓣完全成活9例,1例皮瓣远端部分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组织与足跟相似,可满足负重行走的功能需要。切取操作简单,切取后对足部负重功能及外观影响很小,是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榆林市第二医院烧伤整形手足外科收治的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急诊清创或扩创后,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底内侧供区创面,腹股沟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血运及存活、皮瓣供区愈合情况,并对足跟外形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20~71岁,平均32.2岁。其中5例为足跟外伤,1例足跟鳞状细胞癌,1例足跟冻伤,1例足跟溃疡。足跟部创面面积4 cm×3 cm~7 cm×6 cm。手术过程顺利,足跟岛状皮瓣及腹股沟皮瓣切取范围较足跟创面扩大0.5~1.0 cm。8例患者术后皮瓣血运良好,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足跟弹性佳,外形无臃肿,耐磨、耐压,感觉及行走功能满意;足底内侧供区无凹陷,无瘢痕增生及挛缩,无局部皮肤溃疡;腹股沟供区仅见线性瘢痕。结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足跟部缺损,足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带神经血管带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1995年7月~2005年9月采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8例,其中外伤21例,跟骨骨髓炎6例,冻伤1例。缺损面积为3cm×3cm~7cm×6cm。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15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满意,行走功能良好,皮瓣成活后有感觉存在,未见磨损溃疡发生。结论足底非负重区组织修复足底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不仅功能良好、外形美观,而且感觉良好,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在修复足跟部创面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足跟部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临床应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15例。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4年,皮瓣感觉良好,外形满意,质韧耐磨,无溃疡现象,足及足趾活动功能良好。结论: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足跟部创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舒巍  周忠志  陈丽  肖宁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578-1579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瘢痕癌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3年6月以来,采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12例足跟部瘢痕癌创面,其中创面面积为2cm×3cm~6cm×1Ocm,皮瓣设计大小为3cm×5cm~7cm×12cm。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3年半,皮瓣血运、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愈合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血供恒定,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是修复足跟部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足底前部创面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足底前部及趾腹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 采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移位修复足底前部、趾腹创面,皮瓣的神经与创面的神经吻合重建皮瓣感觉,足底内侧静脉与创面皮下静脉吻合以改善皮瓣血液回流。结果 临床应用8例,修复足底前部创面6例,修复足底前部及趾腹创面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2年10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韧耐磨,无溃疡现象,感觉良好,两点辨别觉8~12mm,足及足趾活动功能良好。结论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底前部及趾腹创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治疗12例足跟部皮肤缺损患者,术后根据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本组12例术后随访1个月~5年,皮瓣完全成活11例,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结论 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具有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血管,以及可满足足跟部皮肤缺损修复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带有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计带有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底负重区软组织缺损16例,将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切取皮瓣大小为12.0 cm×8.0 cm~13.5 cm×27.0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14例,皮瓣发生静脉危象2例,进行探查再吻合,1例仅远端表皮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二期植皮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10个月~2年,全部病例均恢复保护性感觉,移植皮瓣没有出现溃破.结论 应用带有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底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以较好地覆盖足底皮肤软组织,能恢复部分皮肤感觉功能,能较好地恢复足底耐磨、耐压的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皮瓣修复高能量损伤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以腓动脉穿支为远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前外侧、足背近端、足跟外侧创面19例,以胫前动脉穿支为远端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周前内侧、足背部、足跟内侧创面10例,以腓动脉的终末穿支为远端蒂的外踝上皮瓣修复外踝部、足背近端创面5例,以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底部负重区创面3例。结果本组34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局部换药后痊愈,未再次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成活皮瓣外观、质地和厚度与足踝部受区相似,负重区无溃疡发生,有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5~10 mm。结论根据病情合理选择不同种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可有效提高皮瓣成活率并重建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3.
