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小肝癌的动态CT扫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2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的CT表现。双期扫描方法时间为动脉期 (AP)延迟 2 5s,门静脉期 (PVP)延迟 6 5s,以 3~ 4ml s团注造影剂 80~ 10 0ml。结果 CT表现为胰腺内低密度肿块 4 3例 (82 .7% ) ,胰腺形态和轮廓改变 30例 (5 7.7% ) ,胰胆管扩张 39例 (75 % ) ,胰周血管侵犯 36例(6 9.2 % ) ,胰周淋巴转移 31例 (5 9.6 % ) ,肝转移 2 0例 (38.5 % ) ,腹膜种植 12例 (2 3% )。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高 ,对诊断胰腺癌是否伴有周围血管侵犯和转移的准确性也较高。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肝脏双期血管成像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多期扫描 ,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期血管成像的可能性及其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  14例正常者及 15例肝硬化患者 (包括 6例肝癌 )行MSCT多期扫描 ,准直 2 .5mm ,pitch 5 ,每期扫描时间约为 6~ 9s。分别于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进行血管三维成像 ,重建方式为容积再现技术 (VR) ,最大密度投影(MIP) ,表面遮盖法重建技术 (SSD)。统计 3种成像方法对胃十二指肠上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左、右动脉的显示率 ,并对门静脉显示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扫描范围内的腹主动脉 ,腹腔干血管及其分支 ,VR、MIP及SSD对胃十二指肠动脉 ,肝固有动脉 ,肝左、右动脉的总显示率分别为 85 .3% ,85 .3% ,6 6 .4 %。门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情况 ,正常人门静脉可显示 6级以上 ,VR及MIP优于SSD(P <0 .0 5 ) ,VR立体感强于MIP。结论 MSCT肝脏多期扫描 ,双期血管成像是了解肝脏供血动脉和门静脉系统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以VR血管成像最佳 ,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有关肝动脉和门静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1.1病倒来源:自2002年11月19日至2003年9月26日,为267例临床疑诊肝脏疾病患者进行了肝脏平扫和增强多期扫描.其中有28例进行了手术或活检,取得了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一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Balanrr高速螺旋CT扫描机,对37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螺旋CT双期扫描,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全盱平扫后,分别于开始注射造影剂后25s.60s行伞肝螺旋CT动脉、门静脉双期扫描、将螺旋CT扫描结果与普通CT扫描进行对照一其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37岁~75岁,平均57.8岁。结果 37例中,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31例、轻度强化6例,动-静脉瘘5例。门静脉期,肿瘤全部呈低密度门静脉瘤栓11例。结论 HCC螺旋CT动脉、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特征可反映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特点,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8.
9.
造影参数对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影参数即注射造影剂的总量和注射速率,极大程度影响着肝脏CT增强的效果[1]。在进行肝动脉和门静脉双期扫描时,不同的参数选择其肝动脉和门静脉期出现的时间亦有差异。本文旨在探索在不同参数条件下进行肝脏双期扫描的恰当的时间窗。1材料与方法临床拟进行肝脏C...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螺旋CT作肝脏肿瘤早期增强扫描的作用。材料和方法:用螺旋CT和造影剂快速滴注法对36例肝脏肿瘤患者作全肝早期增强扫描。以2ml/s左右的速度经时前静脉注入浓度为300mgI/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100ml,在开始滴注造影剂75秒内扫完全肝。结果:所有图像主动脉密度均高于或等于门静脉密度。与邻近肝组织相比,15例(20灶)肝细胞性肝癌(HCC)呈高密度。11例HCC呈等或较低密度:2例为弥漫型HCC;9例有严重肝动脉-门静脉瘘,其中2例门静脉呈逆向增强。7例肝转移瘤呈低密度。3例(5灶)海绵状血管瘤呈向心性增强。结论:螺旋CT作肝脏早期增强扫描可如实显示肿瘤血供和血管受侵的情况,有利于病灶性质的鉴别和多血供多发病灶及小病灶的发现。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迷走动脉的显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迷走供血动脉规律及其对外科手术和肝肿瘤介入治疗的意义。材料与方法:200例成人行中上腹螺旋CT双期扫描,观察肝脏供血动脉的起源及走行,并将不同类型肝迷走动脉加以统计分析。结果:200例成人中31例出现迷走血管。肝左、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9例,肝总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6例;迷走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4例,迷走肝左动脉起自胃左动脉4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胃右动脉1例;腹主动脉发现副肝左、副  相似文献   

12.
双期动态CT对肝内占位性病变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对疑有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了双期动态CT检查,经证实者共47例,原发性肝癌的特征性表现是:肝动脉期病变区见肿瘤血管及血池影和/或明显增强呈高密度,门脉期则很快恢复为相对低密度,肝血管的特征性表现是:病灶增强区扩散极缓性,病变全部充满强呈等密度至少需要3分钟,本法对原发性肝癌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96.8%,87.5%和93.6%;肝血管瘤分别是92.9%,96.9%和95.7  相似文献   

13.
