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B型超声测量胎儿股骨皮下组织厚度预测胎儿体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Han Y  Lin H  Liu Y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5):277-279
目的探讨应用B型超声测量胎儿股骨皮下组织厚度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B型超声对178例胎儿的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股骨皮下组织厚度进行测量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股骨皮下组织厚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性最好(r=0.8601),对巨大儿诊断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4%,胎儿股骨皮下组织厚度与孕周呈正相关(r=0.7070)。结论应用B型超声测量胎儿股骨皮下组织厚度预测胎儿出生体重,方法简单、准确,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超声测量胎儿腹部皮下组织厚度预测胎儿体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测量胎儿腹部皮下组织厚度预测胎儿体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2年5月至2003年12月在朝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256例孕妇,应用超声测量胎儿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股骨长度(FL)、股骨皮下组织厚度(FSTT)及腹部皮下组织厚度(ASTT),并且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各项测量指标与出生体重均有一定的相关性(P均〈0.05),以ASTT估计胎儿体重优于其他各项指标(r=0.868)。结论超声测量胎儿腹部皮下组织厚度预测胎儿体重相对准确,方法简便,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在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诊断巨大儿中的价值。方法在孕妇分娩前1周超声测量胎儿腹围,追踪胎儿的出生体重,分析胎儿腹围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1)共检测1475例单胎孕妇胎儿,胎儿腹围与出生体重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为0.85(P<0.01)。(2)胎儿腹围<34cm者中无一例巨大儿;胎儿腹围<35cm有1007例,99.7%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4000g;胎儿腹围在35~35.9cm有206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691±277)g,其中14.6%(30例)的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胎儿腹围在36~36.9cm有149例,其中51.0%(76例)的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957±256)g;胎儿腹围在37~37.9cm有64例,其中84.4%(54例)的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平均出生体重(4205±250)g;胎儿腹围≥38cm有44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4000g者为100%(44例),平均出生体重为(4489±267)g。(3)1475例中有811例孕妇行剖宫产术(55.0%),新生儿出生体重为4000~4500g者,剖宫产率为71.4%(125/175),出生体重≥4500g者,剖宫产率为93.8%(30/32),均显著高于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g的剖宫产率(P<0.01)。结论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可以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胎儿腹围与胎儿体重呈高度直线正相关。胎儿腹围<35cm提示发生巨大儿的可能性极低;≥37cm提示巨大儿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4.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小脑横径预测胎儿体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超声测量胎儿腹围 (AC)、小脑横径 (TCD)预测胎儿体重(FW)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B超测量 30 0例胎儿的AC、TCD、双顶径 (BPD)及股骨长度 (FL) ,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相关分析 ,经二元线性回归导出AC、TCD预测FW的方程式。并对 4 0 0例胎儿用此方程式进行临床验证。结果 :AC与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最好 ,TCD次之 ,其简单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6435(P <0 0 0 1)、0 61718(P<0 0 0 1) ;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8955(P <0 0 0 1)、0 162 90 (P <0 0 0 1)。以这二项指标预测FW的方程式为 :FW =190 .6×AC +332 8×TCD - 4 4 91 5,经 4 0 0例临床验证 ,符合率达 86 5% ,相对误差 <10 %者占 92 5%。结论 :超声测量胎儿AC、TCD预测FW ,方法简便 ,且较准确 ,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单项超声测量指标预测胎儿体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应用胎儿腹围单项超声测量指标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临床价值。方法:(1)应用B型超声对300例胎儿的腹围、小脑横径、双顶径、股骨长进行测量,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进行分析。经单元线性回归得出腹围预测胎儿体重的单元方程式。(2)应用此方程对330例胎儿进行前瞻性验证。结果:腹围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最好,(r=0.86679)。依据腹围可以初步预测胎儿出生的体重范围。其符合率达80.0%。结论:应用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出生体重,方法简单,且较准确,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应用B超对222例正常孕妇在分娩前一周内测量胎儿小脑横径(CD)、双顶径(BPD)、腹围(AC)、股骨长度(FL),并计算与胎儿体重的关系。