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沉动态曲线的分析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疾病组动态血沉测定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 2 0 3例、糖尿病 15例和高血压 4 8例 ,分别测12 0 min动态血沉。结果 :不同疾病血沉沉降曲线有明显差别。结论 :动态血沉曲线在疾病的鉴别与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解红细胞沉降过程是否匀速均等,以确定30分钟血沉值乘以2与60分钟血沉值是否等量关系.方法 用特制血沉管吸取枸椽酸钠抗凝血至“0”位,垂直静置60分钟,其间每隔5分钟观察并记录红细胞沉降数值一次.结论 红细胞沉降过程绝非均衡等速,故血沉试验必须严格60分钟末读取数值,绝不可以只观察30分钟沉降率,将结果乘以2替代1小时血沉结果.  相似文献   

3.
动态血沉曲线图分型及相关参数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血沉动态曲线 (H- t曲线 )图的分型及其相关参数在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应用XCY- 型电脑动态血沉测试仪对 5 0 0例健康人群和 30 0例常见疾病病人的血沉进行动态测试 ,并将测得的血沉值、血沉动态曲线图及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血沉动态曲线图的规律性变化及其相关参数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血沉相关参数除了具有与血沉值相同的参考意义外 ,并且提高了相关阳性检出率 ,减少了假阴性结果 ,可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为敏感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
血沉是指在60分钟内混细胞沉降的“刻度”。红细胞在血浆中沉降的原因,在于红细胞与血浆密度的差异,而沉降率的高低则与红细胞聚集程度和红细胞的比积有关。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血沉测定过程中有许多简捷的方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沉分析仪的测量结果及动态曲线在健康成年人群中不同年龄阶段的意义.方法 采用109mmol/L枸橼酸钠1∶4抗凝静脉血,全自动分析仪(ESR-30)对健康成年体检人员男性和女性各100例进行60 min和120 min两个时间段的测量.结果 20~40岁:男性(0.3~ 15) mm/h,女性(0.3 ~ 20) mm/h;41 ~ 60岁:男性(0.6~ 18) mm/h,女性(4.6~23)mm/h;61 ~85岁:男性(1.5 ~ 19) mm/h,女性(2.4 ~ 14)mm/h.根据动态曲线图的分型成年男性血沉测定的动态曲线图有80%为阶梯型,17%为持续缓降型,3%为未沉降型;成年女性血沉测定的动态曲线图有75%为阶梯型,25%为持续缓降型.结论 健康成年男、女性的动态曲线图主要以阶梯型为主,其次为缓降型,未沉降型仅占少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衡阳市某医院疾病谱现状,为医院的科学管理和调整卫生服务的方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衡阳市某医院2013年住院患者资料,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共收治住院患者40442例,其中男21578例(53.4%),女18864例(46.6%);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之间疾病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疾病构成第1位均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男性排第2位,女性排第5位,而肿瘤男性排第5位,女性第2位。〈5岁及5-14岁年龄组疾病构成第1位是呼吸系统疾病。15-44岁年龄组疾病构成第1位是妊娠、分娩、产褥期疾病。45-59岁年龄组疾病构成第1位是肿瘤。≥60岁年龄组疾病构成第1位是循环系统疾病。不同季节疾病构成顺位基本相同,但是在构成比例上有所差异。其中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在春季和冬季构成比例稍高。结论衡阳市某医院住院患者中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疾病构成有所不同,医院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调整医疗资源及服务方向,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红细胞沉降动态曲线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两种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 ,ES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 ,并探讨血沉动态曲线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LENA动态血沉仪和魏氏法测定ESR ,采用LENA动态血沉仪测定动态血沉曲线。结果 :两种方法的血沉测定值吻合度良好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但动态结果显示 ,动态血沉曲线共分七种类型 ,不同疾病的动态血沉曲线类型有较大差异 ,通过动态血沉的各项参数变化表现出来。结论 :动态血沉曲线对疾病的辅助诊断优于魏氏法 ,且 2h血沉函数H (t)曲线较 1h血沉函数H(t)曲线对疾病的辅助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 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简称血沉)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但由于血沉的原理较为复杂、且影响其测定的因素较多,故测定结果有时差异较大。为提高检验质量,强化血沉测定的准确性;减少实验误差,本文就对于在测定过程中如何采取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红细胞沉降率(C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血流中的红细胞由于胞膜表面唾液酸所具有的负电荷而使其相互排斥,彼此分散悬浮而下沉缓慢。影响血沉增快的主要因素在血浆,而血沉增快的关键是红细胞之间排斥力减小,导致的缗钱状形成,然其白蛋白则相反。红细胞大小形态等也可影响血沉。  相似文献   

9.