足跟部为人体负重区,因其皮肤、皮下组织的解剖特性,适应行走,负重与缓冲震荡的功能特点,要求在修复时尽量达到恢复原有功能。笔者自2003年1月至2009年8月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解剖研究中发现,足底内侧动脉至少有2处与足底动脉弓相联,一是足底侧动脉主干远端,通过第一跖底动脉与足深动脉吻合;二是其较大分支-外斜支通过与第2,3趾总动脉的吻合,基于上述发现,设计出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3例,皆获成功,效果满意,为前足底负重区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个新的皮瓣。  相似文献   

15.
足底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修复足跟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报道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的解剖特点及修复足跟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10具成年人体标本(20侧下肢),解剖观测其足底内侧动脉起源、分支、走行和分布以及该皮瓣的支配神经情况.临床应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同侧及对侧足跟皮肤缺损8例,供区植皮.结果 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平均长度(8.9±0.2)cm,3~5条皮支.足底内侧神经的分支5~8支.它包含分布足底皮肤直接皮支3~5支和分布足趾皮肤的趾底固有神经2~4支.8例共用8个皮瓣.皮瓣大小为4 cm×3 cm~5 cm×6 cm,6例带蒂转移修复,2例游离移植.8个皮瓣完全成活,所有病例获随访1个月~1年,皮瓣功能、外形良好.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解剖变异少,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转移后能恢复较好的感觉,是修复足跟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携带足底内侧神经皮支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对侧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11年11月至2016年1月,共收治足跟大面积软组织脱套伤后期软组织坏死缺损10例,其中跟骨外露8例,软组织缺损面积7.0 cm×6.0 cm^11.0 cm×7.0 cm.均采用对侧携带足底内侧神经皮支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8.0 cm×7.0 cm^12.0 cm×8.0 cm,均缝合神经重建感觉.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16个月. 1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12 mm,感觉恢复满意,无摩擦破损,皮肤质地接近正常,外观满意,供瓣区植皮修复,均Ⅰ期愈合,对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用来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质地接近,皮肤感觉恢复好,是一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7.
跖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足底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跟是人站立时主要承重点,故足底皮肤具相应结构,表皮及真皮均厚实,皮下脂肪固着于小纤维格内,具耐磨压及稳定特性,一旦跟底组织缺损,溃疡或不稳定性疤痕,因创面不能直接缝合,必须用具有足底皮肤特性的皮瓣行修复,才能获得满意效果,而全身可供移植的皮瓣多不具备这种特性,因而使足跟的修复成了临床上的棘手事。1980~1996年,我们采用跖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跟底损伤7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1例。年龄16~51岁。其中急诊创面4例,溃疡2例,不稳定疤痕1例。清创后,采用跖内侧血管及内侧神经皮支为蒂的跖内侧皮瓣修复跟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预制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软组织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1月对足底负重区软组织撕脱伤12例,均有负重区骨或肌腱外露需行皮瓣修复,全足5例、前足4例、后足和足跟3例.将撕脱或离体的皮肤软组织清创、削薄后寄养在股前外侧区阔筋膜上进行预制皮瓣,皮瓣面积:3 cm×5 cm~13 cm×15 cm.术后2周成活后,二期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移植回植足部进行修复.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运丰富,没有发生血管危象和感染,其中2例部分边缘坏死,范围为2 cm,经换药后愈合,其他修复创面均一期愈合,均恢复负重和行走能力.术后随访11~38个月(平均23.5个月).根据章鸣等制定的评分标准,对术后外形、血液循环、感觉、负重及并发症情况作为评定参数.结果属优8例、良3例、可1例.结论 应用预制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软组织撕脱伤,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合并跟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16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合并跟骨骨髓炎病例,缺损面积3.0 em×4.0cm-5.0cm×8.0cm,病程3~13个月.结果 16例皮瓣均成活,随访3~加个月,所有皮瓣外形和感觉良好,跟骨骨髓炎治愈.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合并跟骨骨髓炎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跟部软组织缺损17例阴彦龙,黄昌林,韩西,连浩足跟部外伤引起的软组织缺损或慢性溃疡形成,治疗极为困难,Shanaha(1)1979年报道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获得较好的效果,国内高学书(2)报道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