结果:CD与体重的对数值相关性最好,其次分别为AC、BPD,FL。逐步回归分析中,CD的F值最大,其次分别为AC,BPD,P值<0.05,经一元,二元,三元方程回代与临床验证,CD进入方程预测胎儿体重的正确率高于AC,BPD,平均误差率低于AC,BPD。提示:小脑横径可作为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胎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指数变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胎儿出生体重与孕期母亲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并分娩且无内科合并症及产科并发症的初产孕妇 190 0例 ,分别测量并计算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孕期体重变化及体重指数变化 ,采用偏相关分析胎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无论是控制身高、孕前体重还是控制孕期体重变化都发现胎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指数的变化均呈正相关。结论 :胎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指数的变化有较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巨大胎儿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产前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及超声测量胎儿腹围能否预测巨大胎儿。 方法 前瞻性选择 148例宫高 腹围≥ 135 cm的足月单胎已临产的孕妇 ,超声测量其胎儿双顶径、腹围、股骨长度 ,皮尺测量孕妇宫高、腹围 ,核对孕龄 ,分析这些因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 ;按新生儿体重将这些孕妇分为巨大儿组和非巨大儿组 ,比较两组的资料 ;分析胎儿腹围与巨大儿的特定关系。 结果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单一胎儿腹围是预测胎儿体重的最好参数 ,优于胎儿腹围与股骨长的联合应用。其与胎儿体重呈直线正相关 ,r=0 .85。胎儿腹围≥ 36 cm可以预测 82 %的巨大儿 ,巨大儿组剖宫产率 70 .2 %。 结论 胎儿腹围与胎儿体重呈高度直线正相关 ,是预测胎儿体重的较好参数。在产前怀疑有巨大儿的可能时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9.
B超测量胎儿腹围预测新生儿体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在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诊断巨大儿中的价值。方法:在孕妇分娩前3天内超声测量胎儿腹围,追踪胎儿的出生体重,分析胎儿腹围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①共检测2167例单胎孕妇胎儿,胎儿腹围与出生体重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97,P=0)。②胎儿腹围<34 cm者有7例巨大儿;胎儿腹围<35 cm有1436例,99%的新生儿出生体重<4000 g;胎儿腹围在35~35.9 cm有335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525.0±249.7 g,巨大儿发生率为5.7%(19例),胎儿腹围在36~36.9 cm有224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737.1±264.3 g,巨大儿发生率为21.4%(48例);胎儿腹围在37~37.9 cm有100例,平均出生体重3905.1±255.3g,巨大儿发生率为39%(39例),胎儿腹围≥38 cm有38例,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4115.5±306.1g,巨大儿发生率71.1%(27例)。结论: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可以预测新生儿出生体重,胎儿腹围与胎儿体重呈高度直线正相关,胎儿腹围<35 cm提示发生巨大儿的可能性低;≥37.7 cm提示发生巨大儿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孕20~24周胎儿出生体重的相关因素,构建孕20~24周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公式。方法:前瞻性研究2011年3月至5月在江苏省产前诊断中心超声室行中期(孕龄20~24周)胎儿结构筛查的单胎孕妇235例,孕前月经规则。根据身份证记录孕妇年龄,询问并记录孕前体重;测量孕妇身高及超声检查时的体重,根据末次月经确定孕龄;超声测量胎儿生物学参数: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及肱骨;随访孕妇分娩前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及性别。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通过173例建立中孕期预估胎儿出生体重的公式。用已建立的回归方程前瞻性预测62例孕妇的胎儿出生体重,并验证其准确性。结果:单指标:孕妇孕前体重及BMI、行超声检查时体重及BMI、分娩前体重及BMI、中孕时胎儿腹围、股骨长、肱骨长、胎龄以及超声检查至分娩时的时间间隔与出生体重均有一定关系(P≤0.10),故纳入上述参数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出预测胎儿出生时体重的方程:预测的出生体重=-501.14+12.52×时间间隔+34.19×孕妇行超声检查时的BMI+8.61×超声检查时测量的胎儿腹围。通过验证,绝对误差值≤250g者56例,占90.32%,相对误差在10%以下者57例,占91.93%。结论:孕妇中孕期BMI、胎儿腹围超声测量值以及该次超声检查至分娩的间隔时间是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妇和新生儿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IGF-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IGFBP-3与胎儿出生体质量的关系,探究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因子。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孕妇230例,根据胎儿出生体质量与胎龄关系的分类诊断标准将胎儿出生体质量水平分为3组:小于胎龄儿(SGA)组15例,适于胎龄儿(AGA)组162例,大于胎龄儿(LGA)组5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集中测定孕妇血清、新生儿脐血血清胰岛素、IGF-Ⅰ、IGF-Ⅱ、IGFBP-1和IGFBP-3水平。