海员疾病的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作者对上海海员医院近10年来8198名住院病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海员占住院总人数的62.5%,其中>60岁年龄组占海员住院人数的29.9%,居首位。在各类疾病的年龄分布中,海员患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以20~30岁组最高,占48%。患肿瘤、内分泌、新陈代谢,血液、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均以>60岁年龄组最高。某些疾病临床症状出现在中老年,但其病理基础都源于青壮年,说明青壮年期是预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目前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基于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的测量结果,测量部位多为腰部和髋部,并以T值的高低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但不同部位T值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研究50岁以上人群不同部位DXA所测T值的一致性,分析不同部位T值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0-2017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常规体检且进行DXA骨密度(BMD)检查的6 945例受检者的数据。按年龄进行分组,以人群中峰值BMD作为参考值,在此基础上计算50岁以上男、女受检者的L1~4、L2~4、股骨颈、全髋T值。结果 男性各部位峰值BMD出现在20~年龄组,女性各部位峰值BMD出现在30~年龄组。50岁以上男性,各年龄组内L1~4、L2~4 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内股骨颈、全髋T值低于L1~4、L2~4 T值,全髋T值高于股骨颈T值(P<0.05);各年龄组间L1~4、L2~4 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年龄组股骨颈T值低于50~年龄组,70~年龄组股骨颈T值低于60~、50~年龄组,70~年龄组全髋T值低于50~年龄组,80~年龄组股骨颈、全髋部位T值低于70~、60~、50~年龄组(P<0.05)。50岁以上女性,各年龄组内L1~4 T值均低于L2~4 T值(P<0.05);50~年龄组和60~年龄组内L1~4、L2~4 T值低于股骨颈、全髋部位T值,70~年龄组内股骨颈T值和80~年龄组内股骨颈、全髋部位T值低于L1~4、L2~4 T值(P<0.05);除80~年龄组,50~、60~、70~年龄组内股骨颈T值低于全髋部位T值(P<0.05)。不同年龄组间L1~4、L2~4 T值比较,60~年龄组低于50~年龄组,70~年龄组低于50~年龄组,80~年龄组低于60~、50~年龄组(P<0.05);不同年龄组间股骨颈及全髋部位T值比较,60~年龄组低于50~年龄组,70~年龄组低于60~、50~年龄组,80~年龄组低于70~、60~、50~年龄组(P<0.05)。结论 50岁以上男性中,不同部位T值有差异,腰椎部位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故髋部T值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意义更大;50岁以上女性中,不同部位T值有差异,在70岁前应综合腰椎及髋部T值进行判断,70岁以后因腰椎T值的检测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髋部T值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意义更大。应考虑不同年龄不同部位T值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检测部位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人群不同年龄组血清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水平,探讨年龄因素对TSGF的影响。方法比较分析20~96岁健康人群不同年龄组(4687名)的血清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水平。结果在三个年龄组中,40岁以下阳性率最低,阳性率为0%,可疑阳性率为0.50%;40~60岁年龄组的阳性率为0.17%,可疑阳性率为0.92%,60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较高,为0.59%,可疑阳性率为3.9%,与40岁以下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有不明确年龄组389例,阳性率为0.00%,可疑阳性率为1.20%。结论检测TSGF对恶性肿瘤的病情及预后判断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ESR)简称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血沉测定对某一种疾病本身的诊断并没有特异性。但它与体温、白细胞计数一样,可以作为了解机体健康状况的一个信号。血沉增高往往暗示机体内某种疾病的存在,它可以作为一个非特异性指标,提示临床注意,并可动态地对疾病的发生、转归进行观察。作者对血标本在不同时间内的测定结果做了如下比较与分析。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运用彩色速度成像及定量(CVI-Q)技术分别检测180名正常人的左右颈总动脉共360支,记录血管内径(d)、峰值血流速度(Vmax)、阻力指数(RI)及血流量(Q)等数据。结果:(1)正常颈动脉血管内径平均值为0.60-0.70cm,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宽,60岁以上组显大于其他两组(P<0.01);(2)正常颈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平均值为60.7-102.6cm/s,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P<0.05,P<0.01);(3)正常颈动脉阻力指数平均值为0.73-0.76,各年龄组间无显差异;(4)正常颈动脉血流量平均值为315.3-386.7ml/min,各年龄组间无显差异。结论:颈动脉血流量及其他参数正常值的测量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血流动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湿热和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儿血沉、C-反应蛋白与铜兰蛋白、触珠蛋白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铜兰蛋白、触珠蛋白,和血沉分析仪检测血沉,并与对照组25例健康儿对比.结果结缔组织疾病患儿血沉、C-反应蛋白与铜兰蛋白、触珠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5例健康儿童的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并且所有实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T检验作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P<0.01).用直线回归及其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作相关分析,铜兰蛋白、触珠蛋白的水平与血沉、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结缔组织疾病患儿中铜兰蛋白、触珠蛋白的测定与血沉、C-反应蛋白的作用相仿.  相似文献   

15.
