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致残原因,癫痫是脑瘫常见并发症。脑瘫合并癫痫有可能使患儿运动障碍加重,同时给康复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为减少发生率对458例脑瘫患儿中合并癫痫的43例进行病因分析从脑瘫合并癫痫的发生率及所引起脑瘫高危因素和脑瘫类型的关系3方面入手,结果表明458例脑瘫患儿中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是9.4%,合并癫痫患儿以痉挛型和混合型为主,单纯手足徐动型及共济失调型未见合并癫痫。合并癫痫的43例患儿有明确高危因素者占77%(33/43),其中以窒息、早产、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多见,同时进行头颅CT或/和MRI检查28例异常者24例,其中18例有高危因素,这说明做好周产期保健工作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相关脑电图特点.方法 收集84例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发作间歇期脑电图结果,与124例脑瘫不伴癫痫患儿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脑瘫合并癫痫的84例患儿中46例(54.76%)为部分性发作,其次为婴儿痉挛26例(30.95%)、强直-阵挛发作6例(7.14%),痉挛型所占比例最高,为82.14%,其中以痉挛型四肢瘫最多;脑电图异常以局灶或多灶痫样放电多见,脑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不伴癫痫的患儿(P<0.001).结论 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癫痫类型主要为部分性发作;痉挛型脑瘫是脑瘫中伴发癫痫最多的类型;脑电图异常以局灶痫样放电和多灶痫样放电多见.  相似文献   

3.
脑瘫病因的进一步细致分析,对该病的预防和康复意义重大。妊娠前母体因素及遗传因素是造成脑瘫不可忽视的因素;妊娠期是形成脑瘫的主要环节,部分早产儿、过期产及臀位产等高危妊娠,胎儿在妊娠期已存在脑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而且这些改变多是由胚胎缺陷或母体各种疾病致胎儿缺氧缺血所致,因此应归于致脑瘫的妊娠期因素。提示避免妊娠前母体及遗传因素的影响,对高危妊娠的监护,做好产前检查是预防脑瘫发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发作特征。方法对38例合并癫痫的脑瘫患儿根据临床发作特点及脑电图监测进行分类。结果脑瘫患儿合并癫痫全面性强直-阵孪发作18例(47.4%),肌阵挛发作9例(23.7%),限局性发作6例(15.8%),婴儿痉挛症5例(13.2%)。结论脑瘫患儿癫痫发作类型多样化,四肢瘫患儿更易全面性发作,偏瘫以局限性发作为主,各种类型癫痫多在1岁内首次发作。  相似文献   

5.
脑性瘫痪康复过程中,癫痫是经常遭遇的棘手问题。人口普查性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医院或康复机构报道,脑瘫儿中癫痫患病率为8%~62%;癫痫可以发生在任何类型的脑瘫中,但以痉挛型四肢瘫和偏瘫最常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发作、癫痫家族史、认知障碍、皮层损伤等因素明显增加癫痫的危险;脑瘫患儿癫痫半数以上1岁内发病,痉挛型四肢瘫癫痫发病年龄早于其他类型脑瘫;癫痫类型以部分性最常见,其次是婴儿痉挛和Lennox-Gastaut综合征;脑瘫患儿的癫痫往往预后差,半数属于难治性癫痫,需要多药治疗,发作控制率37%~65·2%。  相似文献   

6.
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康复治疗原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CP)合并癫痫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从1402例CP中筛查出140例癫痫进行CP类型、癫痫类型、MRI或C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分析,并进行康复治疗,方法包括抗癫痫药物、电刺激、针灸、封闭、脑蛋白水解物、功能训练、按摩、中药熏蒸、脑苷肌肽的应用等,观察患儿的疗效。结果本组合并EP的CP患儿以痉挛型为主,癫痫类型以婴儿痉挛、肌阵挛多见;98%MRI或CT异常,90%BAEP异常;抗癫痫药物治疗均有效;电刺激、针灸、封闭、脑蛋白水解物均能加重癫痫发作;功能训练、按摩、中药熏蒸、脑苷肌肽不会加重癫痫发作。结论小儿CP合并癫痫的康复治疗原则为及早、长期应用抗癫痫药物,避免电刺激、针灸、封闭、脑蛋白水解物等治疗,提倡功能训练、按摩、中药熏蒸、脑苷肌肽等治疗。  相似文献   

7.
罗友昌 《现代康复》1999,3(2):178-179
脑性瘫痪(CP)是出生前到生后一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在婴儿期,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知觉障碍。自1990年起综合康复治疗CP患儿2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合并癫痫的误诊、漏诊不仅直接影响了癫痫的及时准确诊断、正确选择抗癫痫药、尽快控制发作,而且长期的发作也进一步加重了脑瘫患儿的脑损伤,影响了康复治疗的时机和效果,增加或加重了脑瘫患儿遗留残障的可能。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在诊断脑瘫患儿合并癫痫中的价值及对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的癫痫亚临床发作特点。方法对1108例脑性瘫痪有癫痫亚临床发作的76例患儿进行高危因素、并发症、头颅CT、脑电图及其随访结果分析。结果脑性瘫痪癫痫亚临床发作100%有高危因素及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小头、皮质盲等并发症。头颅CT异常89%。脑电图表现以轻度弥散性异常为多见。随访0.5~3.0年,有12例分别出现了临床发作,多为中度弥散性异常脑电图并与脑活素、针灸的兴奋性有关,抗癫痫治疗有效。结论脑损伤、脑器质性病变是小儿脑性瘫痪癫痫亚临床发作的病理基础,脑活素、针灸、电刺激等方法可诱发临床发作。  相似文献   

