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让太极拳发挥尽可能大的效益,学练太极拳者必须先明确自身练太极拳的目的,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地锤炼好自身的太极功夫。  相似文献   

2.
2年制太极文化进修班招生启事太极文化进修班是我国第1个全方位传授太极文化丰富内涵的培训班,通过2年时间的函授培训,将全面传授杨式太极拳老六路22式、太极练神练气练意之法、太极球、太极松腰法等太极技艺体系的精要,尤其注重内功心法的传授。 2年制太极文化进修班共开设9门课程,其课程的具体内容如下:太极拳内功理法——全面披露“三道气圈”、“身如钟鼎”等太极拳内功理法的精要。太极行拳心法——杨式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爱好者大都听过“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说法,于是,很多人以为练太极拳必须十年才能练出功夫,或者,必须练十年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其实不然,只要找到正确的途径,十年的时间,至少可以使太极拳爱好者在太极领域有大的成就了;而普通人,则应该一两个月、几个月、或者一两年就能取得祛病延年、强身健体的作用。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必须打破仅仅按程序(名称顺序)练套路——俗称盘架子的习惯,因为,按部就班的一个式子一个式子练下去,只能取得稍稍活动活动筋骨、促进一下血液循环的作用,更大的效益则不易产生。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虽以松柔为本,以柔化见长,但却内含坚刚,松柔只是其表,外柔而内刚才是其最根本的特点,所以前辈有“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之述。然而,今之太极只知有柔不知有刚,强调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不仅新人不解,有些练了几十年拳的人依然不悟,更有甚者以软为柔,以懈为松,失之偏颇,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终不能达刚柔相济之太极拳真境。  相似文献   

5.
李光昭  贾睿 《东方养生》2010,(12):102-105
练太极拳先须学会放松。柔是以松为基础的柔,此柔可以克刚。松和柔不仅是太极拳之道,也是老子所昭示的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6.
据说现在全世界至少有1亿人在练太极拳。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热爱太极拳呢?真正的太极拳,是融太极拳架、内功心法、太极智慧(思维方式)为一体的含三为一的学问,因此,所产生的效益也就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练太极拳多年没取得好的健身效果呢?为什么每天一套拳练10几遍,或10多套太极拳依次演练一遍,但养生一直不明显呢?这些疑问,相信很多太极拳爱好者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太极拳明家对此类问题的回答是:练太极拳套路多而忽视了基本功;练太极拳太刻苦而忽视了休养和放松。太极拳基本功很多,但无极庄是最基本的;练太极拳讲究练养结合,所以,如果说套路是练,则无极庄就是养了。  相似文献   

8.
翁心诚 《气功》2009,(11):986-988
中老年修炼养生太极,重在修炼灵气,失去灵气的太极拳是无效之假太极。灵气是统一、整合、化生精、气、神、心、意的一种玄奥之根,亦可称灵性。练太极,归根结底是炼灵气。正如杨澄甫言:“筋骨肌肉统统是外,人的灵性才是内”。“人的灵性培养好了,就一切修身致用皆有之”。这里所说之灵性即灵气。  相似文献   

9.
太极文化和文化太极,是一个层面上的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教授太极拳,不是单单教拳套路,而称为传播太极文化。如果只干巴巴教授一套拳架子,没有文化内涵还是博大精深的太极拳吗?练体操领操员的领操口令一、二、三、四……练操者随着口令手和脚机械的伸展和收缩,虽然手脚在动,但  相似文献   

10.
翁心诚 《养生月刊》2009,30(11):986-988
中老年修炼养生太极,重在修炼灵气,失去灵气的太极拳是无效之假太极。灵气是统一、整合、化生精、气、神、心、意的一种玄奥之根,亦可称灵性。练太极,归根结底是炼灵气。正如杨澄甫言:“筋骨肌肉统统是外,人的灵性才是内”。“人的灵性培养好了,就一切修身致用皆有之”。这里所说之灵性即灵气。  相似文献   

11.
周贤文 《养生月刊》2006,27(12):1116-1118
在我们陕西汉中这座古城里,练太极拳的团队和个人越来越多,但我见到的许多拳友,很少听他们谈到练太极拳时如何呼吸这个问题。他们每天练太极拳时,都是放起响亮的音乐,大家笑逐颜开,谈笑风生,嘴不停手不住,真是自由自在,无心无意打太极拳。这些拳友们可能信奉的是那句“生命在于运动”。是呀,动总比不动好,但是这样不用深呼吸练太极拳,又心神不安,是练不好太极拳,打不出太极拳的韵味。所谓“气沉丹田”,就是“意沉丹田”,进行深呼吸,这是练好太极拳重要的关键。息形协调太极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渊源于我国远古人防病治病的导引术。太极拳…  相似文献   