刘浩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25-26
目的掌握高校高级知识分子听力残疾人群的现状及流行特征,提出适合的听力残疾防治对策。方法对某高校的高级知识分子人群305名不同年龄组用纯听力计检测,比较不同年龄组间不同频率下的气导和骨导的差异。结果49岁前听力无特殊变化;50岁后听力产生变化,以500Hz以上频率的骨导为主开始下降。60岁以上听力普遍下降,以骨导高频为主。结论加强听力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年龄应从50岁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汉族大肠癌无症状平均风险人群中不同年龄组进展期肿瘤的患病率,从而为确定最佳的大肠癌筛查开始年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利用自制调查表对就诊于全国19家医院并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大肠癌平均风险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肠镜检查结果等。基于之前已建立的平均风险人群大肠进展期肿瘤发生风险评分系统(由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绿色蔬菜、腌制食品、油炸熏制食品、白肉等8个变量组成,总分为0-14分),对研究对象进行发生风险评估,计算各风险等级进展期肿瘤患病率。不同风险等级、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之间进展期肿瘤患病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共7541例患者完成全结肠镜检查。随着危险评分增加,进展期肿瘤发生率也明显升高。风险评估得分为0-2分的研究人群中,70岁以下的年龄组进展期肿瘤发生率处于1.3-4.0%较低水平;70岁以上的年龄组进展期肿瘤的发生率处于8.9-15.3%较高水平;两组人群进展期肿瘤的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风险评估得分为3-4分的研究人群中,45岁以下的年龄组进展期肿瘤的发生率处于3.6%较低水平;45岁以上的年龄组进展期肿瘤的发生率处于5.4-14.8%;两组人群进展期肿瘤的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风险评估得分为>4分的研究人群中,进展期肿瘤发生率处于9.8-22.7%较高水平,其40-44岁年龄组进展期肿瘤的发生率9.8%高于风险评估得分为0-2分的研究人群中70-74岁年龄组。在研究总体人群中,55岁以下的年龄组进展期肿瘤的发生率处于2.9-4.5%的较低水平;55岁以上的年龄组进展期肿瘤的发生率处于6.8-17.6%的较高水平;两组人群进展期肿瘤的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P <0.01)。男、女性进展期肿瘤的高发年龄分别为45岁以后和60岁以后。 结论 不同风险人群、不同性别的最佳大肠癌筛查开始年龄不同。风险评估得分为0-2分的研究群体、风险评估得分为3-4分的研究群体、风险评估得分为>4分的研究群体的最佳开始筛查年龄分别为70岁、45岁和40岁。女性开始筛查年龄可以比男性推迟15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动血沉分析仪的测量结果及动态曲线的意义。方法 :10 9mmol/L枸橼酸钠 1∶4抗凝静脉血 ,M -J自动分析仪测量。结果 :2 4 2例结果 <2 0mmol/L ,38例结果 >2 0mmol/L。根据曲线分型持续缓降型占 84 .6% ,持续速降型占 12 .5 % ,后期速降型占 1.8%。结论 :自动血沉仪测定结果快速、稳定、可靠 ,且不受室温干扰 ,沉降动态曲线分型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ESR)简称血沉,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血沉测定对某一种疾病本身的诊断并没有特异性。但它与体温、白细胞计数一样,可以作为了解机体健康状况的一个信号。血沉增高往往暗示机体内某种疾病的存在,它可以作为一个非特异性指标,提示临床注意,并可动态地对疾病的发生、转归进行观  相似文献   

19.
曹英浩  池萍 《北京医学》2010,32(3):204-206
目的观察肝移植术中常规凝血检测和血栓弹性图对凝血机能调控的相关性分析。方法2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肝移植术。分别于麻醉后60min,无肝期30min,新肝期后30min经中心静脉采血测定常规凝血检测指标:PT,APTT,INR,PLT计数,FIB,TEG指标测定:R,K,a,MA。结果无肝期30min与麻醉后60min相比,常规凝血检测及TEG指标差异无显著性,而新肝期常规凝血检测和TEG指标均变化明显。常规凝血检测PT、APTT、INR从无肝期至新肝期逐渐延长。麻醉后60minPT、APTT、INR分别为(18.98±3.27)min、(64.02±22.48)min、2.97±3.97;新肝期PT、APTT、INR分别为(30.00±7.34)min、(94.59±24.26)min、4.94±2.60,两者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R);P﹤0.01(PT、APTT)],而PLT及FIB变化无显著性差异。TEG中仅R值在新肝期(7.80±3.49)与麻醉后(6.15±2.6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指标变化不显著。PT和K呈正相关(r=0.476,P﹤0.05),MA和FIB、PLT呈正相关(r=0.465,0.396,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新肝期前后凝血变化明显,TEG指标与传统的凝血指标具有一致性而且TEG监测快速、简单且能动态地反应凝血全过程,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的关系探讨,以制定干预对策。方法对ICU医院感染与年龄和基础疾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年龄在≥60岁年龄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明显高于20~岁年龄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在≥60岁年龄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亦明显高于<20岁年龄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基础疾病密切相关。结论加强ICU高龄和有基础疾病患者的病情观察,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等均是预防ICU感染的有效措施。发生医院感染与年龄和基础疾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