结果:3组孕妇血清和新生儿脐血血清胰岛素、IGF-Ⅰ、IGF-Ⅱ、IGFBP-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LGA组大于AGA组,AGA组大于SGA组(均P0.01),母血血清IGF-Ⅱ和脐血血清胰岛素、IGF-Ⅰ、IGF-Ⅱ水平为胎儿出生体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母血血清IGF-Ⅱ和脐血血清胰岛素、IGF-Ⅰ、IGF-Ⅱ可能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s: (1) To provide percentile tables and graphs of birth weight by gestational age and by gender, for singleton and twin liveborn neonates. (2) To determine changes in birth weight relative to gestational age over the study period.Methods: Data on 556,775 singletons and 12,125 twins, born alive in Alberta from 1985 through 1998, were obtained from Alberta Registries — Vital Statistics. Mean birth weights for individual and grouped years were compared by independent two-tailed t-tests. Linear trends in birth weight over the 14-year period were obtained using one-way analyses of variance.Results: Four tables and corresponding graphs showing birth weight for gestational age by gender for 21 through 44 completed weeks gestation provide data for the 1st to 99th percentile. Changes in birth weight for the combined gestational ages included an increase for singletons (male, F 17.6, p < 0.001; female, F 53.3, p < 0.001), and a decrease for female twins (F 5.8, 0.004). The increase for singletons was seen at 38 through 42 weeks gestation for both genders. No change occurred under 38 weeks except in singleton females of 33 to 35 weeks with a decrease in birth weight observed from 2636 ± 539 g, 1985 to 2576 ± 479 g, 1998; t 2.5, p = 0.002.Conclusions: The graphs and tables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represent a specific geographic area and population. They may be relevant as a reference for other geographic regions and population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observed increased birth weight among term, but not preterm newborns, requires critical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3.
B超测量胎儿肝脏面积预测巨大儿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应用B型超声测量胎儿肝脏面积预测巨大儿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B型超声测量 36 0例足月妊娠胎儿的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度、股骨皮下组织厚度、肝脏长度和肝脏面积 ,并分析各预测指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及用于预测巨大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各项预测指标中胎儿肝脏面积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最好 (r =0 .80 6 ) ,对巨大儿诊断的敏感性为 88 89% ,特异性为 95 4 2 %。结论 :应用B型超声测量胎儿肝脏面积预测巨大儿的准确性较高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孕期血清瘦素(LEP)水平变化与胎儿LEP水平、胎儿体重的关系,以及孕妇年龄、身高、体重及胎儿性别等对母血与胎儿LE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孕妇为研究对象,留取不同孕期孕妇静脉血及分娩时胎儿脐静脉血,并测定新生儿出生体重,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母体血清LEP水平随着妊娠进展呈递增趋势,孕36周后母体血清LEP水平高于分娩时胎儿脐静脉血LEP水平,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男婴和女婴的母体各孕周血清LE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婴的脐静脉血LEP水平低于女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孕16~18周母体血清LEP水平与孕妇体重指数(BMI)正相关(P<0.05);分娩时胎儿脐静脉血LEP水平与孕妇体重指数和新生儿体重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孕妇血清瘦素水平对胎儿体重没有影响,检测胎儿脐静脉血LEP水平,可以作为预测胎儿体重状况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江苏、浙江2省18县(市)新生儿出生体重描述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分布规律。 方法 对来自江苏、浙江 2省 18个县 (市 )的围产保健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以孕满 2 8周的围产儿为分析对象 ,共 4 0 2 4 5 8例。描述出生体重频数分布特征 ,按性别、城乡、孕周分层后 ,比较各层的出生体重。 结果 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态分布 ,平均为 (32 78± 4 18) g,男孩出生体重平均为 (332 8± 4 2 0 ) g,女孩为 (32 2 5± 4 0 9) g,男孩平均比女孩重 10 3g。城市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 (330 0± 4 2 1) g,农村为 (32 78± 4 18) g,城市高于农村。随孕周的增加 ,出生体重迅速上升 ,但是孕 4 2周以后 ,出生体重呈下降趋势。 结论 江苏、浙江 2省 18县 (市 )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接近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