12.
张华国 《养生月刊》2007,28(9):790-792
这里说的太极拳,是指打拳盘架子而言,不涉及技击。太极拳是"太极"的一种派生事物,不等于是"太极"。太极拳的动静,只是"太极"动静的一种,不是"太极"的其他动静或全部。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方法,太极文化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从其诞生始,就深深地烙上了中华传统文化整体为本的思想,因此,学练太极拳必须从更广阔的领域来理解之,否则,就会降低太极拳的身份,让其不能很好地发挥整体性健康身心的作用.为帮助广大读者理解太极拳的丰富内涵,现辑录3位中国名人、1位外国人、1位普通中国人体悟太极拳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学练太极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强身治病,效果卓著,而其动作又大多舒展和缓,老少成宜。因此,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如何提高练拳质量,更好地为健康服务,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弄清楚太极拳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太极拳不是柔软体操,也不是一般崇尚力量、速度的拳术。太极拳是武功和气功密切结合,而且还特别强调气功作用的武术套路。《张三丰太极练丹秘诀·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上说:“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  相似文献   

15.
浅谈太极拳的修习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 《养生月刊》2006,27(5):420-422
我国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太极拳是我国名拳之一,和形意拳、八卦拳并称为内家武术的代表。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太极拳乃阴阳拳也。这三种拳法内涵一样,只不过外在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都是力与巧的完美体现。本人自幼习武多年,先后经过真一子道长、释成超法师和太极名家陈振肖三位师傅的传授,对中华武术太极拳的修习过程略知一二。中国有句古语曰:“无规矩不成方圆”,太极拳的修习同样要经过学规矩、守规矩、懂规矩、练规矩、脱规矩五个过程,因为修习太极拳是一项细致入微的由“后天返先天”的人体再塑自然的工程,只有如此才能修习出…  相似文献   

16.
练太极拳是当今人们从事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时尚运动项目之一. 大家公认练太极拳好,好就好在它是一种取"阴阳"、"动静"、"虚实"之理,"吐纳"、"导引"之法,"顺应自然生理之机",使人身心得到全面锻炼. 太极拳是有一定的动作规范和练习方法的.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往往会听到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说:"我打了这么多年的太极拳,总觉得收效不大,老是脚站不稳,手打不活,或者说没有别人打得轻松、圆活、好看,更谈不上养生功效了.  相似文献   

17.
1、杨式老六路:传统底蕴中华本色太极拳的强身健体作用已被人们公认,不仅中国人练,外国人也练;人民群众练,国家领导人也说好——我因此一直想学但没有机会。我见有的文章写道:在太极拳的拳宗歌中这样记载“太极之先,天地根源,老君设教,密子真传”,故可知太极拳的理论源于《道德  相似文献   

18.
祝兴隆 《养生月刊》2015,(3):203-205
中国在明朝以前,人们练的是"长拳"、"绵拳"、"十三式"、"软手"……,直至清代,山西出现了一位王守岳,此人武功盖世,太极精深,并著有《太极拳论》,才确定"太极拳"的名称。之前,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传承情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是唐朝的许宣平,有的说是宋朝的张山峰,有的说是明代的张三丰……。虽然张三丰与王守岳都著有《太极拳论》,但演练中出现了多种流派,有点各打各的"味道"。但大部分人喜欢陈王廷的太极  相似文献   

19.
一 过去,我习练的是社会流行的太极拳,先后学练了24式简化太极拳、42式竞赛套路、48式太极拳等,还学练了太极剑、太极功夫扇。习练拳、剑、扇,获得了一定的健身效果。但身体状况并无明显变化,每逢夏季练拳后大汗淋漓,多患感冒,连续几年每年总要感冒一、两次,不是打针服药,就得住院治疗。我想,  相似文献   

20.
读高中时 ,我因家里建房 ,劳累过度 ,导致腰肌劳损 ,经常发作。后来 ,又患上了过敏性鼻炎 ,喷嚏连连 ,清涕很多。有时一天要换三四块手帕。多方治疗无效 ,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去年10月份起我选择了王安平先生的浑圆功及冯志强先生的48式太极拳进行锻炼。经过1个多月的练习 ,我的腰肌劳损和鼻炎竟不知不觉地好了。每天晚上9点钟 ,我稍微活动一下全身关节 ,先练太极拳 ,动作尽量轻柔 ,但又注意“松而不懈 ,柔而不软”。虽然自己的动作不一定很规范 ,但一趟拳练下来 ,全身会有一种很舒服感觉。休息几分钟后 ,我就开始站浑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