Multiple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and neoplasms have been described in the AIDS population over the past 20 years. Four cases of AIDS-related hepatic smooth muscle tumors (leiomyomas) have been described, and of these, three were in children. The fourth case was in a single patient with two hepatic lesions. We describe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two adult cases with biopsy-proven hepatic leiomyomas. In one of the cases, the gadolinium-enhanced MRI findings are described, which have not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评价其诊断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30例肝转移瘤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统计各期检出率,观察各期病灶的CT表现。结果:30例患者共发现病灶218个,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48/218(67.9%)、142/218(65.1%)、212/218(97.3%)。结论:双期螺旋CT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肝转移瘤的检出和显示其特征,反映病灶的血供,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的MPR、CTVE重建用于软腭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CT仿真内镜(CTVE)用于软腭肿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本组15例中涎腺混合瘤8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鳞状细胞癌3例,黏液表皮样囊肿2例。将螺旋CT容积扫描获得的图像数据在GE4.0AW工作站上进行MPR和CTVE重建。结果15例软腭肿瘤的矢状面和冠状面MPR表现软腭不同程度肿大,口咽腔和鼻咽腔均不同程度狭窄。涎腺混合瘤、黏液表皮样囊肿密度略低,周围境界清楚;鳞状细胞癌周围境界不清,表面不规则;海绵状血管瘤软腭弥漫性增厚。CTVE显示软腭口咽腔侧和鼻咽腔侧不同程度局部隆起。鳞状细胞癌表面凹凸不平。结论CT的MPR和CTVE能很好地显示软腭和肿瘤的全貌。MPR显示肿瘤的密度和向周围浸润程度,CTVE能很好地显示口咽腔和鼻咽腔内表面立体图像,类似纤维内镜所见。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螺旋CT诊断价值及 T扫描方案。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 4例为胰岛素瘤,2例为胰高血糖素瘤。5例术前肿瘤准确定位,1例回顾诊断。肿瘤在动脉期、胰腺实质期的强化程度均高于正常胰腺实质,门脉期4例为稍高密度,2例为等密度。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比剂用量按1.5ml/kg体重计算,流率2.5~3.0ml/s,层厚2~5mm,能够对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进行较准确的定位诊断,为外科医师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脑肿瘤灌注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27例脑肿瘤先用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中心实质部位,然后进行MSCT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DW4.0工作站PerfusionⅡ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灌注图像及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肿瘤微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 27例中,脑胶质瘤7例、脑膜瘤8例、脑转移瘤8例、颅咽管瘤2例,淋巴瘤、血管母细胞瘤各1例.27例灌注图像均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轮廓,清晰地区分肿瘤和水肿;不同类型肿瘤的CBF、CBV、MTT及PS值不尽相同,灌注伪彩图表现不同;PS图能清晰显示脑肿瘤的实质部分及微血管通透性.结论: MSCT灌注成像对脑肿瘤血流灌注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对了解脑肿瘤内部血流状态及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评价肝硬化患者血流灌注参数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8例患者行肝灌注扫描,其中对照组29例,代偿期肝硬化2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7例。通过扫描软件得出肝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渗透表面积乘积(PS)、肝动脉灌注指数(HAF)。分析这些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结果: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PS、HAF的均值是逐渐增加的。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BV、MTT均值是逐渐减小的。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间的BF均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SCT灌注成像技术可用来评价肝硬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脏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肝脏三期扫描,研究肝脏血管成像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75例怀疑或者已知肝脏肿瘤的患者行MSCT肝脏三期扫描,男性46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6岁,年龄范围24~77岁。其中肝细胞癌45例,血管瘤15例,腺瘤3例,肝转移癌12例,病理确诊51例(68%),其余24例(32%)经临床随访与治疗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通过病人肘静脉以3ml/s速度注射90~120ml含碘对比剂,在注射对比剂后25s、50s、90s开始扫描,获得相应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图像。所有数据采用1mm薄层重组,0.5mm薄层间距,然后传输到工作站进行VR、MIP图像重组。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血管成像和图像后处理,MSCT图像可清晰显示肿块和部分肿块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在肝动脉期,42例肝细胞癌病例清楚显示肿瘤血管及其供血动脉,其中20例DSA对照检查,MSCT图像分析结果与DSA相一致;9例动静脉瘘形成;门静脉期,16例显示门静脉癌栓,门静脉闭塞5例。在肝动脉期,14例肝血管瘤清楚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供血,与DSA所见一致,门静脉期均见其引流静脉及其小分支。3例腺瘤在肝动脉期明显强化,均见其供血动脉。10例肝脏转移癌在肝动脉期见肿块边缘有细小供血动脉。结论:MSCT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利用VR和MIP相结合的成像方法可提供更详细的肝脏肿瘤的血管信息,尤其在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肿瘤侵犯血管方面,为肝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