10.
脑性瘫痪合并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合并症原因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1999年间资料完整的385例住院脑瘫患儿。结果:合并癫痫58例(15.06%)、智力低下291例(75.58%)、语言障碍(2岁以上)139例(73.55%)、听觉异常43例(31.6%)、斜视79例(20.5%);主要原因为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妊娠期感染、颅内出血;痉挛型四肢瘫合并症最多。结论:脑性瘫痪是一种脑损伤引起的多重表现的复合征,其诊治需临床多学科合作。  相似文献   

11.
背景: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合并癫痫的误诊、漏诊不仅直接影响了癫痫的及时准确诊断、正确选择抗癫痫药、尽快控制发作,而且长期的发作也进一步加重了脑瘫患儿的脑损伤,影响了康复治疗的时机和效果,增加或加重了脑瘫患儿遗留残障的可能。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在诊断脑瘫患儿合并癫痫中的价值及对治疗的影响。单位:一所市级儿童医院的神经康复科。设计:回顾性分析。对象:2000-01/2004-03经视频脑电图确诊的108例合并癫痫的脑瘫患儿,纳入标准:均符合1988年7月佳木斯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诊断和分型标准,6个月以下婴儿参照Vojta姿势反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MRI与病因关系。方法 回顾性调查法对100例脑瘫患儿病因进行分析,并比较其与MRI的关系。结果 宫内或产时窒息、未成熟儿和黄疸为脑性瘫痪的三大主要原因。MRI异常率82.00%,其中脑白质髓鞘形成延迟占首位45例(45.0%)。结论 MRI检查对小儿脑性瘫痪病因学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危险因素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与脑CT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分析137例智力低下和/或脑性瘫痪患儿围生期危险因素、BAEP及脑CT的异常率。结果:54.8%的患儿出生前有异常,25.6%的患儿出生时有异常,16.1%的患儿曾有新生儿期异常;4.4%的患儿有家族史;62.0%的患儿有BAEP异常,52.3%的患儿有脑CT异常。结论:围生期危险因素与智力低下和/或脑性瘫痪发病相关;BAEF及脑CT为早期发现智力低下和/或脑性瘫痪患儿提供有益的辅助帮助。应加强孕期保健及健康教育、提高接产质量及新生儿期急重症的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4.
脑性瘫痪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263例,男 192例,女 71例。就诊年龄:~ 6月 17例,~ 12月 44例,~ 2岁 64例,~ 4岁 58例,~ 7岁 43例, 7岁以上 37例。分型: 痉挛型 199例,肌张力低下型 13例,手足徐动型 8例,强直型 1例,混合型 15例,其中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混合 4例, 痉挛型与震颤型混合 11例,无法分类型 27例。瘫痪部位:四肢瘫 133例,双瘫 98例,偏瘫 6例,重复偏瘫 13例,双下肢瘫 12例,单肢瘫 1例。伴随障碍:智力低下 231例,听觉障碍 56例,视觉障碍 81例,包括皮质盲 5例,内、外斜视 66例,视神经萎缩 10例,语言障碍 53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的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其发病率、病因、早期症状、临床特征、辅助诊断、合并障碍的特点。结果 发病率占同期入院患儿的22.7%,高危因素依次为重症黄疸、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等。早期症状有肌张力低下、紧张与活动时张口等八项。临床特征则以不随意运动及动摇的肌张力为主。辅助诊断头部CT大部分正常。脑电图异常率68.5%。合并障碍以语言障碍为最多。结论 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病因及早期症状。  相似文献   

16.
根据小儿对游戏的喜好和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肢体、智力、语言、行为及心理障碍的特点,编制了—套音乐儿歌游戏。将游戏应用于脑瘫患儿的训练中,以探讨游戏在脑瘫患儿康复训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小儿脑性瘫痪 (cerebralpalsy ,CP)简称脑瘫 ,是一种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疾患。我国“九五”攻关课题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 ,0— 6岁儿童的脑性瘫痪患病率为1.86‰。目前 ,全国有 31万例脑瘫患儿 ,并且每年新增 4 .6万例。脑瘫的主要危险因素先后以胎儿发育迟缓、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等为主[1] 。由于小儿的大脑在不断地成熟和分化 ,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因此 ,如能对脑性瘫痪的儿童进行早期康复 ,即争取在出生后 6— 9个月的阶段内采取康复治疗措施 ,不仅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 ,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 ,抑制异常反射…  相似文献   

18.
小儿脑性瘫痪癫痫亚临床发作76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静  吴丽  马彩云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2):2231-2231
目的 了解和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的癫痫亚临床发作特点。方法 对1108例脑性瘫痪有癫痫亚临床发作的76例患儿进行高危因素、并发症、头颅CT、脑电图及其随访结果分析。结果 脑性瘫痪癫痫亚临床发作100%有高危因素及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小头、皮质盲等并发症。头颅CT异常89%。脑电图表现以轻度弥散性异常为多见。随访0.5-3.0年,有12例分别出现了临床发作,多为中度弥散性异常脑电图并与脑活素、针灸的兴奋性有关,抗癫痫治疗有效。结论脑损伤、脑器质性病变是小儿脑性瘫痪癫痫亚临床发作的病理基础,脑活素、针灸、电刺激等方法可诱发临床发作。  相似文献   

19.
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症状在婴儿期内出现,有时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痛、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伤残表现。  相似文献   

20.
张冰  杨爱武 《现代康复》1998,2(8):813-813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儿童严重致残重要原因,我国发病率平均1.8‰~4‰(199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儿科学》)。脑瘫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由各种原因所致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中枢神经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婴儿期可伴智力落后、癫痫、听觉、视力障碍等。我院于1993年1月~1996年12月对诊断为脑瘫的25例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综合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